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原 ,陳岷 ,杜姍 ,李文淵 ,韓麗珠 ,尹琪楠 ,崔小嬌 ,黃雪飛 ,陳祝君 ,雷洋 ,侯盈盈 ,易小清 ,王玥媛 ,鄭兮 ,劉心霞 ,呂子彥 ,吳越 ,李煉 ,鄭星月 ,武劉蕓 ,閆峻峰 #a,童榮生 #b(.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藥學部,成都 60072;2.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藥學部個體化藥物治療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0054)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增長和醫療形勢的變化,醫藥產業得到迅速發展,藥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藥品應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藥品的合理使用是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和提高藥物療效的重要保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根據《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調整工作規程》(國衛辦醫函〔2021〕474號),國家衛生健康委于2023年1月13日確定了《第二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其中包括了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腸外營養藥物等30余種藥品。為規范臨床用藥行為、促進《目錄》藥品的合理使用,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組織編寫了《第二批國家重點監控藥品合理使用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本編寫組主要依據《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和《目錄》,在廣泛研究、分析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同時向臨床醫學、藥學、護理、行政等領域專家、學者、一線工作者征求意見,擬定了《規范》。《規范》適用于醫療機構的用藥環境,其制定目的在于為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藥物治療的科學依據和合理用藥建議,通過適當的、基于證據的用藥實踐,幫助醫護人員作出科學決策,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確保最佳的醫療結果。
本規范的研究設計與制定步驟參考《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制定手冊》。其中,【適應證】、【合理用藥要點】和【藥學監護要點】的重點內容依據不同廠家的藥品說明書并經專家組的充分討論確定;【其他臨床用藥參考】主要對藥物超說明書使用部分進行了評估,其制定過程包括成立編寫組、證據檢索、證據質量評價、推薦意見制定、推薦強度分級、撰寫等步驟。具體如下。
編寫組由寫作組、指導委員會、秘書組組成。指導委員會由18個省市的29名專家組成,專業涵蓋臨床醫學、護理、藥學和管理等領域,負責就臨床問題和推薦意見達成共識。秘書組在前期進行系統檢索,廣泛收集相關藥品超說明書用法的循證證據,并完成系統評價、證據分級,撰寫證據總結表。寫作組負責根據秘書組的前述分析報告撰寫初稿。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采用推薦分級的評價、制定與評估(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evaluation,GRADE)方法對形成的證據進行證據質量評價,并將其分為高(A)、中(B)、低(C)、極低(D)4個等級:高級別證據——對效應估計值非常有信心,真實效應值接近效應估計值;中級別證據——對效應估計值比較有信心,真實效應值可能接近效應估計值,但仍存在兩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低級別證據——對效應估計值的確信程度有限,真實效應值可能與效應估計值大不相同;極低級別證據——對效應估計值幾乎沒有信心,真實效應值很可能與效應估計值大不相同。基于GRADE方法,編寫組通過改良德爾菲法對推薦意見達成共識,并確定推薦強度:強推薦——證據明確顯示干預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弱推薦——利弊不確定或無論質量高低的證據均顯示利弊相當。本《規范》制定過程中,專家同意率≥90%者為強推薦,同意率80%~<90%者為弱推薦,同意率<80%者不納入本《規范》。
本《規范》對納入《目錄》的30余種藥品制定了合理用藥規范。其中,所有藥品均以通用名表示。【適應證】均以在中國大陸獲批的適應證為準。【其他臨床用藥參考】主要對每種藥品的超說明書適應證給出了基于循證證據質量評估的推薦意見,并附上了證據質量評估結果和推薦強度等級。這些意見根據大量的研究文獻和實踐經驗總結得出,可為臨床在選擇藥物治療方案時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持。【合理用藥要點】詳述了每種藥品在使用方法、劑量、療程等方面的合理用藥要點。這些要點旨在指導醫生、藥師和患者正確使用藥物,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藥學監護要點】則針對每種藥品,強調了臨床藥師在藥物治療過程中的監護職責,包括藥物相互作用、禁忌證、副作用等的監測與管理,旨在確保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得到全面的關注和保障,提高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編寫過程中,編寫組進行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研究與分析,并結合了相關領域的臨床實踐和專家意見,以確保《規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科學性,使其成為醫護人員和患者用藥的可靠參考依據。
奧美拉唑
【適應證】口服制劑:(1)用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包括慢性復發性反流性食管炎的長期治療)。
(2)用于治療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關的消化性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糜爛。
(3)用于預防與NSAIDs相關的消化性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糜爛及消化不良癥狀。
(4)用于慢性復發性消化性潰瘍的長期治療。
(5)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對癥治療、潰瘍樣癥狀的對癥治療及胃酸相關性消化不良。
(6)用于治療胃泌素瘤。
注射劑:(1)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吻合口潰瘍出血。
(2)用于治療應激狀態時并發的急性胃黏膜損害,NSAIDs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損傷。
(3)用于預防重癥疾病(如腦出血、嚴重創傷等)應激狀態及胃手術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
(4)用于以下疾病口服療法不適用時的替代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治療伴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癥狀為主的慢性胃炎(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1—6]。
(2)用于治療GERD相關的咽喉反流性疾病(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15]。
(3)用于治療兒童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1,16—19]。
(4)用于治療兒童GERD(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1,16—28]。
(5)用于治療兒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證據質量:C;推薦等級:弱推薦)[29—31]。
(6)用于治療兒童消化道出血(證據質量:C;推薦等級:弱推薦)[27,32]。
【合理用藥要點】(1)口服制劑:腸溶制劑須整片吞服,不可咀嚼或壓碎。分散片亦不可咀嚼或壓碎,可將其分散于水或微酸液體(如果汁),分散液必須在 30 min內服用。用于胃酸過多引起的燒心和反酸癥狀時,用藥不得超過7 d;3個月以內不得再次服用。
(2)靜脈制劑:每次40 mg,每日1~2次。當日劑量>60 mg時,應分2次給予。
(3)以下患者禁用:已知對奧美拉唑、其他苯并咪唑類藥物或成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者;正在使用阿扎那韋、奈非那韋者。
(4)特殊人群用藥:妊娠期可用;哺乳期婦女慎用;老年人無須調整劑量;腎功能異常者無須調整劑量;肝功能損傷嚴重者≤20 mg/d。
【藥學監護要點】(1)疑似或確診為胃潰瘍的患者如出現警示癥狀(如無意識的明顯消瘦、反復嘔吐、吞咽困難、嘔血、黑便),使用該藥前應排除惡性腫瘤可能,以免因服用該藥掩蓋癥狀而延誤診斷。
(2)長期使用PPIs可能引起維生素B12吸收不良,用藥超過3年者應監測血清維生素B12水平。
(3)在接受PPIs治療≥3個月(絕大多數≥1年)的患者中,罕見無癥狀和有癥狀的低鎂血癥報告。大多數低鎂血癥患者需補鎂并停用PPIs。
(4)使用PPIs后如發生以下事件,應立即停藥:急性間質性腎炎,嚴重皮膚不良反應或其他超敏反應的癥狀或體征(如皮膚型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
(5)用藥期間應監護是否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及異常呼吸音,疑似間質性肺炎時應立即進行胸部X射線或其他檢查,停藥并采取適當處理。
(6)用藥期間應監測肝功能,若出現肝轉氨酶升高,應評估損傷情況,考慮停藥。
(7)接受高劑量(每日多次給藥)和長期(≥1年)PPIs治療的患者,骨折風險增加。
(8)PPIs治療可能增加艱難梭菌相關性腹瀉(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發生風險,尤其是住院患者。應監測胃腸道癥狀,如出現持續腹瀉,應考慮診斷是否為CDAD。
(9)PPIs可能會干擾神經內分泌腫瘤檢查,測量血清嗜鉻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前應停用PPIs至少14 d。使用PPIs會導致13C尿素呼氣試驗呈假陰性,檢查前應停用PPIs≥4周。
(10)使用PPIs可能導致頭暈和視覺障礙,用藥期間應避免駕車或操作機械。
蘭索拉唑
【適應證】口服制劑:(1)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2)用于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
注射劑:用于口服療法不適用的伴有出血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和急性應激性潰瘍、急性胃黏膜損傷。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治療伴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癥狀為主的慢性胃炎(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2—6]。
(2)用于治療以上腹痛、灼燒感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33—37]。
(3)與抗菌藥物聯合用于根除Hp感染(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38—47]。
(4)用于治療GERD相關的咽喉反流性疾病(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9—15,48]。
(5)用于治療兒童GERD(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1,20—28]。
【合理用藥要點】(1)口服制劑:每次30 mg,qd。十二指腸潰瘍療程4~6周;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療程6~8周。用于治療兒童GERD及反流性食管炎,1月~1歲,0.5~1.0 mg/(kg·d);1~11歲,2.0 mg/(kg·d),最大日劑量30 mg。
(2)靜脈用制劑:靜脈滴注,每次30 mg,bid,療程不超過7 d,用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滴注時間不少于30 min,使用時應配有孔徑為1.2 μm的過濾器。
(3)以下患者禁用:已知對蘭索拉唑、其他苯并咪唑類藥物或成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者,正在使用硫酸阿扎那韋者。
(4)特殊人群用藥:①對孕婦或懷疑妊娠的婦女,建議只在判斷治療益處大于風險時使用該藥。建議哺乳期婦女盡量避免使用該藥,必須用藥時,應停止哺乳。②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應慎重用藥。
【藥學監護要點】(1)蘭索拉唑與氯吡格雷合用時,無須調整后者的劑量。
(2)其余內容參見“奧美拉唑【藥學監護要點】”。
艾司奧美拉唑
【適應證】腸溶片/腸溶膠囊:(1)用于治療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治愈者預防復發的長期治療、GERD癥狀控制。
(2)聯合適當的抗菌療法用于根除Hp,促進Hp感染相關的十二指腸潰瘍愈合,防止與Hp相關的消化性潰瘍復發。
(3)用于治療與NSAIDs治療相關的胃潰瘍。
注射劑:(1)用于以下疾病口服療法不適用時的替代治療:GERD,急性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低危患者(胃鏡下Forrest分級為Ⅱc~Ⅲ)。
(2)用于降低成人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內鏡治療后的再出血風險。
(3)用于預防重癥患者應激性潰瘍出血。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治療伴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為主要癥狀的慢性胃炎(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2—6]。
(2)用于治療以上腹痛、灼燒感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33—37]。
(3)用于長期治療病理性胃酸分泌過多癥(如胃泌素瘤)(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
(4)聯合阿莫西林用于根除Hp(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38—43,45—47]。
(5)用于治療GERD相關的咽喉反流癥狀(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10,13—15,48]。
(6)用于治療兒童Hp感染(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1,16—19]。
(7)用于治療兒童GERD(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1,20—28]。
【合理用藥要點】(1)口服制劑:腸溶片應整片吞服,不應咀嚼或壓碎;對于存在吞咽困難的患者,可將片劑溶于半杯不含碳酸鹽的水中,攪拌至片劑完全崩解,并在30 min內服用。對于不能吞咽的患者,可將片劑溶于不含碳酸鹽的水中,通過胃管給藥。
(2)靜脈用制劑:靜脈注射,用0.9%氯化鈉注射液溶解,配制濃度8 mg/mL,注射時間≥3 min。靜脈滴注,用100 mL 0.9%氯化鈉溶液稀釋,滴注時間10~30 min。
(3)以下患者禁用:已知對艾司奧美拉唑、其他苯并咪唑類藥物或成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者,果糖耐受不良、葡萄糖-半乳糖吸收障礙、蔗糖酶-異麥芽糖酶缺乏者。禁止與奈非那韋聯用。
(4)特殊人群用藥:妊娠期婦女、重度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肝功能損傷嚴重者每日用量應≤20 mg。
【藥學監護要點】參見“奧美拉唑【藥學監護要點】”。
泮托拉唑
【適應證】腸溶片:(1)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2)用于治療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3)聯合其他藥物根除Hp。
注射劑:(1)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2)用于治療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3)用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復合性胃潰瘍等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治療伴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為主要癥狀的慢性胃炎(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2—6]。
(2)用于治療以上腹痛、灼燒感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33—37]。
(3)用于治療兒童GERD(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1,20—28]。
【合理用藥要點】(1)口服制劑:腸溶片應在早餐前1 h以水整片送服,不得咀嚼或嚼碎。聯合抗菌藥物用于根除Hp時,每日第2次服藥宜在晚餐前進行。
(2)靜脈用制劑:靜脈注射,將1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注入凍干粉小瓶內,注射時間不得少于2 min。靜脈滴注,將溶解后的藥液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釋,滴注時間15~60 min。
(3)以下患者禁用:①已知對泮托拉唑、其他苯并咪唑類藥物或成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者。②聯用抗菌藥物根除Hp禁用于中至重度肝、腎功能損害者。
(4)特殊人群用藥:①輕至中度肝功能損害者使用本品注射劑無須調整劑量,重度肝功能損害者日劑量不應超過20 mg。②腎功能受損者和老年患者日劑量一般不應超過40 mg,嚴重肝功能受損者劑量應減少至隔日1片(泮托拉唑腸溶片40 mg)。
【藥學監護要點】參見“奧美拉唑【藥學監護要點】”。
雷貝拉唑
【適應證】腸溶片/膠囊:(1)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吻合口潰瘍),根除Hp。
(2)用于治療非潰瘍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綜合征。
注射劑:用于口服療法不適用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治療伴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為主要癥狀的慢性胃炎(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2—6]。
(2)用于治療以上腹痛、灼燒感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33—37]。
(3)與阿莫西林聯合用于根除Hp(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38—47]。
(4)用于治療GERD相關的咽喉反流性疾病(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10,13—15,48]。
(5)用于治療兒童GERD(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1,20—28]。
【合理用藥要點】(1)腸溶片不能咀嚼或壓碎,應整片吞服。
(2)以下患者禁用:已知對泮托拉唑、其他苯并咪唑類藥物或成品中任何其他成分過敏者,正在服用阿扎那韋者。
(3)特殊人群用藥:①對于妊娠期或可能受孕的婦女,僅在判斷其治療益處明顯大于風險的前提下方可用藥。②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該藥,必須用藥時,應停止哺乳。③1~11歲兒童,體重<15 kg者5 mg,qd(如應答不充分,可增至10 mg,qd),體重≥15 kg者10 mg,qd;12歲及以上兒童,20 mg,qd。
【藥學監護要點】參見“奧美拉唑【藥學監護要點】”。
頭孢他啶
【適應證】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單一或多重感染:全身性重度感染(包括敗血癥、菌血癥、腹膜炎、免疫抑制和重癥監護患者的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耳鼻喉感染、尿路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骨和關節感染、婦科感染(包括子宮內膜炎、盆腔蜂窩織炎)、胃腸道感染、膽道感染、腹部感染、血液或腹膜透析相關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包括腦膜炎)。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用于治療類鼻疽(證據質量:A級;推薦等級:強推薦)[49—51]。
【合理用藥要點】(1)肌內注射:用無菌注射用水、抑菌注射用水、0.5%或1%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
(2)靜脈注射:以無菌注射用水溶解,注射時間3~5 min。
(3)靜脈滴注:以下列溶液溶解并稀釋至濃度為1~40 mg/mL——0.9%氯化鈉注射液,0.166 76 mol/L乳酸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和0.225%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和0.45%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和0.9%氯化鈉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林格氏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注射液,10%轉化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本藥在碳酸氫鈉注射液中穩定性次于其他稀釋液,故不推薦使用碳酸氫鈉注射液稀釋本品。
(4)特殊人群用藥:①老年人(尤其是>80歲者)的最大日劑量通常為3 g。②腎功能不全者應依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
(5)與氯霉素合用:體外實驗顯示該藥與氯霉素有拮抗作用,但該拮抗作用的臨床相關性尚不明確,應避免合用;與口服避孕藥合用可減弱口服避孕藥的療效,應避免合用。
(6)用藥期間及停藥后7 d內不得飲酒,不得口服或靜脈給予含乙醇的藥物或食物;與氨基糖苷類藥、其他頭孢菌素類藥合用可引起腎毒性,合用時應密切監測腎功能。
【藥學監護要點】(1)腎功能明顯減退者需根據腎功能損害程度減量應用,用藥期間應持續監測患者腎功能,尤其是與氨基糖苷類、利尿劑等腎毒性藥物聯合使用時。腎衰竭患者過量使用該藥可發生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如癲癇發作、撲翼樣震顫、昏迷等。
(2)β-內酰胺類抗生素可能引起維生素K缺乏,導致出血風險增加。有出血風險的患者和嬰幼兒(尤其是1周歲以內的嬰幼兒)應謹慎使用;對于不能通過食物攝取維生素K的患者,應加強出血風險監測。與肝素、華法林、利伐沙班、阿司匹林等可能影響凝血系統或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合用時,應加強凝血指標監測。一旦患者有出血的臨床表現,應停藥并采取相應措施。
(3)用藥期間定期評估患者造血功能,尤其在長療程(≥21 d)使用時。
(4)急性過量時應給予支持治療并密切監護。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能有助于藥物清除。
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
【適應證】用于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僅限中度感染),醫院獲得性肺炎(中至重度感染),復雜性膀胱炎,腎盂腎炎,闌尾炎、腹膜炎,單純性和復雜性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包括蜂窩織炎、皮膚膿腫、缺血性足感染、糖尿病足感染),敗血癥,產后子宮內膜炎或盆腔炎,骨、關節感染,多種細菌混合感染。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每次4.5 g,q8 h。日劑量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和部位增減,可q6 h、q8 h、q12 h,每次2.25~4.5 g。
(2)靜脈注射:用滅菌注射用水、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注射時間3~5 min。
(3)靜脈滴注:用0.9%氯化鈉注射液、無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等按1 g(以哌拉西林計)∶5 mL比例復溶;復溶后的藥液可用0.9%氯化鈉注射液、無菌注射用水(推薦無菌注射用水每劑最大體積為50 mL)、5%葡萄糖注射液、6%右旋糖酐氯化鈉注射液、乳酸鈉林格注射液進一步稀釋,推薦每劑稀釋體積為50~150 mL。緩慢滴注,滴注時間20~30 min。
(4)以下患者禁用:用藥前皮試陽性反應患者。
(5)特殊人群用藥:①9月齡以上、體重≤40 kg、腎功能正常兒童,推薦劑量為哌拉西林100 mg/kg、他唑巴坦12.5 mg/kg,q8 h。2~9月齡兒童,推薦劑量為哌拉西林80 mg/kg、他唑巴坦10 mg/kg,q8 h。體重>40 kg、腎功能正常的兒童患者應該接受成人劑量。②腎功能受損者,內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20~40 mL/min,推薦每次4.5 g,q8 h;Ccr<20 mL/min,推薦每次4.5 g,q12 h。血液透析患者,用于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最大劑量為2.25 g,q8 h。其他適應證最大劑量為2.25 g,q12 h。
【藥學監護要點】參見“頭孢他啶【藥學監護要點】”。
美羅培南
【適應證】(1)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肺炎(包括醫院獲得性肺炎)、尿路感染、婦科感染(如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腦膜炎、敗血癥、腹腔感染。
(2)用于經驗性治療粒細胞減少伴發熱,可單獨使用或聯用抗病毒藥或抗真菌藥。
(3)用于治療多重感染,可單獨使用或聯用其他抗微生物藥。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用于感染誘發的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經驗性抗感染治療【證據質量:B級;推薦等級:強推薦】[52—53]。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肺炎、尿路感染、婦科感染、皮膚或軟組織感染,每次500 mg,q8 h,靜脈滴注。院內獲得性肺炎、腹膜炎、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的合并感染、敗血癥,每次1 g,q8 h,靜脈滴注。腦膜炎患者推薦每次2 g,q8 h,靜脈滴注或推注。
(2)以下患者禁用:對該藥或其他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或藥品中任何輔料過敏者,正在使用丙戊酸鹽者。
(3)特殊人群用藥:①哺乳期婦女不推薦使用該藥(有報道稱該藥可通過乳汁分泌),除非證實使用該藥對乳兒的影響利大于弊。②兒童患者,3月齡以下,不推薦使用美羅培南;3個月~12歲,≤50 kg者,每次10~20 mg/kg,q8 h,>50 kg者按成人劑量給藥。兒童腦膜炎患者,每次40 mg/kg,q8 h。③腎功能不全者,需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腎功能正常或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老年患者無須調整用量。
【藥學監護要點】(1)老年人用藥后易出現維生素K缺乏導致的出血傾向(如皮下瘀斑、牙齦出血),應注意進行藥學監護。
(2)治療化膿性腦膜炎時,易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驚厥、癲癇發作、譫妄、頭痛和(或)感覺異常等,可干擾精神覺醒度和(或)引起運動功能損傷,故用藥期間應避免駕駛或操作機械。
(3)出現局灶性震顫、肌陣攣或癲癇發作,應對神經系統進行評估,增加抗驚厥治療,評估是否減量或停用。
(4)出現腹瀉,疑似或確診為艱難梭菌感染時,建議停用非艱難梭菌針對性抗菌藥物,并應補充適當液體、電解質、蛋白質,給予艱難梭菌針對性抗菌治療,并進行手術評估。
注射用頭孢噻肟鈉
【適應證】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以下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統感染,骨和關節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腹腔感染(包括腹膜炎),膽道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包括腦膜炎、腦室炎),婦科感染(包括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盆腔蜂窩織炎),五官感染,燒傷、外傷感染,敗血癥。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嚴重腎功能不全者應適當減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424 μmol/L或Ccr<20 mL/min時,維持劑量應減半;Scr>751 μmol/L時,維持劑量應減為正常劑量的1/4。血液透析者日劑量為0.5~2 g,在透析后應加用1次。
【藥學監護要點】(1)該藥有局部組織刺激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改變注射部位即可;極個別患者可能出現廣泛血管周圍外滲,并導致組織壞死,可能需外科治療。
(2)出現腹瀉且疑為假膜性結腸炎所致時,應立即停藥并口服甲硝唑;若無效,可考慮口服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
(3)其余內容參見“頭孢他啶【藥學監護要點】”。
頭孢哌酮舒巴坦鈉
【適應證】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上、下泌尿道感染,腹腔內感染(如腹膜炎、膽囊炎、膽管炎),敗血癥,腦膜炎,皮膚和軟組織感染,骨骼和關節感染,生殖系統感染(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炎、淋病)。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推薦日劑量為1.5~3.0 g(以舒巴坦計,后同),q12 h。用于嚴重感染或難治性感染,日劑量可增至12 g(頭孢哌酮8 g、舒巴坦4 g)。每日最大推薦劑量為4 g。
(2)藥液配制與使用:肌內注射時先用滅菌注射用水復溶,再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釋,使約0.5%利多卡因注射液中舒巴坦的濃度為125 mg/mL。靜脈注射時間應>3 min,靜脈滴注時間為15~60 min。
(3)以下患者禁用:對頭孢哌酮、舒巴坦或其他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者,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有嚴重超敏反應者。
(4)特殊人群用藥:①哺乳期婦女慎用。②兒童推薦日劑量為30~60 mg/kg,q6 h~q12 h。嚴重感染或難治性感染者可增加到每日240 mg/kg。≤1周的新生兒每日最大推薦劑量80 mg/kg,q12 h。③腎功能不全者,Ccr 15~30 mL/min,每日最大推薦劑量2 g,q12 h;Ccr<15 mL/min,每日最大推薦劑量1 g,q12 h。④同時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應監測頭孢哌酮的血清濃度,根據需要調整劑量;如無法監測頭孢哌酮的血清濃度,頭孢哌酮日劑量不應超過2 g。
(5)用藥期間及停藥后5 d內不得飲酒,不得口服或靜脈給予含乙醇的藥物或食物;與氨基糖苷類藥物、其他頭孢菌素類藥物合用可引起腎毒性,合用時應密切監測腎功能。
【藥學監護要點】參見“頭孢他啶【藥學監護要點】”。
左氧氟沙星
【適應證】口服和注射制劑:用于治療敏感菌引起的下列輕、中、重度感染。
(1)醫院獲得性肺炎、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細菌性發作。
(2)非復雜性皮膚及皮膚結構感染(包括膿腫、蜂窩織炎、癤、膿皰病、膿皮病、傷口感染)、復雜性皮膚及皮膚結構感染。
(3)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復雜性尿路感染、非復雜性尿路感染、急性腎盂腎炎。
(4)吸入性炭疽(暴露后)。
眼用制劑:用于治療敏感菌引起的眼瞼炎、瞼腺炎、淚囊炎、結膜炎、瞼板腺炎、角膜炎、角膜潰瘍及預防眼科圍手術期感染。
滴耳液:用于治療敏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中耳炎。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感染性腹瀉的經驗性治療(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54—57]。
(2)用于利福平耐藥、異煙肼耐藥或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結核病的長程治療(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56—57]。
(3)用于粒細胞缺乏高危患者預防感染(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58—59]。
(4)用于初次和再次根除Hp的四聯方案(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43,60]。
【合理用藥要點】(1)全身用藥:根據感染類型、Ccr、年齡,參考表1~表2中的用藥和調整策略給藥。

表1 左氧氟沙星在腎功能正常(Ccr≥50 mL/min)患者中的用藥策略

表2 左氧氟沙星在腎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劑量調整策略
(2)以下患者禁用:①對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②18歲以下兒童禁用該藥全身制劑(除用于吸入性炭疽外);③妊娠期婦女、準備妊娠的婦女、哺乳期婦女禁用該藥靜脈制劑。
【藥學監護要點】(1)有肌腱疾病病史、曾發生肌腱炎或肌腱斷裂者應避免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出現肌腱疼痛、腫脹、炎癥或斷裂,應停藥。出現肌腱炎或肌腱斷裂,建議患者休息,并換用非喹諾酮類藥物。
(2)該藥可導致QT間期延長,患者應避免使用Ⅰa類抗心律失常藥(如奎尼丁、普魯卡因胺)或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如胺碘酮、索他洛爾)等有延長QT間期作用的藥物。
(3)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包括焦躁、躁動、意識模糊、妄想、激動、失眠、焦慮、噩夢、偏執狂、頭暈、錯亂、震顫、幻覺、抑郁、自殺想法或行為),應停藥,并采取適當措施。
(4)使用該藥的患者應避免過度暴露于陽光下,若出現光敏感性、光毒性表現,應停藥。
(5)氟喹諾酮類藥物可引起血糖紊亂,且多發生于合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故此類患者用藥期間應密切監測血糖,若出現低血糖癥,應立即停藥,并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布地奈德
【適應證】(1)口腔吸入制劑:適用于需使用糖皮質激素維持治療以控制基礎炎癥的輕度、中度和重度持續性哮喘患者;用于糖皮質激素依賴或非依賴性的支氣管哮喘和哮喘性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用于需口服皮質激素治療的哮喘患者(可替代口服糖皮質激素或減少其劑量)。
(2)經鼻給藥制劑:用于治療季節性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和常年性非過敏性鼻炎;預防鼻息肉切除后鼻息肉的再生,用于鼻息肉的對癥治療。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霧化吸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全身性糖皮質激素的替代治療(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43,58—61]。
(2)霧化吸入用于在特定人群中聯合支氣管舒張劑治療COPD急性加重的住院患者(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62—65]。
(3)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的兒童,若合并急性喉炎或喉氣管炎者,可給予布地奈德2 mg霧化吸入(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66—68]。
(4)患COVID-19的兒童,若存在喘息、肺部哮鳴音,可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布地奈德2 mg霧化吸入(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66—68]。
(5)患COVID-19的高風險人群(老年人及合并有并發癥的人群)可使用吸入布地奈德進行治療(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69]。
(6)COVID-19患者在發病早期可使用吸入布地奈德進行治療(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66]。
(7)用于治療成人或青少年患者非哮喘性嗜酸性支氣管炎引起的慢性咳嗽(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0—72]。
(8)霧化吸入(2 mg)用于嚴重兒童喉炎患者的輔助治療(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3]。
(9)用于兒童急性鼻竇炎的輔助治療(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4]。
(10)用于合并相關疾病的重癥監護室(ICU)患者有氣道炎癥時的機械通氣霧化吸入治療(證據質量:D;推薦等級:強推薦)[75]。
(11)霧化吸入用于緩解肺部手術圍術期的氣道炎癥,加快手術康復(證據質量:D;推薦等級:弱推薦)[76]。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吸入劑,起始劑量、嚴重哮喘期或減少口服糖皮質激素時的劑量,成人每次1~2 mg,bid,兒童每次0.5~1 mg,bid;維持劑量,建議成人每次0.5~1 mg,bid,兒童每次0.25~0.5 mg,bid。②鼻噴霧劑,成人及≥6歲兒童,推薦起始日劑量為256 μg,早晨1次或早、晚各1次。
(2)不應用于緩解急性支氣管痙攣或者其他哮喘急性發作,亦不應用于哮喘持續狀態的初始治療。若用藥期間哮喘發作,應給予吸入型短效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3)以下患者禁用:①乳糖不耐受者(遺傳性半乳糖不耐受、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患者);②對牛奶蛋白過敏者;③運動員;④活動性或非活動性呼吸道結核感染患者;⑤未經治療的系統性真菌、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患者;⑥眼部單純皰疹患者、鼻部真菌感染和皰疹患者。
(4)特殊人群用藥: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僅在確實必要時才能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用藥期間應停止哺乳。
(5)長期與酮康唑和其他已知的強效細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3A4抑制劑(如利托那韋、阿扎那韋、克拉霉素、茚地那韋、伊曲康唑、奈法唑酮、奈非那韋、沙奎那韋、泰利霉素)聯合用藥時應謹慎。
【藥學監護要點】(1)口腔吸入:每次吸入該藥后應漱口或刷牙,以減少發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和聲音嘶啞的風險;若長期用藥出現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應考慮停止用藥,并應給予適當的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藥。
(2)該藥不可接觸眼部,若接觸眼部,應立即用水沖洗。
(3)由系統性皮質激素轉為該藥吸入劑時應謹慎。藥物轉換期間,應緩慢停用系統性皮質激素(潑尼松減量策略可采用每周減量2.5 mg方案),警惕系統性皮質激素撤藥癥狀[如關節和(或)肌肉疼痛、疲勞、抑郁]。若有應激狀態或發生嚴重哮喘,應迅速恢復系統性皮質激素治療。
(4)警惕支氣管痙攣現象。若發生支氣管痙攣,需立即使用吸入型短效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并停用該藥,采取替代治療。
(5)警惕視力障礙癥狀(如視物模糊),應考慮評估可能的病因,如白內障、青光眼、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3.5.1 平衡型氨基酸
平衡型氨基酸包括: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Ⅲ)、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Ⅳ)、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Ⅴ)、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Ⅶ)等。下文以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為例進行說明。
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
【適應證】(1)用于不能口服或經腸道補給營養及營養不能滿足需要的患者,以滿足其機體合成蛋白質的需要。
(2)用于改善術后患者的營養狀況。
(3)用于治療低蛋白血癥。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8.5%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靜脈滴注,500~2 000 mL,q24 h(1 000 mL至少滴注8 h,即30~40滴/min)。以氮計,通常日劑量為0.15~0.2 g/kg,最大日劑量約0.4 g/kg。
(2)若藥液析出結晶,可加熱至60 ℃,緩慢搖動使結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3)注射液開啟后應一次用完,剩余藥液不得保存再用。
【藥學監護要點】(1)滴注速度過快可引起心悸、惡心、嘔吐、發熱等不良反應。
(2)大劑量使用或與電解質合用時,應注意監測電解質與酸堿平衡、血液滲透壓、液體平衡、肝功能、腎功能等。
(3)平衡型氨基酸注射液含抗氧化劑亞硫酸氫鈉,可能誘發過敏反應(尤其是哮喘患者),表現為皮疹、瘙癢等,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如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
(4)經周圍靜脈滴注或滴注速度過快可能引起血栓性靜脈炎、滴注部位疼痛;滴注速度過快還可能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影響肝、腎功能。
3.5.2 肝病用復方氨基酸
肝病用復方氨基酸包括復方氨基酸注射液(3AA)、復方氨基酸注射液(6AA)、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等。下文以4.26%復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為例進行說明。
4.26%復方氨基酸注射液(3AA)
【適應證】用于治療肝性腦病、重癥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用于肝膽外科手術前后。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每日250~500 mL或用適量5%~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緩慢滴注,滴速≤40滴/min。
(2)該藥遇冷易析出結晶,宜微溫溶解后再用。
(3)該藥啟封后應一次用完,剩余藥液不得保存再用。
【藥學監護要點】(1)有大量腹水、胸腔積液的患者使用肝病用復方氨基酸時,應注意水平衡,避免輸入量過多。
(2)重度食管靜脈曲張患者使用該藥,應控制滴速和用量,以防靜脈壓過高。
(3)其余內容參見“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藥學監護要點】”。
3.5.3 小兒復方氨基酸
小兒復方氨基酸包括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和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等。下文以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為例進行說明。
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
【適應證】(1)用于因消化系統疾病而不能經胃腸道攝取食物的兒童。
(2)用于由多種疾病引起低蛋白血癥的兒童。
(3)用于嚴重創傷、燒傷、敗血癥等導致體內氮平衡失調的兒童。
(4)用于小兒難治性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
(5)用于早產兒、低體重兒的腸外營養。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靜脈滴注:經外周靜脈給藥,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輸注劑量應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病情調整,通常第1天15 mL/kg(以氨基酸計約1 g/kg),此后每日30 mL/kg(以氨基酸計約2 g/kg)。療程結束時,應逐漸減量,以防發生低血糖。無論中心靜脈插管或外周靜脈給藥,均應緩慢滴注,如體重20 kg兒童的滴速≤20滴/min。
(2)該藥遇冷可能析出結晶,可置于40~50 ℃水浴中使其溶解并冷卻至體溫后再行使用。
【藥學監護要點】參見“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藥學監護要點】”。
3.5.4 腎病用復方氨基酸
腎病用復方氨基酸包括復方氨基酸注射液(9AA)、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N)等。下文以復方氨基酸注射液(9AA)為例進行說明。
復方氨基酸注射液(9AA)
【適應證】用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者的腸外營養支持。用于大手術、外傷或膿毒血癥引起的嚴重腎衰竭及急、慢性腎衰竭。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靜脈滴注,每日250~500 mL,接受透析的急、慢性腎衰竭患者每日1 000 mL,最大日劑量1 500 mL。應嚴格控制給藥速度,應≤15滴/min。
(2)若該藥注射液遇冷析出結晶,可置于50 ℃溫水中溶解后再行使用。
【藥學監護要點】(1)使用腎病用復方氨基酸期間應采用低蛋白、高熱量飲食。
(2)尿毒癥心包炎、尿毒癥腦病、無尿、高鉀血癥等疾病應首先采用透析治療。
(3)其余內容參見“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藥學監護要點】”。
依達拉奉
【適應證】(1)用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所致的神經癥狀、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及功能障礙。
(2)用于抑制肌萎縮側索硬化所致功能障礙的進展。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靜脈滴注,使用適量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
(2)以下患者禁用:①對該藥有過敏史者和嚴重腎功能障礙者。②孕婦或準備妊娠的婦女;哺乳期婦女必須應用時,在給予該藥期間應停止哺乳。
【藥學監護要點】(1)用藥前及用藥期間應頻繁進行腎功能、肝功能、血液學檢查。
(2)如出現腎功能不全表現(如少尿)、肝功能異常、黃疸、血小板減少、粒細胞減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急性肺損傷、橫紋肌溶解、休克、過敏反應,應停藥并進行適當處理。
銀杏葉提取物
【適應證】口服制劑:用于治療瘀血阻絡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風、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腦梗死見上述證候者。
注射劑:主要用于治療腦部、周圍血液循環障礙。
(1)急、慢性腦功能不全及其后遺癥:腦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癡呆。
(2)耳部血流及神經障礙:耳鳴、眩暈、聽力減退、耳迷路綜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經障礙: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及神經障礙、老年黃斑變性、視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圍循環障礙:各種周圍動脈閉塞癥、間歇性跛行癥、手腳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口服,每次2片,tid。②肌內注射,深部肌內注射,每次5 mL,qd或qod。③靜脈滴注,根據病情,通常每次2~4支,每日1~2次;必要時可調整劑量至每次5支,bid。可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羥乙基淀粉配制,混合比例為1∶10。500 mL液體靜脈滴注時間應控制在2~3 h。
(2)過敏體質者、心力衰竭者、兒童、妊娠期婦女、產婦應慎用。
(3)該藥滴劑、酊劑、口服制劑含乙醇,肝病、酒精性心肌病患者應禁用或慎用,用藥期間應避免駕駛、進行高空作業或操作機械。
【藥學監護要點】含銀杏葉的藥物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圍手術期患者應評估后使用。
罌粟堿
【適應證】(1)用于治療腦、心及外周血管痙攣所致的缺血。
(2)用于治療腎、膽或胃腸道等內臟痙攣。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用于治療急性腸系膜缺血(證據質量:B;推薦等級:強推薦)[77—78]。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用于缺血、內臟痙攣,口服每次30~60 mg,tid。成人患者肌內注射和靜脈滴注,每次30 mg,每日90~120 mg;靜脈注射,每次30~120 mg,q3 h。兒童患者肌內注射和靜脈滴注,每次1.5 mg/kg,qid。用于治療心臟停搏時,2次給藥應間隔10 min。②用于急性腸系膜缺血,首劑肌內注射30 mg,隨后以30 mg/h靜脈滴注,每日1~2次,療程3~7 d,少數患者可用至2周。經導管選擇性注入,用于溶栓治療,30~120 mg。③用于缺血性結腸炎,肌內注射每次30 mg,q8 h;必要時可靜脈滴注,每次30 mg,q8 h。
(2)注射劑應緩慢給藥,靜脈注射時間1~2 min,以避免出現心律失常及致命窒息。
(3)藥液配制:應現用現配。肌內注射,粉針劑30 mg以1~2 mL注射用水復溶;靜脈滴注,粉針劑30 mg以1~2 mL注射用水復溶,再以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
(4)以下患者禁用:①對該藥過敏者;②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患者;③帕金森病患者;④出血性腦梗死患者;⑤腦梗死發病后24 h至2周內有腦水腫及顱內高壓、血壓下降或血壓有下降趨勢的患者。
(5)以下患者慎用:①心絞痛、新近心肌梗死或腦卒中患者(該藥擴張周圍血管的作用強于擴張腦及冠狀血管的作用,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缺血區血流進一步減少,出現竊流現象);②心功能不全者。
【藥學監護要點】(1)若出現肝功能不全,應立即停藥。
(2)定期監測肝功能,尤其是伴胃腸癥狀或黃疸的患者。
(3)青光眼患者應定期監測眼壓。
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
【適應證】用于治療血管性或外傷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帕金森病。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用于血管性或外傷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肌內注射,急性期(尤其是急性創傷期)每日100 mg,2~3周后改為維持量,每日20~40 mg,療程一般為6周;靜脈滴注,每日20~40 mg,單次或分次滴注。②用于帕金森病,首劑500~1 000 mg,靜脈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 mg,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療程一般為18周。
(2)藥液配制:皮下注射,該藥粉針劑用注射用水溶解至10 mg/mL;肌內注射,該藥粉針劑用注射用水溶解至10 mg/mL;靜脈滴注,該藥粉針劑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釋。
(3)以下患者禁用:①對該藥或其輔料過敏者;②遺傳性糖脂代謝異常者(神經節苷脂累積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視網膜變性病);③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
(4)特殊人群用藥:①動物實驗結果未顯示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該藥有任何不良反應;②兒童、老年患者使用該藥的安全性研究數據尚不充分。
【藥學監護要點】(1)該藥可能引起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如果在用藥期間(通常在用藥后5~10 d內)出現持物不能、四肢無力、弛緩性癱瘓等癥狀,應立即就診。
(2)使用該藥可能出現寒戰、發熱癥狀,并可能伴有皮疹、呼吸困難、心悸、嘔吐等。輸液過程中應盡量減慢滴速,注意對患者進行監護,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停藥救治。
磷酸肌酸
【適應證】(1)用于心臟手術時加入心臟停搏液中保護心肌。
(2)用于治療缺血狀態下的心肌代謝異常。
(3)用于兒童心力衰竭的輔助治療。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用于心臟手術時加入心臟停搏液中保護心肌時,該藥在心臟停搏液中的濃度為10 mmol/L。②用于治療缺血狀態下的心肌代謝異常時,靜脈滴注,每次1 g,滴注時間30~45 min,每日1~2次。③用于兒童心力衰竭輔助治療時,靜脈滴注,每日1~2次,嬰幼兒每次0.5 g,兒童每次1 g。
(2)藥液配制:該藥注射劑用100~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
(3)快速靜脈注射該藥可能引起血壓降低,故不可靜脈注射。
(4)大劑量(每日5~10 g)使用該藥可引起磷酸鹽大量攝入,可能影響鈣代謝和激素分泌,影響腎功能和嘌呤代謝,故大劑量用藥時需謹慎,且僅可短期使用。
(5)對磷酸肌酸鈉或該藥輔料過敏者禁用。
(6)特殊人群用藥:①妊娠期婦女,僅當對母親的潛在獲益明顯大于對胎兒的潛在風險,且非常必要時,才可在嚴密醫學監護下使用該藥。②該藥已在新生兒和兒童患者(9 d~13歲)的心臟術中使用,在普通心臟停搏液中的濃度為10 mmol/L,耐受性良好。③老年患者用藥時無須調整劑量。④腎功能不全者,靜脈滴注每次4~6 g,qd,可酌情增減用量。慢性腎功能不全者禁止大劑量(每日5~10 g)用藥。
【藥學監護要點】(1)新生兒、早產兒使用該藥需監測血鈣。
(2)監護患者心率、心律、血壓、血鈣、血磷、腎功能。
前列地爾
【適應證】(1)用于治療心肌梗死、慢性動脈閉塞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等)引起的四肢潰瘍及微小血管循環障礙引起的四肢靜息疼痛,改善心腦血管微循環障礙。
(2)用于臟器移植術后的抗栓治療,抑制移植后血管內血栓形成。
(3)用于治療動脈導管依賴性先天性心臟病,緩解低氧血癥,保持導管血流以等待時機進行手術治療。
(4)用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勃起功能障礙的診斷和治療(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79]。
(2)用于治療糖尿病足(證據質量:A;推薦等級:強推薦)[80—81]。
【合理用藥要點】(1)靜脈注射:5、10 μg前列地爾注射液/注射用前列地爾干乳劑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 mL稀釋或復溶。
(2)靜脈滴注:5、10 μg前列地爾注射液/注射用前列地爾乳劑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 mL稀釋或復溶,直接入小壺緩慢靜脈滴注,一般2 h內滴完。
(3)用于治療第Ⅲ、Ⅳ期慢性動脈閉塞癥,3周后若已無療效,應停藥。總治療時間不得超過4周。
(4)禁用于以下患者:①嚴重心衰(心功能不全)患者;②妊娠或準備妊娠的婦女,哺乳期婦女;③既往對本藥有過敏史的患者。
(5)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推薦輸注速度為5 ng/(kg·min)。
【藥學監護要點】(1)若出現休克,應立即停藥,并采取適當措施。
(2)若出現心力衰竭加重、肺水腫、胸部不適、胸部發緊、血壓降低,應立即停藥。
(3)對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應定期檢查陰莖,以確定是否出現陰莖纖維化。若出現陰莖異常勃起,應減量或停藥。若出現陰莖異常彎曲、海綿體纖維化,應停藥。
(4)該藥可致收縮壓降低,用藥期間駕駛或操作機械時應謹慎。
(5)為避免冠心病、外周水腫、輕度和中度腎功能不全、與年齡相關的心力衰竭傾向者出現水潴留癥狀,應頻繁監測心血管功能(如血壓、心率),必要時還應監測體重、體液平衡、中央靜脈壓和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
(6)該藥用于治療慢性動脈閉塞癥、微血管循環障礙時僅為對癥治療,停藥后有復發的風險。
骨肽
【適應證】(1)用于促進骨折愈合。
(2)用于改善增生性骨關節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癥狀。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口服,每次300~600 mg,tid,餐后服用,15 d為一療程。②肌內注射,每次10 mg,qd,20~30 d為一療程。③靜脈滴注,每次50~100 mg,qd,15~30 d為一療程。粉針劑與小容量注射液以0.9%氯化鈉注射液200或250 mL溶解或稀釋。
(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兒童,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禁用注射劑型。
【藥學監護要點】(1)使用注射劑期間,應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特別是開始30 min。若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并采取積極救治措施。用藥期間監護患者肝、腎功能。高血壓患者用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血壓變化。
(2)口服劑型應于餐后服藥,注意避免與氨基酸類藥物、堿性藥物合用。
腦蛋白水解物
【適應證】(1)用于改善顱腦外傷、腦血管病后遺癥伴有記憶減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礙等癥狀。
(2)用于治療原發性癡呆(如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如多發梗死性癡呆),輕、中度腦卒中后的認知功能障礙,混合性癡呆。
(3)用于治療先天性腦發育不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4)用于改善失眠、頭痛、記憶力下降、頭暈、煩躁等癥狀。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片劑: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適應證及用法用量使用。老年人和兒童使用該藥的安全性尚不明確;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2)注射劑:每一療程最好連續注射,參考患者年齡、病情以決定療程長短及劑量。皮下注射不超過2 mL,肌內注射不超過5 mL,靜脈推注不超過10 mL。
(3)靜脈滴注:應緩慢滴注,滴注時間為60~120 min,建議最初10 min內滴速≤30滴/min。老年人和兒童使用該藥的安全性尚不明確,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4)口服液體制劑: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適應證及用法用量使用。老年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使用該藥的安全性尚不明確。
【藥學監護要點】(1)該藥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用藥前應仔細詢問患者用藥史和過敏史,過敏體質患者慎用。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用藥后出現過敏反應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藥并及時救治。
(2)癲癇狀態和癲癇大發作樣驚厥患者禁用,此時用藥可能增加發作頻率。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3)該藥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抗抑郁藥合用可能增強這些藥物的作用。建議避免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與抗抑郁藥合用時應減少后者的劑量。
煙酰胺
【適應證】口服制劑:用于防治糙皮病等煙酸缺乏癥。
注射劑:用于防治煙酸缺乏的糙皮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風濕性心肌炎及少數洋地黃中毒等伴發的心律失常。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煙酰胺口服制劑用于防治糙皮病時,應在進食時服用。用藥期間避免過量飲酒,否則可能增加發生肝病的風險,還可能加重臉潮紅癥狀。服藥前后避免攝入熱飲或辛辣的食物。口服后,個別患者可能有頭昏、惡心、上腹不適、食欲不振等癥狀,但癥狀可自行消失。
(2)煙酰胺小容量注射液和粉針劑需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溶解或稀釋。在復合維生素缺乏的情況下,煙酰胺注射劑必須與其他水溶性維生素結合使用。注射劑給藥后可出現皮膚潮紅和瘙癢等,偶爾可發生高血糖、高尿酸血癥、心律失常。如遇變色、結晶、渾濁、異物應禁用。
【藥學監護要點】(1)煙酰胺僅在肝臟中代謝,嚴重肝功能損害者應慎用。有學者在長期使用劑量>1.5 g/d的患者中觀察到肝炎[82]。
(2)煙酰胺與異煙肼有拮抗作用,長期服用異煙肼者,應適當增加煙酰胺的用量。
(3)妊娠初期過量使用煙酰胺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孕婦用藥應嚴格按醫囑劑量使用。哺乳期婦女用藥時不宜哺乳。
(4)煙酰胺無擴張血管作用,高血壓患者可以使用。
乙酰谷酰胺
【適應證】(1)用于治療腦外傷性昏迷,神經外科手術引起的昏迷、肝昏迷。
(2)用于治療偏癱、高位截癱、小兒麻痹后遺癥。
(3)用于治療神經性頭痛、腰痛。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靜脈滴注:每日0.1~0.6 g,緩慢滴注。該藥粉針劑和小容量注射液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溶解或稀釋后使用。
(2)該藥見光易分解,應遮光、密閉保存,輸注時避免光照。
(3)以下患者禁用:對該藥中任何成分過敏者。
(4)特殊人群用藥: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尚不明確;②兒童使用該藥應酌情減量或遵醫囑;③尚無老年患者使用該藥的研究資料,可參考成人用法用量。
【藥學監護要點】(1)用藥后可能出現血壓下降等情況,應監測血壓。
(2)用藥期間應觀察患者有無情緒異常等行為。
(3)一旦發生藥物過量,應予以對癥和支持治療。
(4)若輸注過程中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對癥治療。
(5)當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煙酸
【適應證】(1)用于預防和治療煙酸缺乏癥。
(2)用于擴張小血管,緩解血管痙攣癥狀,改善局部供血。
(3)用于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絞痛)。
(4)作為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和混合性血脂紊亂(Ⅱa和Ⅱb型)的患者僅控制飲食不足以降低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載脂蛋白B-100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時的輔助用藥。
(5)與膽汁酸螯合藥聯用,作為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Ⅱa型)患者僅控制飲食或控制飲食加單一療法不足以降低TC、LDL-C水平時的輔助用藥。
(6)作為有胰腺炎風險的患者(Ⅳ、Ⅴ型高脂血癥)僅控制飲食不足以降低TG水平時的輔助用藥。
(7)用于降低有心肌梗死和高膽固醇血癥病史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復發的風險。
(8)與膽汁酸螯合藥聯用,延緩有冠心病和高膽固醇血癥病史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進展或促進其病變消退。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該藥緩釋制劑應于睡前進食低脂飲食后服用,且應整片或整粒吞服,不可壓碎、咀嚼、掰開服用。
(2)先前服用過其他煙酸制劑的患者改用該藥緩釋制劑時,應按推薦的起始劑量開始給藥,并根據患者個體情況不斷調整。如停用緩釋制劑,重新用藥時應從起始劑量開始給藥。
(3)該藥緩釋劑不可用同等劑量的煙酸速釋制劑替代,否則可引起嚴重肝毒性(包括暴發性肝壞死)。
(4)該藥與膽汁酸螯合藥(如考來替泊、考來烯胺)聯用時,兩者給藥時間應盡可能間隔4~6 h。
(5)注射劑首次使用宜選擇低劑量。
(6)該藥粉針劑以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應在24 h內使用。
【藥學監護要點】(1)用藥前應監測HDL-C、TC、TG。
(2)定期復查肝功能,用藥前及用藥第1年每6~12周監測血清轉氨酶水平,隨后定期(約每6個月)監測,對轉氨酶水平升高的患者應增加監測頻率。如血清轉氨酶水平持續升高,尤其是超過正常值上限的3倍并持續存在,或伴有嘔吐、發熱、不適時,應停藥。
(3)含煙酸制劑可能引起尿酸升高,長期使用應定期復查尿酸。
(4)長期、大量用藥可使糖尿病患者糖耐量降低,應定期檢測血糖值。
(5)關注患者新發癥狀,如出現嚴重皮膚潮紅、瘙癢、胃腸道不適,應減量。
(6)進行手術或與抗凝藥合用時應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和血小板計數。
(7)有低磷血癥風險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磷水平。
(8)以下患者禁用:①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轉氨酶水平升高患者;②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患者;③嚴重低血壓或動脈出血患者。
倍他司汀
【適應證】口服制劑:用于治療梅尼埃病和眩暈癥伴發的眩暈、頭暈感,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所致的體位性眩暈、耳鳴。
注射劑:用于治療內耳眩暈癥(如梅尼埃病),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所致的體位性眩暈、耳鳴。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最好與食物同時服用,以避免胃部不適。
(2)片劑:每次6~12 mg,tid,餐后服用,可根據年齡、癥狀酌情增減劑量。
(3)注射劑:肌內注射,每次10 mg,每日1~2次;靜脈滴注,每次10~30 mg,qd,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溶解。
(4)以下患者禁用:①對該藥過敏者;②兒童;③活動期胃潰瘍患者。
(5)特殊人群用藥: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慎用。老年患者需注意減量服用。
【藥學監護要點】由于該藥具有組胺樣作用,可能會通過影響H2受體而導致胃酸分泌,影響H1受體而導致呼吸道收縮,引起腎上腺素分泌過度而導致血壓上升,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褐色細胞瘤患者使用該藥可能會加重病情,應監測。
地佐辛
【適應證】用于需阿片類鎮痛藥物治療的多種疼痛。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肌內注射:推薦每次5~20 mg,臨床研究中首劑10 mg。必要時每3~6 h給藥1次,最大單次劑量為20 mg,最大日劑量為120 mg。應根據患者的體重、年齡、疼痛程度、身體狀況及聯用藥物情況調整劑量。
(2)靜脈注射:首劑5 mg,隨后2.5~10 mg,每2~4 h給藥1次。
(3)靜脈自控鎮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手術結束前約20 min,靜脈注射負荷量4 mg。手術結束后,通過靜脈PCA泵緩慢滴注(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配制為0.5 mg/mL的藥液),持續劑量2 mL/h,制止突發痛4 mL/次(自控),鎖定時間15 min,術后持續48 h。
(4)與其他阿片受體激動劑(嗎啡、芬太尼、羥考酮、曲馬多等)合用,可能降低其他阿片受體激動劑的藥效,誘發戒斷癥狀。與麻醉藥(丙泊酚、依托咪酯等)合用,可能增強麻醉效力,延長麻醉時間。與其他中樞抑制劑(苯二氮類、巴比妥類等藥物)合用,可能導致中樞抑制和呼吸抑制作用增強。
(5)不建議用于癌性疼痛患者;哺乳期婦女不推薦使用該藥。
【藥學監護要點】(1)肝、腎功能不全者應低劑量用藥;老年人應減少首劑量,隨后個體化調整劑量;呼吸抑制、嚴重通氣儲備減少、支氣管哮喘、呼吸梗阻、發紺患者應減量。
(2)地佐辛有封頂效應(0.3~0.4 mg/kg時呼吸抑制效應最大),最大日劑量120 mg。當穩態血藥濃度超過5~9 ng/mL時,產生緩解疼痛的作用;當平均峰濃度達到45 ng/mL時則出現不良反應。使用時需監測患者不良反應。
(3)如果因藥物過量出現呼吸抑制等情況時,可靜脈注射納洛酮,并持續監測呼吸及心臟狀態,采取適當的輔助治療措施,如給氧、輸液、給予血管加壓藥、輔助或控制呼吸。
吡拉西坦
【適應證】(1)用于治療急、慢性腦血管病和腦外傷、中毒性腦病等所致的記憶減退及輕、中度腦功能障礙。
(2)用于治療腦外傷所致的顱內壓增高癥。
(3)用于治療兒童智力發育遲緩。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用于記憶減退和輕、中度腦功能障礙,肌內注射,每次1 g,每日2~3次;靜脈注射,每次4~6 g,bid;靜脈滴注,每次4~8 g,qd;口服給藥,每次0.8~1.6 g,tid,4~8周為一療程。②用于顱內壓增高癥,靜脈滴注,每次16~20 g,5~10 min內滴完,每6~8 h給藥1次,連續用藥3~5 d。
(2)藥液配制:粉針劑或小容量注射液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后稀釋至250 mL。
(3)以下患者禁用:①對該藥過敏者;②錐體外系疾病(包括Huntington舞蹈癥)患者;③腦出血患者;④終末期腎病患者;⑤新生兒、妊娠期婦女;⑥重度肝功能障礙者。
(4)肝、腎功能損害者應適當減量。肝、腎功能障礙者及嚴重出血或存在出血風險(如消化性潰瘍、潛在凝血障礙、有出血性腦血管病史、接受重大手術)的患者慎用。
(5)突然停藥可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如需停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后停藥,不得擅自停藥。
(6)與甲狀腺激素合用可引起意識模糊、易怒、睡眠障礙。
【藥學監護要點】(1)老年人長期使用該藥時應定期監測腎功能。用藥后乳汁中含有吡拉西坦,哺乳期婦女如需用藥,應停止哺乳。
(2)與抗凝藥合用時應注意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并調整抗凝藥劑量,以防出血。
奧拉西坦
【適應證】膠囊劑:用于治療輕至中度血管性癡呆、老年性癡呆、腦損傷及其引起的神經功能缺失、記憶與智力障礙。
注射液:用于治療腦損傷及其引起的神經功能缺失、記憶與智力障礙等。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無。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①口服每次0.8 g,每日2~3次,或遵醫囑。②靜脈滴注每次4~6 g,qd,可酌情增減用量,療程2~3周。該藥注射劑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100~250 mL稀釋后使用。
(2)特殊人群用藥:輕至中度腎功能不全者應減量。
【藥學監護要點】(1)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2)應監護患者心率、心律、血壓和肝、腎功能。
(3)超劑量使用該藥可見興奮、失眠等,停藥或減量后癥狀可逐漸消失。
人血白蛋白
【適應證】(1)用于血容量不足(如失血創傷、燒傷引起的休克)的緊急治療,僅在經晶體擴容后仍不能維持有效血容量或伴有低蛋白血癥的情況下使用。
(2)用于治療腦水腫及損傷引起的顱內壓升高。
(3)用于治療肝硬化及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
(4)用于治療顯著的低白蛋白血癥(白蛋白≤30 g/L)。
(5)用于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6)用于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7)用于心肺分流術、特殊類型血液透析、血漿置換的輔助治療。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治療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證據質量:A;推薦強度:強推薦)[83]。
(2)用于預防成人腹腔穿刺大量放液后的循環功能障礙(證據質量:A;推薦強度:強推薦)[84—85]。
(3)聯合抗菌藥物用于減少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之后的腎損害(證據質量:B;推薦強度:強推薦)[85—86]。
(4)用于肝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統(證據質量:B;推薦強度:強推薦)[3,87]。
【合理用藥要點】(1)用法用量:靜脈滴注,應依據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有效循環狀況和蛋白質損失情況,結合臨床治療需要由醫生決定給藥濃度、劑量、輸注速率等。通常在開始15 min內,應緩慢滴注并觀察患者反應,之后可根據情況調整輸液速度。血容量正常的患者,滴注速度一般不超過2 mL/min。可用0.9%氯化鈉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稀釋,禁用滅菌注射用水稀釋。若不正確地輸入低滲溶液稀釋人血白蛋白,可能造成嚴重的溶血反應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2)該藥20%注射液的膠體滲透壓相當于4倍血漿滲透壓,滴注該藥時應確保足夠水化,并應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實驗室指標,以免出現循環超負荷。
(3)使用該藥代替新鮮血漿進行大劑量血漿置換時,須補充適當的其他血漿蛋白成分,如凝血因子。
(4)以下患者禁用:對該藥過敏者。
(5)老年患者無須調整劑量。應評估循環容量和心臟功能情況,而非僅依據血漿白蛋白水平決定用藥劑量。
(6)該藥應單獨使用,不可與溶劑外的其他藥物混合,包括全血及紅細胞濃縮液。人血白蛋白不得與血管收縮藥、蛋白質水解產物或含有乙醇的溶液混合。
【藥學監護要點】(1)用藥期間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尿量和電解質,必要時監測血流動力學指標。
(2)使用該藥代替新鮮血漿進行大劑量血漿置換時,須監測凝血功能和血細胞比容。
(3)如出現超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出現休克,應立即給予抗休克標準治療。
(4)該藥含鈉≤160 mmol/L、含鉀≤2 mmol/L,用藥時應監測電解質,并采取適當措施恢復或維持電解質平衡。
(5)大劑量用藥或快速滴注該藥可能引起脫水、循環負荷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一旦出現循環超負荷的臨床跡象(如頭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頸靜脈充盈、中心靜脈壓升高、肺水腫),應立即停藥。建議有嚴重腦外傷的患者使用該藥應遵循相關臨床治療指南。
法莫替丁
【適應證】口服制劑:(1)用于緩解胃酸過多所致的胃痛、胃灼熱、反酸癥狀,GERD的食管糜爛和潰瘍。
(2)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應激性潰瘍、胃泌素瘤。
(3)用于預防十二指腸潰瘍復發。
注射劑:(1)用于治療因消化性潰瘍、急性應激性潰瘍、出血性胃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胃泌素瘤。
(2)用于預防侵襲性應激反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3)麻醉前給藥以預防吸入性肺炎。
【其他臨床用藥參考】(1)用于治療以上腹痛、燒灼感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證據質量:A;推薦強度:強推薦)[88—90]。
(2)用于治療伴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癥狀為主的慢性胃炎(證據質量:B;推薦強度:強推薦)[3,91]。
【合理用藥要點】(1)粉針劑:靜脈注射,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20 mL進行溶解,每次20 mg,bid,應緩慢靜脈注射,時間不少于3 min。靜脈滴注時間不少于30 min。
(2)麻醉前給藥(預防吸入性肺炎):肌內注射,將該藥用注射用水1~1.5 mL溶解,在麻醉前1 h注射。靜脈注射,將該藥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20 mL溶解,在麻醉前1 h緩慢注射。
(3)以下患者禁用:①對本品過敏者;②嚴重腎功能不全者;③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
【藥學監護要點】(1)該藥可掩蓋胃癌癥狀,應在排除腫瘤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后再行給藥。
(2)該藥與其他H2受體阻斷劑有交叉過敏現象。若出現過敏反應,應停藥。
(3)用藥前后及用藥時應當檢查或監測全血細胞計數、胃pH、隱血(消化道出血)。
(4)用藥過量時,應給予對癥支持治療,未吸收的藥物可從胃腸道清除。該藥使用時可能出現乳房疼痛、敏感及腫脹,停藥后癥狀消失。該藥的血漿蛋白結合率低,可通過血液透析消除。
本《規范》旨在為臨床藥師及臨床醫生提供臨床應用的使用參考,【其他臨床應用參考】部分屬于超說明書用藥,臨床需進行重點藥學監護。另有部分問題因目前研究成果有限,尚未形成標準,有待后續進一步研究更新。需要注意的是,本《規范》并非對《目錄》中所有藥品都給出了超說明書用藥建議。寫作組充分考慮了證據質量和專家組建議,對于可能引起濫用風險的和并未達成共識的超說明書適應證進行了剔除。本《規范》并非重點監控藥品的臨床使用標準,僅作為學術指導建議,不作為法律依據。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具體臨床處理方案尚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本《規范》內容將在以后進行動態調整和完善。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寫作組成員(以姓氏拼音為序):
邊 原(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陳 岷(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陳祝君(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崔小嬌(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杜 姍(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韓麗珠(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韓 勇(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侯盈盈(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黃雪飛(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雷 洋(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李 煉(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
李文淵(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梁淑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劉心霞(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呂子彥(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任 為(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申 青(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王 娜(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王玥媛(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武劉蕓(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
吳 越(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楊佳丹(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陽 柳(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易小清(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尹琪楠(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張青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鄭 兮(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鄭星月(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
周逸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指導委員會成員(以姓氏拼音為序):
曹 力(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陳劍鴻(陸軍特色醫學中心)
陳 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陳世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陳維紅(山西白求恩醫院)
陳 孝(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程 虹(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董得時(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董 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方晴霞(浙江省人民醫院)
封衛毅(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葛衛紅(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貢雪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顧智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郭玉金(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韓方璇(海南省人民醫院)
侯銳鋼(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胡 明(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
黃品芳(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賈樂川(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
姜 玲(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李國輝(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李朋梅(中日友好醫院)
林厚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劉 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劉皋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劉高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劉景豐(福建省腫瘤醫院)
劉世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盧海儒(青海省人民醫院)
盧曉陽(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馬滿玲(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梅 丹(北京協和醫院)
齊曉勇(河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質控中心)
錢 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邱 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沈愛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
宋燕青(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
隋忠國(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童榮生(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王婧雯(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文愛東(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吳東方(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吳逢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夏培元(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謝 娟(貴州省人民醫院)
閆峻峰(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楊 勇(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張 波(北京協和醫院)
張 蘭(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張幸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張 弋(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張志清(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張志仁(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肇麗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趙慶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
趙榮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秘書組成員(以姓氏拼音為序):
邊 原(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陳 岷(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韓麗珠(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李 煉(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
梁淑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呂子彥(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武劉蕓(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
熊 萱(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徐菲飛(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尹琪楠(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鄭星月(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
朱昶宇(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