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宇
盛夏的教室里,空調正在超負荷工作,課桌上摞著一堆書。窗外是老樹庇護著的知了,知了聲似乎要填滿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混著翻書聲和筆摩擦紙的沙沙聲。黑板旁邊寫著倒計時,所有人都在和時間賽跑。
在這個夏天,一批學生正在奔赴未來,還有一批學生正為即將步入高三而提前開啟了高強度的學習。晚自習時,我在講臺上看著這些被稱為新高三的學生,雖然是一個普通的晚自習,但似乎有著一些不同的焦躁和煩悶。
渴望用挑燈夜讀一點點熬過的那些時間,奮筆疾書寫下一個個歲月的答案,他們的感受,我感同身受。
多年后,看著一張張充滿朝氣的臉龐,恍然如壯年聽雨客舟之中,遼闊的蒼穹,云飛霧罩,透過這一片迷蒙的煙雨,卻是晴空一鶴,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心愿即事實。
答案就藏在這個季節里,《禮記·月令》稱“腐草為螢”,腐草此時得暑熱之氣,故為螢,到秋而天沉陰數雨,螢火夜飛之時也。古人認為這樣的相互轉換,就像鷹能化為鳩一樣,是自然陰陽的相互轉換。當然,從自然科學的視角看來,螢火蟲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幼蟲生活在水邊濕地、雜草叢生之地,所以當它變成成蟲飛出腐草之時,會帶著現代人的刻板印象飛入夜空。在這個悶熱的夏夜,我更愿意這樣去理解,道阻且長,溯游從之,所謂腐草化螢,所謂心愿即事實,是盡心盡力做我們能做的,在一個又一個的過程中,把平淡枯燥的日子過成詩,把相遇匯聚,然后給平凡的人生賦予更多的意義。
墻上的時鐘轉呀轉呀,我依舊沒有給予學生回答。人生蒼白,能著墨處唯有經歷,如果是頹廢的狹隘禁錮,經年后只有悄無聲息地離去。然而,少年自有意氣不羈,即使毫無波瀾的歲月,即使沒有任何色彩的生活,少年怎甘為碧潭下的水草,他們自會突破思想的藩籬,開啟激情迸發的奮斗歷程,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光芒,不應該被遮掩,少年應迎難而上,化作亮光,匯入更遙遠的星辰大海。
待經歷一次次在考場上的奮筆疾書后,等待最終的鈴聲敲響封筆的那一刻,想必學生的目光是堅定的。當那突圍陷阱的勝利激情如紅色旗幟在隨風飄揚時,當他們凝望四周、回望來時走過的路時,黯淡的東西馬上就變得驚艷。這一切如同一粒種子,長眠于記憶邊緣,一切的邂逅與相知,都帶來堅實的力量,心中的種子一直在成長,直到有一天,浸泡了足夠多的情感體驗,如同一陣風吹過,就開花結果了。我把這份心愿當作是堅信信仰不絕、風骨不滅的理想主義者的頌歌,在紙堆中熠熠生輝,在筆跡里如夢似幻。
接下來的歲月中,當他們再次突破重重困境,站在未來回望,會選擇再次起航,從一個地方奔赴另一個地方,和自己足夠豐盈的內心對話,然后從容而自信地繼續踏上歸途。這樣的少年啊,仿佛張開翅膀,在人潮中像是劃過波濤與激流,告別故鄉,繼續揚帆遠航。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和學生一同經過在夏日里蔥綠的湖邊林木,四散的流光染上透亮綠意,無用無相的腐草能化為點點星光,如夢似幻地盡情在晚風里飄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