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謹
廣府滿洲窗最初起源于駐扎在廣東的滿洲官兵引入的北方窗戶樣式,受到在粵地與通商口岸往來的西方文化影響,廣府滿洲窗融合了嶺南本土的地域文化和審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筑窗戶樣式。廣府滿洲窗得到了嶺南本土富商階層的廣泛使用與推廣,他們結合傳統工藝對其進行改良,使之逐漸成為嶺南建筑裝飾中具有代表性的符號之一。廣府滿洲窗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集中體現了嶺南本土文化靈活開放、兼收并蓄的個性特色。
廣府滿洲窗是采用傳統的木框架并鑲嵌套色玻璃蝕刻畫而成的窗戶。套色玻璃蝕刻畫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實用工藝品,通過對進口玻璃材料進行蝕刻、磨刻或噴砂脫色的技術處理,以不同的形狀設計使窗戶呈現出典雅秀麗的效果。
在內容上,廣府滿洲窗的圖案采用了嶺南的花草瓜果紋樣,如石榴圖形、桃子圖形等,還包括百合、梅花和水仙等花草紋樣。
在形式上,滿洲窗的紋樣大多數以幾何形式組成,如三角形、圓形、網格等,形式多樣。
在工藝上,廣府藝人們結合嶺南本土文化,將歐洲玻璃工藝中的彩繪玻璃、鑄造玻璃、雕刻玻璃、銅條鑲嵌玻璃等技術應用于滿洲窗的制作。與歐洲教堂的玻璃窗不同,廣府滿洲窗將玻璃上的繪畫內容改為嶺南文化故事,用木條取代了銅條。
在色彩上,最初的滿洲窗采用各種單色玻璃進行鑲嵌,包括單色平滑玻璃、單色磨砂玻璃、單色蝕刻玻璃等。后來出現的套色玻璃使得滿洲窗的色彩濃淡搭配更加協調,呈現出極其生動活潑、絢麗多彩的效果。套色玻璃主要以套黃、套紅、套藍、套綠等顏色為主,其中套黃色彩最為珍貴。
從微生物中分離的殼聚糖酶的最適pH值在4.0~8.0之間。據報道,從Gongronella sp. JG和Aspergillus sp. QD-2中分離得到的殼聚糖酶的最適的pH值為5.6,偏酸,紫色桿菌屬中分離得到的殼聚糖酶最適的pH值在5.0~7.0之間。Gupta等從Anabaena fertilissima中獲到的殼聚糖酶的最適的pH在7.5左右,偏堿性的酶。
嶺南文化是在中原文化直接影響下與土著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受海洋文明的影響而不斷更新、完善,因此具有兼容、多元、開放、務實和創新的特點,這種特點也體現在嶺南建筑中,尤其是廣府建筑中。
廣府滿洲窗作為廣州及珠三角地區興起的建筑視覺符號,廣式色彩斑斕的玻璃營造出絢麗又典雅的氛圍和韻味,滿洲窗上流光溢彩的圖景定格了舊時光,也記錄了廣府藝人們高超的手藝。廣府滿洲窗的傳承不僅需要工藝的傳承,更需要我們對本土文化的探究和創新研究,從而使其煥發出新的活力。
新課標下的高中美育核心素養聚焦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理解和創意實踐能力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推動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造力的提升。
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文化探索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藝術表達語境,幫助他們了解不同文化的視覺語言和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分析廣府非遺滿洲窗玻璃藝術的案例,如番禺余蔭山房和順德清暉園的滿洲窗彩色玻璃視覺語言與形式美感,學生能夠拓展自己的審美范圍,感受廣府滿洲窗獨特的視覺魅力,培養對廣府本土非遺文化的尊重和欣賞。同時,這也有助于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和提升理解多元本土文化的能力。
在高中美術教育中,視覺創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培養學生的視覺創新能力可以激發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通過現場觀察番禺余蔭山房和順德清暉園的彩色滿洲窗,學生能夠增強對玻璃透光下的色彩和點線面形式的審美判斷能力,以及對空間和光影的理解能力。視覺創新能力不僅在藝術創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當代藝術領域中具有重要價值。
通過學習和實踐廣府滿洲窗玻璃藝術,學生能夠融合廣府文化的視覺元素,并結合現代潮流和廣府文化特征,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創作語言,展現個性化和獨特的視覺創新能力。
該單元旨在基于廣府非遺滿洲窗文化進行課程開發和創新性教學設計。通過以廣府滿洲窗文化為主線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從圖像識別與審美判斷維度的“遇見滿洲窗”課開始,到美術表現與創意實踐維度的“古色古香嶺南建筑”課,最后到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維度的“國潮時鐘”課,使學生在多個維度上學習廣府非遺文化,感受廣府工匠精神。
(1)積累廣府滿洲窗文化體驗。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廣府滿洲窗中玻璃造型與色彩特點,并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進行首次創作,培養學生了解廣府非遺文化,建立本土文化自信的情感態度。
(2)感受玻璃材質和玻璃語言表達的多樣性。結合廣府滿洲窗中彩色玻璃工藝技法,嘗試運用不同的工藝技法,如“玻璃夾層發泡技法”“玻璃低溫顆粒肌理”和“玻璃熱熔模具塑形”,進行玻璃藝術創作,感受美術創作中的工匠精神。
(3)設計“國潮時鐘”主題產品。結合現代廣府生活體驗和廣府非遺文化元素,讓學生學會對廣府傳統非遺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創作出新時代的國潮產品。
本單元的實施將以美術五大核心素養為基礎,通過三個課時的藝術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對廣府滿洲窗文化的深度感受,培養學生多維度的能力,包括對廣府非遺文化的理解、彩色玻璃工藝知識技能以及綜合創作能力的提升。根據本單元的規劃,課程實施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課時《遇見滿洲窗》是核心素養的第一層體驗。通過對廣府滿洲窗的圖像識讀引導,并結合對滿洲窗彩色玻璃的審美判斷,進行滿洲窗設計。
(1)作業形式:玻璃顆粒繪制。
(2)作業材料:鉛筆、毛筆、勺子、玻璃板、玻璃顆粒。
第二課時《古色古香的嶺南建筑》是核心素養的第二層體驗。通過學習玻璃工藝技法,結合廣府滿洲窗載體的嶺南建筑造型元素進行創意實踐。
(1)作業形式:玻璃顆粒繪制。
(2)作業材料:鉛筆、毛筆、勺子、玻璃板、發泡粉、玻璃顆粒、玻璃棒、高溫模具。
第三課時《國潮時鐘設計》是核心素養的深度體驗。根據現代廣府生活體驗,結合廣府非遺文化元素,進行國潮時鐘主題產品設計。
(1)作業形式:玻璃顆粒繪制。
(2)作業材料:鉛筆、毛筆、勺子、玻璃板、發泡粉、玻璃顆粒、高溫模具、樁孔打磨器、時鐘配件等。
在整個單元教學中,通過“遇見滿洲窗”“古色古香的嶺南建筑”和“國潮時鐘設計”三個課程的設計,學生能夠從多維度、深層次的單元課程教學中學習廣府本土文化,感受廣府工匠精神,并創作出具有獨特視覺形式的玻璃工藝作品。
整個單元的設計遵循一致性、統一性、多樣性和差異性原則,具有高結構性、強關聯性和共同成長性的特點。

圖1、2 《遇見滿洲窗》

圖3 《古色古香嶺南建筑》

圖4 《國潮時鐘》

圖5、6、7 教學實施過程記錄
在本次單元教學中,我們注重將美術五大核心素養貫穿于藝術實踐活動中,以增進學生對廣府非遺文化的感受。然而,在核心素養的滲透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國潮時鐘設計”中,產品形式比較單一,可以考慮擴展其他產品設計方向。在下一步的探索中,我們可以嘗試多元化、多層次的美術作品評價方式,并搭建豐富多樣的作品展示平臺,讓更多人參與其中,營造濃厚的“廣府非遺文化進校園”美術學習氛圍,實現廣府文化的探索與視覺創新的多樣化。
(一)該教學案例圍繞《廣府滿洲窗玻璃藝術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與成效》展開教學探索,意義重大。通過這次探索,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廣府本土文化,感受廣府文化的深厚,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自信。此外,通過遞進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圍繞美術五大核心素養,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廣府滿洲窗的形式美感、色彩搭配以及空間光影關系,結合現代生活體驗,從視覺語言角度對廣府文化進行新表達。
(二)該單元作業設計具有可復制性和可系列化發展的特點。這意味著可以根據地域性非遺文化的差異和高中學生年齡段的差異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可復制性和可廣泛應用性,可以為其他非遺工藝類主題性綜合教學課堂提供借鑒和參考。此外,該研究還具有可系列化發展的“廣府非遺進校園”研究價值。由于作業體量小,視覺效果顯著,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可復制性和可廣泛應用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廣府滿洲窗玻璃藝術在高中美術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通過遞進式結構的單元教學設計,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和掌握玻璃工藝技能知識,還能深刻感受到廣府藝人們的高超手藝與工匠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生還探索了具有廣府本土特色的新時代“國潮產品”,學生通過獨特的視覺語言創新性地傳承和弘揚廣府本土文化。
廣府非遺本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將廣府非遺文化引入校園,讓廣府非遺技藝扎根于孩子們的心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