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進及其基本特征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2023-10-30 04:42:52張應強張怡樂
江蘇高教 2023年10期
關鍵詞:發展教育

張應強,張怡樂

(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杭州 310058)

人才培養目標既涉及“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又涉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是人才培養的專業性要求與政治性要求的有機統一,在人才培養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發表了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成為科學確立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遵循。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進和基本特征,對于深入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創新發展、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于人才培養目標及其政策文本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制度,建立了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政策驅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運用政策文本分析法研究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進,有利于加深對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制度本質特征的認識和理解。

1.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地位和作用

“人才培養目標”又稱“培養目標”,是與“教育目標”相關的概念。文輔相教授認為,廣義的教育目標包含了人才培養目標,教育目標是“為滿足一定的教育需求,推動預期教育目的實現的教育導向標志或標準”,而人才培養目標則是“對培養什么人的規定”[1]。關于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眭依凡教授認為: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標準,是人才觀在高校的集中反映,是關于培養什么人的價值主張及具體要求,也是人才培養活動得以發生的基本依據和人才培養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則[2]。筆者曾在辨析培養目標與教育目的的基礎上提出,“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是依據國家教育目的和大學教育的性質和使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對人才的要求,根據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提出的關于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價值觀、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等方面的目標、標準和要求”[3]。這種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實際上涉及了人才培養目標的結構問題,即人才培養目標包括價值觀、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等方面的目標和要求。我國高校與西方國家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最大不同,在于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價值觀和素質結構方面。總體上說,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包括了政治性要求與專業性要求兩大部分,是政治性要求與專業性要求的有機統一。

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體現,教育目的是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依據。潘懋元教授認為:教育目的制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各級各類學校通過各自的培養目標以實現共同的教育目的和各自的特殊任務[4]。但人才培養目標不同于教育目的,不能用教育目的來代替人才培養目標。其次,人才培養目標是確定科類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規格的依據。我國本科教育主要體現為具體科類和專業的教育。因此,在總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下,還有具體科類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我國,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關的還有“專業培養規格”。專業培養規格主要包括專業的業務工作總要求、知識結構要求、能力結構要求、素質結構要求等內容,它也具有培養目標的意義。再次,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和課程設置的基本依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人才培養活動的總綱領,它指導高校制定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設置課程體系,確立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及建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體系、反饋系統和評價體系等[5]。這就是說,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活動具有統領作用,對培養規格、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制度規范等有著重要影響。

2.政策文本分析的重要性

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既表現為國家政策層面的宏觀要求,又表現為高校層面制定的與學校類型、辦學層次和學校傳統等相關的具體培養目標。近年來,不少學者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主要聚焦高校層面的培養目標,相對忽視了國家政策層面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宏觀要求。

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政策驅動模式。“政策驅動”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顯著特征,也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根本特點。因此,高等教育研究離不開對國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類型之一。作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具體方法,政策文本分析特別是歷時性政策文本分析,對于我們理解政策演進及其原因具有重要意義,使我們能夠對某項具體政策做歷史的“沉浸式”理解。

人才培養目標向來是我國高等教育政策中的關鍵性議題。本文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與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直接相關的23份法律和政策文件進行文本分析,以揭示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進及其基本特點。這些政策文件主要來自中國教育政策數據庫(CEPD)、國務院官網、教育部官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鑒-教育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等。需要說明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于我國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研究生教育體系,這一時期政策文件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

根據相關政策的時代特征和自身特點,我們以1978年、1998 年和2012 年為節點,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演進分為四個階段。之所以要以上述三個時間節點來劃分階段,主要原因在于:(1)1978年出臺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該條例基本保留了1949年以來相關政策的特點;另一方面,該條例是改革開放后相關政策的基礎。(2)1998年,我國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同時,中央政府決定實施高等學校擴大招生規模政策。這些法律和政策對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產生了重要影響。(3)2012年黨的十八大后,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發表了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對黨的教育方針做了新的表述。這些對新時代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進

1.1949-1978 年:培養“高級建設人才”和“高級專門人才”

1949-1978年,我國將培養掌握專門知識、滿足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作為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在經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消滅封建殘余、建立新民主主義教育、社會主義建設、“大躍進”以及“十年動亂”和撥亂反正之后,我國逐漸形成了符合自身國情和實際需要的、較為穩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這一時期的重要政策文件有6份,如表1所示。

表1 1949-1978年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關文件匯總表

1950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會議通過了包括《關于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決定》《高等學校暫行規程》在內的五項草案[6]。由于我國當時還沒有建立起研究生教育,且同時存在《專科學校暫行規程》,因此,這一時期的“高等教育”主要針對的是本科教育。這兩份文件明確了我國高等學校的宗旨和基本任務,規定本科教育的具體任務是“培養通曉基本理論并能實際運用的專門人才”,如工程師、教師、醫師、農業技師等,并將培養“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學與技術的成就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級建設人才”作為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本科教育目標涉及教育層次、思想政治、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和內容,明確本科教育要為國家建設培養“建設人才”“專門人才”。

1951年8月頒布的《政務院關于改革學制的規定》延續了1950年相關文件中關于“高級專門教育”、培養“建設人才”的表述,提出“高等學校應在全面的普通的文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給學生以高級的專門教育,為國家培養具有高級專門知識的建設人才”。結合當時關于“通才”與“專才”的爭論[7],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當時明確批判了民國時期的“通才教育”,認為專才教育才是符合實際、滿足需求的,但相關的政策表達并無偏頗——既明確了本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專門人才,又強調普通文化知識學習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院系調整”完成后,本科教育培養“專門人才”的觀念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和強化。195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章程草案》,在延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表述的基礎上,充分強調了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增加了“身體健康”要求。這一時期正處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期間,因此突出強調了高等教育事業的“計劃性”。1961年發布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校六十條”),是在“大躍進”之后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政策背景下提出的,相較之前的政策表述更加具體、清晰。“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破壞。1978年發布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是在教育戰線開展撥亂反正的關鍵時期出臺的,它基本承接了“高校六十條”的主要內容,在進行適當修正的基礎上,對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做出了詳細規定,增加了“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熟練地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專業書刊”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時代背景的變化。這一時期確定的本科教育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一直延續至今。

2.1979-1997年: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實現了全面的撥亂反正,而且提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1979年后,我國本科教育隨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作重心的轉移,得到了快速發展。1985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擴大高校自主權。從此之后,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多由高校提出、中央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評估,中央政府層面的政策文件大多是對本科教育培養目標進行方向指導。適應這一時期的社會背景變化及其對人才的要求,我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進行了一系列適應性調整。這一時期主要的相關政策文件有4份,見表2。

表2 1979-1997年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關文件匯總表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按照鄧小平同志將高等學校建設成為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的要求,提出高等學校要擔負“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雙重任務,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為90年代以至下世紀初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規模地準備新的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

1988年國家教委發布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見》,是我國第一份以“本科教育”為標題的正式文件。由于這一時期我國已經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研究生教育體系,故該文件對“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做了區分。該文件誕生于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時期,因此,其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一定變化。相較于1978年的相關政策文件,該文件沒有對“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做出具體規定,而是從大方向上做了引導性規定。一是本科教育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定位沒有改變,但進一步明確了本科教育是“未來高級專門人才的基本來源”的定位,強調了本科教育之于研究生教育的基礎性作用;二是在人才的具體要求上,采用了“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的概括性表述,進一步強調了“全面發展”。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決定。1993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是這一時期指導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文件。該綱要指出,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和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高等學校培養的專門人才要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縱觀這一時期的社會背景和政策變遷,可以發現,社會背景變化尤其是經濟環境的變化,對該時期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高校在促進經濟和科技發展方面被寄予厚望。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雖然保持了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定位,但相關政策反復強調人才對社會經濟、科技環境的適應性。

3.1998-2011年: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面對即將來臨的新千年,為了使高等教育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人力資源大國建設,把我國由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滿足多元化、綜合化人才需求,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思考“把一個什么樣的高等教育帶入21世紀”。這一時期,我國相繼實施“211工程”“985工程”,并在1999年啟動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之后相繼實施“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1998年末,國務院轉發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對本科教育提出了注重素質培養的要求;1999年開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繼而開始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現代化探索。這一時期的相關政策文件有8份,如表3所示。

表3 1998-2011年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關文件匯總表

1998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和《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文件專門強調了本科教育的地位,并對本科人才培養標準和規格做出了具體和詳細規定。“學生素質”“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個性發展”等成為文件中新的關鍵詞。1998年8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除了采用教育方針提出的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表述之外,還增加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這反映了時代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變化。

199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做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為落實《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要求,2005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提出的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雖然依然采用了培養“專門人才”的提法,但更加突出能力與素質培養和人的全面發展。2007 年的相關文件也強調了更多元化的個人能力,增加了“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要求。

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制定的第一份全面的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是指導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該綱要將高等教育培養目標表述為“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在這一時期的政策文件中,“拔尖創新人才”成為高頻詞。這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又體現了本科教育所應擔負的使命。同時,在現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為了回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及種種復雜的變化,有關政策對本科人才應具備的能力也提出了更全面、更多樣的要求。

4.2012年以來: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兩個大局”相互激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逆全球化”使人類社會發展不確定性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對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這一時期的有關政策只是對本科人才培養方向做出了規定,沒有對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做出具體闡述,但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得以彰顯。具體相關的重要文件有5份,如表4所示。

表4 2012年以來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關文件匯總表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成為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政策的根本遵循。

2018年是我國本科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年份。2018年6月,教育部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會議上提出了“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的觀點。同年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也強調了本科教育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基礎性意義。關于人才培養目標,該文件采取了“培養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比較籠統的表述。

這一時期的政策文件,主要根據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對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具體表述。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做出了系統闡述,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的來看,這一時期的政策文件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學生要德才兼修、德育為先;二是將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凸顯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三是突出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重視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四是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和政治素養的根本途徑,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三、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演進的基本特征

1.始終根據黨的教育方針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黨的教育方針是黨和國家有關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性指導方針和綱領性政策表達,規定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任務、價值取向與教育目的,具有很強的方向性、針對性和強制性,是各項教育決策、各級各類教育管理以及學校具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政策依據[8]。1949 年以來,我國本科教育始終根據黨的教育方針來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當時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就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因此,1950年發布的《關于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決定》和《高等學校暫行規程》根據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規定高等學校的宗旨是以理論與實際一致的教育方法,培養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學與技術的成就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級建設人才。

1961年,經中共中央批準,教育部根據毛澤東同志1957年和1958年的兩個講話精神,將我國的教育方針確定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一表述成為教育方針的經典表述,指導著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如1961年發布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指出,高等學校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1978年發布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規定,高等學校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根本方針,培養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做出高水平的科學成果,為實現我們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而奮斗。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我國結合新時期黨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務,對教育方針的具體表述進行調整,并于1995 年實現了教育方針的法律化。1985年5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1993年2月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1995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將“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寫入其中,實現了教育方針的法律化,成為高校確立人才培養目標的法律依據。

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98 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提出,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適應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99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2007 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2018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刻領會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對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做出了全面、系統和深刻的闡述,對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教育方針的系統論述,成為新時代我國確立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遵循。

2.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目標政治性要求與專業性要求的有機統一

高等教育不僅具有促進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創新的功能,還具有鮮明的政治功能。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基于我國教育的性質和宗旨、辦學歷史與傳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教育理想,在長期探索實踐中凝聚、積淀形成的,確定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同時遵循政治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9]。1949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的社會主義方向,把“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家國情懷”等政治素養放在首位,同時遵循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律,對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專業性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章程草案》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從政治性要求來看,就是要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忠實于社會主義事業和準備隨時保衛祖國的人才;從專業性要求來看,就是要培養具備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提出的高等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從其政治性要求來看,就是要培養具有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愿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人民服務,逐步樹立無產階級的階級觀點、勞動觀點、群眾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其專業性要求來看,就是要培養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技能,盡可能了解本專業范圍內科學的新發展。《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提出的高等學校學生培養目標,只是對《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提出的培養目標做了小的文字修改。在政治性要求方面強調“參加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在業務性要求方面強調“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熟練地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專業書刊”。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90年代以至下世紀初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規模地準備新的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強調所有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了政治性要求和專業性要求“四個統一”的人才培養目標,即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根據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明確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2)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教育上升到“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戰略高度,深刻論述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要求將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將“四為服務”作為教育的功能要求,反復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培養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專門人才。《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以德為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擺在首要位置;更加注重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學生意志品質、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提高身心健康發展水平,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始終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來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縱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發現諸多變化中的“不變”。從初期提出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級建設人才”,到20世紀90年代提出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到21世紀提出“培養適應新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再到新時代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和“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雖然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表述隨時代發展而改變,但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來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始終沒有改變。

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必須遵循教育的內外部關系規律。潘懋元教授將教育外部關系規律表述為“教育受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所制約,并對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的發展起作用”[10]。我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演進也體現了這一規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我國一方面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200余所舊大學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另一方面,根據我國建設以及工業化發展需要,通過院系調整,建立了按工業部門分類的高等院校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建設和工業化培養對口人才,有關人才培養目標的相關政策中便出現了培養“工程師、教師、醫師、農業技師、財政經濟干部、語文和藝術工作者”等具體表述。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我國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國策,高等教育的任務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

世紀之交,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知識經濟時代撲面而來,我國開始部署和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國際國內環境對人才及其素質要求變得愈加多元。正是在這一時期,我國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開始強調培養“創業精神”“創新能力”以及“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拔尖創新人才”成為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關鍵詞。黨的十八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強調要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猜你喜歡
發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91色在线观看| 伊人色婷婷|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99资源在线| 伊人色在线视频|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青草视频久久|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综合网天天| 国产一区成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亚洲三级成人|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成年人网|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欧美精品另类|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国产91| 婷婷六月综合网| 欧美第二区| 国产欧美另类|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国产精品视频999|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一线天| 伊人激情综合|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久久网综合|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 国产va视频|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1视频区|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