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蓉
初中音樂是基礎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學科,音樂教學工作中通過構建出高效課堂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塑造學生心靈。但從實際調查中發現,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還存在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手段及內容單一等問題,亟須引起關注并解決。伴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和新課改的深化,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改革步伐加快。如何基于“雙減”構建出初中音樂教學高效課堂,是相關教育工作者應思考的重點問題。
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真正目的在于挖掘出學生的潛力,促進其綜合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校外補習多”等現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出臺,為中小學的教育工作揭開了改革的大幕,也深刻地改變了當前的教育生態,為人才培育提供了新的契機。該政策中的要求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減輕學生作業上的負擔壓力,二是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從而更好地保障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實施“雙減”政策的目的,在于恢復良好教育生態環境,為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創造條件。從宏觀角度分析,這也是為了從全面落實人才培養要求,進而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
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傳統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且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相關問題具體體現在三點:第一,教師教學觀念落后。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往往和教師的教學理念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雖然新課改逐步深入,“雙減”政策也深入人心,但仍然有部分音樂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學思想觀念較落后。例如,部分教師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更難談及音樂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第二,教學手段及內容單一。在教學手段上,有部分音樂教師會機械地講解和灌輸音樂知識,導致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低下。還有教師雖然結合了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但卻本末倒置,導致學生學習進入誤區。此外,音樂教學內容是開展課堂教學的載體,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但多數音樂教師都是全部按照教材內容組織教學,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擴展和創新。第三,忽視學生主體性發揮。音樂學習中,學生對音樂所展現出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其學習效率和質量。但當前音樂教學中,有部分音樂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課堂上難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效課堂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高效課堂特點在于“三高”“三學”,“三高”指課堂達到了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而“三學”則表示課堂上的學生“肯學、想學、學會”。高效課堂的建立本質上和“雙減”政策的內涵契合,建立高效課堂是為了達到“減負”的效果,在減負擔、低耗時的基礎上又能實現高質量、高效益。如今,“雙減”教育背景下,構建初中音樂教學的高效課堂意義在于:第一,它讓音樂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傳統音樂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高效課堂中學生能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言,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學生真正成了音樂課堂上的主人,并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此背景下,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水平。第二,它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信。例如,“做中學”提高了學生在音樂課堂活動的實踐能力;“想中學”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演中學”則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這些均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
立足于“雙減”背景來構建初中音樂教學的高效課堂,首要任務便是音樂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尤其是主動更新教學理念。具體而言需落實的措施有:
1. 更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屬于課堂教學的關鍵核心,也是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師設計、教學行為的因素。在新課程理念和“雙減”政策的背景下,音樂教師更要主動更新教學理念,摒棄以往的傳統陳舊理念。一方面,教師要對當前的音樂教學工作有更全方位的認識,明確其育人價值,并努力挖掘出初中音樂教學工作中的育人素材,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音樂時陶冶心靈、提升審美。另一方面,則是音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身心發展規律為中心設計課堂。
2. 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教師要自覺提升音樂素養和教學藝術,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從而將音樂教學內容中所蘊藏的情感傳遞給學生。除了音樂知識外,當然也要提升文化知識,更好地賦予音樂知識內涵,引導學生正確欣賞和學習。教學目標是音樂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依據,在“雙減”背景下音樂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教學目標,以推動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創設出的情感氛圍,也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可靠措施。“雙減”背景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創設出趣味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伊始就能感受到藝術化的學習體驗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初中學生對外界的事物有較大好奇心,音樂教師便可選擇一些直觀性強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創設情境,素材內容最好和學生的實踐經歷、生活場景有關,以激發學生的共鳴和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中學時代”單元中《唱歌 校園的早晨》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用投影儀來播放搜集到的素材,讓學生觀察圖片中展示的校園清晨風景,這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在教學《動物世界》時,音樂教師也要創設出相對應的情境,圍繞“動物狂歡節”來為學生展示獅子、袋鼠、杜鵑、天鵝、驢等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為學生播放《動物世界》的片頭曲音頻,介紹不同動物的姿態、生存環境特征等,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動物世界》課程,激發音樂興趣。而在教學《愛我中華》時可設計問題情境:“同學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大家知道人數最少、最多的分別是什么民族嗎?”此外,教學《春天來了》《春曉》等曲目時,教師同樣可提前搜集和春天有關的圖片,如鮮艷花朵、郁郁蔥蔥水杉樹、梯田上的春種農忙、風景區里的草長鶯飛,桃紅柳綠等,同時搜集《春之舞圓舞曲》《春雨沙沙》等和教學內容關聯度較高的音樂作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后刺激學生視聽覺,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彩。
初中音樂教材中所選取的內容都是經典且有著豐富內涵的,音樂作品中均承載了創作者的深厚情感。基于“雙減”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師可從此角度深入挖掘音樂背景故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及其人文素養。以教學《桑塔·露琪亞》為例,教師要為學生介紹該歌曲的創作背景,該歌曲創作于1849年的意大利,是一首船歌。通過挖掘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能讓學生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領悟到內涵和情感,感受到《桑塔·露琪亞》中描寫的美麗夏夜,了解船歌這一音樂內容。同樣,教學《二泉映月》時,音樂教師可整理關于該歌曲創作的背景故事。阿炳創作《二泉映月》時經歷了許多挫折和苦難,教師在課堂上可帶領學生鑒賞和聆聽該作品,使學生能結合音樂的背景故事、作者相關信息去體會作品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感受到作品里傳達出的作者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如此,均能在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同時,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新課改下對音樂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表達、欣賞審美能力,還要提升其創造力、交流合作能力、想象力等。為了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并實現“雙減”下初中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音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相關音樂內容展開對比分析。除了相同國家、地區、民族的音樂對比外,還可整合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的音樂來對比。《音樂之聲》中涉及的音樂內容非常廣泛,教學資源豐富,很適合來展開音樂對比教學。例如,其中的插曲《孤獨的牧羊人》的音樂風格源自瑞士民間“約德爾”,采用了“L-E-O-L-E-O”時用的高低音頻繁交替的唱法,它在奧地利等國家的山區中得到流行。究其原因,是該插曲的曲調高昂,很有感染力,且節奏特點是快速、靈活和有變化,其音樂風格比較特別。考慮到初中學生音樂知識儲備有限,音樂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影片《音樂之聲》中瑪麗亞與孩子們一道為爸爸和客人們表演木偶戲的場景來幫助學生理解,隨后搜集和“約德爾唱法”類似風格的歌曲作品,如Various Artists的《She Taught Me How To Yodel》《Wrangle Mountain Song》《Ol’ Zebra Dun》等,再搜集其他風格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通過類比來加深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指學生們為完成共同任務,明確責任,分工互助式學習。在“雙減”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也可組織開展各種豐富有趣的小組合作活動,構建高效課堂并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例如,在教學《茉莉芬芳》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民歌的魅力,教師可分別為學生播放宋祖英、眉佳演唱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并提出問題讓小組回答:“同學們,兩個版本的《茉莉花》演唱形式、風格上有何不同,你最喜歡哪個?”隨后,鼓勵學生大膽地在小組內探討交流,互相分享。同時,音樂教師還可開展小組展示活動,以提升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例如,教學《春節序曲》時設計“民族音樂人文精神鑒賞主題競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與春節有關的歌曲,如《好日子》《恭喜發財》等,且梳理出歌曲中涵蓋的人文思想、民族文化。隨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元在講臺上展示探討成果,并表演《春節序曲》等歌曲。如此,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春節序曲》節奏律動、藝術文化、人文思想的理解與認知,還能強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充分地體現出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想要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的音樂課堂,“雙減”下的音樂教學就要敢于打破常規,用更獨特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視聽體驗。專題性教學將以往的教學順序進行改革優化,具備更強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躍性,要求教師放棄傳統時序性觀念,并具備高度的歸納、概括和整理能力。音樂教師可結合所教學的內容,設計音樂專題,將各種零散的音樂技巧知識整合,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不同方面的專題知識,了解音樂形式和情感的豐富多樣。例如,教師可梳理出音樂教材中的協奏曲,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鋼琴協奏曲《長江之歌》等,并設計出“樂器專題教學”方案,讓學生對比傾聽不同樂器在音樂作品中所展現出的音色、音調與風格,從而引導學生去總結不同樂器適合表達的情感和其應用優勢。通過專題學習,學生們可總結出上述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情感表達。如小提琴的音色上包括了含蓄典雅、細膩集中的陰柔之美,圓潤亮堂、濃郁豪放的陽剛之美和剛柔相濟、洪亮有度的中庸之美,它能表達出傷感、幸福和喜悅、愛與浪漫、憤怒與激昂等不同的情感。鋼琴的音色特點則包括了清晰明亮、豐富多彩、長久持續、音域寬廣、共鳴效果獨特等。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可設計其他音樂專題方案來教學,從而有效調動學生思維和興趣,開發學生音樂潛能。
隨著經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教育”趨勢出現,因此“雙減”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積極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來構建高效課堂。當前的信息化教學中包括了多媒體教學、在線課堂、翻轉課堂、慕課等多種,均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助益。以教學《無錫景》為例,為打造出新時期下的高效課堂,音樂教師便可利用信息技術來設計微課進行教學。音樂教師提前將在互聯網上下載到的江南方言、背景歌曲《林雨心情》、江南水鄉風景等資料進行整合,而后制作成精美的微課課件,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讓學生課前預習階段就能了解《無錫景》的旋律與風格,激發出學生對江南水鄉與民族小調的興趣,并感受到音樂所傳導的情感和意境。通過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到《無錫景》中的親切溫柔、秀美細膩風格和民族五聲調式,進一步品味到江南獨特文化,構建高效課堂。教學《人聲分類與演唱形式》時可借用微課豐富學生音樂歌唱技巧知識,使其熟練掌握人聲分類,理解人們聲音在音色、音質、音量及音域等方面的差異。此外,教學“欣賞歌劇《白毛女》選段”時,音樂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不同版本《白毛女》,并指導學生收集《白毛女》作品創作背景,整理學習資源。通過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堂上鑒賞《白毛女》,讓學生結合歌劇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感受其中的情感內涵,這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也有幫助。
“雙減”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中,為了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除了結合國內的先進教學經驗外,還可吸收國外的成熟經驗以創新教學。例如,可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核心,來實現高效音樂課堂的構建。該教學法由德國音樂作曲家、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提出,它強調要讓學生用感性思考,并認為可搭配節奏旋律訓練、基本形體動作教學等,以有效地達到“人與音樂融為一體”的境界。我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有部分教師仍然采取灌輸式教學法,此時便可結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來改變這一現狀。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化裝舞會》音樂課程時,考慮到該首樂曲是典型的探戈舞曲,因此搭配節奏旋律訓練、基本形體動作教學是有效教學措施。音樂教師可為學生介紹關于探戈舞曲的相關樂器,如吉他、小提琴、六角手風琴等和《化裝舞會》的作者馬托斯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對該作品有一定了解。隨后,為學生介紹探戈舞的節奏,它主要是兩拍子或四拍子,以切分節奏為主要特點。最后,再為學生介紹關于探戈舞的十個基本形體動作,如Walk步行、ocho偏轉、cruzada交叉步、molinete磨坊步等。通過結合國外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創建出新奇有趣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被所學內容吸引。同樣,在教學《熱巴舞曲》時,音樂教師可為學生介紹該樂曲的藝術特點,如鼓鈸、鑼伴奏的集體大型歌舞技巧性強,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舞曲中的簡單形體動作,讓學生從動作中領悟到音樂內涵,鍛煉肢體協調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學只是為了考試而教,學生也只是為了分數去學習,嚴重影響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在“雙減”背景下,為了鞏固初中音樂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還需要關注教學評價工作。首先,評價內容多元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予以學生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收獲成功和滿足的心理體驗。例如,在教學了《祖國頌歌》后,教師可讓學生們嘗試著自己完成歌唱,隨后進行展示并評價。學生展示后,教師可這樣評價:“真棒!表達了歌曲中的澎湃之情!”“唱得真不錯,繼續努力!”等,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其次,評價主體多元化。除了教師評價,還可引導學生自評,主動認識自己在學習音樂時的不足和長處,及時反省與總結課堂所學的同時,學生之間還能進行互評。在教學了《青春舞曲》后,可讓學生分別上臺展示自己擅長的歌曲部分,并安排其他同學來匿名評價出優缺點。此外,還可基于家校合作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音樂教師可叮囑家長正確評價子女,對學生音樂的學習要給予支持。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新的音樂知識后,家長可認真傾聽并給予孩子合理的指導和評價。最后,評價方式多元化。在每學期開始前為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并關注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表現,音樂教師要用終結性評價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并將表現性和終結性評價進行整合,保障評價客觀公正。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還存在如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手段及內容單一、忽視學生主體性發揮等問題。“雙減”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高效課堂構建意義重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采取的策略總結為以下九點:落實充足教學準備,更新音樂課堂教學理念;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挖掘音樂背景故事,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多元音樂風格對比,強化學生音樂感知能力;開展小組合作活動,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設計音樂專題教學,積極開發學生音樂潛能;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音樂綜合素養;吸收國外成熟經驗,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實施多元教學評價,鞏固音樂課堂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