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倩 羅濤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440)
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以及競爭程度的加劇,跨國公司面臨的市場競爭、技術創新、資源配置等挑戰也日益嚴峻,創新作為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力的動力源,其績效與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在何種程度上相關,成為跨國公司研究的焦點。
為了綜合關于跨國企業國際化對創新影響的文獻,研究企業的國際化程度是否與其創新行為或結果直接相關,將研究問題確定為:“跨國企業創新國際化如何影響企業創新績效?”通過對相關的文獻進行研究和分析,將有助于更全面、系統地了解創新國際化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本文分別側重于國際化、研發和創新績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分別在標題,摘要和關鍵詞中搜索包含International*或Multinational*或Global*或Cross-Border或oversea*或Offshoring或Foreign或MNE*,并包含Innovat*或R&D或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或Knowledge transfer或Technology Sourcing,研究領域限定為Business/Economic。
本文進一步將文獻來源設定在管理學類重要期刊FT50、UTD24雜志,并在此基礎上增加創新、國際化領域AB3星及以上期刊的同行評審期刊中的研究,文獻類型限定為ARTICLE/REVIEW,共獲取文獻2296篇。再與主題為Performance/outcome的文獻進行組配檢索,最終得到研究樣本445篇(表1)。

表1 關鍵詞聚類相關主題
2.2.1 關鍵詞共現分析:熱點與趨勢
本文對跨國公司創新國際化相關研究的關鍵詞進行熱點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直觀反映該領域研究重點、熱點和發展趨勢。圖1可視化了以關鍵詞為代表的前10大聚類,分析圖譜中關鍵詞出現的頻率表明其受關注程度。本文結合對每個聚類下關鍵文獻的精讀,各個聚類的主要關鍵詞及研究核心如表1所示。

圖1 關鍵詞共現分析
2.2.2 高被引論文及共被引文獻演化時間線圖
高被引論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領域代表性的研究水平,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國家/地區科研實力與學術水平。表2列舉了該領域的TOP5高被引論文,以跨國企業的基礎理論為主,均為一些諸如外商直接投資(FDI)、知識管理、研發管理等理論開拓性研究,共同組成了該領域的知識基礎,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

表2 高被引論文
整體來看,研發、創新轉移、知識管理貫穿了該領域的整個研究,大量的文獻集中在此領域且保持發展的態勢。同時,基于國際子公司的研究在2000年左右出現一個小高峰。2015年之后以#9雙重嵌入為切入點,具體到各個細分企業類別,如以中小企業及國有企業為研究熱點,有大量的節點被引用,關注度持續升高。
在對理論的演變過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近年學術研究越來越關注創新國際化活動的網絡特征及中心區位地點選擇等影響國際化績效的因素。如圖2所示,本文構建了跨國公司創新國際化對企業績效影響研究框架,有助于對創新和國際化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的機理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圖2 企業國際化對創新績效影響研究
在充滿變化、不確定、復合和模糊的VUCA時代,跨國企業運營面臨更加復雜和相互交織的嵌套商業環境(Muller et al.,2019)。鑒于每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的限制和約束,因此不可能只在企業本國進行可持續的創新(Anand et al.,2021)。20世紀80年代初,企業利用母國內外的多種創新資源已成為發展創新能力的重要來源。
跨國企業行為可以在其網絡中有目的地進行編排活動以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Muller,2010)。網絡中的跨國企業行為主體通過商業模式相互聯系,企業相對權力取決于其商業和技術經驗、資源和能力;行為主體的地位和網絡關系。行為主體可以利用強大的地位來開展市場工作,以構建和影響新出現的規范和條例,并參與監管、標準化和加入其他提供規范的機構(Autio&Thomas,2016)。
創新和國際化程度對于企業績效的影響是通過中介機制實現的,包括吸收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國際化戰略、市場信號等中介變量。首先,吸收能力,企業能夠吸收來自國內外創新的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創造能力和競爭優勢(Zahra&George,2002)。其次在創新和國際化進程中,組織學習能力企業從跨國經營中不斷吸收、整合、轉化外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適應變化的商業環境。
國際化戰略是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選擇的目標市場、進入方式,可以促進企業的創新能力和資源獲取(Lu&Beamish,2004)。市場信號信息對企業行為的影響,包括市場需求、競爭態勢和行業趨勢等。市場信息的清晰度和準確度,能夠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和績效。
創新和國際化程度對于企業績效的影響通過跨國企業規模、行業競爭程度、國家文化差異、制度環境、內部研發水平、網絡位置等因素調節。較大規模的跨國企業常用更多的資源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Li&Li,2019)。在高度競爭的行業中,創新和國際化可以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Hsu&Wang,2012)。
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可能會對創新產生不同影響,企業在不同國家運營時需要思考和適應國家文化差異(Nguyen&Guillén,2010)。制度環境可以調整創新和國際化對企業業績的影響,有利于創新國際化政府環境,有助于提供穩定的市場機制和支持,從而對企業業績產生積極影響(Peng et al.,2008) 。
3.3.1 創新國際化
通過跨國經營和國際合作,企業可以獲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人才和資源等創造新資源,從而提升創造新效果(Gao&Jiang,2018)。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可以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促進其增強創新活動以提高競爭實力。國際化程度的增加意味著企業將面臨更多來自全球競爭對手的挑戰,這將推動企業加強創新努力,提高創新績效(Li&Shao,2009)。
3.3.2 創新國際化與創新績效的研究機理
首先,基于動態能力及組織學習視角,探討各種技術進步,如知識管理系統和信息共享的學習網絡何以影響創新績效。其次,基于制度理論視角,探討母國及東道國存在于多個技術集群中的積極績效背后的微觀動態,確定最有效的機制使企業可以從技術集群中受益,提高其創新績效(例如,研究人員的流動、與當地公司和/或研究機構的合作、技術收購、建立和運營自有實驗室等)。
3.3.3 創新績效
創新績效度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表現,包括企業的市場份額、收入、利潤等指標,績效越好說明企業在市場中處于更有利的競爭地位。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組織績效。創新活動的成功足以帶來企業組織的經濟效益。因此,衡量創新績效的指標之一是企業的利潤增長、銷售收入增長、投資回報率、全要素生產率、SGA費用強度等財務指標(Shafique&Awais,2019)。
(2)專利數量和質量。專利是企業創新的產品,專利數量和質量的增加可以反映企業的創新績效。使用專利申請數、專利授權數、專利引用次數、專利技術價值評估等指標。同時,專利的質量可以通過評價專利的引用次數、技術價值和國際專利影響力等進行評價(chen,2019)。
(3)市場表現。創新業績可以通過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來評價,包括市場份額、銷售增長率、產品差異化程度、客戶滿意度、品牌價值等,創新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的變化可以反映企業的創新績效(Kim&Lee,2021)。
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創新國際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是綜合的,需要企業在多方面中介及調節作用下進行全面的協調與考量,進一步改進并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同時不斷完善企業的組織文化和戰略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跨國企業創新國際化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并解析其中的機制和影響。首先,可以研究不同類型和層級的創新國際化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差異。其次,可以考慮外部環境因素對創新國際化與績效關系的調節作用,如行業競爭程度、國家文化差異、市場規范模型等。此外,隨著數字化和技術進步的加速,未來還可以研究數字化創新和技術驅動的國際化對企業業績的影響,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在創新國際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