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華
(德宏職業學院,云南德宏 678400)
學校的學生管理一直是高職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方向,不斷革新和優化其中的教育內容,探索先進的教學思路,認真解決在以往學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融入新型的教育教學思維,從學生的實際入手,保證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隨著新課改對高職階段課程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并且加強對職業教育中新要求的理解以及認識,從而保證后續教學有效進行。但是在實際教學課堂中,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沒有得到及時的改變和創新,這給實際的教學工作造成了諸多的問題。雖然一些高職學校開展了相關的培訓活動來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進行培育,但是由于學生管理包含的內容較為復雜,教師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問題,這是在之前培訓工作中無法預料到的。在此背景下,一部分教師并沒有豐富的經驗來應對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或者是在教學方案制定方面存在重大的偏差,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進行,導致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并沒有嘗試成功。
在當前高職階段的教育中,高職學生管理都是依靠傳統應試教育的需求來進行調整和轉變的,對于學生的評價完全是依靠對學生成績的評價而決定的,并且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好壞的評定標準也是看一所學校的就業率,這給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造成了諸多的問題。在高職學校以往的學生管理模式中,將評價重點放在了對學生成績的關注上,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來改善學校的教學質量。隨著近幾年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一些高職學校對教學評價機制進行了改革和創新,開始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關注上。但是,由于這項改革進行時間較短,存在于傳統評價機制中的問題仍然存在,原有的考試機制制約了新課程的改革。在當前時代下,一些高職學校的管理工作還注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仍然采用傳統的考試評價機制,使得新課程改革無法在實際辦學中得以全面落實。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使高職學校的辦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以上就是存在于當前高職學生管理中的問題。相關負責教師在對高職學生管理模式進行改善和調整的過程中,需要從實際入手,及時地發現存在于傳統高職學生管理中的問題,并且結合新課改對高職學生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從而使得高職學生管理中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為了使高職學生管理模式能夠緊跟當前時代發展的方向,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相關負責教師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要樹立新型的管理意識,這樣才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高職學生管理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學校要從學生管理的靈活性角度入手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實施,并且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要提高教師的認同感,使教師可以積極地配合高職學校來對學生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完善[1]。教育行政部門要對整個教學和改革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從而使高職學校能夠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提高高職學生管理的針對性。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為了使新學生管理改革能夠有序的進行,要全面地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學校要注重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新性,從而使得教師可以對原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性的改革。高職學校的管理人員要加強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監督以及管理,防止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加重學生的課外作業,增加學生的負擔。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學校要使這部分教師樹立完善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且要求這部分教師要將知識技能的培養和課程教學進行有機的融合,為學生融入有關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在提高高職學生管理有效性的過程中,學校要對學生管理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例如,要改革以往學生管理中太過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管理思路,要適當地降低學生學習成績在學生管理中的比例,實現新課改的改革。相關負責教師要對課程教學的安排進行創新性的調整,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主進行課程教學體制的建設。首先,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其次,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于課程教育的育人要求,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和其主體定位,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
1.學校領導方面
為了促進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先進性,學校在實際實施時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從實際入手不斷革新當前的學生管理模式,從而保證后續工作的有序進行。高職學校的領導人員需要創設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模式,從而為后續的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將“以人為本”作為主要的工作出發點,高職學校的領導人員要認識到自身的教育職責以及領導職責,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學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對學生日常的學習和學校的辦學進行良好的管理[2]。此外,高職學校的領導人員還要實施情感教育,充分地認識“以人為本”的作用以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價值,根據學生當前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其今后的發展要求,對原有高職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全面的優化,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高職學校領導人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連接作用,不斷推動高職教育管理模式的持續性發展。因此,在當前高職教育管理中應用以人為本理念時,學校領導人員需要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而保證各項管理工作的有序實施。
2.教師方面
教師是接觸學生最多的角色,也是對學生進行直接教育管理的負責人,因此,在將高職教育管理和以人為本理念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教師作為“以人為本”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摒棄應試教育思維。教師在以往課堂教學中,太過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管理,導致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大多數都是非常被動的,完全是接受學校教師的管理,這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了解決這一情況,促進以人為本理念能夠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效果,相關負責教師需要加強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認識,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形式。
首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地傾聽學生的聲音,尊重學生的發言權,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地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其次,學校領導人員還要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的培訓,全面落實科教興校發展戰略,在學校范圍內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和調研工作,使高職教師的教學素質和管理水平能夠得到不斷進步。最后,學校還要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將情感和管理制度進行有效的銜接,從而使得以人為本管理理念能夠得到更好的落實。
3.確定以人為本的學生發展理念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所包含內容較為復雜,相關教師在以人為本理念落實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實際情況確定重要的管理理念,落實精細化的工作思維,逐漸解決在以往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確立新型的以人為本理念。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對于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的學生,教師不要采用傳統的揠苗助長的管理方法,而是需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以及成長規律,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教師需要給學生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開展層次性的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管理理念時,教師需要全方位地理解學生的不足之處,不要對學生提出過多的要求,而是要對學生的一些進步行為進行全面的鼓勵以及認可,尊重學生的自信心。這樣一來,學生就有充足的動力來進行日常的學習。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落實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不要向學生一味地講解一些理論知識,而是需要將理論和實踐進行充分的結合,從而實現長遠性的管理目標。
4.營造人性化的校園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并且在高職教育管理中校園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建設內容。因此,學校在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高職教育管理中時,要在校園內打造人性化的校園氛圍,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平等和全面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習特點以及身心發展特點,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和科學性的管理,突出高職教育管理人性化的特征。在營造人性化的校園氛圍時,學校需要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將學校管理制度作為主要的依托,保證人性化校園氛圍建設工作的有序進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當前高職學生管理中,學校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是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群體,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打破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學生能夠學習和接觸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解決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網絡本身的開放性特征非常明顯,一些學生在網絡中難免會受到消極信息影響而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視程度,讓學生通過加強自我修養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教育工作中,學校需要把握住國家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以及標準,不斷完善整體的教育模式,突出針對性、科學性的特征,并且需要做好學生網絡使用內容的全面跟蹤,根據學校當前的育人政策進行積極向上的引導。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解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逐漸地樹立起權威性的教育角色。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教師還要利用好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解決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高職階段的學生是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營造良好德育教育氛圍,并且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需要,從而使德育教育效果能夠得到全面提高。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堅固的信任關系,并且樂于與學生進行溝通。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當前的日常生活,如學生的愛好和夢想等。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要馬上批評,而是需要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真正地打動學生的心理,讓學生自覺地接受教師的引導,更加主動親近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這樣一來,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讓學生處于良好德育教育氛圍之中,才能充分地發揮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作用,才可以更加快速完成德育的目標。教師在教育中要采取適當的激勵策略,并且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從而使德育教育管理效果和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3]。教師需要在班級中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并且轉變自身的角色,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以及溝通,充分尊重學生當前的想法。如果發現學生在思想認知方面存在某些偏差的話,那么教師要提出更加科學的引導方案,定期和學生進行溝通以及交流,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德育水平和狀況。教師要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優缺點,并通過鼓勵的方式提升學生在德育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品質。
在當前高職學生管理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急需解決。為了提升高職學校的辦學質量以及辦學水平,相關負責教師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管理內容進行調整以及創新,從學生個性需求和全面素質培育的要求入手,對高職學生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使高職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