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霄
[摘要]在網絡時代,電子媒體發揮強大的傳播功能,圖書出版應改變傳統思維方式,更新觀念,創造書籍的再生形態,其中圖書的印前制作與處理在書籍設計的整體環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闡述圖書印前制作的概念、畫冊的制作及其特點,結合日常工作,從圖像模式、精度到色彩分析畫冊中圖像印前處理的要點,針對文字、線條圖、大面積色塊印刷、設計允差、打樣方面提出畫冊中印制要素的印前檢查建議。
[關鍵詞]畫冊;圖像;印前制作與處理;印制要素;檢查
在新媒體時代,一方面,傳統紙媒從內容、運營到服務模式受到新興媒體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在新審美視野下人們對紙質圖書的閱讀體驗和可珍藏性越來越重視,對畫冊類圖書的整體制作質量和圖像印刷還原的精美程度要求越來越高。畫冊作為圖書種類中的小眾品種,以紀念人物、節日、重大事件、企宣等為主題,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吸引讀者,擴大傳播效應。因此,圖書裝幀設計和印刷制作的良好銜接成為把控圖書整體制作質量的重中之重。作為圖書印制工作中的一環,印前制作與處理能有效提升畫冊的品相和檔次,增強畫冊的整體視覺效果。
一、圖書印前制作的概述
圖書質量包括內容質量、編校質量、設計質量和印制質量。高質量的圖書設計、印制水平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增強讀者對圖書內容的信賴感。
圖書印刷制作過程分為印前、印刷和印后三個階段。印前制作指在印刷之前進行圖文信息設計、輸入處理和輸出等,即按照圖書的整體設計將原稿加工制作成印版(或相應電子文件)的工藝過程。一般的圖書印前制作工藝流程包括原稿檢核、圖文輸入、圖文處理、圖文輸出、打樣、印版制作等環節。隨著計算機硬件及軟件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激光照排技術等在印前工藝中被廣泛應用,印前技術發生變化,以數字形式描述頁面信息,以電子媒體或網絡傳遞頁面信息,以激光技術記錄頁面信息,印前制作工藝流程也在不斷改變,趨于高效化和一體化。
圖書印前制作是保證圖書質量和出版效果的關鍵步驟,可以確保圖書內容正確、版面美觀、印刷準確,為讀者提供最佳的閱讀體驗。圖書印前處理有助于確保圖書質量、協調各環節進度、規范統一內容和提高出版效率,是圖書印制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增強讀者閱讀體驗和滿足讀者需求至關重要。書籍設計及印刷工藝的有效傳達,有利于圖書吸引讀者,并通過印前規范,從源頭避免錯誤,查漏補缺[1]。
二、畫冊的制作及其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品質需求越來越高,把紙質圖書作為內涵豐富的藝術品進行收藏成為新風尚。因此,圖書印制質量的重要作用更為凸顯,能賦予圖書重要的附加值,畫冊的印前制作更是如此[2]。
畫冊是一種以圖像或照片為主要內容的精裝圖書,通常被運用于宣傳、展示或紀念等場合。畫冊設計要突出主題和風格,通過布局、配色和字體等元素營造獨特的視覺效果。第一,畫冊內容要有吸引力,包括高品質的圖像或照片、詳細的文字說明、翔實的產品信息或其他相關材料。設計人員可以通過選擇高品質的紙張和合適的印刷技術,確保圖像的色彩還原度和細節清晰度。第二,畫冊的封面設計要突出主題和品牌形象,吸引讀者興趣。設計人員可以采用獨特的造型設計,通過燙金、凹凸等工藝增強視覺表現力。第三,畫冊的排版要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和易讀性。設計人員可以采用合理的文字與圖像組合、多樣的版式設計、適當的行距和字體大小等,增強讀者對畫冊的閱讀體驗。為了增強視覺和觸覺效果,畫冊也可以考慮加入獨特的加工工藝,如UV光油、拉頁、折頁、壓紋等。此外,畫冊的裝幀和尺寸還應根據圖書內容和使用情境進行合理選擇,可以選擇線裝、平裝或硬皮裝等,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橫版或豎版。
需要注意的是,出版社對畫冊的印前制作必須提前規劃,并且清楚在印刷中應注意的問題,如顯示屏幕或打印機打印出來的色彩和最終印刷出來的色彩完全不同,這有必要參閱CMYK色譜圖的百分比來確認打印色彩。同時,不同畫冊印刷廠家使用的紙張、油墨、印刷壓力等不同,對畫冊呈現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畫冊制作需要綜合考慮內容、設計和印刷質量,確保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正確傳遞信息或展示藝術品,為讀者提供高品質的視覺體驗。
三、畫冊中圖像印前處理的要點
圖像是畫冊的靈魂,是畫冊內容的主要部分,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能直觀反映圖書的主題和藝術價值。由于圖像的來源渠道多、主題多樣、需求個性化、審美多元化等特征,不利于在編輯設計中統一格式和標準,因此圖像的質量和技術指標也就參差不齊。為了保證印刷質量,確保圖像有效還原,設計人員需要對畫冊中的圖像進行必要的印前制作和處理,并對擬采用的圖像進行標準化的檢查,包括圖像模式是否符合印刷要求、圖像分辨率及色彩是否需要調整與糾正等。
(一)圖像模式的調整
常見排版設計中的色彩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RGB色彩模式,它是電腦、手機、投影儀、電視等電子設備屏幕的色彩顯示模式,常用于數字和電子著色。這種色彩模式的圖像通常通過數碼單反相機拍攝或者是高端的平面掃描儀掃描所得,清晰度高且色彩層次鮮明。第二種是印刷CMYK色彩模式,也就是圖書、期刊、報紙等印刷品的最佳顏色模式。由于RGB與CMYK兩種圖像一個是加色模式,另一個是減色模式,具有更廣泛色域的RGB模式圖像若直接用于油墨的印刷,則無法還原三原色的純度,也無法印刷出鮮亮的顏色。
若圖像未在印前進行顏色模式轉換,則印刷出來的成品色彩暗淡,層次感弱化,因此設計人員在植入圖像之前應對圖像進行顏色模式檢查,并調整為適合印刷的CMYK色彩模式。圖像模式的檢查與調整是畫冊整個印前制作與處理的基礎,調整色彩模式后的圖像才能進入色彩工作流程。
(二)圖像精度的調整
圖像的顯示精度是影響畫冊閱讀感受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電腦上看似很清晰的圖像未必適合印刷,因為通過肉眼是無法在電子屏幕顯示器上分辨300dpi和72dpi圖像的差別的,但在印刷時,低分辨率、低像素的圖像就會被點陣印刷出來,使圖像呈現鋸齒狀馬賽克,所以畫冊對圖像的要求更高。在通常情況下,畫冊印刷對圖像分辨率的設置要求應不低于300dpi。過高的分辨率會增加電腦處理器負荷,延長工作時間;過低的分辨率會使圖像的顯示效果模糊,從而影響讀者的閱讀感受。對顯示精度過低的圖像,設計人員可利用縮小尺寸來提高顯示效果,也可請作者提供原圖,還可通過高精度掃描或拍攝重新制作。
(三)圖像色彩的調整
若要達到最優的閱讀效果和審美要求,圖像的各種要素必須進行調節,如圖像的明暗程度、圖像顏色的飽和程度等,以滿足大眾對圖像的還原需求和視覺審美要求。圖像色彩的調整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黑場和白場定標。白場指圖像最亮、網點密度最小的地方,黑場指圖像最暗、網點密度最大的地方,設計人員通過定標白場和黑場可調整和控制整個圖像的明暗和階調。階調指圖像整體明暗對比的變化,它傾向于對整個圖像狀況的描述,主要有亮調、中間調和暗調。白場定標可以避免圖像暗淡、發灰、亮調調子平的情況;黑場定標可以使圖像更透亮,階調自然。簡單來說,黑場和白場的定標會帶動圖像的階調發生變化,而充分利用色階及曲線工具調整圖像的階調,可讓“黑的黑,白的白,亮的亮,暗的暗”。
第二,層次調整。層次是圖像上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等級。圖像層次校正是對圖像中占絕大多數的中間調部分進行調整,讓圖像層次感更強。層次是階調和色彩變化的基礎,如果圖像層次不豐富,色彩表現則是僵硬且單調的。因此,設計人員分析反差和色調的具體情況,調整合理的層次曲線,并通過中間調的層次,調整反差太小或過度的現象,可使畫面層次更細膩,色彩表現更有穿透力。
第三,色彩的調整與校正。一幅圖像是否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藝術美感,最直接的是色彩飽和度給人的視覺感受。色彩的調整與校正主要是調整圖像的色彩平衡,把握好灰度,并對色相、飽和度的色偏問題進行校正,使色彩更飽滿,圖像表現力更生動、更具藝術效果。設計人員對色彩的調整與校正要以還原原圖視覺效果為原則,綜合考慮藝術審美、原稿狀況、印刷介質、使用場合等因素,使圖像印刷色彩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圖像的銳化處理。銳化處理的圖像具有更好的清晰度,使細節表現更加細膩、生動和真實。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拍攝的圖像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模糊、虛化或失真等問題,而銳化處理可以修復這些問題,讓圖像更加立體,使讀者視覺感受更舒服。設計人員對圖像進行銳化要根據圖像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參數,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和參數,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一般圖像和反射稿銳化取值不宜過大,通常銳化倍率在250%以下,銳化面積在2以下,閾值取6—10之間,尺寸面積越大,銳化取值就越大[3]。
四、畫冊中印制要素的印前檢查
除了對圖像進行印前處理,畫冊中印制要素還需要相關人員反復確認和檢查,以達到對內容的完美呈現。印前檢查一般借助Adobe的印前檢查工具進行。相關人員通過印前檢查工具分析PDF文件內容來決定圖書印刷制作和其他條件的有效性,如確定顏色、字體、透明度、圖像分辨率、油墨覆蓋范圍、PDF版本兼容性和其他問題。印前檢查也包含檢查PDF文件內容語法或結構。通常情況下,畫冊中印制要素的印前檢查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文字的檢查
畫冊版式設計一般以圖為主、文字為輔,文字不僅起到對圖像進行解釋說明的作用,還能作為畫冊設計元素符號,彰顯內容表達。畫冊中對文字的印前檢查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單黑字的檢查。在理想狀態下,CMYK四種油墨疊加是可以完全重疊印刷黑色的,但印刷操作難免會出現套印誤差。不少畫冊的設計會把文字或線條設置成四色,上機后一旦疊印有誤差,文字和細線就會變虛、模糊,邊緣有鋸齒狀。文字設置成K100來填充色值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二,文字疊印的填充與描邊。這在畫冊中較為常見,主要是封面及內文色塊設計中文字疊印的填充與描邊。文字疊印大都是在色塊或圖案中,文字印在其他顏色上,這需要相關人員在印前檢查時注意其是否存在疊印情況。若深色字疊印在淺底色上面則需要通過PDF分層文件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后再對文字疊印進行填充和描邊。
(二)線條圖的檢查
畫冊中線條圖的矢量文件(即原始文件)一般用Illustrator、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軟件繪制。畫冊中對線條圖的印前檢查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線條圖的線條粗細。檢查線條圖是否按1∶1的比例放置在頁面中,若不是則需要對線條圖進行等比例縮放至合適尺寸再制作,確保線條圖中最細的線條不小于0.1磅,避免過細的線條印刷不出來。制作較為復雜且幅面較大的平面或立體結構圖在不改變原圖的情況下,可把矢量文件先轉換為tiff或jpg無壓縮圖像格式,然后再對圖像大小進行調整并使用。
第二,線條圖的填充顏色。通常黑白線條圖的顏色設置實地色為K100,勿設置為K<100的單色灰,因為印刷是由網點來表現的,細線條的網點太疏會印刷不出來,或可能出現斷線現象,設置填充彩色顏色也是如此。
(三)大面積色塊印刷問題的檢查
在畫冊設計中,使用大面積色塊鋪底可讓作品看起來更大氣,整體效果也更統一。然而,其印刷效果存在要么偏色嚴重,色差明顯,要么墨色不均的問題。這種色塊往往由CMYK四色疊加而來,套印出來的色塊則由網點組成,而印刷網點時網點的變化會導致色彩的不均勻變化,引起偏色和色差。要解決類似問題,CMYK四色疊加印刷的方式應改為專色實地印刷,讓墨色更加均勻,印刷效果更加厚實,還原效果更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畫冊設計應盡量以一種原色為主,尤其是實地色塊,并要考慮后期使用的紙張是否適合設計大面積平網色[4]。
大面積色塊的印刷方式即使調整為專色實地印刷,其印刷還原效果有時候也受印刷壓力、紙張、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要更好地實現預期印制效果,美編、印前制版人員、印刷機長、責任出版等相關人員需要憑借經驗,相互配合。
(四)設計允差問題的檢查
畫冊比常規圖書更加注重印制工藝的使用,以增強畫冊的視覺效果。畫冊的裝幀設計存在因不留允差、余地,未充分考慮印刷生產工藝、印制標準和實現能力等因素而導致成品出現瑕疵或誤差,影響畫冊美觀的問題。常見的允差問題有以下方面。
第一,書背卡色位設計有誤差。書背的卡色位設計能在軟件中精確定位色塊位置(一般可精確到0.5mm),但在大規模生產中其難以避免誤差,大貨中也會有部分或個別圖書存在卡色位圖案偏移到封一或封四的情況。
第二,接版設計不合理。畫冊中常見跨頁圖的設計,使版面大氣,圖像完整度高,更具視覺沖擊力,而文字、圖形、圖像等處于和合頁正中間,雖該設計在軟件中可完美呈現,但在實際應用中有可能存在接版誤差超出國家標準、文字缺筆斷劃、內容未有效銜接的情況。
第三,UV、激凸、軋凹等工藝設置不合理。這些工藝操作應根據實際情況,在適當加粗文字、線條,適當放大圖案等設計上使用,從而避免出現位置偏移的情況。
(五)打樣的檢查
畫冊在正式印刷前,要采用數碼打樣或者傳統打樣的形式輸出樣稿,由美編、編輯、責任出版等相關人員核對文字、圖像、排版設計等內容是否符合設計、編校、印刷的要求,以及印制要素是否齊全、色彩是否準確還原、是否有漏字跳字缺圖的情況、圖文是否完整等。
五、結語
圖書的印前制作與處理和印制要素的檢查,涵蓋了設計、制版、裝幀等印制全過程,包括了各種工藝要求,影響了圖書印制的效率、成本、實現程度,以及整個印制品的整體效果等,這對印制裝幀要求更高的畫冊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揚.書籍中常見裝幀設計問題例析[J].出版參考,2020(02):63-65.
[2]朱潔.關于如何印刷精品圖書的探討[J].印刷技術,2021(01):21-24.
[3]陳浩.圖像的印前處理[J].印刷雜志,2008(12):44-47.
[4]張燦.淺談圖書裝幀設計中的印刷知識[J].廣東印刷,2018(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