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慧 段景超 劉欣雨 沈陽大學
目前,東北民營企業具有規模小、龍頭企業少、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特點。東北三省民營經濟主體超過800 萬戶,達到市場主體總數的90%以上,與較發達的東南沿海相比仍較落后,民營經濟比重最高的遼寧省也不過占到68%。
民營經濟是指除了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和港澳臺商獨資及其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國有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民營經濟、民營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類型。
未來,東北振興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是東北經濟發展的著力點。研究分析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途徑,以期促進東北經濟快速發展。提出東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對策建議,對于構建東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體系,實現東北經濟快速增長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2022 年,東北地區中黑龍江省GDP 是15901 億元,吉林省GDP 是13070.24 億元,遼寧省GDP 是28975.1億元,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差距較大。振興東北經濟,既需要抓立竿見影的大項目、大投資,也需要扶持成百上千的小微企業,促進東北民營經濟發展。2020 年“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省成為民營企業聚集地,分別有96 家、90 家、58 家、52 家上榜。東北三省中遼寧省僅有8 家,吉林僅有3 家,黑龍江僅有1 家上榜,與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差距較大。目前,東北民營經濟面臨以下一些問題:
2022 年,吉林省民營企業數量55.2 萬戶,黑龍江省312.79 萬戶,遼寧471.43 萬戶,廣東1571 萬戶,可見東北整體民營經濟發展滯后。東北民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疊加宏觀經濟融資平臺、房地產業務的嚴監管,民營經濟“錢荒+資產荒”仍急需解決。
(1) 銀行不愿對民營企業貸款,更偏好面向國有企業放款
商業銀行是以贏利為目的的經營主體,在東北無論是四大國有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不愿對民營企業貸款,更偏好面向國有企業放款。因為商業銀行的內部考核與責任追究機制不利于對民營企業進行貸款。銀行對國有企業放款風險較小,對民營企業放款風險較大,銀行內部50%的信貸都是放款給了國有企業及大項目,對民營企業產生擠出效應。
(2) 民營企業大多數規模小,風險高,誠信度低
東北的民營企業大多數規模小、風險高、誠信度低、市場化程度高、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較為激烈。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保持慎重的態度,一般無擔保、無抵押根本不會放款,即便有擔保、有抵押也不輕易放款,因為風險大。東北很多民營企業很難達到金融機構信用貸款評級要求,很難提供符合金融機構規定的抵押物種類或足額抵押物,東北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發放有限。舉例來說,國企只要抵押機器設備就可以放款,但民營企業抵押機器設備銀行不認可,民營企業只能轉向高利的民間借貸,增加了其融資成本,民營企業競爭力下降。
(3) 融資租賃尚未參與民營經濟發展
東北民營經濟發展未來可以采用融資租賃模式,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為東北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供了一個全新思路,可以充分利用融資租賃操作程序簡單、融資成本低,財務上能獨立核算的優點,解決東北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資金不足問題,快速彌補資金缺口。東北融資租賃目前主要焦點在工業,與工業企業緊密合作,未來應加快發展融資租賃與民營企業的深度融合,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帶動東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未來“5G+大數據+人工智能”將成為東北民營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2022 年廣東5G 基站超21 萬座,居全國第一。2021 年黑龍江5G 基站3.69 萬個,2022 年吉林省5G 基站3.4 萬個,2025 年遼寧省將建設5G 基站14 萬個,通過對比分析得出,東北地區與廣東5G基站建設差距較大。未來“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將是東北民營企業產業升級和創新的重要加速器,將開啟未來民營經濟發展的新征程,為民營經濟發展賦能。未來“5G+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有機結合,高效協同各生產要素,實現工業的流程再造,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民營企業通過廠房和設備智能改造等途徑,實現轉型升級、再創輝煌。目前,深圳民營企業華為公司擁有16000 多個5G 標準體驗,華為5G 專利全球排名第一名,占比達到20%。美國的所有企業的5G 核心專利的占比不到15%,中國5G 技術發展位列世界前列。未來,東北民營經濟應依靠“5G+大數據+人工智能”萬物智聯新模式,助推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東北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在國內各大城市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東北民營企業應該抓住機遇,搶占先機,盡快攻戰這一高地。
2022 年,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榜單中,東北民營企業僅有7 家民營企業榜上有名,遼寧3 戶,吉林3 戶,黑龍江1 戶,可見東北民營經濟做大做強仍任重而道遠。目前,東北提出了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例如遼寧沈陽出臺加大工會經費補助力度等6 方面內容。但目前民營企業稅費成本仍比較高,比如稅費方面有河道管理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價格調節基金等民營企業稅負負擔重的項目等。民營企業貸款一般采用銀行貸款、票據貼現、民間借貸等幾種方式。目前,東北民營中小微企業急需用錢只能采用民間借貸,利率近18%,疊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物流成本上漲,勞動力工資上漲等因素都無形中加大了民營企業生產成本,且生產成本居高不,降低了民營企業的競爭力,阻礙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遼寧、吉林、黑龍江未來對新興民營小微企業,應該減免稅收和各種成本、費用。中小微企業是東北民營經濟發展基石,未來應充分考慮東北人民的持續就業和收入增長問題,形成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才是東北經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資本、人才、創新是東北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遇到的主要難題,而資本是重中之重,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結合東北實際,借鑒廣東、浙江、南京等地經驗,加大東北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1) 完善相關政策,優化民營企業融資環境
其一,完善財政支持政策。東北三省財政預算中可以增加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數額,為民營企業進行擔保、貼息,與此同時,預算中可以適當增加財政專項資金數額,滿足民營企業籌資需求。其二,積極建設東北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東北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可以動員全體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在政府主導下,通過市場運作的民營企業融資創新服務平臺,實現真正為東北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服務。其三,建立公平的融資環境。未來可以在政府主導下,利用大數據,鼓勵銀行為民營企業建立獨立信用評級體系,根據企業規模、人數,信用等級等為民營企業進行精準貸款,降低東北民營企業的貸款門檻,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
(2) 民營企業生命不同周期采用不同的資本運作解決方案
其一,初創期企業融資方案。初創期企業規模小、風險大,但擁有核心技術或優秀商業模式的民營企業存在很大發展潛力,可以以天使投資、VC 等股權融資為主,債權融資能力較弱新三板掛牌上市是較好選擇。其二,成長期企業融資方案。成長期企業的技術趨于穩定,客戶穩步增加,經營風險不斷下降,盈利水平增長較快股權融資以VC、PE 為主,債權融資能力逐漸增強可以選擇在創業板、新三板上市。其三,成熟期企業融資方案。成熟期企業生產技術比較先進,盈利水平比較平穩以銀行貸款、公司債等債權融資為主,股權融資能力較強可以選擇主板、中小板發行上市。其四,衰退期企業融資方案。衰退期企業的市場競爭激烈,盈利水平下降,發展前景黯淡企業融資難度較大,并購重組是較為理性的選擇。
未來,充分發揮東北民營企業發展基金的作用,以此來撬動社會資本,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共同支持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東北還應充分借鑒廣東、浙江、南京等地經驗,結合東北實際情況制定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新法規,政府扶持措施,將有助于更好地解決東北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未來融資租賃業將成為東北投融資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立足服務民營經濟基礎上,作為國際公認的第二大融資工具,融資租賃對緩解當前民營企業融資難,促進東北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用不可小覷。
預計2035 年中國數字經濟占GDP 比重將超過55%,東北民營企業開始認識到“5G+大數據+人工智能”重要性。目前,黑龍江聯通的5G+智慧黨建云平臺,累計服務1.1 億余名黨員。2022 年沈陽數字經濟賦能產業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 5.7%。2025 年預計黑龍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達10%。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東北民營企業將經歷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毫無疑問“萬物智聯”時代將重構民營企業商業模式及消費新升級。未來,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算力中心等新技術將充分融入養老、醫療、會展、教育、咨詢、中介、旅游、購物等各個方面,新消費模式新消費業態,必將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新升級。
“大數據+人工智能+5G”助力東北民營經濟可以采用以下策略。第一,鼓勵民營工業企業,如智能制造、智能電動汽車、智能無人駕駛、智能安防、智能建筑、智能機器人、智能手機等領域,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推動工業生產制造服務體系的智能化升級、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拓展,進而帶動產業向高端邁進。如遼寧鞍山鋼峰風機有限責任公司就采用此種策略。黑龍江省,近年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 等現代技術的應用場景,在傳統的礦業、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推進數字化改造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民營經濟發展不斷釋放出新活力。第二,引導民營商業企業,例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能可穿戴產品、智能虛擬辦公、遠程醫療等智能化應用,布局“數字+智能”體驗店,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加速“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助力東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
東北應該改變過去的全面發展,引導鼓勵市內各區域民營經濟發展優勢產業,提高民營經濟產業專業化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形成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并將其擴大、延長,加強各省及各城區間產業合作,逐步形成各省、各城區產業互補,比較優勢突出的民營經濟區。首先,政府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手段鼓勵第二產業中大型民營企業向“大而專”發展。例如,江蘇省以總部經濟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的年納稅額的地方留存部分,由區財政按50%~70%安排給民營企業用于擴大再生產或經營,鼓勵企業向“大而專”轉變。其次,政府通過稅收減免等手段鼓勵第三產業中小型民營企業向“小而精”發展,鼓勵大力發展民營生產性服務業。這樣第二產業大型民營企業與第三產業中小型民營企業整合互動協調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發展升級。
東北對民營第三產業財政支持方式比較單一,只有貼息、以獎代補。未來應采用多種更加靈活的財稅支持方式,通過稅收減免、稅式支出、優惠稅率、延期納稅等方式,加快推進民營企業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升級,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此舉不僅能夠提升第三產業的整體水平,而且對東北整體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升東北第二產業的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東北還可以通過環境稅、資源稅減少民營企業的高能耗、高污染項目,轉變民營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稅收手段加快發展對清潔的、低能耗的民營電子工業、計算機及其軟件業和各類輕工業扶持力度。
政府未來應發揮“服務型”政府的作用,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化繁為簡,簡政放權,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及壯大。與此同時,東北民營大企業發展也可面向“價值鏈高端”企業的總部經濟,做大民營企業的總部經濟,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政府應落實支持政策,以質優的服務感召吉林商人、黑龍江商人、遼寧商人、東北商人,推動產業、總部、資本全方位多領域回歸。
民營企業在互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醫藥、旅游、港航物流、文創、商業、文化、體育、金融等領域大有可為,通過跨界融合,把新跨界融合作為新常態下具有戰略意義民營經濟的新增長點。政府可以加大對有前途、有技術民營中小企業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降低民營企業稅負及生產成本。上海對于“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的民營小型微利企業規定2 年內,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50萬元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新政。
未來,國稅局可以采取對民營企業納稅信用評定和信用修復,逐步擴大A 級民營企業納稅人范圍和激勵政策清單,推進守信民營企業“口頭申請即時辦結”服務模式新試點工作,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好的發揮空間。未來政府可以鼓勵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民營生產性服務業當中,在稅費方面提供平等的待遇,改革現行的工商注冊資本制度,允許以知識、人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經過評估作為資本進行工商登記注冊。以政府收集的大數據進行市場化運作,為民營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信息。簡化開辦新民營企業的程序,增加土地使用、稅收和行政收費的透明度,改善制造業企業和民營生產性服務企業的融資渠道,以此來減少民營企業間的交易成本,促進東北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2021 年東北三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1.4 萬家,與沿海省份相比,差距較大。東北未來應幫助創新科技型民營企業參與高層次項目建設,如國家級實驗室、技術中心等,走創新引領民營企業經濟發展之路。東北民營產業發展技術創新能力較為薄弱,第三產業發展較為緩慢。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自主研發時,前期研發費用投入巨大,企業負擔重。未來可以采用投入型研發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采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科技、稅務等部門統一研發費用的統計標準,研發費用以第三方審計公司出具的報告為準。東北也可出臺科學儀器專項補助政策,未來東北還可以采用稅收抵免,減輕企業負擔。民營企業發展受益于稅收優惠政策,2022 年廣州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補貼30 萬~50 萬元。未來東北發展空間較大,東北民營科技創新和民營高新技術產業要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重要動力,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實現從傳統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通過以上措施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支持東北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東北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是東北振興的加速器,此舉必將帶動東北經濟的快速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