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益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廣漢 618307)
成教學生作為高校學生中一個特殊群體,通過思政課主陣地、主渠道、主課堂的教育促成學生綜合素質在“質”上有大的飛躍,需要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仍然有較多問題值得探索:如在“互聯網+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在無邊界教學資源、個性定制教學和大數據教學平臺應用下,如何在網絡空間教學與傳統理論課堂間找到平衡度的問題;仍然有對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理解和成教課程模式認識上既存在較大隨意性也不注意區分職業教育課程與成教課程模式的差異, 因此,如何將成教課程改革脫離機械化模仿從而實現“本土化”、促使其從外延擴張走向內涵發展仍然是較長時間成教課程改革的主題;根據系列重要精神與學校行業資源、地方性實踐教學資源融合對整合《綱要》課程的價值導向、歷史規律、話語轉換等問題的應對研究還不足;新版教材使用對成教《綱要》課程調研、探索、研究不多。以上問題也為進一步進行教學研究提供了直接方向。
本文所述的行業學習教學中的“威逼利誘”涵義:是要在反映該詞傳統解析背景下由此延伸的教學法,強化“教材、課堂、頭腦”三位一體,助力成教學生認知“兩個了解”“兩大歷史任務”“四個選擇”、建黨百年前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前行的偉大歷程,明晰新時代《綱要》課程目標問題;幫助學生認真學習民航院校特色思政課《當代民航精神與文化》、踐行當代民航精神和“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精神的問題,拓展成教學生學航、入航、識航、愛航的問題;緊緊扣住“一二三三四”民航總體工作思路,堅守“飛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務”三個底線;聚焦為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打牢基礎、抓住智慧民航建設這條主線、堅持以改革創新破除發展障礙、貫徹落實好“十四五”規劃、深度參與地方發展、建設民航強國等現實性問題。
以課程指導思想為權威。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就是要讓成教學生懂得中國近現代史就是近現代中國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漸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就是要讓學生認清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通過成人高考、網絡教育和自考等形式進行學習的成教學生大多數以前僅在初中階段、高一學段學過比較零散化的課程內容,他們在成教本科階段課程要求絕不能降低,必須明確《綱要》課程以上指導思想是成教課程設置的出發點和歸宿,如果離開課程指導思想,講成教課程改革、課程實效性等問題便無從談起。
以專家解讀指導為權威。要確保《綱要》課內外部專家數量比例適當、各有側重、各司其職、有機統一,重在苦練行業內功。我們要運用外部專家最新研究成果開拓課程理論視野,發掘內部人才保持行業院校課程特色化、內涵式發展。如借鑒內外部專家講授該課程的章節講授與專題教學結合、按章辦事與重難點解析結合;學習專家啟發講授、節點講授、熱點講授、經驗講授及有效互動經驗交流;探索與民航專業學生反映較多的加強關于民航史講解以及《綱要》與“四史”課程、《當代民航精神與文化》課程、《民航簡史》課程等課程的有機銜接及就問題“對癥下藥”;研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當代民航精神和“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精神“三進”方式方法。強調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時而動、因勢利導,體現出成人教育課程前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特色。
以樹立正面導向為權威。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根據木桶定律,教師應思考學情校情、專業差別、現實困難等短板并盡早盡快補足,敢于同負面言論、行為做堅決斗爭。如仍然存在某些場合某些人淡化歷史甚至丑化歷史的現象:從列強入侵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如何評價義和團運動等《綱要》十大教學難點問題再到有人利用網絡肆意歪曲捏造歷史、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新中國歷史、否定革命建設和改革、否定已有定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不良現象,課堂仍然面臨較大挑戰。成教部分學生已有行業工作經驗,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對上述問題密切關注。此時,樹立高屋建瓴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 、利用好行業正能量、履行好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新主體性,妥善地補齊課程中的上述短板問題,達到讓正能量動起來就是權威。
逼著學生上臺階。成教學生的公共課、基礎課、選修課都強調“專”且“精”。《綱要》課程屬于必修課,也要持續在“專”且“精”上下功夫。不論是“上天”的飛行專業,還是地面指揮的空管專業、維修的工程專業、服務的空乘專業以及溝通的外語專業都必須保質保量完成理論學習環節,必須完成“觀影學史”“歷史主題劇”“歷史人物與中國近現代史”等實踐環節,修夠實踐學分,對于別人做而“自己搭車”、別人匯報而“自己翹腳”、別人原創而“自己借鑒”、別人論文而“自己參考”等做法必須敢動真格、抓出典型、以一儆百。以民航院校特有的準軍事化管理的嚴格要求,逼著學生《綱要》課程上臺階。
逼著教師上層次。以往在成教課程中,教師更側重在有限時間內注重課堂講授是否體系完整或更具備操練性,缺乏對歷史專題、事件評價、互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由此,學校和教師要統一思想、加強共識,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防止在成教教學實踐中只重視教學輕視科研而造成的《綱要》課程缺乏創新力的局面,或只重科研而輕視教學從而造成的“科研好遮百丑”課程缺乏感染力、直觀性的不良危局。要利用好行業內外獨特資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將教學科研更好融合以完成新國標、新目標、新任務,逼著教師真正上層次,拓展新時代下以生為本、以本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內涵。
逼著課程上境界。民航院校《綱要》課程的精細化,是一項持久工程。將課堂理論與課下實踐結合并非原地踏步或就“此”止步,要根據期末成教學生評課、學校同行評教、社會綜合評價的反饋,不怕遮丑,落到實處,不斷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綱要》課業務水準。凸顯行業特色,吃透教育部、民航局及相關部門精神,對民航業“現代學徒制”在行業內的具體應用再次進行實踐總結、重新定位、理論升華,真正將《綱要》課內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與行業特點結合,培育新時代下“你追我趕”的民航創新型良好局面和適合人才成才的良好氛圍。
利于課程教學。目前《綱要》課程在教學內容、形式上都有較多探索并取得了較好成效。要繼續將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與行業院校的發展步驟結合起來,要在民航院校成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遭受嚴峻挑戰的情況下,《綱要》課程必然要及時、高效做出行業性回應。我們要重點關注思想引導與學生自覺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問題;要重點解決學生面對世界問題有中國立場的問題,要解決以史為鑒正確認識西方和中國從而樹立中國意識、樹立民航好聲音的問題;要重點關注歷史與時代結合的問題,要解決民航大學生面對機遇和挑戰,以紅色資源傳統為基礎,以正確姿態和實際行動回應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而這一切都是利于《綱要》課程教學的。
利于課程厚度。在厚度問題上,將課程的全面展開與緊扣重難點結合,點線面結合。絕不允許淺嘗輒止、蜻蜓點水,要講究痕跡化、精細化和創新性傳授。民航院校要通過《綱要》講授,利于其他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民航院校特色思政課《當代民航精神與文化》的講授和吸收。教師在課程中插入國際視角、突出時政問題時必須要強調歷史視角、歷史厚度,加強課程階段性與知識性的銜接與提升,從而真正提升成教課程《綱要》教學實效性。
利于學生發展。民航院校《綱要》成教課程教學與研究,要始終堅持在各項教學科研活動中有機融入行業精神,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要構建學科話語體系,建立既符合學科屬性又含新時代話語創新體系,從實際出發,抓住節點研究,從全新視角審視《綱要》課程。大力推動當代民航精神和“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在《綱要》課程中做出大動作,完成課程目標與提升行業能力結合,促成民航成教學生養成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課程建設上沒有比培養學生能力、利于學生發展更重要的建設指向。
誘使全體參與。《綱要》課程實效性提升需要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心參與。在核心詞“參與”的過程中詮釋“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應以課程中民航榜樣在關鍵時刻和平凡崗位的作為突破口,以民航共產黨人踐行初心和使命作為重點;以章節有序表達和專題探討研究結合,構建《綱要》課程內容參與方式、承載重點和表述機制,堅守主陣地、主渠道。將民航人和民航業的前輩與后生、信念與崗位、責任與待遇、初心與挑戰、偉大與平凡詮釋得真真切切,能極大激發成教學生《綱要》課程參與度,他們身邊的榜樣必須進課堂。
誘出互動性。講《綱要》課程的互動性,就是要堅持主體與主導結合,敢于翻轉,勇于挑戰。在課堂上講清楚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講清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以及舉起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旗幟;講清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與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講清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與為新中國而奮斗,講清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以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成果,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無論是理論教學互動、以情景劇模擬、以黨史100講為藍本讓學生上講臺,還是對照現實、講明共產黨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并將個人貢獻、行業努力和國家民族的幸福感獲得感結合起來,都應當堅持科學性、開放性和有序性原則,堅持以生為本、有理有據有節、理論和實踐結合、傳統與現代統一的互動模式。
誘導新形式。要力保《綱要》課程效果優良,必須誘出形式。可以利用民航院校自制章節學習碼和自制專題研究碼結合,可將國家—省級—校級思政課示范課建設、一流課程建設、精品課建設等作為重要契機,可持續探索將課程與地方史結合,創新形式。將優質教學資源與具備直觀性、親和性特點的地方資源和行業德育資源優勢結合,必然利于《綱要》教學中講清民航經歷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如以四川地方史作為國史的縮影、以區域地方史素材和行業性素材為“肉”構建《綱要》課程教學內容,實現民航文化與中國近現代史無縫對接: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戊戌變法中的四川人、保路運動、川軍抗戰、紅軍長征、三線建設、向陽公社等等都是重要素材;抗戰石碾、油料油庫、機場跑道、飛行實物、兩航起義、民航人物等民航院校紅色資源等新形式內容的融入,必然利于成教學生對于《綱要》課程的吸收和融化。
綜上,要對標新形勢《綱要》課程的新要求、要解決目前成教學生面臨的學習困境、要讓課程既入主流又保持特色以增強成教學生獲得感,就要探索貫穿于思想觀念教育、專業知識教育以及道德規范教育的《綱要》課程教學改革,做到“教有定性”但“教無定法”。“威逼利誘”教學法在《綱要》成教課程的應用要注意綜合運用、回饋總結,并將社會對該課程的評價和反饋作為課程實踐的重要標準。通過新時代行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空管局、航空公司、機場以及社會對民航人才的認可度,持續研究《綱要》成教課程在培養成教學生方面的獨特力量,在培養學生在鑄就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塑造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形成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堅守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上形成的實效,以此對《綱要》課堂教學重新認識、全新定位,抓住課改機遇、放寬視野,繼續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教師才能以高度的自覺性、光輝的示范性、強烈的時代性、積極的心理面對當前困境,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我國成人教育健康發展,為實現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