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穎穎 趙 思 宗 園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影像中心,河北石家莊 050000
軟組織腫瘤是指發生于肌肉、韌帶、脂肪等軟組織上的良惡性腫瘤[1-3],臨床較為常見。超聲造影是軟組織腫瘤的常用診斷技術,但是從當前臨床實踐應用效果發現仍不甚理想[4-6]。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MRI 常用的檢查技術之一,主要是利用了成像在病變組織和正常組織間水擴散方向和程度的差別,目前廣泛應用于腫瘤疾病性質鑒別診斷方面[7-8]。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超聲造影與MRI-DWI 對良惡性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效能。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1 月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接受診治的189 例軟組織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98 例,女91 例;年齡18~82 歲;平均(54.36±16.92)歲;腫瘤部位:四肢86 例,腹部56例,背部47 例。本研究經石家莊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院科倫審(2021)第(130)號]。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齊全;②年齡≥18 歲;③超聲和MRI-DWI 影像質量良好。排除標準:①伴有幽閉恐懼癥;②伴有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金屬義齒等金屬置入物;③妊娠≤3 個月孕婦;④植入宮內節育器女性;⑤囊性病變完整;⑥轉移性腫瘤;⑦有惡性腫瘤病史。
超聲造影和MRI-DWI 檢查的掃描工作和由兩名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師完成,圖像評估由兩名經驗豐富的放射影像科醫師共同完成。
超聲造影:儀器為邁瑞Resona 7,超聲探頭為L9-3,造影劑為意大利Braeco 公司生產的SonoVue。超聲檢查前經肘靜脈注射造影劑,注射方式為團注法。注射前需要用5 ml 的生理鹽水稀釋造影劑;注入完成后取5 ml 生理鹽水沖管。造影劑注入后,患者躺在診斷床上,根據病灶位置選擇仰臥位、俯臥位或側臥位進行檢查,應用雙幅造影界面動態觀察病變區域,每個區域連續觀察5 min,并將觀察影像上傳至儀器儲存,造影結束后根據患者的超聲圖像進行病灶良惡性評估。
MRI-DWI:選取1.5T MRI 系統(西門子醫療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53063844,型號:MAGNETOMAvanto)進行診斷,檢查前指導患者去除隨身攜帶的金屬物品、掛件,檢查體位取仰臥位,檢查時患者需要雙手舉過頭頂,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掃描范圍根據腫塊具體部位選擇,先進行MRI 平掃,獲取T1加權圖像和T2加權圖像;然后進行DWI 掃描,獲取MRI-DWI圖像;最后注入0.1 mmol/kg 的釓噴酸二甲胺進行增強掃描,獲取T1加權序列圖像。
病理學診斷:術后取患者切除病灶進行切片觀察,根據光學顯微鏡下病灶組織情況評估腫瘤的良惡性。
①統計超聲造影、MRI-DWI 和病理學診斷結果;②以病理學結果為金標準,分析超聲造影與MRI-DWI對良惡性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效能;③比較良惡性軟組織腫瘤的表觀擴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相對表觀擴散系數(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等MRI-DWI 參數情況,分析良惡性軟組織腫瘤與ADC、rADC 的相關性。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軟組織腫瘤性質與ADC、rADC 的關系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89例患者中,惡性軟組織腫瘤62 例,良性軟組織腫瘤127 例。
超聲造影診斷惡性軟組織腫瘤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為77.42%、74.02%、75.13%;MRI-DWI 診斷惡性軟組織腫瘤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為88.71%、97.64%、94.71%。見表1~3。
表1 超聲與病理學診斷結果比較(例)
表2 MRI-DWI 與病理學診斷結果比較(例)
表3 超聲造影、MRI-DWI 對良惡性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效能(%)
良性軟組織腫瘤ADC 和rADC 高于惡性軟組織腫瘤(P<0.05)。見表4、圖1。
圖1 良性軟組織腫瘤MRI-DWI 圖像
表4 良惡性軟組織腫瘤MRI-DWI 參數比較()
表4 良惡性軟組織腫瘤MRI-DWI 參數比較()
注DWI:彌散加權成像;ADC:表觀擴散系數;rADC:相對表觀擴散系數。
軟組織腫瘤性質(良性=0,惡性=1)與ADC 和rADC 呈負相關(r=-0.536、-0.675,P=0.023、0.020)。
軟組織瘤樣病變和腫瘤發病率約占所有瘤樣病變和腫瘤疾病的19.75%左右[9-10],可全身各部位發病,腫瘤種類較多,且形態多樣,臨床診治難度較大,因而需要診斷效能良好的檢查手段提高早期診斷精準性[11-13]。
本研究結果顯示,MRI-DWI 診斷惡性軟組織腫瘤的準確度、特異度和靈敏度高于超聲造影。超聲造影是超聲新技術,其主要是在常規超聲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造影劑增強散射回聲,使得超聲圖像的分辨率提升,提高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14]。該診斷方式是目前軟組織腫瘤診斷常用的技術,主要是根據血供豐富程度對病灶的良惡性進行評估[15-16],但是良惡性腫瘤均可出現相似的構造和血管分布情況,因而容易出現誤診情況。MRI 根據所釋放能量在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能量衰減情況,同時結合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時發射出的電磁波構成物質原子核種類和位置,進而獲取到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17-19]。DWI 是MRI 常用診斷技術之一,是基于水分子布朗運動的MRI 成像技術,ADC和rADC 是該技術的主要觀察指標,這兩項指標可通過量化布朗運動實現對病灶性質的鑒別[20-23]。
本研究結果顯示,良性軟組織腫瘤ADC 和rADC高于惡性腫瘤(P<0.05);且軟組織腫瘤性質與ADC和rADC 呈負相關(r<0,P<0.05)。分析原因是,病灶組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增殖,且結構緊密,組織間隙較小,血供較為豐富,導致病灶內密度較大,自由水減少,進而使得水分子的彌散速度被限制,而惡性軟組織腫瘤的生長速度快于良性腫瘤,因而細胞密度增高情況更明顯,對水分子彌散速度的限制增強,進而導致惡性軟組織腫瘤ADC 和rADC 低于良性軟組織腫瘤[24-27]。
綜上所述,MRI-DWI 診斷良惡性軟組織腫瘤的效能高于超聲造影,可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可靠有效的客觀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