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基礎教育到公民教育
——兒童建筑教育的芬蘭模式

2023-10-27 17:25:13孫雪丹
美育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環境建筑學校

孫雪丹

(中央美術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102)

一、兒童建筑教育的芬蘭模式

(一)作為日常體驗的建筑

建筑是什么?為建筑下一個既包含學科理性又蘊含知覺感性的定義似乎并不容易。人們普遍認為建筑是建筑師的專屬工作,包含建筑規劃、制圖、建造等環節;而在專業人士看來,建筑的定義通常基于對建筑基本元素(形式、空間、時間、地點、秩序、外觀與實體、光與影等)的理解。因此,在真實的情境中,我們需要找一個中和的方式來認識建筑。建筑滿足人類生存的需求,從一個門把手的設計到一個空間的規劃都與人的感官和日常活動息息相關。建筑可以是一座房子、一間公寓,里面有一個溫暖的家;也可以是一個公共場所或景觀,人們在這里談論藝術、宗教與政治。建筑關乎人類日常生活環境,展示了世界不同地方的村莊和城市變遷的歷史,書寫著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與文化,更塑造著我們的國家、民族和地方特征。建筑通過建筑物來實現場所精神,它將自然、人造環境與人類自身結合在一起,既承載著個人記憶與集體意義,又蘊藏著生活的歷史與未來的期望。將建筑物的物理屬性與學生的個人體驗相結合,更接近于教育的特征。

(二)芬蘭的建筑生態、代表建筑師及其作品

芬蘭地處歐洲北部,是北歐五國之一,全國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極圈內。冬季寒冷且寒夜漫長,夏季短暫而白晝漫漫,千湖深邃亦清涼,密林茂盛更神秘,這一切為芬蘭的建筑設計提供了詩意的靈感,更為其帶來了本能的性格力量(芬蘭人稱之為SISU)。芬蘭的建筑呈現出顯著的地域特色,木制建材與溫暖知覺的空間營造、自然光影與人造建筑的互動、建筑與場所的對話,都讓它與廣袤孤獨的土地自然契合,與繁忙的歐洲大都市保持了天然的健康距離。

芬蘭國寶級建筑大師阿爾瓦·阿爾托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人物,他創作了一系列簡約而富有靈感的建筑作品供大眾欣賞和使用。他早期的建筑帶有濃厚的北歐古典主義風格,就地取材的木制建筑,很好地融合了古典建筑元素與地域性特征。到20世紀30年代初,阿爾托的建筑創作鐘情極簡風格的“白色盒子”,現代主義風格開始在其作品中顯現,代表作有帕米歐療養院和俄羅斯維堡圖書館。

阿爾托的建筑創作始終秉持整體性思維,通過對人與自然、技術共生關系的探索實現空間建構上的理性與務實,同時賦予建筑民族精神上的象征與神話力量。1939年,阿爾托在紐約世界博覽會的芬蘭館中建造了一堵洶涌傾斜的木墻,這自然地讓人聯想到芬蘭森林中的木屋形象,起伏的流線與建筑的正交線相對應,既體現了阿爾托建筑創作的風格,也是洞悉芬蘭民族性的可視化代碼。

在創作建筑的同時,阿爾托還設計家具,并將其視為“微建筑”練習。其中,阿爾托于1933年設計的60號極簡凳子用彎曲的木頭做實驗,形成一個自然的結構實體,用最少的材料來固定人體。在這個“微建筑”練習中,我們見證了人類如何與自然合作,表達了人造物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感覺。

可以說,阿爾托的建筑塑造了芬蘭的民族性。作為芬蘭的國家形象之一,阿爾托的作品彰顯了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生存理念。他的建筑設計思想與實踐是芬蘭建筑教育的鮮活教材,對阿爾托作品的深入理解更是芬蘭下一代洞悉歷史的重要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三)基礎教育階段建筑教育概覽

1.芬蘭的藝術教育

在芬蘭,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課程科目分為兩類:一是理論類課程,二是藝術與體育類課程。20世紀70年代,藝術教育被納入芬蘭國家核心課程體系,視覺文化也逐漸成為藝術教育的代名詞。[1]作為一門課程科目,藝術教育的代名詞在過去幾十年里發生了內涵上的變化,從“繪畫”到“美術”,再到我們現在談論的“視覺文化”。1992年6月1日,芬蘭第一部藝術基礎教育法通過。這項立法將藝術教育擴大到整個視覺文化的廣闊領域,其中包含視覺傳達、視覺思維、藝術史等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以及環境美學、建筑(學)與設計領域的相關內容。藝術教育有機結合人的思想與行為,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了多方面的文化教育知識和應用技能。基礎教育階段的芬蘭學校建筑與設計教育更是以藝術教育為核心,幫助未來公民建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及思維體系,也為培養未來的設計師和建筑師打下基礎。

2.藝術基礎教育中的建筑教育

1993年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出版了《國家基礎教育核心課程》,明確了藝術教育下的建筑教學設置。建筑基礎教育面向芬蘭所有公民,除校內課程外,主要開展面向兒童及青少年的課后活動。

在芬蘭,從事建筑基礎教育的主體既有官方組織,也有專家個體。芬蘭擁有3所發展建筑基礎教育的“先驅級”的專修學校,分別是ARKKI兒童與青少年建筑學校,LASTU建筑、環境與文化學校,環境文化和Jyv?skyl?視覺藝術學校。除此之外,阿爾瓦·阿爾托博物館以及芬蘭建筑師協會(SAFA)都積極投身芬蘭的建筑基礎教育,提供相關展覽、活動,出版建筑雜志等。在過去的幾年里,芬蘭各地的幾所視覺藝術學校也已經開始按照國家核心課程進行建筑教育實驗。

較之理論類課程分階段明確教學內容的教學計劃、校內課堂授課的教學方式及標準化的考核要求,芬蘭的藝術基礎教育呈現出不同的教學特色。它經常在類似工作坊的教學環境中實施教學,學生多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課程任務,任課教師、建筑師、藝術家參與教學,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具體問題的討論與判斷。除傳授專業知識外,藝術基礎教育以藝術文化熏陶、學生個性化發展及公民素質培養為教學目標,不設具體的評價標準。這些特色與差異是藝術基礎教育質量保證與普及的基礎。藝術基礎教育自由、寬松的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從藝術中學習,并提升了一代人的能力。

(四)建筑基礎教育的校內課程體系

芬蘭建筑基礎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感知周圍環境,建立對建筑與環境的思考模式,培養設計與規劃思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造力。同時,以公民素養培養為最終目標,激發學生對建筑環境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城市規劃、文化遺產保護等。基于此,在基礎教育的不同階段(學前、小學、中學),芬蘭通過藝術教育課程設置開展分學段、不同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建筑教學,培養學生橫向發展的各項能力。

學前階段(3~6歲)的建筑教育建立在日常生活環境認知的基礎上,通過“人與環境的關系”作為研究主題,引導兒童觀察與分析身邊的環境,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并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以實現培養兒童學會尊重自然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和樹立正確的建筑文化審美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芬蘭小學、中學階段的基礎教育學科教學基于7個不同的研究主題,分別是:1.認識你自己;2.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3.傳播與媒介;4.公民責任與義務;5.環境可持續發展;6.交通與安全;7.人類與科技。7個研究主題與校內學科課程相聯系,提供了從不同視角看待問題、建構意義的觀點。其中,研究主題5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最接近建筑(學)教育。其他的研究主題也為實現環境與建筑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芬蘭小學、初中一至九年級的建筑(學)教育設置在視覺藝術課程里,視覺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4個主題,其中一個主題即為環境美學、建筑和設計。高中一至三年級的視覺藝術課程有兩門必修課,其中一門必修課是環境、場所與空間,該門課程專注建筑。除納入國家核心課程體系的藝術課程外,芬蘭境內的多所高中深入開展建筑基礎教育教學并積極開拓校內建筑專業課程。以Lavia中學為例,目前已設置4門建筑類專業課程,分別是建筑和環境教育、建筑的時光之旅、服務日常的建筑設計、技術制圖與建筑設計。

(五)建筑基礎教育的專業學校

除芬蘭國家核心課程體系對藝術教育中建筑基礎教育的校內教學要求外,芬蘭的幾所藝術基礎教育專修學校依據不同的教學大綱開展建筑教學。其中,赫爾辛基的ARKKI兒童與青少年建筑學校、環境文化和Jyv?skyl?視覺藝術學校的建筑教學執行高級教學大綱(1300學時),而北薩伏尼亞的LASTU建筑、環境與文化學校遵行一般教學大綱(500學時)。[2]除了上述3所“先驅級”的建筑專修學校外,近年來,位于瓦爾基亞科斯基的EMIL視覺藝術與工藝學校也積極投入到建筑基礎教育中。2020年的秋季學期是其提供建筑基礎教育的第一個學期,本科學校與中小學合作,本科生在日托中心開展短期工作坊活動和長期課程的講授。此外,他們在各種活動中為公眾安排建筑公益講座,并協同其他從業者推動建筑基礎教育的發展。

二、學校建筑教育案例分析

芬蘭的學校建筑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的學習方法和可能。在學校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通過關心、觀察、記錄身邊的環境,回溯建筑的歷史,展望城市發展的未來;我們也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參觀建筑展覽和建筑師工作坊,了解建筑故事,表達個人觀點,討論建筑熱點;我們更可以看到他們以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通過文字、繪畫、建模,利用多種材料設計不同結構和建造不同空間,有的甚至參與真正的規劃并與建筑師一起設計。

接下來,本文選取了芬蘭中小學校建筑教育的多個案例,從中可以窺見芬蘭基礎教育階段建筑教育的現狀,以及政府部門、學校、教師、建筑師等為兒童建筑教育所做出的努力。

案例一:P??skytie學校的建筑課

建筑課是P??skytie學校在視覺藝術領域提供的選修課程,課程由視覺藝術教師蒂塔·蘇萬托組織,課程由3個模塊組成:學習建筑語言,設計你自己的房子,主題項目研究。[3]

“學習建筑語言”模塊在秋季學期舉行,授課內容涵蓋了建筑(學)的基本概念。學生通過觀察空間、研究室內光線效果、解決結構問題、關注尺寸與比例等練習來實現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建筑(學)的基本概念后,學生才能繼續進入“設計你自己的房子”模塊的學習。

“設計你自己的房子”是通過一個假設開展設計研究,學生通過搜索“谷歌地球”假設自己將要在全球任意一個適宜人居且極具吸引力的地方居住,然后在當地設計房子。在確定“定居地”之前,學生首先需要研究當地的自然條件、流行文化、生活條件,以及當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然后,學生需要想象生活在那里的人是誰,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以及他們看重什么。與此同時,學生還需考慮人類生命周期和生活安排變化的需要。緊接著,學生要為房子設計草圖并在SketchUp繪圖軟件中完成最終的三維建模。最后,學生需要通過PPT匯報整個項目的設計過程,不同小組對項目陳述進行評估。“設計你自己的房子”雖然設計的是一個假設的地點,但每個學生設計的房子都可以被仔細品讀,都是一幅展示時代特色和個人背景的自畫像。

“主題項目研究”模塊在春季學期開展,授課地點在校外。在新近的主題項目研究中,學生以“失落的地方”為主題拍攝作品,并在當地圖書館展出;學生走進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分析幼兒園的戶外空氣質量,并通過臨時設施的搭建為可移動建筑設計更活潑的外立面;同時,他們也通過拍照記錄家鄉建筑環境的變化。

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樹立了公民意識,發展了了解人居環境的能力,鍛煉了立體思維及模型制作能力,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與當地政府部門及組織在項目實施進程中合作,提高了決策過程的透明度,拓展了視覺藝術教育的范圍。

案例二:“夢想街區”——中學的城市規劃(項目)課程

基礎教育階段國家核心課程以發展學生的橫向研究能力為目標,通過多學科融合引導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建筑(學)在諸多方面支持了跨學科項目對橫向研究能力培養的要求。其中,“夢想街區”(1)該項目由建筑師兼城市規劃師Mari Jaakonaho和Porolahti,學校教師Anu Ahlamo、Minna Lindblad Hatamo、Mirja Marjala等實施,由芬蘭藝術促進中心的地區藝術家Eeva Astala制作,來自赫爾辛基的Vartiosaari項目的建筑師Maria Isotupa擔任專家。項目將社會學、地理學、數學、視覺藝術和芬蘭語等學科連接成一個跨學科學習模塊。通過模擬規劃和設計,此項目讓芬蘭Porolahti學校九年級學生探索Vartiosaari島的環境發展歷史和分區情況,分析現狀,并規劃未來。該項目在2017年秋季學期進行,整個過程分介紹、研究、分析和規劃、實施、匯報5個階段。

介紹階段,包括設置項目目標、時間及進度表。學生需了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及城市規劃的相關概念,還需就相關問題走訪建筑規劃部門的專家和學者。

研究階段,學生需收集有關Vartiosaari島環境發展歷史的背景資料,通過觀察和記錄該地區目前的情況制定城市規劃并繪制詳細的規劃圖。在此階段,學生對年輕人參與和影響城市規劃的可能性進行深入的討論,并對如何賦予一個地方精神內涵的要素進行探討。

分析和規劃階段,學生根據研究結果并綜合考慮島上居民的需求設置規劃地點,規劃街區位置。

實施階段,學生將夢想街區的最佳想法通過精準的計算呈現在圖紙設計中。

匯報階段,學生匯報項目進程,同時布置展覽展出所有規劃。在系列活動中,學生向城市規劃者與決策者陳述他們的想法。夢想街區基于綠色與環保的理念,因此,盡管島上有足夠的空間來建造新建筑,但學生在項目設計上仍然表達出他們保護島上自然環境的決心。

夢想街區將目的地聚焦在Vartiosaari島,以跨學科的學校活動開展項目研究,引起了城市規劃部門及城市規劃者的廣泛討論。學生以課程項目的形式參與城市規劃與建設,建立在對城市現狀有足夠認知與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對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設想與規劃,是公民參與城市規劃與建設的有效實踐。

案例三:小學的建筑選修課

2016年8月,Hyvink??的Puolimatka學校開設了專門針對小學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建筑選修課。(2)該項目是與芬蘭國家檔案館的特別顧問Jaana R?s?nen和芬蘭藝術促進中心的地區藝術家Eeva Astala合作實現的,ARKKI兒童與青少年建筑學校的專家是建筑師Niina Hummelin、Jere Keskinen、Pihla Meskanen和Teresa Winter。在2021年的春季學期,建筑選修課的教學時長達到38小時,課程以景觀、城鄉規劃及人居關系為主要教學內容。

將建筑(學)作為一門選修課最初是由Puolimatka學校的校長Lasse Luostarinm?ki提出的。Lasse Luostarinm?ki校長清晰地意識到建筑(學)作為跨學科教育的潛力,并積極尋求專業院校的學術支持。早在2016年2月,ARKKI兒童與青少年建筑學校受Luostarinm?ki校長之邀,協同其他專家一起加入到校際合作中來。他們合作的目標是與Puolimatka學校的教師一起制定一個既滿足國家和地方課程目標要求,又從建筑(學)的角度整合不同學科的課程方案,并使之具有持久性和廣泛性。2016年4月,面向所有小學的“世界建筑之旅”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建筑的熱情,教師也從活動中深受啟發,積極投入到創建建筑選修課的進程中。2016年5月,Puolimatka學校開設了針對教師的建筑(學)培訓,專家講授建筑(學)基礎知識、建筑觀念、建筑與社會、建筑教育方法等專業內容,同時指出建筑(學)教育與現有不同學科教育之間的聯系。隨后的研討會在總結培訓各環節的同時決定設立一門試點課程,內容涵蓋寫作、繪畫、攝影、建模、舞蹈、戲劇等12個主題和教學法。2016年8月至12月,Puolimatka學校的教師與ARKKI的建筑專業教師密切合作,促成了試點課程的推進。學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有深入的認知,為實踐小學階段的建筑(學)教學提供了可能。

Puolimatka學校建筑(學)教學案例的成功一方面歸功于校長的眼界、視野與熱情,另一方面要感謝校內教師、校外專家在課程開發中作出的貢獻,是他們推進了建筑課的設置與發展。據校長所言,建筑選修課將保留在校內課程體系中。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會有更多鮮活的、充滿挑戰與未知的建筑課堂。

案例四:建筑領域的文化教育計劃

文化教育計劃是一項在教育體系中系統實施文化、藝術和文化遺產教育的計劃。該計劃承諾包括一至九年級學生在內的芬蘭所有兒童和青少年都有平等機會以多種方式體驗當地文化。事實上,約有20%的地方政府在已制定的文化教育計劃中包含了當地的建筑文化。

芬蘭Sein?joki的文化教育計劃之一是為該地區所有五年級和七年級的學生提供建筑探索。所有五年級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由當地建筑師領導的城市規劃工作坊。在工作坊期間,學生可以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現有的地圖模板上重新設計和重建家鄉的街區。除此之外,他們還被鼓勵探索周邊的環境。七年級學生需要了解芬蘭國寶級建筑大師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筑作品,并結合Sein?joki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現狀解析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筑風格。在學校課堂,學生有機會對這一話題作深入研究并獲得教師的指導。

文化教育計劃讓兒童與青少年有機會參與當地建筑文化項目,進而為他們提供機會探討與日常環境相關的話題。同時,文化教育計劃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建筑資料的有用鏈接,涵蓋了更為廣泛的建筑探討主題。對話題的深入探討與研究,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塑造了學生關注城市環境發展的公民意識。

三、建筑教育作為公民教育的政策及立法支持

(一)芬蘭的文化、建筑政策及立法

1993年,芬蘭政府在向議會提交的文化政策報告中,把文化定義為芬蘭民族生存的基礎。建筑作為芬蘭民族文化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構成了芬蘭可視化的國家形象。對文化的重視和支持也反映在芬蘭的建筑政策及立法上。通過建筑政策及立法,確定職能部門權責,全力保障建筑和環境可持續發展。2000年生效的全面改革后的芬蘭建筑法要求:在建土地要合理規劃,減少環境破壞,節約自然資源。[4]這就意味著在實踐層面建筑開發商需更加重視建筑建設質量、環境問題,關注建筑物生命周期和促進翻新等。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則要求政府當局在規劃和建筑問題決策上更加注重保護現有的歷史建筑存量,并對建筑環境生態的文化及美學價值予以研判。

芬蘭是一個以公民為中心的社會,芬蘭憲法保障了健康的生存環境作為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并賦予公民影響國家環境決策的機會。在芬蘭,公民參與環境相關事項的決策進程已變得越來越重要。芬蘭的環境保護法使公民有機會為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作出貢獻。

(二)芬蘭的藝術(建筑)教育政策

芬蘭通過藝術教育開展建筑環境教學,建筑學與歷史學、政治學、地理學、生物學等學科課程共同被納入學科課程教學體系,提高了公民對建筑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對建筑環境等相關事項建言建策的能力。其中,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第12號決定指出,通過構建課程體系加強建筑(學)教育,同時兼顧建筑(學)教育的需求變化,在執行方案時把學校和更廣泛的文化環境聯系起來。另外,國家教育政策對發展建筑專業教育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第15號決定指出:發展建筑行業教育,建筑行業從業人員需加強建筑學及其理論的學習并掌握高質量設計、建造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第16號決定指出在建筑(學)教育方面將提供機會設計和建造“實驗建筑”,以示范和補充創新創造性的教學與科研工作。(3)Arts Council of Fin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Finnish Architectural Policy, The Government’s Architectural Policy Programme, 17 December 1998.

另外,藝術(建筑)教育政策明晰了對學校教師及政府當局決策者的建筑(學)培訓。為提高決策者對建筑環境價值及發展的判斷,國家教育委員會第14號決定指出:將向市政當局的決策者、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提供建筑(學)培訓。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擁有開放決策系統的現代國家,重視公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顯得至關重要。因此,無論是芬蘭的文化建筑政策法規,還是教育方針,都將關注的重點聚焦在對公民環境意識的培養及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的塑造上。

四、結語

芬蘭建筑基礎教育可以說是全球最為理想的教育模式,這首先得益于芬蘭良好的建筑生態。國家對建筑重視,將其視為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國家形象的可視化載體。因此,芬蘭歷史上優秀的建筑師及其建筑作品得以傳世并煥發教育意義。國家文化及建筑政策明晰建筑環境、土地規劃的要求并對建筑文化遺產予以立法保護,這讓芬蘭建筑的未來發展有法可依。同時,國家以開放的態度鼓勵“實驗建筑”的探索,保障了建筑教學與科研的現實性轉化。

其次,芬蘭擁有健全的建筑教育體系。在芬蘭,建筑教育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專屬學科,基礎教育不同學段(學前、小學、中學)的國家核心課程體系明確規定了藝術教育中建筑(學)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并將其視為跨學科教育的實踐課堂。普通學校、兒童及青少年建筑教育專修學校開展建筑基礎教育教學,學校教師、建筑師、規劃師及專業從業人員參與其中,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建筑思維與動手能力。循序漸進的建筑基礎教學拓寬了兒童及青少年的基礎素養,為培養公民及開展建筑專業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后,作為一個以公民為中心的社會,芬蘭將公民素養的培養放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上。因此,國家核心課程體系統籌多元學科設置,國家開放的決策系統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歸根到底,兩者均指向對公民建筑環境意識的培養。公民素養的培養要從兒童抓起,這或許是芬蘭重視建筑基礎教育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歡
環境建筑學校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現代裝飾(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奇妙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91精品综合|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99精品久久|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一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69视频国产|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丁香六月综合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码无在线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亚洲大尺度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国产免费网址|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黑丝一区|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网| 成人91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自在线播放|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日韩无码黄色|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色综合激情网| 全裸无码专区|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婷婷中文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亚洲人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AV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