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煥玲 徐 強 杜曉楠
山東省乳山市中醫院 264500
結直腸癌是源于結直腸黏膜的惡性腫瘤,早期病情隱匿,隨著病情發展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等癥狀,未引起患者重視,診斷時往往為晚期,失去手術治療機會[1]。并且該病病因尚不明確,臨床治療得不到根本控制,故尋找結直腸癌的標記物,對結直腸癌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2]。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能夠誘導腫瘤細胞增殖、分化和侵襲;突變型P53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凋亡;Ki-67是一種核基質,能夠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增強其侵襲性,三者與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3-4]。鑒于此,本文為了探究EGFR、P53、Ki-67在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的表達,分析其與臨床病理學特征、預后的相關性,對我院收治的79例結直腸癌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9例結直腸癌患者。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齡51~68(59.51±8.03)歲;腫瘤直徑1.8~4.5(3.42±1.03)cm;腫瘤部位:結腸、直腸分別為41、38例;病理類型:管狀腺癌、乳頭狀腺癌、黏液細胞癌分別為34、33、12例;分化程度:低/中/高分化分別為14、58、7例;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別為7、28、38、6例;浸潤深度:T1/T2/T3/T4分別為5、28、40、6例。納入標準:依據《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并經病理學檢查確診者[5];預計生存期不低于6個月者;知情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意識障礙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1周內接受化療或放療者;伴有影響本次研究檢測指標疾病者。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認證。
1.2 試劑及藥品 兔多克隆抗體EGFR、鼠抗人單克隆抗體P53、Ki-67及免疫組染色(SP)試劑盒、二氨基聯苯胺(DBA)顯色試劑盒均采購于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1.3 方法 結直腸癌切除術后取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依次經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SP染色處理。陰性對照為自制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陽性對照為陽性組織切片,按照購買試劑盒操作說明操作。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及癌旁組織標本EGFR、P53、Ki-67的表達情況:EGFR陽性細胞依據組織標本中細胞膜呈棕色判定;P53、Ki-67陽性細胞均依據細胞核出現棕黃色顆粒判定。在400倍鏡下隨機選取500個細胞中,EGFR陽性細胞≥25%判定為EGFR陽性;P53陽性細胞≥10%判定為P53陽性;Ki-67陽性細胞≥10%判定為Ki-67陽性,反之則陰性。研究EGFR、P53、Ki-67的表達狀況與臨床病理參數(包括性別、年齡、臨床分期、腫瘤直徑、腫瘤部位、病理類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潤深度)的相關性。術后隨訪12個月后,統計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生存率,分析末次檢查結直腸組織標本EGFR、P53、Ki-67表達情況與預后的關系。

2.1 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及相對應的癌旁組織標本EGFR、P53、Ki-67的表達情況比較 相比結直腸癌患者癌旁組織標本,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EGFR、P53、Ki-67陽性率明顯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及相對應的癌旁組織標本EGFR、P53、Ki-67的表達情況比較[n(%)]
2.2 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EGFR、P53、Ki-67的表達與臨床病理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結直腸癌患者性別、年齡、腫瘤部位、病理類型與結直腸癌組織中EGFR、P53、Ki-67的陽性表達無相關性(P>0.05)。結直腸癌患者腫瘤直徑、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潤深度與結直腸癌組織中EGFR、P53、Ki-67的陽性表達呈正相關(r均>0,P<0.05)。詳見表2。

表2 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EGFR、P53、Ki-67的表達與臨床病理參數的相關性分析[n(%)]
2.3 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EGFR、P53、Ki-67的表達與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隨訪12個月,結直腸癌患者生存率為77.22%(61/79),其中EGFR、P53、Ki-67陽性表達患者生存率分別為39.29%(11/28)、69.09%(38/55)、74.29%(52/70),比陰性表達患者的98.04%(50/51)、95.83%(23/24)、100.00%(9/9)明顯更低(P<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飲食結構的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增加[6]。并且到目前為止該病發病原因、早期診斷標志物、改善患者預后的標志尚不清楚,臨床上雖然常用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該病,但是5年生存率約為60%,生存率仍然不高[7-8]。故研究結直腸癌的病因,尋找新的特異性標志物,進一步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后,延長生存周期成為新的研究熱點[9]。
EGFR是上皮生長因子細胞增殖和信號傳導的受體,能夠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P53在腫瘤細胞中表現為突變型,空間構象發生改變,失去對細胞生長、凋亡和DNA 修復的調控,促進細胞增殖;Ki-67是一種增殖細胞的相關抗原,其功能與有絲分裂密切相關,在細胞增殖中是不可缺少的[10]。并且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11],三者與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及患者預后密切相關。本次研究發現,相比結直腸癌患者癌旁組織標本,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EGFR、P53、Ki-67陽性率明顯更高。分析原因為EGFR貫穿細胞膜,高表達引起下游信號傳導的增強,持續自活化,進而破壞受體下調機制,并通過自分泌形式激活EGFR促進細胞增殖,使得結直腸癌細胞增殖;P53蛋白是一種腫瘤促進因子,可以消除正常P53的功能,進而使得結直腸癌細胞增殖、分化;Ki-67在腫瘤細胞周期S、G1、G2、M期均有表達,與結直腸癌腫瘤的分化程度、浸潤、轉移及預后密切相關,故三者在結直腸癌組織中出現高表達。
并且本次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腫瘤直徑、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潤深度與其癌患者癌組織中EGFR、P53、Ki-67的陽性表達呈正相關。分析原因為EGFR、P53、Ki-67的陽性表達,促進結直腸癌細胞增殖、分化,使得結直腸癌患者腫瘤直徑變大、分化程度增高,進而使得TNM分期更嚴重。另外,腫瘤直徑增大,分化程度增高,會增加結直腸癌浸潤深度。
同時本次研究發現,隨訪12個月,結直腸癌患者生存率為77.22%,其中EGFR、P53、Ki-67陽性表達患者生存率分別為39.29%、69.09%、74.29%,比陰性表達患者的98.04%、95.83%、100.00%明顯更低。分析原因為EGFR、P53、Ki-67陽性表達,促進結直腸癌細胞增殖、分化、浸潤、轉移,使得結直腸癌患者腫瘤直徑、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潤深度增加,預后越差,縮短患者生存周期。這與焦俊霞等[12]研究的檢測EGFR、P53和Ki-67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有利于對腫瘤惡性程度和預后的評估相似。
綜上所述,EGFR、P53、Ki-67在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呈現高表達,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中EGFR、P53、Ki-67的陽性表達與患者腫瘤直徑、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潤深度呈正相關,且與患者術后生存率有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