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胡怡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在1958年5月1日開始試驗播出,與此同時新中國第一檔少兒節目《小小俱樂部》也播出了。經過六十五年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少兒電視節目,陪伴了一代代人,豐富了少兒的精神世界。如今我國進入了5G時代,互聯網技術水平也快速提升,媒體的融合促進著更多元的傳播形式,這也給少兒電視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少兒電視節目作為少年兒童教育和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影響力。它們可以通過電視節目向社會實現價值觀的傳遞、品德和文化的傳播,通過音視頻結合對兒童早期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健康的個人價值觀和道德觀。《網絡小主播》(iCarly)是美國尼克兒童臺推出的少兒情景喜劇。該劇是媒體融合的優秀案例,通過融媒體嵌入影像,模糊真實與虛構、媒體內容制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邊界,鼓勵少兒觀眾通過使用融合媒體技術,成為劇集的共同生產者,加速了受眾、電視文本與制作空間在全媒體平臺中的碰撞。
媒體融合為少兒節目電視節目帶來了更多的創新與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也可以提高內容的多樣性和高質量的創作。例如《熊出沒》通過與游戲、玩具打造屬于自己的IP現象,取得了不俗的商業成績。同時少兒電視節目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可以不斷拓展少兒電視節目的形式,通過4R技術,進一步提升觀眾的體驗感。通過各個媒體和平臺的傳播使得少兒電視節目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在提高傳播效果和影響力的同時,也為其帶去了更多商業機會,提高資金支持,以創造更多更好的少兒電視節目。
少兒電視節目形式和內容豐富多樣,但是分類的過雜過亂,如果要創新就必須要明確定位,分析受眾的情況,細分受眾定位。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推出更多符合他們認知、心理、情感和審美的節目,不能籠統地把0~18歲的“少兒”作為所有少兒節目的受眾,特別是青春期的少兒正處于主觀自我時期,更加需要有益其身心發展且足夠吸引的少兒電視節目。特別是在傳播內容的定位方面,有兩大問題,一個問題是某些省市的少兒頻道中會播出與少兒完全無關的電影電視,另一個是播出很難的知識內容,導致少兒難以接受和理解。有很多類型的電視節目都面向兒童,但目標年齡段和內容定位不夠清晰,有些節目甚至包含了成人內容。例如,在其中一個兒童游戲秀節目中,出現了很多成人特別效果,如火焰、爆炸、煙霧等,這些都是不適合兒童觀看的內容。這導致了一些家長對這個電視臺的少兒節目產生疑慮和不滿。少兒正處于接觸世界,認識世界的關鍵時期,少兒電視節目在此時也應發揮著重要且特別的作用。而上述問題也導致少兒電視節目無法發揮其價值。
少兒電視節目的類型變得愈加多樣化,但是調查發現真正受少兒喜愛的卻越來越少,究其原因是其內容不夠創新,過于陳舊。許多少兒電視節目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很相似,缺乏獨特性和創新性。比如,兒童故事、動畫片、歌曲類節目等。首先,因為少兒電視節目的制作人都是成年人,導致成人化視角看世界,無法與少兒統一,缺少童真,節目理念落后。許多少兒電視節目只是單純地向觀眾提供信息,而缺少和觀眾進行互動的元素。少兒電視節目應該考慮向觀眾提供更具互動性的內容,比如與觀眾互動、讓觀眾參與進來等。其次,有些制作過度追求利益,創作的節目看似多樣化,實則復制嚴重,節目質量堪憂,缺乏經典精品的節目。比如,兒童科普類節目、兒童體育類節目、兒童綜藝類節目等的開發不足。再次,單純的通過電視節目宣傳教育,沒有看到電視節目的娛樂性,導致孩子們在看電視節目時無法放松。許多少兒電視節目的制作技術較為簡單,缺乏創新的技術手段,無法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少兒電視節目制作方應該更注重技術創新,以提高節目質量和吸引力。而正是如此,導致很多孩子不再喜愛少兒電視節目。由此看來,少兒電視節目急需以“少兒視角、少兒語態、少兒傳播”打造適合孩子成長的精品化少兒電視節目,制作出更加適合少兒且少兒喜愛的節目內容,挖掘寓教于樂的傳播形式。
如今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短視頻,數字電視的普及使得少兒更多的注意力從傳統媒體的少兒電視節目中轉移。一個電視臺只依靠在有線電視平臺上播出這些節目。這雖然可以吸引到很多孩子的觀眾,但也會錯失其他潛在的觀眾群體。對于那些沒有有線電視的家庭或那些關注不同類型媒體的家庭來說,將無法達到廣大的受眾。此外,只依靠在有線電視平臺上播出少兒節目還會限制廣告商的選擇,因為某些廣告商可能更愿意在其他媒體上展示產品或服務。其他可能的傳播渠道包括網絡和視頻流媒體平臺、無線電視發行、DVD和藍光光盤、游戲和應用程序等。如果電視節目只局限于有線電視的播出,那么就錯失了機會抵達廣大人群和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以CCTV14為例,在21世紀初成立初期,有非常多有趣吸引人的少兒節目如《大風車》《七巧板》等,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觀眾分流,少兒們可以隨時打開網絡搜索自己喜愛的動畫片,也就更加不愿意花時間去等固定時間,且制作老舊的少兒電視節目了。隨著很多移動電視端推出很多游戲類的解說動畫等質量良莠不齊的節目,使得少兒接受了很多零碎的信息,對待長期需要等待更新的節目就更加變得不耐煩。如果少兒節目不根據自己本身的特色拓展傳播的渠道,就會使自己的宣傳面越來越窄,而到最后走向停播。
主持人在少兒節目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少兒電視節目主持人自身的素養會直接影響少兒觀眾的言行甚至是價值觀。而少兒節目主持人與其他節目主持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觀眾的特殊,孩子們處于一個不了解世界的時期,此時接觸的很多內容將可能直接改變孩子此后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少兒節目的主持人需要的是充滿童真且寓教于樂地引導教育孩子。而不是過度的成人化,功利心地去與孩子們交談。有些電視節目為了突出少兒主體性,而讓少兒擔任節目主要的主持人,沒有體現孩子的童真,循規蹈矩地朗誦原本制定好的臺詞,這也只能是噱頭。有些少兒節目主持人只是講大道理,替孩子們做決定沒有等待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這樣只會讓少兒觀眾與節目越走越遠。
不難發現,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興媒體技術不斷涌現,媒體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少兒電視節目在這樣的背景下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才能真正做到與市場同步。在此背景下,有些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和電視臺開始針對少兒節目品質做出改善,做了一些努力,例如CCTV少兒頻道推出“品格故事堂”欄目,該欄目重點播出一些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教會孩子們愛國、尊老、學習等一系列好習慣。美國PBS電視臺推出了一個名為“幼兒自然(Nature Cat)的卡通動畫節目,該節目以自然、生態環保為主題,內容寓教于樂,通過卡通人物向孩子們介紹各種動植物,激發孩子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由上案例可以看出,提升少兒電視節目品質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且是非常有必要的,從各個方面改善節目質量,提高少兒的視聽素養和文化素養。
媒體融合無疑為少兒節目增加了更多的互動體驗感,對于Z世代的少年兒童而言,互動性雙向的節目才能更具吸引力。未來不同的媒體之間的整合會更加完善,這也就要求少兒電視節目有清楚定位文化內核,并且可以傳達重要的社會價值觀念,為少兒群體健康成長提供幫助和引導。作為少兒節目獨特的教育意義,傳播內容的質量將會影響到少兒今后的人生發展。新媒體時代,對于少兒電視而言,無論是受眾、內容生產還是傳播營銷,其邊界存在著多種復雜可能性,但有一點是根本性的,那就是少兒主體性的堅守和回歸。
隨著新媒體時代不斷發展,媒體間相互合作已經成為當下時代不二之選。現在早已不是當初的“一對一”模式,而是窄播化,受眾與媒體互動的模式。英國的BBC有三套青少年兒童節目,即針對嬰幼兒受眾0-6歲的CBEEBIES頻道;針對少年受眾6-12歲的CCBBC頻道和針對16-34歲之間的青年受眾開設的BBC3頻道。我國少兒電視節目如果要在5G時代發展壯大,就應該首先找準自身定位,并結合時代需求,與新媒體技術結合形成一種特別的教育體系。通過細致地分析不同年齡段喜愛的類型和觀看的時間制定出更加創新的節目內容和形式。只有定位清晰,符合各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興趣所在,才能發揮融媒體這個大平臺的作用,才能夠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越走越遠,吸引更多的觀眾回流。
當前融媒體環境下,我國少兒電視節目數量不斷增加,但是質量的提升卻有待加強。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對于子女的教育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教育成為了衡量一個少兒節目的重要標準,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傳遞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都需要以兒童的認知和心理特點為出發點,把握好兒童心理階段的特點,以盡可能吸引并啟發兒童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因此,生產高質量的少兒電視節目內容是創新的主要任務。堅持質量與創新并存,充分尊重少兒的純真性,孩子們希望在電視節目中獲得樂趣,不喜歡“教條式”的說教,但是帶給孩子輕松娛樂的同時也應該時刻關注教育。在傳播形式和表現手段上的表達不能矯揉造作,要與少年兒童觀眾平等對視,真正站在兒童的視角去創作他們喜愛的節目形式,與他們心理相同,而不是過度長輩式表達,使其失去原本的滋味。以英國動畫片《海底小縱隊》為例,這部動畫片打造了一組可愛的海洋冒險家,通過講述他們在水下世界中的冒險和探險故事,通過教育孩子們關于海洋和地球的基本知識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打造節目品牌,守正創新,不僅要滿足孩子們的娛樂需求,還需能夠啟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興趣愛好。其次,少兒電視節目需要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兒童的身心健康對于其成長發育至關重要,少兒電視節目應該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通過健康知識的傳遞、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提高兒童的身心健康意識,以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后,少兒電視節目應該有趣、富有創意,以吸引兒童觀眾的注意力。兒童是好奇而富有想象力的,少兒電視節目應該創造出適合兒童成長的小世界,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創意,設計出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內容,使兒童能夠快樂地成長。安徽教育電視臺推出了“守望自然”欄目,該欄目主要介紹動物、植物等自然科學知識,通過采訪專家、互動游戲等多種形式,使孩子們體驗到科學的魅力。少兒電視節目需要充分提升少兒電視節目創作的水準,這樣才可以在融媒體時代的激烈競爭市場中站穩腳跟。
各個媒體大融合成為當今的主要趨勢,網絡媒體高速發展的當下也需要與傳統媒體合作,將傳統媒體的信息傳遞速度快、內容覆蓋面廣、可信度高等優點與新媒體的便利性、互動性、個性化等優點相結合創造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少兒電視節目應該借助互聯網平臺,深入“互聯網一代”的需求,向少兒提供多樣化的功能。國內的視頻平臺,如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都開設了少兒頻道,并且也推出了大量優質的少兒電視節目。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在電視上或者是移動設備上觀看,非常方便快捷。而社交媒體也是一個擴大影響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可以與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打造少兒專屬欄目,制作優秀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豎屏短視頻吸引更多少兒觀眾。結合少兒節目的特色,打造融媒體背景下少兒電視節目的新發展。
一個完美的少兒電視節目制作團隊需要多方合作,不僅僅是主持人,還有編導,不僅要具備本身的專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兼備教育素養,少兒心理學素養等。少兒的不可控性和喜歡問“為什么”的好奇心更加需要團隊有完善的知識結構來應對節目中更多真實的訴求和突發狀況。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還需要不斷地學習,需要主持人多才多藝,需要編導站在兒童的視角不斷豐富節目的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特別是專業的少兒主持人應當與少兒平等溝通同時能夠用肢體語言和有聲語言有效的引導少兒。在這方面,《羅吉先生的鄰居》堪稱典范,這是一個幼兒社會性教育節目,作為這個節目的主持人羅吉先生在電視上與電視機前的“鄰居們”(觀眾)互動的時候,常常用特寫畫面對著鏡頭講話,并且有長長的停頓等待著小觀眾們的回答。在這一“慢條斯理”的互動中,幼兒將羅吉先生當作一個擬社會性的同伴,會積極地參與到節目中。在泛娛樂化的當下,少兒電視節目的專業人員應當避免過度娛樂,用良好的文化素養,潤物無聲地引導孩子,把少兒電視節目的教化作用發揮到最大。
媒體融合背景下,少兒電視節目的發展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重要性。通過多媒體交互性的技術和手段,增加內容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掌握好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緊密貼合市場的需要,創作出少兒觀眾真正需要的電視節目,不斷創新節目內容、形式,增強社會責任感,并加強行業合作,才能夠實現少兒電視節目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