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曦
(延邊大學融合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中韓建交30 多年來,貿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在農產品方面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1992 年,中韓農產品貿易額為7.8 億美元;2021 年,中韓農產品貿易額為66.5 億美元,僅是建交當年的8.5 倍。因此在中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背景下,通過對中國和韓國的農產品貿易現狀、貿易結構特征、競爭性以及互補性進行研究,可以深化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合作,對促進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渠道的多元化以及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本研究農產品的界定采用了HS 編碼分類法的第1—4 類(第1—24 章)為農產品,分別是第1 類農產品(畜產品)、第2 類農產品(植物產品)、第3 類農產品(動植物油脂產品)和第4 類農產品(加工農產品)。
從整體上看,中韓農產品貿易總額大,并且逐年遞增,但兩國農產品貿易在兩國對外農產品貿易的占比沒有出現顯著增長,具體見表1。中國對韓國農產品進口占比相對于出口較小。隨著我國逐漸融入全球化,近年來我國的貿易伙伴逐漸多元化,導致進口來源地也呈現多元化趨勢。韓國的農產品出口額中,占中國出口額的比例正在上升,從2010 年的13.03%上升至2021 年的18.96%,占韓國農產品總出口的1/5 左右。而韓國對中國農產品進口額占其農產品總進口額的比例在下降,從2010 年的15.50%下降到2021 年的11.38%。總的來說,韓國農產品貿易比較依賴中國市場,中國在韓國農產品市場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3-4]。

表1 2010—2021 年中國對韓國、韓國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分別占中國、韓國農產品總進出口比例 單位:%
由圖1 可知,從進口方面來看,加工農產品是中國從韓國進口的主要農產品,比例呈持續上升趨勢。到2021 年,加工農產品的占比達77.97%,占總進口的4/5 左右。畜產品的進口比例逐年下降,從2010 年的37.72%下降到2021 年的11.18%,下降幅度較大。植物產品的進口比例較穩定,維持在10%左右。從出口方面來看,加工農產品的比例較大,到2021 年,加工農產品的占比為42.06%。在2010—2021 年,畜產品和植物產品的出口占比基本保持穩定,都維持在30%左右。動植物油脂產品進出口占比也基本維持在1%左右。因此,可以得出加工農產品是中國從韓國進出口的主要農產品。

圖1 2010—2021 年中國從韓國進出口農產品類別及比例
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是一種測量指標,經常用于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分析,公式如下。
式中:TCij表示i國j產品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Xij表示i國j產品的出口額;Mij表示i國j產品的進口額。TCij∈[-1,1]。當TCij接近0 時,說明在國際上該農產品的競爭力接近于平均水平;當TCij接近于-1 時,說明該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弱;當TCij接近于1 時,說明該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強。
由圖2 可知中國主要農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其中,加工農產品最具有競爭優勢,動植物油脂產品最不具有競爭優勢。2010 年,加工農產品貿易競爭力為0.337;到2021 年,加工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下降到了0.063,屬于競爭優勢產品;畜產品的競爭力指數從2010 年的0.129 減少至2021 年的-0.583,由競爭優勢產品轉變為競爭劣勢產品。植物產品和動植物油脂產品的競爭力指數長期為負,貿易競爭力一直較弱。

圖2 中國主要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
由圖3 可知韓國主要農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加工農產品最具有競爭優勢,動植物油脂產品最不具有競爭優勢。2010—2021 年,雖然韓國最具有競爭優勢的是加工農產品,但相對于國際市場來說,韓國加工農產品的競爭優勢低于平均水平,該貿易競爭力指數為負。畜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長期為負,但有波動,從2010 年的-0.570 下降到2021 年的-0.745,貿易競爭力變得更弱。植物產品和動植物油脂產品也是長期為負,接近于-1,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非常弱。總體來看,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農產品的競爭優勢大于韓國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圖3 韓國主要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
貿易互補性指數(Cijk),是一種測量指標,經常用來測量貿易關系的緊密和互補程度。該指數從兩方面進行衡量:雙邊國家出口比較優勢和進口比較劣勢。可以從取值范圍上看出該產品互補性的強弱。當Cijk大于1 時,表明在某種產品上出口國同進口國的貿易互補性強;當Cijk小于1 時,表明在某種產品上出口國同進口國的貿易互補性弱。
式中:Cijk表示i、j兩國k產品的貿易互補指數;RCAxik表示i國在出口商品k的比較優勢;RCAmjk表示j國在進口商品k的比較劣勢。
式中:Xik表示i國家出口商品k的金額,Xwk表示世界出口商品k的金額,Xit表示i國家的全部商品出口總額,Xwt表示世界全部商品的出口總額。
式中:Mjk表示j國家進口商品k的金額;Mwk表示世界進口商品k的金額;Mjt表示j國家的全部商品進口總額;Mwt表示世界全部商品進口總額。
2010—2021 年,動植物油脂產品和加工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有所上升,畜產品和植物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有所下降。其中,畜產品貿易互補指數趨勢大體呈現倒U 形,2010 年貿易互補指數為0.344 73,2016 年貿易互補指數為0.474 33,達最高值,2021 年貿易互補指數為0.277 89。動植物油脂產品貿易互補指數逐年遞增,植物產品貿易互補指數在2010—2021 年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下降趨勢。加工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在2010—2021 年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具體見表2。

表2 中韓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
2010—2021 年,韓國和中國的畜產品、植物產品以及加工農產品(除動植物油脂產品外)貿易呈現出增強的互補性趨勢。畜產品貿易互補指數從0.075 15震蕩增加到0.184 13,貿易互補性增強;植物產品貿易互補指數從0.074 04 增加到0.085 65,貿易互補指數小幅度增加;長期以來,動植物油脂產品的貿易互補指數接近于0,兩國貿易互補性極弱。加工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從0.061 87 波動增加至0.146 57,貿易互補性增強。總體來看,中韓農產品貿易互補性大于韓中農產品貿易互補性,具體見表3。

表3 韓中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
綜上,中國和韓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因此,文章提出幾個具體的政策建議。
一是充分發掘中韓自貿區的制度優惠。在中韓自貿區建立的背景下,兩國充分挖掘合作,提高貿易便利性,使中韓兩國受益。積極探索,強化各地貿易投入與行業內分工密切關系,推動區域和世界經濟復蘇[5]。
二是通過改善中韓農產品貿易結構,加強兩國農業鏈的聯系,推動中韓一體化發展,以改變中韓農產品貿易的相對固定格局。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中韓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和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以滿足雙方市場的需求。因此,農產品貿易合作形式應適時創新。在中韓自貿區建立的背景下,兩國應更加積極地提供透明、公平、開放的便利企業環境、高新技術人才以及成熟的農業生產技術等。借鑒各國先進發展經驗,實現高水平開放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中韓雙方應積極開拓新的貿易合作機遇。中國的經濟社會穩定性和發展前景使得韓國企業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從而推動雙邊貿易發展。因此,中韓雙方應努力探索更多的貿易增長途徑,以實現雙贏。當前,中國正處在第4 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時刻,其擁有的先進技術將為中韓農產品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6]。
通過對中韓農產品的競爭性及互補性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韓國農產品比較依賴中國農產品貿易市場,中國在韓國農產品進出口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從貿易結構角度來看,中國向韓國主要進出口的農產品是加工農產品。從競爭力和互補性角度來看,中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大于韓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中韓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大于韓中農產品貿易互補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