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英,樊佳歡,朱 琳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無錫214000)
全膝關節置換術(TKR)是在近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成功應用于患者后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膝關節疾病的新技術,是根除晚期膝關節疼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1]。手術室作為醫院救治患者的主要場所,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及患者預后[2]。有研究指出,雖然操作熟練的骨科醫生能確保TKR的順利完成,但手術護理配合不佳仍有可能增加患者術中不良事件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不僅影響手術進程,還可能阻礙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過程[3]。臨床有研究通過設置系列提示卡的方式,指導手術室護理實踐工作,可有效減少護士在手術室護理中的不確定、疏忽或失誤,保證護理操作的準確性與正確性,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和護理安全性[4]。但在護理配合內容較多的手術中,頻繁查看系列提示卡有可能會使手術室護理工作更加繁瑣,或是延長護理時間,若有疏忽還有可能因查看系列提示卡有誤而影響護理效果,甚至影響手術進程。因此,本研究在系列提示卡的基礎上,自行設計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系統,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選擇2019年5月1日~2022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90例TKR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藥物、物理治療等常規手段治療,癥狀反復發作,疼痛癥狀未得到緩解的膝骨關節病變者;②影像學檢查見膝關節有嚴重骨質破碎、關節畸形或痙攣者;③免疫功能正常;④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關節表面或手術區域伴明顯活動性感染者;②嚴重心血管疾病者;③膝關節周圍神經病變或周圍肌肉癱瘓者;④其他疾病引起膝骨關節疼痛者;⑤單側或雙側膝關節韌帶斷裂者;⑥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⑦嚴重骨質疏松者。按照世界醫學大會《赫爾辛基宣言》[5]中涉及人體對象醫學研究的道德原則,本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入院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機編號,奇數編號患者納入對照組,偶數編號患者納入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55.56%)、女20例(44.44%),年齡(65.56±4.03)歲;疾病類型:退行性關節炎27例(60.00%),類風濕性關節炎13例(28.89%),創傷性骨關節炎5例(11.1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19例(42.22%),全身麻醉26例(57.78%)。觀察組男23例(51.11%)、女22例(48.89%),年齡(65.24±3.89)歲;疾病類型:退行性關節炎25例(55.56%),類風濕性關節炎14例(31.11%),創傷性骨關節炎6例(13.33%);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17例(37.78%),全身麻醉28例(62.2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組建TKR手術室護理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1名(負責任務分配與質量控制)、主管護師2名(負責信息調查與統計分析)、手術室護士6名(負責手術室護理任務執行)。小組成立后,全員接受統一業務培訓,培訓內容涉及TKR流程、護理技巧、注意事項等,要求小組全員熟練掌握以上內容。術前,由護士向患者講解TKR的目的、流程、手術風險及相關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手術預期效果;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對于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采取敘事干預對其進行心理支持,以確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術前做好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礎疾病控制,減少手術并發癥;術前鼓勵患者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功能性訓練。術后,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將其送至病房;詳細清點、整理手術器械;對手術室內的手術床、手術設備等進行全面消毒清潔。術中,對照組依照常規流程完成手術室護理,觀察組依照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完成手術護理。具體內容見圖1。

圖1 TKR流程及相應護理內容
1.2.1 語音提示設計 ①軟硬件設施選擇。本研究選用軟件設施包括訊飛配音軟件(版本:V2.7.5)、Windows Media Player軟件(版本:V12.0),選用硬件設施包括術野攝像頭(型號:MH-DFC6180-HS)、微波感應語音提示器(型號:WT-WS3)、平板電腦(型號:Surface GO 3)。②語音內容設置。根據手術進展和護理相應內容設計語音提示內容,例如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播放語音提示語為:“馬上要進行手術的患者是XXX(患者姓名),請護士詳細核對患者病歷信息”,術者確定切口位置之后,播放語音提示語為:“切口位置已經確定,請護士立即準備消毒液,協助第二助手完成手術腿消毒”。提示內容設計完成后,通過訊飛配音軟件將文字信息轉換為語音信息,多次調試,選擇最清晰的播報聲音,調試完成后,將各個語音提示內容轉換為“mp3”格式的語音文件,根據內容提示更改文件名,并按照護理流程對語音文件進行編號排序。
1.2.2 語音提示模擬訓練 ①設備安裝與調試。依照使用說明書,將術野攝像頭安裝在手術床上方,將微波感應語音提示器分別安裝在手術室墻壁和手術室家屬等候區,安排1名護士(信息播報員)專門負責控制平板電腦。實現平板電腦與術野攝像頭和微波感應語音提示器的藍牙連接,信息播報員即可通過平板電腦全程監視手術進程,并根據手術步驟對應護理措施,通過Windows Media Player軟件播報護理措施的語音提示。②手術室語音提示模擬訓練。選擇沒有手術安排的工作日,護士長組織TKR手術室護理小組進行模擬訓練,依照圖1所示流程完成模擬手術,護士完成護理措施前,信息播報員控制平板電腦連續3次發出語音提示。
1.2.3 語音提示效果評價與系統優化 模擬訓練結束后,小組全員通過會議討論提出語音提示的不足之處,基于本院現有醫療資源,解決當前語音提示系統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全面優化,本研究對該語音提示系統共進行3次調試與優化。
1.2.4 語音提示臨床實踐 要求手術室護士嚴格根據語音提示完成相應護理措施,每項護理措施對應的語音提示在手術室內和手術室家屬等候區連續播放3次。
1.2.5 質量控制 本研究中兩組僅在手術室護理模式方面存在差異,護理措施、使用設備等內容均完全相同,以確保兩組患者享有相同的醫療資源;為避免醫護人員工作經驗因素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本研究兩組患者手術室護理均由TKR手術室護理小組進行;護士長全程監督護理質量,嚴格要求手術室護士按照《手術室護理實踐指南》[6]中相關操作標準完成護理任務,對于違反操作要求者,予以嚴肅批評。
1.3 觀察指標 ①術中不良事件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記錄兩組患者術中不良事件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中不良事件包括低體溫、熱燒傷、血栓等,術后并發癥包括感染、心腦血管意外、切口脂肪液化等。②治療效率:采用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率。③膝關節功能:選用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于1976年編制的膝關節評分量表[7]評價兩組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該量表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動度(18分)、肌力(10分)、屈膝畸形(10分)、穩定性(10分)、減分項目7個評分項目,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膝關節功能越強,該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為0.870,內部相關系數為0.980~0.990。根據量表原作者給出的建議,基于HSS評分將膝關節功能分為4個等級,優:HSS評分≥85分;良:HSS評分70~84分;中:HSS評分60~69分;差:HSS評分<60分。

2.1 兩組術中不良事件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不良事件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效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率比較
2.3 兩組術后膝關節功能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膝關節功能比較[例(%)]
膝關節結構復雜,周圍組織血供豐富,加之TKR患者大多為老年人,TKR難度與風險普遍較大,因此,術中必須為患者提供更加嚴謹的護理措施,以降低手術風險,為TKR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8]。傳統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開展更多是依靠護士的臨床實踐經驗,每個環節的護理內容均需要由護士憑借自身記憶來完成,雖然有研究自行開發了手術室護理系列提示卡,減少了手術室護理差錯事件,但對于部分護理配合內容較多的手術而言,系列提示卡也難以實現手術室護理差錯事件的有效控制,甚至還有可能因反復查看系列提示卡而延誤護理和手術進程,對手術效果和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造成嚴重影響[9]。因此,目前亟需尋求一種干預模式,進一步減少手術室護理差錯事件,以提高TKR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手術效果,對加快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10]。
本研究以提高TKR手術室護理質量為初衷,結合以往有關護理流程提示的相關研究成果,基于本院現有醫療資源,自行設計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系統,并將其應用于TKR手術室護理中。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與系列提示卡相比,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會在每項護理措施實施前,對手術室護士連續進行3次語音提示,有效避免護士發生護理疏漏,同時,選擇最清晰的播報聲音,可確保護士準確收到護理任務,從而有效降低了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風險。此外,本研究設計的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系統另在手術室家屬等候區設置語音播放器,讓家屬全程掌握手術進展,從而減輕家屬等待過程中產生的焦躁情緒,與劉興淮等[11]研究觀點一致。術后并發癥方面,居靜等[12]研究指出,良好的手術室護理能有效降低TKR術后感染風險;劉巧芬等[13]研究發現,強化手術室護理可有效降低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血栓發生風險;但本研究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研究對象例數較少有關。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提示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能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提高治療效率。楊艷等[14]認為,手術是一種相對復雜且特殊的治療手段,手術室護理差錯事件不僅會延誤手術進度,還有可能阻礙患者術后恢復,甚至引起醫療糾紛。本研究通過運用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患者術中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術進度被延誤的概率,加之本研究專門安排負責控制平板電腦的護士,會對手術進程進行全程監控,一旦有不良護理操作,其會立即對手術室護士發出警示,以保證護理質量,為TKR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進而提高治療效率。與此同時,術中不良事件與術后并發癥的有效控制,也可加快患者術后康復的速度和效果,因此,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可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治療效率,減少不良事件,對促進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有積極影響。本研究自行設計的手術室護理流程語音提示仍需要人為控制,雖然目前智慧手術室已初見雛形,但尚未達到智慧病房中人工智能語音系統[15]的高度,且語音提示功能大多被應用于手術室的家屬等候區。本研究將其應用于手術室護理流程中也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因此,如何實現手術室護理流程的人工智能化發展、確保語音提示系統在手術室護理中妥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