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單縣中心醫院產科,山東 菏澤 274300)
兇險性前置胎盤是指既往有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等宮腔手術史,此次妊娠時胎盤位置低于胎先露部,附著在子宮下段,胎盤下緣到達或覆蓋宮頸內口,易在子宮瘢痕部位并發胎盤植入,主要表現為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其也是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1]。剖宮產為該病的主要終止妊娠方式,但術中、術后易并發子宮出血,需迅速止血,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在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中,常規的止血方式為子宮紗條填塞術,通過紗條壓迫止血,以控制子宮內膜血竇活動性出血癥狀,但其會影響子宮收縮能力,且止血效果相對有限[2]。B.lynch 縫合術是指通過縫合線對子宮加壓縫合的治療方式促進子宮收縮、壓迫止血,以快速阻斷子宮出血過程,減少出血量。但此種方式對子宮牽拉明顯,可能會造成子宮內膜、卵巢功能損傷,影響患者預后[3]。本次研究選取單縣中心醫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期間接診的96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均接受剖宮產手術)為研究對象,探究改良B.lynch 縫合術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出血量及抗苗勒激素(AMH)、雌二醇(E2)、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的影響。
選取單縣中心醫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期間接診的96 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均接受剖宮產手術)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 組、B 組,各48 例。A 組:年齡23 ~39 歲,平均(29.34±3.18)歲;孕周38 ~41 周,平均(39.52±1.15)周。B組:年齡24 ~40 歲,平均(30.12±3.56)歲;孕周38 ~42 周,平均(39.41±0.96)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納入標準:(1)符合兇險性前置胎盤診斷標準[4],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2)年齡≤40 歲;(3)產前卵巢功能正常;(4)治療依從性良好;(5)可耐受剖宮產手術;(6)知情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心肝腎等器官的功能衰竭;(2)多胎妊娠;(3)子宮下段破裂、不完整;(4)合并惡性腫瘤;(5)合并中重度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疾病;(6)存在胎盤殘留;(7)存在凝血功能障礙。
A 組、B 組術中止血治療時分別采用子宮紗條填塞術、改良B.lynch 縫合術。進行子宮紗條填塞術的方法是:握住患者宮底,將卵圓鉗經子宮切口置入宮底,在宮底逐層添加紗條,直至填滿宮腔至切口;另取紗布從宮頸內口送入陰道,從下向上填充,填滿后縫合子宮。術后觀察30 min,術后1 ~2 d 于手術室取出紗條。進行改良B.lycnh 縫合術的方法是:將患者的子宮經手術切口拖出腹腔,清理宮腔內積血,縱向擠壓子宮以控制出血。出血基本控制后,用大圓針經子宮切口右側下緣進針,經宮腔切口上緣2 ~3 cm處出針,在子宮體表面拉緊縫合線。在距離宮角3~4 cm的位置經宮底將縫線縱向繞向子宮后壁,縫線在前壁出針位置進入到宮腔后,在水平左側位置的子宮后壁穿出,繞回宮底到子宮前壁下段子宮切口上2 ~3 cm位置進針,于切口下段平行左側進針位置出針,予表面橫行兩線端打結。用手加壓宮體,檢查子宮止血情況,確認無異常后將子宮放回腹腔,并縫合子宮切口。觀察10 ~12 min,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關閉腹腔。兩組術后均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
(1)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①顯效:出血停止,未發生產后出血;②有效:出血量明顯減少,未發生產后出血;③無效:出血現象無明顯變化,出現產后出血或摘除子宮。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術中、術后2 h、術后3 ~24 h 的出血量(以容積法計算)及輸血情況。(3)比較兩組術前、術后1 周的卵巢功能,指標包括抗苗勒激素(AMH)、雌二醇(E2)、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采集患者術前、術后1 周的空腹靜脈血,離心(35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上清,上述指標均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驗,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酶聯生物。(4)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宮腔粘連、產褥期感染、子宮復舊不良。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7.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 檢驗、χ2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 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A 組高(93.75% vs 79.17%),P <0.05。見表1。
B 組術中、術后2 h、術后3 ~24 h 的出血量均較A 組少,P <0.05;B 組的輸血量較A 組少,P <0.05。見表2。
表2 出血及輸血情況(mL,±s)

表2 出血及輸血情況(mL,±s)
組別 例數 出血量 輸血量術中 術后2 h 術后3 ~24 h A 組 48 1134.20±195.43 956.41±152.27 275.28±58.49 784.16±84.31 B 組 48 1057.64±186.48 813.35±138.46 148.66±35.70 613.44±71.60 t 值 2.014 4.816 12.802 10.693 P 值 0.047 <0.001 <0.001 <0.001
兩組患者術前的AMH、E2、LH、FSH 水平相比,P >0.05。術后1 周,兩組的AMH、E2水平均較術前低,LH、FSH 水平均較術前高,P <0.05。兩組術后1周的AMH、E2、LH、FSH 水平相比,P >0.05。見表3。
表3 卵巢功能(±s)

表3 卵巢功能(±s)
注:①與A 組治療前相比,P <0.05;②與B 組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 AMH(ng/mL) E2(pg/mL) LH(U/L) FSH(U/L)術前 術后1 周 術前 術后1 周 術前 術后1 周 術前 術后1 周A 組 48 2.94±0.51 1.87±0.36① 35.21±5.28 31.24±6.35① 5.59±1.25 9.21±2.34① 4.27±0.59 8.19±1.56①B 組 48 2.90±0.48 1.90±0.44② 34.17±6.57 31.60±5.18② 5.60±1.38 8.57±1.20② 4.30±0.47 7.75±1.26②t 值 0.396 0.366 0.855 0.304 0.037 1.686 0.276 1.520 P 值 0.693 0.716 0.395 0.762 0.970 0.095 0.784 0.132
B 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與A 組相近(14.58% vs 20.83%),P >0.05。見表4。

表4 并發癥發生率
兇險性前置胎盤的主要特征為胎盤位置異常,部分伴胎盤植入情況,患者的胎盤半覆蓋或完全覆蓋宮頸內口,為獲取充足的血運支持,會出現胎盤新生血管深入子宮內膜、子宮內膜下肌層組織的情況。胎盤附著在子宮瘢痕位置患者胎盤植入的情況嚴重,患者進行剖宮產時分離胎盤的難度較大,易受血管、組織牽拉性損傷的影響而出現子宮出血的情況。而出血量增加會影響患者子宮平滑肌的收縮能力,引發子宮復舊不良、切口感染等并發癥,且若持續活動性出血、滲液,會增加宮腔粘連的發生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安全[4.5]。因此在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的過程中,需加強子宮止血治療。在子宮止血常規治療中,紗條填塞為主要治療方式,其主要優勢為操作簡單,通過紗條的直接壓迫性止血作用可控制血竇持續性出血癥狀,在短時間內的止血效果確切[6]。但此種治療方案會影響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因此總體止血效果不夠理想。B.lynch 縫合術是利用縫合線壓迫性操作加快子宮平滑肌收縮、促進子宮復舊的治療方式,通過手動擠壓、縫合線擠壓的方式,可在短時間內提升子宮平滑肌的收縮能力,壓迫血竇,減少出血量[7]。但此種術式中牽拉子宮會增加子宮粘連的發生風險[8]。同時在縫線牽拉操作中,可能會對卵巢造成一定的影響,引發雌激素水平異常[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B 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A 組高(93.75% vs 79.17%),P <0.05。B 組術中、術后2 h、術后3 ~24 h 的出血量均較A 組少,P <0.05 ;B 組的輸血量較A 組少,P <0.05。提示在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進行剖宮產術中止血操作時,與采用紗條填塞相比,應用改良B.lynch 縫合術可提升止血效果,減少患者術中及術后的出血量、輸血量。考慮原因為,對患者進行紗條填塞后,可在短時間內起到止血作用,但其對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存在拮抗作用,無法實現良好的血竇收縮止血效果,因此出血量較多;實施改良B.lynch 縫合術治療中,通過對子宮體進行縱向、橫向的縫線牽拉,可為子宮提供縱向及橫向的收縮力,促進子宮在兩個水平方向上穩定快速收縮,減少子宮內膜中的血竇創口,促進創口在短時間內縮小、封閉,進而可提升治療效果,減少患者術中及術后的出血量、輸血量[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前的AMH、E2、LH、FSH 水平相比,P >0.05。術后1 周,兩組的AMH、E2水平均較術前低,LH、FSH 水平均較術前高,P <0.05。兩組術后1 周的AMH、E2、LH、FSH 水平相比,P >0.05。提示在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進行剖宮產術中止血操作時,紗條填塞、改良B.lynch縫合術均會對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兩種術式對卵巢功能的影響程度相近。考慮原因為,分娩完成后,卵巢會因在分娩過程中受到刺激而出現功能下降的情況,表現出AMH、E2水平降低,而由于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抑制素水平的下降,在下丘腦.垂體軸的負反饋調節作用下,會導致LH、FSH 水平升高;而在分娩過程中,受子宮持續性出血的影響,會出現子宮平滑肌、子宮內膜、卵巢基質等部位的血液循環障礙,這會導致卵巢的缺血性損傷[11];在對患者進行紗條填塞的過程中,對卵巢無牽拉性損傷,但其止血效果較差,因此同樣會引發卵巢功能障礙[12.13];應用改良B.lynch 縫合術治療盡管可滿足快速止血需求,但在縫線牽拉促進子宮復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卵巢牽拉性損傷,但其對卵巢功能的影響程度與紗條填塞治療相近。本次研究結果顯示,B 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與A 組相近(14.58% vs 20.83%),P >0.05。提示在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進行剖宮產術中止血操作時,應用紗條填塞、改良B.lynch 縫合術的安全性相近。考慮原因為,對患者實施紗條填塞止血后,若其止血效果不理想,在子宮平滑肌持續血流灌注不足的影響下,會出現子宮平滑肌收縮能力下降的情況;在取出紗條后若持續滲血滲液,可能會引發宮腔粘連、產后感染等并發癥。實施改良B.lynch 縫合術治療中,通過縫線的縫合牽拉可快速止血,但縫線對子宮的貫穿性縫合可能會增加子宮粘連的發生風險。研究表明,切口感染、產褥期感染均與宮腔操作、失血量等因素有關。實施改良B.lynch 縫合術的過程中,需將子宮托出腹腔操作,這會增加子宮感染的發生風險[14]。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不高,可見上述兩種止血方法的安全性均較高。
綜上所述,在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進行剖宮產術中止血操作時,與應用子宮紗條填塞術相比,應用改良B.lynch 縫合術可減少患者術中及術后的出血量、輸血量,提升治療效果,但不會增加對患者卵巢功能的不良影響,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