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東,牛牧笛,吳 奕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9)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發展,農業是我國的產業基礎,其產量和質量關乎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以來,國家便致力于改善民生,并以城鄉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在戰略背景下,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手段之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不僅對農村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還對其他產業如工業、服務業等產生一定影響。因此要不斷完善優化產業結構,加速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確保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為今后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取得明顯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在我國農村為了滿足家庭糧食消費,大多數農戶家庭仍然以小農經濟為主要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因而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1]。此外,小農經營缺乏先進的生產加工技術,農產品銷售以零售為主,無法形成品牌效應。因此,各地應依托鄉村振興背景,選擇優勢產業,帶動小農戶加入,改變陳舊生產觀念,建立完整的生產加工銷售服務體系,推動鄉村產業發展[2]。
在小農經濟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下,大多數農民生產耕地面積少、機械化程度低,農業生產作業全靠人力完成,導致投入與收益不成正比。通過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幫助農民從完全依靠體力的農業作業方式轉變成機械化的作業方式。
在保證正常農業生產的基礎上,農民的時間會充裕,多出的時間可以投入到如服務業、生產加工業等其他產業中。工作崗位和工作類別的增加可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實現綠色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因此農村生態建設十分重要。包括對山林、湖泊、土地的保護,要確保其具有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生產力[3]。通過對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農藥,加大畜禽糞污的利用率,逐步規范有污染性的生產活動,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營口市位于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總面積為5 402 km2。營口市轄四個行政區及兩市。營口市沿海,島礁豐富、風景優美、四季分明,夏季溫度適宜、氣候不干燥、不潮濕,是避暑良地[4]。2021 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 403 億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0.27 億元、58.8 億元和21.27 億元,較2020 年分別增長7%、10%和3%。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營口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應用新技術、推廣新產品,使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圖1 為營口市近5 年農作物種植面積變動情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減少。與此同時,營口市蔬菜、瓜果、花卉等多種經濟作物迅速發展。2021 年,營口市糧食作物產量達到了12 485.25 kg/萬hm2,蔬菜產量1 922.7 kg/萬hm2,瓜果產量2 430.9 kg/ 萬hm2,較2020 年分別提高0.85%、1.46%和0.32%。

圖1 營口市近5 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變化情況
調整農林牧漁業間的結構,畜牧業和漁業穩步提升。由圖2 可以看出,在保證農業產值的基礎上,畜牧業和漁業總產值不斷增加,農業到2021 年比2006 年增長1.5 倍,林業增長2.6 倍,畜牧業增長2 倍,漁業增長1.9 倍,農林牧漁服務業增長4.1 倍。

圖2 營口市近10 年農、林、牧、漁業產值變化情況
圖3 為營口市一二三產業產值變化情況。三大產業的比例由2012 年的28∶185∶363 優化為2021 年的117∶634∶650,2021 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 128 元,位居全省第3 位。

圖3 營口市一二三產業產值變化情況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民收入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近10 年,第一產業占比一直保持在8%左右,沒有較大幅度變化,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仍占據主要發展趨勢。2021 年營口市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8 年增加了32%。由此可見,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
雖然目前各地正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趙騰美(2023)[5]研究發現,一些農村地區雖然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但是依然存在個別偏遠山區道路條件艱苦,野草叢生的情況,尤其雨水天氣后,道路泥濘不堪,交通不便。
陳麗(2022)[6]通過研究發現,一些農村地區存在產品深加工企業不足、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手段利用不足等問題。
朱劍文(2023)等[7]通過研究發現,一些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多而雜,缺少精品且品質參差不齊,缺少質量認定標準。
便捷的交通、充足的水源、電力是農村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雖然近年來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大多數農村都有良好的公路網絡及供水供電網絡,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一些地區的生產性基礎設施、服務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等建設延伸度不夠,一些偏遠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依然惡劣。既無法滿足社會對農村大規模產業建設的投資需求,又無法滿足當地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8],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
目前,農業生產是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的主要產業結構。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導致農民的實際收入較低,大部分有能力、有力氣的年輕人選擇到城里務工,農村越來越缺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加之農村剩下的人口中,老齡化情況嚴重,其文化水平與綜合素質較低,不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與競爭意識,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鄉村振興背景下一些地區仍然保持傳統種植模式,科技支撐水平不足會導致一些地區特色優勢的農產品匱乏。以遼寧省營口市為例,農業品牌市場中以初級加工農產品為主,在這些品牌中,牌子多而雜、規模小、各行其是,缺乏創新品牌,難以開發設計出具有特色的農產品。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很多地區缺乏優秀的種植及繁育技術,嚴重制約了優質農產品的產出。與此同時,很多偏遠山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落后,雖然已經擺脫貧困,但是依然缺乏相應的農業理論知識及實用的農業技術,如此一來,很多地區的農戶雖然擁有一定的種植經驗,但是缺乏快速高效的農產品生產技術,對農產品商業化處理能力不強,導致農產品滯銷或因未及時拿到市場出售而腐爛。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方政府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改善農村環境[9]。
此外,應合理安排預算,通過多渠道積極籌措資金,使農民的生產條件更加便利,只有農民的生活完善,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才能提升。近年來,營口市按照遼寧省有關工作部署,優化資金支出結構,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各地要科學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分清主次,發展優勢產業,扶持其他產業。營口市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各地農村特色資源,發展一批獨具特色、產業突出、效益高的鄉土產業。
據統計,營口市近5 年共創建1 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 個農業產業強鎮、9 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實施,極大提高了營口市農產品低溫貯藏能力,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延長了銷售周期,提高了農民收益。
各地應充分發揮自身特色產業優勢,樹立農業品牌形象,因地制宜地推出特色農產品。近年來,營口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農業,做強產業鏈條,蓋州市太陽升街道黃大寨村是遼寧省南部最大的西瓜生產基地,目前村里已形成西瓜育苗、銷售、種植一條龍的產業鏈。
2020 年全村全年生產總值1.2 億元左右,僅西瓜產業一項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 萬元左右。特色產業鏈的打造,不僅使農產品銷得出去,還使農民獲得更高的收益。
首先,政府部門要充分起到溝通作用,與當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門互相配合,向農民傳授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生產扶貧,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學習先進技術的積極性。
其次,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手段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例如遼寧省營口市圍繞特色農產品與京東開展深層合作,通過現代數字化信息技術在網上打開農產品銷路、提高運營服務能力、提高技術保障體系,讓優質農產品更好地銷出去。
再次,要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從經營管理、專業生產、技術技能3 個方面緊扣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不斷提高農民素質[10]。要因材施教,杜絕一成不變,根據實際生產需求隨時變換教學內容,對于偏遠地區,不方便到授課點上課的農民,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學習手段,開展線上培訓、考核、評分等工作。
發展農村產業經濟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各地政府要結合當地農村實際發展情況,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全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以農村特色產業優勢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加大農村優質農業品種技術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