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劉 麗 焦賽楠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 450000
近年來我國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調節人口結構不斷調整生育政策,二孩、三孩政策的放開促使部分高齡產婦再生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齡產婦占比呈迅速上升趨勢[1]。高齡產婦糖代謝功能下降,且隨著年齡增長,血管收縮功能下降,胰腺供血相對不足,故高齡產婦為妊娠糖尿病(GDM)高發人群。既往研究顯示,當產婦年齡>35歲時,其GDM發病風險顯著提高[2]。而GDM不僅可加大新生兒呼吸窘迫等新生兒疾病發生風險,若孕期血糖管理不佳還可發展為2型糖尿病,不利于母嬰健康[3]。既往研究顯示,母嬰不良結局的發生率與GDM產婦孕期血糖呈線性關系,故臨床常針對此進行風險管理。但血糖異常特征如單純餐后血糖升高,空腹(FBG)與餐后血糖均升高(PPG)與不良妊娠結局的關系尚未有統一定論。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可反映產婦不同時間點的血糖情況,故本文通過分析GDM產婦OGTT異常項數與其母嬰結局的關系,旨在分析GDM產婦血糖特征與其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為臨床GDM產婦的分層管理提供新思路,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92例于2020年10月—2021年1月就診于我院的高齡GDM產婦的臨床資料,根據OGTT實驗結果將患者分為1項組(OGTT實驗結果顯示1個項目指標異常,n=26)、2項組(OGTT實驗結果顯示2個項目指標異常,n=37)、3項組(OGTT實驗結果顯示3個項目指標異常,n=29)。納入標準:(1)HCG檢查、B超結果符合妊娠表現[4];(2)符合GDM診斷標準[5];(3)高齡產婦(年齡≥35歲);(4)產婦及其家屬了解本研究內容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1)合并妊娠期子癇等可影響母嬰分娩結局的妊娠合并癥者;(2)在妊娠前即診斷為糖尿病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感染性疾病等其余可造成母嬰不良分娩結局的基礎疾病者。其中1項組年齡36~43歲,平均年齡(39.72±3.02)歲;初產婦8例,經產婦18例;孕次0~5次,平均孕次(2.53±0.77)次。2項組年齡35~45歲,平均年齡(40.28±3.25)歲;初產婦11例,經產婦26例;孕次0~4次,平均孕次(2.23±0.69)次。3項組年齡35~44歲,平均年齡(40.19±2.78)歲;初產婦9例,經產婦20例;孕次0~5次,平均孕次(2.38±0.79)次。三組臨床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1.2 檢測方法 (1)OGTT試驗:試驗前3d由我院產科為其安排飲食,應保證產婦檢測前3d的飲食含糖量不宜過低,每日糖分攝入量應在150g以上,其間維持正常日常活動。若產婦有口服降糖藥物等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的藥物,應在檢查3d前停止服用。檢查前3d囑患者禁止吸煙、飲酒、飲濃茶、食用咖啡因含量過高的食物,維持健康作息,避免過度勞累。為準確檢測空腹血糖(FBG),實驗前產婦應禁食10~16h,試驗最佳時間段為早上7—9點,抽取患者空腹血液,在3 000r/min的轉速下對患者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時間為15min,取得患者血漿標本,采用氧化還原法檢測患者FBG水平,口服含糖量75g,經清水250ml稀釋為250ml的葡萄糖溶液,與服用后1h、2h再次抽取產婦血液,重復上述步驟,采用化還原法檢測患者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分析產婦FBG、1hPG、2hPG異常項次。(2)胰島功能:行胰島素釋放實驗,采用生化分析儀(品牌:濟南格利特;型號:GRT3001)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敏感指數(ISI),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水平。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三組FINS、ISI、HOMA-IR水平差異,比較三組圍產期不良結局(巨大兒、胎膜早破、剖宮產)、新生兒不良結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黃疸、新生兒低血糖)、母體不良分娩結局(產程延長、產后出血、糖尿病酮癥酸中毒、2型糖尿病)發生差異。

2.1 三組胰島功能對比 1項組FINS、ISI明顯高于2項組、3項組,且2項組高于3項組(P<0.05),HOMA-IR明顯低于2項組、3項組,且2項組低于3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胰島功能對比
2.2 三組圍產期不良結局對比 1項組各圍產期不良結局發生率明顯低于2項組和3項組,2項組則明顯低于3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圍產期不良結局對比[n(%)]
2.3 三組新生兒不良結局對比 1項組各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明顯低于2項組和3項組,2項組則明顯低于3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新生兒不良結局對比[n(%)]
2.4 三組母體不良結局對比 1項組各母體不良結局發生率明顯低于2項組和3項組,2項組則明顯低于3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三組母體不良結局對比[n(%)]
2.5 相關性分析 經Logistic相關性分析可得,OGTT異常項次與FINS、ISI、HOMA-IR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Spearman分析可得OGTT異常項次與圍產期不良結局、新生兒不良結局、母體不良結局顯著相關(P<0.05),見表5、6。

表5 Logistic相關性分析

表6 Spearman相關性分析
既往研究顯示,高齡產婦為不良母嬰結局的危險因素之一,高齡產婦的生理代謝能力稍遜于適齡產婦,故其GDM、高血壓發生風險也逐步提高,且其盆底肌彈性下降可導致自然分娩困難,增加剖宮產發生率[6]。故高齡產婦的產期孕期保健與健康保障為目前臨床研究熱點。
妊娠為女性生命中最特殊且重要的時段,此時女性需供給胎兒營養,胎兒對女性腹腔、盆腔器官的壓迫均可造成代謝紊亂。且胎盤可分泌泌乳素、胰島素酶等系列激素,均可干擾胰島素的分泌,阻斷其與受體結合發揮作用,導致胰島素功能障礙。孕期熱量的過度攝入還可導致體重增長速度過快,增加GDM發生風險。胰島素僅由胰島B細胞分泌,故FINS可反映機體的胰島B細胞功能狀況,可側面顯示機體的降糖能力,而人體糖耐量水平越高,胰島功能越好,則ISI越高,HOMA-IR越低。本文結果顯示,OGTT異常項次越多則FINS、ISI越低,HOMA-IR越高,表明OGTT異常項次數目增多可反映患者胰島功能下降,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7]。分析其原因為,OGTT異常項次數增多可反映患者空腹胰島素分泌水平,即餐后糖代謝時間延長,胰島功能下降。餐后降糖時間的延長,速率下降為孕期胰島功能下降的重要標志[8]。
血糖管理為GDM產婦孕期保健的重要管理項目之一,既往研究顯示血糖控制不佳為導致母嬰分娩結局的危險因素。本文結果顯示,OGTT異常項次越多則各母嬰分娩結局的發生率上升,這表明OGTT異常項次數目增多可提示母嬰不良分娩結局風險上升,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9]。分析其原因為,母胎的血糖可通過胎盤屏障交換,OGTT異常項次數目增多可提示機體降糖能力下降,血液中糖分經胎盤被胎兒吸收可導致胎兒胰島產生代償作用,具體表現為胰島增大,胎兒分泌胰島素過多可導致娩出后胰島素大量殘留,導致新生兒低血糖。同時胎兒體內高水平胰島素的環境可導致糖皮質激素功能拮抗,可阻礙促進胎兒肺泡成熟物質—肺泡Ⅱ型細胞的合成,從而阻礙胎兒肺部成熟,增加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風險[10]。胰島素的高分泌還可導致紅細胞數目增多,可使膽紅素水平過高,誘發新生兒黃疸。而血糖的高滲狀態還可導致胎兒營養過剩,羊水量增加,胎兒巨大,娩出困難,不僅可導致產程延長,還可導致胎兒無法正常娩出,需行剖宮產。同時OGTT異常項次數目增多還可提示胰島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產后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高齡GDM產婦OGGT異常項數與胰島功能及母嬰分娩結局均呈顯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