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 苗 徐 鑫 張培培 姜麗萍
1.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0025;2.溫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浙江溫州 325000;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急診手術室,上海 200092;4.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護理部,上海 200092
壓力性損傷(pressure injury,PI)多發生于隆骨處或與醫療設備及其他人工制品接觸的部位,不僅傷害患者身心健康,同時增加其經濟壓力,也給護理人員造成較大的負擔,消耗有限的醫療資源[1]。在中國,雖然沒有明確的相關費用報告,但是有研究指出住院患者PI 發生率為1%~11%,而術中PI 高達4.7%~66.0%[2]。因此,預防PI 發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且臨床研究證實對相關風險因素進行預防可降低PI 發生率,降低幅度可超過33%[3]。而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手術時間較長,且術中多采用俯臥位,受壓面積較大,手術時局部組織產生的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均可導致術中PI發生率較高[4]。目前,臨床已有較多研究證實,年齡、營養、體位等因素可增加壓力與剪切力,降低局部皮膚血供,導致術中PI 發生[5-6]。但仍有較多因素還需證實。此外,對于行俯臥位手術體位,需更加重視其皮膚保護,故術中保護性材料被廣泛性應用,如床墊、凝膠墊等,但何種保護性材料更加適合患者的相關研究較少[7]。鑒于此,本研究對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術中PI發生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影響術中PI 發生因素的同時分析保護性材料對降低術中PI 的作用,為手術室PI 預防工作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選擇2022 年1 月至7 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以下簡稱“我院”)150 例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研究遵循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XHEC-C-2022-047)。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骨科學》[8]中相關標準,且經腰椎CT、X 線等檢查確診;②A 型骨折,未進行椎管減壓;③由同一醫師團隊實施胸腰椎骨折手術,術中均采用俯臥位進行手術;④住院時間≥1 周;⑤患者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骨質疏松或椎體退行性病變;②骨折至手術時間>2 周;③既往存在傷椎手術;④合并嚴重感染或水腫;⑤肢體肌力障礙;⑥合并影響觀察評估PI 的皮膚疾病或其他皮膚問題;⑦存在大小便失禁;⑧術前存在PI;⑨合并腰椎神經損傷。
以患者術中PI 發生情況作為本研究的最終觀察指標,根據術中是否發生PI 分為發生組(24 例)和未發生組(126 例)。
1.2.1 數據收集途徑 通過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查找符合標準的患者病歷資料、影像學資料、護理記錄單、醫院不良事件壓瘡上報系統等獲取本研究的相關數據。
1.2.2 數據內容 查閱既往臨床資料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由PI 小組(小組在護理部直接領導下,制訂1名外科護士長具體分管,組長、副組長為骨科、皮膚科專科護士各1 名,小組成員為5 名具有PI 護理經驗的深資護士)成員對患者資料進行整理,選取可能影響患者發生術中PI 的相關指標,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偏輕;18.5~23.9 kg/m2,正常;>23.9~27.9 kg/m2,過重;>27.9 kg/m2,肥胖)、是否合并高血壓(以《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 年修訂版)》[9]診斷)、是否合并糖尿病(以《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10]診斷)、飲酒史(每個月飲酒≥1 次,包括應酬在內,或飲酒達到半年以上)、吸煙史(一生中連續或累計吸煙≥6 個月)、術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麻醉等級、麻醉類型、手術時間、術中俯臥位時間、術中出血量、藥物使用情況(包括激素類藥物、血管活性藥物等)等資料;同時統計術中使用的保護性材料情況,包括聚氨酯凝膠體位墊/預防性敷料、普通海綿/綿墊、硬質床面等。
1.2.3 術中PI 評估方法 按照2019 版《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11]對PI 分期進行界定:1期皮膚完整,指壓時可出現紅斑,但不變色,為PI 的前驅征兆;2 期部分表皮喪失或水皰,真皮層暴露形成開放性潰瘍;3 期全層組織缺損,但未至肌肉骨骼,可存在潛行和竇道;4 期壓力性損傷暴露骨骼;不可分期和深部組織損傷。其中手術獲得性PI 評估方法:在患者手術結束后,離開手術室前,由巡回護士、手術醫師和麻醉師三方核查患者皮膚情況;患者返回病房后,由PI 小組成員按照醫院相關標準每日對患者受壓的皮膚進行評估,評估時間至術后3 d。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正態分布者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偏態分布者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行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logistic 回歸分析術中PI發生的影響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發生術中PI 患者中頭面部占比最高。見表1。

表1 俯臥位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術中PI 發生部位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術前血清Alb 水平、手術時間、術中使用的保護性材料、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胸腰椎骨折患者術中PI 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以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是否發生術中PI 作為因變量(1=發生,0=未發生),以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因素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進行回歸方程的自變量賦值見表3)。結果顯示,術前血清Alb 水平、手術時間、術中使用的保護性材料、血管活性藥物是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術中發生PI 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

表4 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術中PI 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脊柱外科俯臥位手術患者手術時間較長,而頭面部的皮膚脂肪較薄,對壓力耐受性較差,易出現皮膚損傷。本研究顯示,俯臥位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頭面部出現PI 的占比較高。因此,需重視對于俯臥位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的頭面部保護,可使用敷料、凝膠頭圈等降低頭面部PI 發生的風險。
臨床上為了降低術中PI,會進行預防性皮膚管理。臨床研究已證實,術中保護性材料的使用可降低PI 的發生率[12-13]。本研究中觀察了臨床骨折手術中較為常用的保護性材料,包括硬質床面(上鋪普通床墊)、普通海綿/綿墊、聚氨酯凝膠體位墊/預防性敷料。
聚氨酯凝膠體位墊彈性好、透氣性佳、吸水性強,且聚氨酯凝膠體位墊是一種具有慢回彈力學性能的床墊,可促使壓力重新分布,可降低局部受壓力;同時聚氨酯凝膠體位墊具有防細菌滋生、防腐蝕、不導電和無刺激性的特點,能夠固定患者體位[14]。此外聚氨酯凝膠體因柔韌性強的特點,可通過應力松弛適應患者的生理曲線,均勻分散接觸部位的壓力,保護組織和循環的正常壓力環境;同時在姿勢維持環境中,提供柔和的支撐力,能較持久地保持術中體位穩定[15]。而受壓部位皮膚或預防性在骨突處皮膚使用醫用敷料(如水膠體敷料)被證實可降低術中PI 的發生[16]。主要是由于敷料可在皮膚表面上形成一層網狀的凝膠,提供一定的保護性環境,但部分皮膚保護用藥的價格相對昂貴,可增加患者的醫療負擔。普通海綿/綿墊可減少剪切力的影響,為受壓部位提供一個保護性環境,但是其結構疏松,回彈復位性差等缺點,在皮膚管理上的效果相對較差;支撐面可促進壓力再分布,其中床墊、床罩等是較為常用的物品,可減輕組織負荷、改善微環境,但因透氣性相對較差,可促使局部組織處于潮濕的環境中,削弱了皮膚的保護屏障功能[17]。因此,在預防術中PI,聚氨酯凝膠體位墊/預防性敷料的效果相對較好,但因各材料的價格有所差異,使用時還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血清Alb 低表達、手術時間長、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均可導致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術中PI 的發生。①血清Alb:血清Alb 低表達提示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營養障礙,而營養障礙,可出現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等,患者術中組織一旦受壓,則骨隆突皮膚被擠壓,而該部位缺乏肌肉、脂肪保護,易導致壓瘡[12]。此外,Alb 低表達時,機體防御能力降低,還會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使水分滲透至血管外,可導致機體營養不良性水腫,增加術中PI 的發生風險[18]。臨床共識也明確指出,PI 愈合中需注重營養,且臨床上將Alb 作為評估PI 的敏感指標之一[19-20]。②手術時間: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手術時間越長,患者術中PI 發生率越高[21-22]。而對于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來說,術中患者多采用俯臥位進行手術,全部重量集中分布于骨隆突或肌肉、脂肪較薄的頰部、頜部、胸部、髂前上棘、膝關節等部位,當手術時間較長時,患者長時間處于被動的俯臥位,易導致PI[23]。③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在圍手術期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可使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明顯減少,循環血流量減低,促使受壓部位血供減少,引起局部組織灌注不足[24]。另外,血管活性藥物可直接興奮α-受體,使外周血管收縮,從而增加回心血量,但同時也可導致外周組織、毛細血管的血流量降低,從而增加壓瘡的風險[25-27]。但是,目前關于血管活性藥物與術中PI 的臨床研究相對較少,該結果仍需大量的研究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術前血清Alb 水平、手術時間、術中使用的保護性材料、血管活性藥物可影響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發生術中PI,且術中使用聚氨酯凝膠體位墊/預防性敷料在預防術中PI 發生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