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具備地域文化特色的鄉土資源能夠為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資源,是農村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受幼兒園自身教育條件的限制及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農村幼兒園在鄉土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此,筆者思考了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利用鄉土資源的現實意義,并分析了鄉土資源融入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路徑,以期豐富農村幼兒園的戶外活動,為幼兒帶來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讓幼兒各方面能力獲得一定的發展。
一、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利用鄉土資源的現實意義
鄉土資源是指鄉村地區自然生態方面的資源,其涵蓋文化資源、風俗資源、生活經驗等,是長久以來鄉村地區發展所積累的重要財富,在教育領域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幼兒教育的角度來看,在開展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利用本土化資源更容易被幼兒接納和認可,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全面落實學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領域提倡農村地區幼兒園加強對鄉土資源的挖掘,利用多種教育資源豐富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因地制宜地利用鄉土資源,既是幼兒教育創新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戶外活動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在具體的實踐中,農村幼兒園以本土化的資源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近距離地體驗鄉村地區的風土人情,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還能激發幼兒對農村地區文化景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兒對鄉土文化的感知力,培養幼兒對生態自然環境的喜愛之情。
此外,受農村地區教育條件的限制,部分幼兒園在戶外活動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有限。在此背景下,教師開發并利用鄉土資源開展戶外活動,不僅可以降低組織戶外活動的成本,還可以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學習和成長。
二、鄉土資源融入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路徑
(一)深挖鄉土資源開展戶外探險活動
幼兒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天性活潑好動,與枯燥的知識學習相比,他們更熱衷于趣味性十足的游戲活動。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適當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活動的效果,達到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
鄉土資源可以為農村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將鄉土資源融入農村幼兒園的戶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戶外探險活動,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發現大自然的奧秘,讓幼兒感知本土特色與人文氣息,從而激發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加深幼兒對當地文化的感知與了解。
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并利用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鄉土資源,開發出豐富多樣的戶外探險活動,并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以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戶外活動的熱情,增強幼兒的學習效果,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與經驗。
(二)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在了解當地農村獨特的地理環境與物種的基礎上,挖掘可用于戶外活動的自然素材,開展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豐富戶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在春天,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到農田參觀播種的景象,讓幼兒了解農民種植糧食的過程,感受勞作的艱辛,深刻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從而養成珍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在夏天,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中教幼兒用麥子的秸稈編織不同樣式的草帽,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審美能力。
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到田間地頭欣賞油菜花、到草地上放風箏、到田野里撿稻穗制作標本,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季節的鄉土資源,體會其特點與價值,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師還可以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開展種植、飼養等活動,如定期帶領幼兒參與實踐操作,組織幼兒參與澆水、拔草、施肥等勞動,或讓幼兒了解各類蔬菜或水果的顏色、味道、形態等,組織他們開展種子分類小游戲,從而培養幼兒的識別能力與感知能力,拓寬幼兒的知識面。
(三)利用民間游戲豐富戶外活動
教師可以收集當地比較常見的民間小游戲,如“跳皮筋”“老鷹捉小雞”“炒黃豆”等,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等,將民間小游戲以恰當的方式融入戶外活動,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安全的戶外環境中無拘無束地進行游戲,并從中獲得知識,體會戶外活動的樂趣。
(四)利用鄉土資源創設活動環境
鄉土資源中隱藏著豐富的游戲材料,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深入挖掘當地的鄉土資源,將其合理應用到農村幼兒園的戶外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與活動區域,充分體現農村的地域和資源優勢。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帶領幼兒利用自然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如用麥稈編織草帽,用絲瓜藤、絲瓜葉制作創意拼貼畫等,并引導幼兒利用這些物品裝飾戶外活動環境,讓幼兒從中獲得游戲樂趣,學到更多生活小知識。
(五)利用鄉土資源開展主題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學習內容等,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設計并開展主題活動。例如,筆者所在幼兒園地處江海交匯第一灣——張家港灣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幼兒對長江及江邊的張家港灣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深厚的情感。作為班級微課程的開發者,筆者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課程游戲化理念為引領,以幼兒的興趣為導向生成了新課程“美麗的張家港灣”,并以“美麗江灣有什么”“美麗江灣我守護”“美麗江灣我愛你”等為主題,帶領幼兒開展了一系列戶外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對張家港灣有了更多的了解,萌發了對家鄉的喜愛和自豪之情。
(六)利用鄉土資源開展戶外建構活動
建構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帶領幼兒開展戶外建構活動。例如,張家港灣擁有諸多特色建筑,如龍門簍、烏龜亭等,筆者鼓勵幼兒利用周末時間觀察這些建筑,并努力將家鄉的美景“搬”到幼兒園中。在此基礎上,筆者就搭建內容詢問了幼兒的想法。昊昊說:“我想搭龍門簍,我覺得可以用長方形的積木試一試,先用長方形的積木圍成一個圓圈,再一層一層地往上搭建。”桐桐說:“我想在張家港灣搭個養螃蟹的池塘。”妞妞說:“我想搭一座彎彎曲曲的九曲橋。”之后,筆者根據幼兒的想法提供了合適的材料。在材料的支持下,幼兒如火如荼地開始了戶外建構活動。
在上述建構活動中,筆者將張家港灣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融入了農村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很好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付諸實踐。可見,如何在戶外活動中合理、有效地應用鄉土資源,是值得教師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七)家園合力開展戶外活動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挖掘鄉土資源開展幼兒戶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家園共育,主動聯系家長,適時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戶外活動,讓他們認識到鄉土資源的教育價值,從而自覺地將鄉土資源融入家庭教育。
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家長分為爸爸組、媽媽組,并為每個小組安排合適的活動任務。例如,爸爸組可以帶領幼兒利用各類自然材料自制游戲器材、設置障礙物,開展體能鍛煉活動,培養幼兒的毅力與獨立性;媽媽組可以帶領幼兒利用自然材料編織手工藝品,或參觀果園進行采摘活動,并讓幼兒將采摘的水果帶給爺爺奶奶品嘗,讓幼兒學會愛與感恩。
這種模式不僅有助于調動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經驗,保持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八)利用鄉土資源自制玩具
教師可以利用鄉土資源自制活動器材或玩具,為幼兒參與戶外活動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例如,樹枝、麥稈、稻草等都是常見的鄉土材料,教師可以將這些物品進行消毒,通過精心制作使其轉變為幼兒的玩具。
在玩具制作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制作出自己喜歡的玩具,如利用麥稈制作游戲棒、利用繩子裝飾道具、將紙盒加工成積木等,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各類趣味十足的戶外活動,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
結語
鄉土資源作為農村地區本土化的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有著成本低和教育價值高的優勢。在全面落實學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針對農村地區幼兒園教育資源不夠豐富的問題,教育領域提出了加大鄉土資源開發和應用的建議。因此,農村幼兒園教師應認識到鄉土資源的重要教育價值,積極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以增強幼兒戶外活動的趣味性為目標,因地制宜地開展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戶外活動,引導幼兒體驗自然環境,了解鄉土資源中蘊含的文化特色,以增強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實施效果,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德積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