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玉 武艷芳 傅永旺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高壓氧治療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又稱煤氣中毒,是吸入較高濃度CO 后引起的機體缺氧性疾病[1-3]。CO 是一種劇毒氣體,一旦進入體內迅速和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失去攜氧能力,導致機體細胞、組織甚至器官缺氧,尤其對氧敏感的腦、心危害最大[4-7]。北方CO 中毒發病率明顯高于南方,其中內蒙古自治區(以下簡稱“我區”)CO 中毒的發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CO 中毒并非不可避免,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變化規律,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查閱相關文獻,我區CO 中毒流行病學調查相關研究報道尚少。現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9—2021年921 例ACOP 事件進行流行病學統計分析,意在客觀反映我區ACOP 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從而探究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從而減少因CO 中毒給居民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ACOP 患者,共納入921 例患者進行分析。
根據原衛生部頒發的第9 版《內科學》[8]進行診斷分級,輕度中毒:血液COHb 濃度為10%~20%,患者有不同程度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悸和四肢無力,原有冠心病患者可出現心絞痛,脫離中毒環境吸入新鮮空氣或氧療,癥狀很快消失。中度中毒:血液COHb濃度為30%~40%,患者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幻覺、視物不清、判斷力降低、運動失調、嗜睡、意識模糊或淺昏迷,口唇黏膜可呈櫻桃紅色,氧療后患者可恢復正常且無明顯并發癥。重度中毒:血液COHb 濃度為40%~60%,迅速出現昏迷、呼吸抑制、肺水腫、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可呈去皮質綜合征狀態,部分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受壓部位皮膚可出現紅腫和水皰,眼底檢查可發現是視盤水腫。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繪制統計圖。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等級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用Spearman 相關性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醫院共收治ACOP 患者921 例,其中2019 年225 例、2020 年339例、2021 年357 例,呈逐年增長趨勢,年平均增長率為32.67%。
采暖季中毒人數高于非采暖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21 例ACOP 中毒患者月份分布及統計(例)
921 例CO 中毒患者中,僅6 例為職業性CO 中毒,其他均為非職業性CO 中毒,家庭火爐引起的CO 意外中毒為主要原因,2019—2021 年分別為179、295、315 例,構成比分別為79.6%、87.0%、88.2%。不同年份ACOP 患者中毒原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019—2021 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ACOP 患者中毒原因構成情況[例(%)]
ACOP 事件發病場所絕大多數在家庭,2019—2021 年分別為192、314、333 例,構成比為85.3%、92.6%、93.3%,主要由于家中火爐應用不當導致。不同年份ACOP 患者中毒場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019—2021 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ACOP 患者中毒場所構成情況[例(%)]
921 例ACOP 患者中男443 例,女478 例。患者年齡5 個月~89 歲,中位年齡為51.00(35.00,63.00)歲。以>50~60 歲最多,>60~70 歲年齡段次之,占16.94%。年齡與中毒程度分級呈正相關(P<0.05)。見表4。>50~60歲發病率高于≤10 歲、>10~20 歲、>20~30 歲;>80歲發病率低于>40~50 歲、>50~60歲、>60~70歲、>70~80 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輕度中毒比例高于中度及重度中毒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2。

圖1 ACOP 患者不同年齡發病例數均數分布

圖2 ACOP 患者不同中毒程度發病例數均數分布

表4 921 例ACOP 患者不同年齡構成比及中毒程度分級[例(%)]
CO 由有機物質燃燒不完全時產生,其主要通過吸入進入人體[9]。CO 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是氧氣的200~300 倍,而碳氧血紅蛋白的解離速度只有氧血紅蛋白的1/3 600,這使體內紅細胞攜氧能力減少,而且抑制、減慢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和氧的釋放導致組織器官缺氧[10]。ACOP 病情急促且差異較大,輕者可表現為輕微頭痛,嚴重者可出現全身多組織器官損傷甚至死亡[11-12]。目前世界公認的CO 中毒首選治療方法為高壓氧綜合治療,尤其對于合并神經系統癥狀、心臟毒性、潛在心臟病患者[13-15]。近年來,雖然社會在進步,人民生活條件在改善,但ACOP 事件仍時有發生,依然在危害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本研究回顧分析了2019—2021 年我院ACOP 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結果顯示,2019—2021 年呼和浩特市CO 中毒人數呈現遞增趨勢,研究者認為可能是隨著高壓氧治療這一基本治療手段被大家所認知,進而呼和浩特市及周邊患者被送到我院診治逐年增多有關。此外,根據我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還考慮與如下原因有關。①城市化進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在周邊農牧區留守的多為中老年人,因年輕人進入城市生活為主、中老年人CO 中毒相關認知水平有限及農牧區炭火取暖等原因致中老年CO 中毒人數增多[16]。本研究也顯示中老年中毒患者明顯增多,也證實了此點。②受某些因素影響,廣大市民居家時間延長,在家炭火取暖及烹飪機會增多。③受經濟、基礎建設和硬件配套設施所限。④預防CO 中毒的宣傳教育不足有關。
本研究顯示,每年10 月至次年4 月為ACOP 事件高發月份,此時間段正是北方供取暖時間,提示ACOP 的發生與北方地區冬季燒煤取暖直接相關。統計結果亦顯示,中毒地點在家中者占比達91.10%,煤炭中毒者占85.67%,提示我區ACOP 主要與室內居民不恰當使用煤爐炭火取暖有關。此外,冬春季節,居民多在家中活動,氣候多變,家中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暢等因素加重CO 在室內潴留更易造成ACOP,這與Al-Matrouk 等[17]及Shotar 等[18]研究結果相符。因此,應根據季節廣泛開展預防CO 中毒的宣傳教育活動。
我區第7 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呼和浩特市人口性別構成男性占50.50%,女性占49.50%[19],這與本研究的男女性發病的占比一致,即不同性別ACOP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Mattiuzzi 等[20]調查研究一致,該病的病因是CO 接觸并吸入,任何人均可中毒。根據研究結果可以看出,ACOP 以>50~60 歲中年患者最多,符合我區第5~7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即人口老齡化,中老年人占比增多[21]。研究數據顯示,60 歲以上人群重度中毒比例及CO 中毒遲發性腦病呈增高趨勢,考慮可能與老年人基礎疾病增多,代償能力下降有關。
根據文獻記載可知,CO 中毒遲發性腦病的發生與昏迷時間、高血壓、高血糖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諸多因素相關[22-23]。本研究統計結果顯示,CO 中毒遲發性腦病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4 歲,提示年齡較大是ACOP 患者發生神經認知不良風險的相關因素,這與Kim 等[24]和Mu 等[25]研究報告一致,即年齡越大(>50 歲)ACOP 遲發性腦病發生的概率增大。因此,臨床醫生對這個年齡段中毒患者應該重視,以更積極的手段去預防CO 中毒遲發性腦病可能是必要的。
對于ACOP 并非不可避免。筆者建議充分利用互聯網,如廣播、影視等開展防控宣傳,提高公眾對CO中毒危害的認識,尤其在每年非職業性ACOP 高發月份前。引導群眾改進取暖設備,普及正確使用、維護供暖設備及適當通風的知識。主要預防措施包括鼓勵煤氣鍋爐用具定期檢查和提醒露營者、房車和節日游客不要在密閉空間內燒烤。此外,在家中安裝煙霧報警器和CO 探測器對于預防CO 中毒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使用炭火、煤氣的地方[25]。此外,值得注意的是CO可通過石膏墻體擴散,故建議在沒有產生CO 設備的住宅中也安裝CO 報警器。通過加強全民對ACOP 的防范意識,減少甚至杜絕ACOP 的發生。
總之,我院是我區最大的綜合性三甲醫院,患者輻射呼和浩特市及周邊地區,其結果較客觀地反映呼和浩特市及周邊地區ACOP 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本研究為我區ACOP 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