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嵩
摘要:本文通過錄像觀察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文獻資料法,研究2020年全國柔道大師賽男子各級別決賽中背負投的運用效果以及動作特點。研究認為,背負投在比賽中的運用次數(shù)和成功率都要明顯高于其他技術動作,單手背負投的運用次數(shù)和成功率要明顯高于其他背負投的技術動作。同時,背負投的連接技術成功率要高于背負投的直接技術,強調了背負投連接技術的重要性,并通過優(yōu)勢技術的分析,得出相應結論,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柔道;背負投;運用分析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柔道中背負投技術的運用為研究對象;以2020年全國柔道大師賽男子各級別(60kg、66kg、73kg、81kg、90kg、100kg)決賽為觀察對象。
1.2研究方法:
錄像觀察法:通過相關視頻回放觀看2020年柔道大師賽,各級別(60kg、66kg、73kg、81kg、90kg、100kg)決賽,為本文提供研究依據(jù)。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通過對每一場比賽統(tǒng)計背負投技術運用次數(shù)和得分率、各種背負投技術使用的次數(shù)成功率以及連絡技術和直接技術運用次數(shù)和成功率進行統(tǒng)計。
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搜索“背負投”“柔道”“連洛技”關鍵詞和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有關柔道的相關資料,整理、歸納為本文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
2.分析與結果
2.1背負投的動作組成和技術特點
背負投技術是柔道比賽中的一個關鍵的得分動作,常以“小袖”部位為底手,單手入被施技者腋窩處,雙腿跪入被施技者兩腿之間,底手與上手形成一個杠桿,使被施技者從空中劃圓弧摔落著地,具有力量大:由于施技者身處于背施技者身體下部,施技者底手加長了運動者的長度,雙腳蹬地加大了向上向前的力量,因此增加了施技者失去重心和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通過施技者手上得拉、拽,腳上得蹲、踢,使被施技者身體形成了翻、躍最后被摔倒得分。靈活多變:施技者的行動目標明確,意向隱蔽,加上與其他動作配合,以背負投動作的把位可以加上小內刈、踢、撮和大外刈等動作結合起來,并與這些動作構成聯(lián)絡技術,也能使不同戰(zhàn)術和技術動作以假亂真,晃騙對手,給對手造成幻覺。當使用動作效果不是太明顯時,還可以連接寢技中的袈裟固等技術。對手不易逃脫,在底手與上手抓住對手把位做背負投時,由于柔道衣的較松,力量較長,使得對手在感知到力量時,施技者已經形成背負投技術,使得對手無法在瞬間反應逃脫。背負投技術在全國比賽乃至世界級比賽,都是重要的得分動作,并且通過回放比賽錄像發(fā)現(xiàn),背負投技術動作一旦形成,對手難以逃脫,“技有”“一本”得分成功率要明顯高于其他動作。
2.22020年全國柔道大師賽男子各級別決賽中得分情況
在項群理論中,按運動成績來分,柔道不但屬于命中類項群,也屬于制勝類項群。制勝類項群體現(xiàn)在柔道規(guī)則中:使用技術有速度、有力量地把對手摔成大部分的肩背著地,為“一本”。運動員得“一本”后,比賽即結束,獲得勝利。如果使用技術未完全成功,不夠“一本”標準時給予“技有”得分。通過觀察2020年柔道大師賽決賽視頻發(fā)現(xiàn),在柔道技術運用上(按使用次數(shù)順序),背負投成功率52.27%、大外刈成功率13.63%、外掛成功率27.27%、小內刈成功率18.18%、大內刈成功率為29.41%、巴投成功率為0、其他技術動作成功率為7.14%,在這幾項技術動作運用中,背負投的運用次數(shù)高達44次,占總使用動作的34.37%,摔法成功次數(shù)為23次,成功率占總成功次數(shù)的62.16%,通過統(tǒng)計,背負投的“一本”次數(shù)高達10次,“技有”次數(shù)高達13次。因此通過一系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背負投技術動作在比賽中起著至關重要要的作用,這與背負投的動作特點,動作結構有很大關系。
2.3不同背負投技術的運用
(1)對本次比賽單手背負投技術的運用。
在比本次比賽中,單手背負投在比賽中的運用次數(shù)高達20次,成功次數(shù)為13次,占背負投全進攻次數(shù)的45.45%,動作成功率55%,單手背負投運用次數(shù)較多的原因是因為單手背負投具有隱蔽性強、進攻速度快、幅度小、力度大、變化多,使對手不易進行相應的防守。除此以外,通過觀察視頻發(fā)現(xiàn),一些運動員在被對手抓握有利把位時施展背負投,雖沒有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手的特長技術動作的形成,使得自己暫時性的處于“安全狀態(tài)”。因此單手背負投在比賽中運用次數(shù)較多,成功率較高。
單手背負投的操作步驟是,甲乙兩方以右實戰(zhàn)姿勢組合,甲方使用右手抓住乙方的左側領子,并用左手抓住乙方右側袖子,一邊拉一邊往前上方提,讓其身體往前失去平衡。甲方右腳上步落于乙方的右腳前處,身體重心轉移到右腳尖,并且右手同步松開再從乙方右胸前方穿過,將右臂緊貼乙方身體插入其右腋下,同時將其右上臂牢牢夾緊,左腳背步落于乙左腳前側,兩條腿彎曲,放低身體重心。左手緊緊拉住乙并向右做轉體運動,讓乙方的胸腹部位貼緊自己的背部。通過蹬腿、伸膝、發(fā)力、提腰一系列步驟,左手往下拉動,往左側甩臉,主要憑借雙腿的蹬力把乙從背上甩出。技術要點是,在施技時,應盡最大力量拉底手,使得對手的身軀緊貼自身背部,雙腳蹬地持續(xù)發(fā)力。施技時,動作要連續(xù),協(xié)調,不猶豫。
(2)對于本次比賽中雙手背負投技術的運用。
在本次比賽中,雙手背負投運用次數(shù)為11次,占背負投全進攻次數(shù)的25%,動作成功率為54.54%。雙手背負投成功率僅次于單手背負投,原因是,通過錄像觀察,比賽時,雙手背負投常以小袖為底手,直門為上手,在底手拉小袖的同時,上手將肘填入對方腋下,使得兩臂形成一個杠桿,發(fā)揮出最大力量,摔倒對手。雙手背負投動作表現(xiàn)出特點為,力量大,對手不易逃脫,并且該動作一旦形成,得分基本為“一本”。觀察比賽視頻發(fā)現(xiàn),該動作運用次數(shù)比較少,是因為該動作對于把位的要求比較高,要求施技者在雙手控制對手的情況下進行,該技術動作使用幅度大,易被對手反攻。
該技術的步驟是,甲乙兩方以右自護體站立交手為例,甲方用左手抓住乙右中袖或者底袖,右手抓住乙方的左側領子,從雙手的把位開始讓乙方身體失去平衡。然后雙腳上步置于對手腳內側,右臂插入對手右腋下,起蹲。使乙方雙手與自己后背緊緊貼合,利用膝部伸展、蹬腿、抬腰、右手上頂、左手下拉、身體前傾等一系列動作,將乙方從背上甩出。技術要點是,對把位掌控能力較高,雙手一旦處于優(yōu)勢把位,迅速填腰,拉手,轉體,變臉,發(fā)力蹬腿。
(3)對于本次比賽中袖吊背負投的運用。
在本次比賽中,袖吊背負投運用次數(shù)為2次,占背負投總進攻次數(shù)的4.54%,成功率為50%,該技術動作運用次數(shù)較少的原因是:該技術動作對把位要求較高,常以小袖為底手,直門或另一側小袖為上手,底手向后拉緊,上手拉向與底手同方向斜上方位,將對手身軀貼緊自身后背。該動作對于把位要求較高,如運用失誤,會造成被對方反攻和肘關節(jié)部位的受傷。該動作成功率高的原因是:重心低易于進攻、進攻時更有隱蔽性和突然性,體現(xiàn)主動進攻精神。該動作技術要點是:注意把位運用,雙手抓握要有力度,轉體要迅速,從開始到對方倒地,動作要連貫。
3.背負投的連接技術得分與直接得分
通過統(tǒng)計2020年全國柔道大師賽男子各級別決賽中運動員背負投技術在不同情況下的運用效果可知,使用背負投技術獲得直接得分與技術連接得分的次數(shù)分別有15次和29次,其中“一本得分”中直接得分與技術連接得分分別為3次與7次;“技有得分”中直接得分與技術連接得分分別為2次和11次;有效得分次數(shù)中直接得分與技術連接得分分別是5次和18次。由此可知,該技術直接得分成功率為33.33%,該技術連接得分為62.06%。在比賽中,直接運用背負投得分的機會很少,大多數(shù)運動員是在體力不支或邊線時運用背負投來逃脫對方的有利把位。通過觀察錄像發(fā)現(xiàn),該技術在比賽中的聯(lián)絡技術的運用:以小內刈接單手背負投、大外刈接單手背負投、大內刈接單手背負投,雙手背負投變袖吊背負投,層出不窮的變化使得對手措手不及,由比賽統(tǒng)計分析結果可知,該技術的連接得分率較高。因為柔道是雙人對抗性運動,同時也屬于制勝類項群,對于運動員的要求在短時間、高速度、大力量、高爆發(fā),獲得得分。研究發(fā)現(xiàn),直接運用背負投技術在比賽中的效果顯然不佳,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對手動作,可以使得自身從不利把位中逃脫,所以,在柔道比賽中,連絡技一直是得分的主流。連絡技術成功率高的原因是因為:人體是一個平衡的受力體,施技單純的靠蠻力并且向同一個方向用力,對手輕而易舉的就可以防住本次進攻。如果,施技者進攻從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進行技術的實施,打破對手平衡狀態(tài),就會使得對手無法招架進攻,分不清真假,重心易亂,容易出現(xiàn)錯誤。這時候,運用背負投技術的成功率就會大大增加。由于背負投的力量大、幅度小、易逃脫、靈活多變、不易失分,所以背負投技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深受運動員的青睞。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背負投技術在比賽中是一項得分高,且不易失分的動作。由于該技術的特點,使得其在比賽中有一席之地,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背負投技術在整場比賽中的運用要高于其他技術,是主要得分途徑之一。單手背負投由于其幅度小、速度快、不易失分,所以在比賽中的運用次數(shù)、成功次數(shù)、成功率都要遠遠高于其他技術動作。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比賽中,不能簡單的靠單一動作去摔倒對手,這是很困難的。要在熟練掌控技術的前提下,發(fā)展多種連接技術,從而可以達到技術成功率顯增的效果。
4.2建議
加強運動員學習和訓練相結合,積極學習背負投的相關理論知識,增強對于背負投技術優(yōu)劣勢的認識。在訓練與比賽中,積極尋找進攻時機,強化自己的意識訓練。教練員要在訓練中培養(yǎng)運動員背負投的連接技術,可以加強背負投的基本功、空動作練習、雙人打入練習、半對抗練習,必要時,可以進行跨級別的對抗交流,培養(yǎng)運動員技戰(zhàn)術的多樣化發(fā)展,適應多種對手。當運動員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后,應加強背負投技術在實戰(zhàn)中的運用。并且在教練員的幫助下,積極分析賽后技術效果,做到“以賽帶練”。加強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例如:摔布人,爬繩,快速摔等一系列練習,進行專項體能訓練。沒有離開體能的技術,體能是基礎,技能是關鍵。在平時訓練中,教練員與運動員要相互配合,共同創(chuàng)新背負投其它的把位運用以及連接技術的運用,加強創(chuàng)新精神。
5.結語
綜上可知,背負投技術具有力量強、靈活性強、速度快等特點,屬于柔道中十分常用的一種技術方式。本文以2020年全國柔道大師賽男子各級別決賽為例,經過觀察分析實戰(zhàn)中背負投技術的運用情況。在比賽中使用背負投技術時,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來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通過手法、步法與其他技術的配合,解決實戰(zhàn)中產生的各種困境,提升背負投技術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孫慶國.簡析柔道背負投技術在實戰(zhàn)中的運用[J].運動, 2017(1):3.
[2]鄒佳蓉,杜芳飛.淺談柔道背負投技術的分析和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6):33-34.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第2版[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鐘成娣.新規(guī)則視角下柔道技戰(zhàn)術訓練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4):3.
[5]潘仁海.男子柔道背負投技術特點與使用的研究[J].時代青年:教育,2012,000(003):P.21-21.
[6]劉燕.柔道一本背負投技術運動學分析與評價[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10(4):5.
[7]王文紅.柔道連洛技訓練方法淺談[J].少年體育訓練,2009.
[8]譚朝芳,楊有澤.淺析女子柔道聯(lián)絡技術動作的應用及方法[J]. 四川體育科學,2010.
[9]劉洪斌.柔道技術動作的教學研究[J].赤子,2018.
[10]孫慶國.柔道抱臂大外刈在比賽中的應用與分析[J].運動,2016(23):3.
[11]譚朝芳,楊有澤.淺析女子柔道聯(lián)絡技術動作的應用及方法[J]. 四川體育科學,2010.
[12]王文紅.柔道連洛技訓練方法淺談[J].青少年體育,2009(6):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