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姝
(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
課程思政是將專業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統一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系統工程,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2],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積極探索。
建筑材料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水泥行業的發展與變遷是國家傳統工業發展的縮影,映射了國家工業發展的軌跡。因此,水泥工藝技術課程思政建設應充分結合我國制造業發展歷程,深度挖掘思政點,從而達到課程育人的目的。
通過課程教學與實踐訓練,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三個層面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層面
以現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為基礎,將職業崗位對應的工作能力與《國家職業標準》中“水泥生產制造工”對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要求相結合,使學生在掌握了硅酸鹽水泥的組成與技術指標后,進一步掌握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的設備與生產控制、故障診斷及排除設備維護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掌握水泥的主要性能及應用,以及水泥性能調節方法。
2.技能層面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具備“水泥生產制造工”所需的操作技能,能夠對硅酸鹽水泥進行質量評定,熟練進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全過程操作控制,進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質量控制,保證生產質量,對出廠水泥主要性質進行調節控制。
3.價值觀層面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指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正確理解個人發展與行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積極主動投身到行業建設;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學生愛崗敬業,遵守規則;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
《水泥工藝技術》是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如下:硅酸鹽水泥的基本組成和技術指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完整流程;硅酸鹽水泥生產所用的原材料及技術要求;典型的生料粉磨生產流程,重點是立式磨在生料粉磨中的應用;生料均化的原理與均化設備;水泥煅燒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及熟料煅燒環節的主要設備;水泥制成的主要原料與生產流程;硅酸鹽水泥的強度、凝結時間、水化熱等性質與調節方法;握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質量控制方法[3]。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指標的檢測與控制、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組成、生料粉磨、熟料煅燒、水泥制成的典型流程和設備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進入就業崗位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作為一門專業課,水泥工藝技術課程對新型干法水泥的整條生產線進行了全面講解,課程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與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專業術語多,知識點難以理解和記憶。同時,因為水泥中央控制仿真軟件的使用,使得本課程成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上機操作,進行仿真模擬生產操作,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手段多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一門很適合進行課程思政融入的專業課。
《水泥工藝技術》對水泥生產過程、技術指標及主要性能的講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國大型制造業的生產模式與技術控制重點環節。課程通過基礎知識傳授、翻轉課堂、仿真軟件應用、實驗實訓、現場教學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形成就業導向,養成工作中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
課程思政的融入要求教師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水泥工藝技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教學中,采用學科融入的方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過價值引領,達到“課程育人”的目標。
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建材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樹立行業自豪感,產生專業認同感,使學生熱愛專業,積極投身行業建設中,為行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合制造行業的發展,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主流價值觀的熏陶 ,努力實現具有“全球視野、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專業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課程的教學章節,將整個課程分為課程引入、硅酸鹽水泥生產技術、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硅酸鹽水泥性能及水泥生產質量控制等五個部分來進行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結合每一部分的授課內容,尋找思政映射與融入點,設計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并對教學成果進行了預期,具體內容見表1。
1.教學任務
在硅酸鹽水泥生產工藝基礎上,講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關鍵技術與生產工藝流程。
2.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為高職分類考試錄取中專生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對抽象理論概念和計算類知識點理解有一定困難;多數學生愿意與教師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在前面的課程內容中,學生掌握了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指標及硅酸鹽水泥生產的基本工藝,對生產技術的發展歷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前序課程中帶領學生完成濕法回轉窯硅酸鹽水泥生產和現代立窯水泥生產工藝流程圖編制,學生基本掌握了水泥生產工藝流程圖的編制方法。為后續課程學生自主完成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流程圖打下基礎。
3.思政元素
提高學生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意識:水泥工業是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水泥行業已經邁入綠色建材企業行列。因此,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始終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貫穿于課程內容中,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思考傳統建材工業環境保護的具體實施手段。
采用分組完成課程項目的形式,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能力;
將行業企業相關信息加入課堂教學過程中,糾正學生就業觀念上的偏差和誤解。
4.教學特色
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授課:情景模擬,教師為項目委托方,學生分為三個項目組完成任務,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采用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仿真系統,學生可以直觀地觀看生產線及設備詳圖,進入中控操作界面,觀看水泥生產各個流程,使枯燥的知識講解變得生動有趣;
5.課前準備
通過微知庫平臺,向學生推送水泥生產工藝動畫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流程視頻,使學生對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流程有基本了解。
6.教學中的思政融入
(1)課前引入
通過學習通課程平臺發放問卷調查,學生對水泥行業的印象多為高耗能、高污染,因此考慮從事水泥生產相關工作的學生很少。教師通過展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現實環境,引入新課,并糾正學生對就業的偏差和誤解。
(2)任務發布
設計完成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日產5000t水泥生產工藝流程圖,并思考在各個生產環節的節能降耗和環保措施。
教師為項目委托方,發布任務;
班長、學習委員為項目總經理、副總經理,簽收任務書,匯總工藝流程圖;
設三個項目組,分別為生料制備組、熟料煅燒組、水泥制成組,選定三位組長,分別完成3個環節工藝流程她繪制,并給出相應節能降耗和環保措施。
(3)任務實施
教師帶領學生在新型干法水泥3D仿真生產線漫游。借助于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仿真系統的3D仿真生產線,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水泥生產線的全貌和主要的生產設備。在3D仿真模型中,可以點擊設備觀看設備說明,還可以拆除設備外殼觀看內部結構,便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理解。
學生在繪制流程圖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各個環節節能減排的措施,如原材料選用上,盡量使用工業廢料替代天然原料,保護生態環境;在燃料選擇上,可以想辦法尋找煤的替代物,如可燃性生活廢棄物;考慮用電能替換燃料來為水泥煅燒提供高溫等。
(4)重點內容講解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是以懸浮預熱器窯、預分解窯用于生產水泥的最新技術。新型干法生產技術要點中如何突出環保節能?懸浮預熱是將生料粉在懸浮分散狀態下與熱氣流進行強制換熱,可以加快物料升溫速度,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消耗;預分解是將煅燒過程中熱耗最高的碳酸鹽分解環節提前到分解爐內進行,物料與煤粉充分混合,懸浮狀態下進行強制熱交換,加速分解反應的進行。
7.教學反思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流程復雜、設備眾多,單純通過教師的講授,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借助于動畫、視頻和仿真軟件,加上課前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從各個角度觀察生產線的全貌與流程,邊觀察邊思考邊總結,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產線的全過程與關鍵技術設備及環保節能具體舉措。
教學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
水泥工藝技術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是本課程落實全過程育人的重要措施。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在持續的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想和價值引領,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的[4],本課程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政治素養均得到了顯著提升,學生也在專業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價值觀引領,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