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華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福建廈門 361024)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作,以構建一套完善的教育體系,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宏觀角度出發,相關部門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構建一套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且涵蓋城市、農村、社區的教育體系,使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齊心協力,為學生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接受各種不同的教育。為了讓未來更加美好,學生必須在學校、社區、家庭之間尋求平衡。通過實施全面的終身教育,我們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民的素質提升,這也正是當今教育的核心價值。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家庭、社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更好地實現協同育人的作用和價值,建立起以文化、理念、技術、身心健康和藝術修養為主的協同育人機制,以確保每位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全面的發展。社會所需的人才是指具有先進思維、熟練技能、高尚品德的學生。為滿足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以及學生個人成長的需求而建立起的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正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關鍵所在[1]。
信息技術以及信息共享快速發展,我國高校正在努力構建跨越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全新育人模式,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這個充滿挑戰和變化的世界。高??梢越⒁粋€有效的協作平臺,讓學生從中獲得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將學生培養成尊重長輩、關心他人、忠于職守的人才。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梢酝ㄟ^信息共享的方式,有效地實現對學生隨時隨地的培育,讓學生無論是在學校、在家中,還是在社會中,都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這種協同育人的機制將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他們更加善于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受到全球各個國家的重視,在家庭、學校、社會中都受到廣泛的推崇。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對每個人都有益處,無論是來自哪個階層的人。因此,高校應該鼓勵和支持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教育工作的日常生活之中,由此營造出健康、勤奮好學、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家庭、社會參與到教育工作中,不僅可以極大地推動學校的健康發展,而且可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雖然“三全育人”“五育并舉”提倡以家庭教育為根本,但是僅僅依靠這種方式,很難確保一個人能夠獲得系統全面的素質提升,從而實現全面發展[2]。因此,高校教育應該在“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的基礎上,通過學校、家庭與社會三方的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顯然,學校、家庭、社會的合作培養方式將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蓬勃發展。學校、家庭、社會都應該認真對待人才培養工作,絕對不可懈怠。
德、智、體、美、勞這些都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的基礎。優秀的教育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道德、情感以及態度,而非只看重他們的考試成績或者升學率。高校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讓他們擁有正確的人生目標,并且培養他們的道德標準。實現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首先要抓好關鍵環節,有效地實現“五育并舉”,培育學生的道德,以解決“五育缺失”和“五唯頑疾”所帶來的問題。
為了讓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高校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教師的思想和行為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他們的行為將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未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高校必須擁有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專業技能的優秀團隊,以及一大批優秀的教師。
高校要打造一支具有優秀品格和責任感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這些教師要有堅定的信心、深沉的情感、開闊的思路、寬廣的眼界、嚴謹的自律、正直的人格。身為一名“六要”的思想道德教師,應當以“五個注重”的精神來培養自身的道德品質,并且扮演起一個良好的領袖角色,以此來推動社會的發展。教師應當堅持不懈地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優秀青年的需求。以前,教師會認為一碗水足以滿足一個班級的需求,但現如今,這個標準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教師應當努力提供一潭水,以便更好地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3]。同時,教師還要將“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作為培養自身道德品質的重要理念,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在教育事業上發光發熱。
根據社會學的觀點,父母的教養態度、價值觀念、心理素質等都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每一次看到自己的學生,也就是看到自己。而我們的教導,也就是對自己的審視,檢驗自己的人格?!奔彝ソ逃粌H僅是對子女的教育,更是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的過程。要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首先需要有負責任的父母。
合格的父母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發展過程,了解他們的生理、心理、社交能力,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應該以慈悲、寬容、尊重的態度來培養學生,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應該避免過度寵愛學生,不能用大量的金錢來滿足學生無休止的欲望,而應該以尊重和關懷的態度來對待學生。若家長將責任局限于滿足學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那么,學生就會陷入精神空虛、缺乏支持和關懷之中。學生的內在潛力未被發掘,缺乏家人的關心,這使得學生很容易陷入一種缺乏情感的狀態。因此,家長應該尊重學生,了解學生,構建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已經從單一的滿足物質需求發展到滿足心靈需求的模式。在這個國際化的社會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日漸凸顯,它既能夠培養出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學生,又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因此,為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們應該積極建設愛國愛家、相親互愛、上進向善及合作共享的新家風。我們應該深入學習、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用正確的態度、思想、方法來引導學生,從而使他們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全面發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欣賞真善美、遠離假丑惡,讓他們在日常行為中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生未來發展的動力,使他們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目前,為了促進公平公正的教育,“公共服務全國人民學習的教育體系”提出了一個整體性的解決方案,旨在創造一個覆蓋所有公眾的、具有良好素質的、能夠促進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肮卜杖珖嗣駥W習的教育體系”的內容包括:師資隊伍的培養、評估標準的制訂、課程內容的設計、課程的使用、課程的評價等?!凹彝ソ逃笇Х阵w系”未能實現涵蓋城市和農村。根據近幾年的研究結果,我們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尚未得到完善,相應的政府和社會機構的監督和管理也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且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從業者也缺乏專業的知識。通過研究,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教育資源的整合不僅是東部地區的重點,而且是全國各個地區的重點。因此,加強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實施全面的教師培訓,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高校開展教育資源整合的重點。通過分析,我們找到了一些解決方法[4]。
第一,為了促進學生終身學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發展,當地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確保學習體系和教育體系的有效構建。此外,當地政府應當加強對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等領域的監管,確保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當地政府可以通過完善的行政監管體系,使相關法律法規能夠有效地貫徹到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第二,為了更好地實現終身學習教育,高校應當積極招聘專業教育人才,以滿足不同領域的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的需求。特別是在家庭教育方面,高校應該重視招聘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讓他們熟悉學生、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特點。
第三,為了確保協同育人機制的順利實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以便在產生、利用、磨合、調整和完善的過程中有效控制成本,確保資金能得到充分利用。
近年來,各地政府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通過結合社會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我們可以促進新時期的社會發展,踐行以德治國理念。首先,我們需要整合各種資源,組建一支由專家、人才和專業團隊組成的團隊,在“點單式”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到各級政府的工作當中?;凇八膫€打通”,我們構筑了“五位一體”的多元化服務體系,包括理論宣講、教學、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和健身體育等,以滿足社會各界的多樣化需求。此外,我們還建立了相應的反饋機制,以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理念的重點轉向了培養學生的素質。高校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探索網絡育人的可能性,將網絡育人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舞臺上[5]。因此,高校將不斷推進內容的創新,提升教學質量,并且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創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同心圓”環境,進而營造有利于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良性教育氛圍?;ヂ摼W不是法外之地,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各種違反網絡規則的行為,絕不能任其大行其道。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相關部門應當嚴厲打擊任何企圖通過網絡來顛覆國家統一、挑起宗教矛盾、傳播民族歧視思想、制造暴亂的行為,并且堅持把“要堅持阻止和嚴厲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的內容納入社會輿論的監督范圍,以便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全國各地的融媒體中心也快速壯大,他們利用各種媒介積極推動了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宣傳。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教育工作上,這些融媒體中心能夠持續、深入地把握和宣傳國家的相關政策,從而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融媒體中心應當搭建一個特殊的育人平臺,這個平臺將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機會,并且也能夠使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機制以及內容更好地向全社會推廣,使其深入人心。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可以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平臺建設,并推廣出更多優秀的家風、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更加具有影響力的社會文化。此外,我們可以持續地向各界推廣協同育人機制,使家長、學生和其他相關機構更加有效地參與到育人工作中來,從而建立起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使所有參與者均可獲得完善的教育。
在“三位一體”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建設過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積極進行指導和引領,使學校、家庭和社會能夠有序地開展工作。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充分利用融媒體中心,打造一個協同育人平臺,使其成為教育交流和資源整合的場所,從而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高校要確保每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在生活、工作、學習、職場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教育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