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姍姍
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肝病營養及內分泌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肝臟以其解毒、免疫防御、分泌合成、生物轉化、代謝等多項功能而被視為人體最具重要性的臟器之一 ,病毒侵襲、藥物傷害、酒精刺激等皆可使肝臟遭受嚴重損傷,大量肝細胞的死亡使肝臟的諸多功能出現嚴重障礙,繼而引發以肝腹水、肝性腦病、凝血障礙、黃疸等為主要表現的癥候群,即為肝衰竭,對發病者心身健康、生活質量的負效應影響深重。由于肝衰竭發病機制的復雜多變性、發病后的急速進展性等,使肝衰竭成為治療棘手度高、整體預后成效差的危重癥種,嚴重損及患者希望水平與醫學應對模式[1-2]。敘事護理依托對患者故事敘述的傾聽,以恰當方式與技術助力患者完成內在問題的外化與正性改寫過程,從而實現心境優化、生活質量改善的積極護理目標[3]。本文旨在將常規敘事護理做出拓展型優化改良并將之應用于肝衰竭患者之中,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科室2021年1月—2022年10月間收治的98例肝衰竭患者,入組對象符合肝衰竭診斷標準[4],排除精神病史、溝通障礙、意識障礙、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患者入組前均已知情同意,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將98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9例,平均年齡(54.32±4.51)歲,男27例,女22例;對照組49例,平均年齡(54.51±4.40)歲,男26例,女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肝衰竭常規護理,包括健康認知管理、心理安撫、康復管理、飲食營養管理等;觀察組接受拓展型敘事護理干預,具體實施方式為:
1.2.1 構建拓展型敘事護理小組。科室護士長自任拓展型敘事護理小組組長,心理咨詢專家1名任小組顧問,科室護士全員為小組組員,組員接受組長、顧問的專題培訓,含拓展型敘事護理價值、實施流程方式、肝衰竭患者拓展型敘事護理方案等,培訓考核達標者方可面向肝衰竭患者實施拓展型敘事護理干預。
1.2.2 肝衰竭拓展型敘事護理的實施。(1)構建拓展型咨敘關系。護士每日與患者開展3次各為時10min的專項訪談,訪談時機分別為早晨交班后、午休后、晚上臨睡前,主動將溝通渠道自護患面視談話拓展至微信空間,護患間形成微信好友關系,利于24h無隙護患溝通活動的實施。(2)外化心理問題。訪談態度務必維系于親切、關愛、真誠、熱情狀態,訪談語氣溫和耐心,溝通力爭深入化,盡可能激勵護理對象充分實施自主敘事活動,面對面訪談時,如敘事過程中斷護理人員可依托輕拍肩部、真誠擁抱、適時點頭等技巧性肢體動作傳遞激勵、肯定支持信息,以適當提問法引領患者暢通思路,提問內容可以軀體感受、體征癥狀起止時間、治療預后擔憂顧慮等維度為切入點,對患者敘事所涉及信息做出整理提取,使其心理問題得以真實有效暴露外化,外化歷程中秉持充分的尊重、支持準則,爭取患者信任感、信賴度,對其隱私表現出高度尊重并行主動保護。(3)解構。引導患者追憶既往類似經歷,激勵其就此前類似情境下具備有效性的問題解決之策、困難克服之策做出探查認知,結合其教育層次、性格特質、年齡層次等深入化剖析消極情緒并記錄于案。(4)改寫。基于患者的敘事記錄信息,依托主題認知干預技術就其積極影響因素、消極影響因素施以剖析確認,借助于聯結技巧、遷移技巧等對積極事件所構建的支線有意識地施行強化,漸次將當前情境下的消極主線改寫為積極主線,使其原有不當態度發生自然改變,完成自我再認識過程,創設積極型、正向型行動藍圖。(5)敘事護理拓展。①拓展見證體系。肝衰竭患者的恐懼、焦慮等消極心緒除源自疾病本身外,尚與家庭、社會密切關聯,故引領家屬深度參與敘事護理利于護理成效的提升、護理結局的優化。將敘事護理參與者拓展至肝衰竭親朋好友范疇,于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邀約親朋好友共同圍繞其敘事主題啟動推進溝通交流程序,借助于傾聽/觀看既往溝通內容,就患者的正性積極改變做出擴大化見證并行激勵,積極作用于患者的自信心促升領域。②拓展渲染渠道。構建肝衰竭病友微信群、病區文化長廊,征得患者同意后,將記錄有其歷次進步的視頻資料、照片資料等發送于微信群或張貼于文化長廊,提高病友間積極信息、愉悅信息的分享度,讓其他病友真實目睹患者進步成果,組織引領肝衰竭病友間互行疾病對抗、康復管理等維度的經驗交流,互致激勵支持、互為學習榜樣,形成患者與其他病友間的積極轉變渲染渠道,使敘事護理成果得以擴大。
1.3 評價指標 (1)情緒測評。擇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分值愈高提示受測者抑郁、焦慮情緒愈為嚴重。(2)治療依從性。依患者主訴、護理工作者觀察所獲信息,將患者治療依從性分為三類,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之策計為依從優,于提醒下可行治療配合計為依從良,于勸導下可行被動配合計為依從中,經勸導仍不能配合治療計為依從差,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優良率。(3)希望水平。擇取Herth希望指數量表(HHI)漢化版文件評價,包括積極行動態度、現實未來態度、親密關系3個測評維度,分值的高低與受測者希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4)應對方式。擇取醫學應對問卷為兩組患者應對方式的測評工具,由皆賦為1~4分的20個測評條目構建而成,分別納入面對、屈服以及回避三大測評維度,分值的高低與受測者應對方式的傾向性高低成正比。

2.1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情緒測評指標比較
2.2 兩組治療依從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78,P=0.014<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優良率比較
2.3 兩組希望水平評分比較 觀察組希望水平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希望水平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應對方式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應對方式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前后應對方式評分比較分)
我國肝衰竭發病率處于較高水平,進入肝衰竭病程后患者常深陷于恐懼、悲觀、絕望、抑郁心境而難獲紓解,不良情緒狀態會損及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損及疾控進度與成效,故對患者而言,除積極有效的治療干預外,以優質實用的心理支持之策調適患者心態亦至為重要[5]。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拓展型敘事護理通過對咨敘關系、見證體系、渲染途徑等維度就敘事護理做出優化改良與拓展,拓寬了敘事途徑與深度,最大化暴露、外化患者焦慮抑郁內在成因,引導患者回憶、總結既往困難情境的有效性、個性化應對之策,技巧性地利用聯結、遷移護理技術自敘事內容中核理出積極支線并行主動強化,成功幫助患者完成消極主線向積極主線的轉變,重建自我認知、描繪積極行動藍圖,以正確疾病觀的重啟促升抗病信心[6];見證體系、渲染渠道的合理創新型拓展,引領親朋好友、同類病友深度有效介入至敘事護理中,擴大積極轉變感知與促進基本面,同類病友間互相支持激勵,互為正性改變分享者與同行者,強化敘事護理積極成果體驗感知,深化正性改變益處領悟,改善了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體驗[7]。
護理人員以定時面視溝通+無時間限制微信溝通的拓展型咨敘關系,實現對肝衰竭患者故事內容、情感波動的及時到位性傾聽、回應,充分做出恰合其需的關愛支持,以計劃性啟發式提問助力肝衰竭患者自多個維度就自我經歷做出分析、就自我潛能做出挖掘,并將敘事護理參與者拓展至親朋好友、同類病友范疇,形成群體式敘事護理成效展示、分享體系,強化敘事護理正性成果,和諧護患關系、病友關系、家庭關系,促升肝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8]。如本文結果所示,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希望水平評分高于對照組,應對方式評分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敘事護理以引領護理對象主動做出敘事嘗試為手段,利用傾聽—分析—解構—改寫護理程序助力護理對象改善對現實處境的消極理解,理出與強化積極支線以便對當前消極主線做出取代,具備促升護理對象希望期待值、優化醫學應對行為傾向的干預價值[9-10]。敘事護理集人文關愛、健康宣教、心理支持互動等為一體,利于護患間無隙型、暢達型交流關系的創設,可有效促成肝衰竭患者正確疾病、治療認知行為的成形、發展、夯實,助力該類患者堅定疾控主觀能動意愿。拓展型敘事護理的應用,護理人員可借助資訊關系的合理見效拓展,密集化、高頻次、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地對肝衰竭患者的故事做出認真傾聽與適時恰當回應,同時吸納親朋好友、同類病友參與敘事護理過程,強力鏈接起情感—命運共同體,最大化供給情感支持、疾控助力,提高了肝衰竭患者希望水平,使其有底氣、有能力以積極應對行為取代消極應對行為[11-12]。
綜上所述,在肝衰竭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實施拓展型敘事護理,可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及質量,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對患者的希望水平與醫學應對行為產生促進作用,也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