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姣 葉利軍
摘?要:新時代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對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中醫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有著重要價值。中醫藥自身優勢、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保證。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建構取得重大突破,但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新時代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應挖掘中醫精髓,以中醫藥療效為對外傳播重點;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拓寬話語平臺,形成中醫藥國際傳播合力;落實人才為先,提高中醫藥國際化人才水平;把握競爭主動,推動中醫藥科研創新。
關鍵詞:新時代;中醫藥;國際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15
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是中醫藥通過中國國家話語權來影響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等,從而推動中醫藥在其他國家和他區的發展,是中國國家話語權在醫藥衛生領域的集中體現。中醫藥話語建構是實現中醫藥有效國際傳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向世界展示中醫藥實力和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需要。
1?提高新時代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意義
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不僅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新要求,對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類健康提供新選擇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需要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當前中醫藥發展的最新行動指南。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要求“墻內開花”,更要求“墻外也香”,習近平在論述中醫藥工作時,多次提到中醫藥走向世界。近代以來,由于西方科技文明和西醫藥的沖擊,中醫藥的話語權明顯減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亟待進一步探索與實踐。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有利于講好中醫藥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醫藥形象,深化中醫藥走向世界進程,也為促進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穩定的國際環境。
1.2?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大小不僅與中醫藥自身的因素有著直接關系,而且與中國所具有的國家話語權也緊密相連??梢哉f,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是中國國家話語權的一部分。中醫藥傳承發展是中華文明的復興的先導,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進入新時代后,努力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向世界展示中醫藥文化、為人類健康提供中國方案,不僅有利于中醫藥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也能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寶庫“鑰匙”的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1.3?推動中醫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的需要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人類疾病譜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人類捍衛健康也面臨新的選擇。中醫藥在重大疾病防治、慢性病等疑難雜癥的治療上的獨特優勢,為世界各國民眾的健康帶來新希望。中醫藥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發揮重要主力作用,中醫藥服務全人類健康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只有保障和完善中醫藥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增強中醫藥的影響力,讓世界各國民眾更加信服中醫藥、接受中醫藥、應用中醫藥,才能讓世界各國民眾從中醫藥中獲得更多的健康實惠,才能不斷提高中醫藥在世界醫療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推動中醫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
2?提高新時代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保證
黨和國家始終對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極為重視,讓世界認識到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更是在政策法規方面落實保障中醫藥國際話語權。中醫藥國際傳播取得重大成就,為新時代進一步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提供重要保證。
2.1?自身優勢: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在幾千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其中蘊含的整體觀、治未病思想、辨證論治的診斷方式、大醫精誠的人文精神等,為中華民族延綿不絕、繁衍昌盛提供了重要保證,也在人類健康事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近年來,中醫藥在參與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在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發揮出重要載體作用,為進一步提高其自身國際話語權奠定堅實基礎。
2.2?政策基礎:黨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國際化相繼列入國家相關規劃。2016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提出要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12月,《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印發,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單獨列為一章,突出強調中國政府對推動國際傳統醫藥發展的責任和擔當。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將中醫藥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2022年3月,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深化中醫藥交流合作,被列為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十大重點任務之一。2023年2月,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被列為《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八大工程之一。以上各項舉措為中醫藥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具體規劃,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藥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幫助中醫藥在世界醫學體系中贏得更多的話語權、主動權奠定了基礎。
2.3?現實保證: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當前,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表現在:中醫藥已傳播至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我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先后創建多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開展了多項中醫藥國際合作;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首次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ICD-11)》中,中醫藥在國際傳統醫學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中醫藥技術委員會,64項中醫藥國際標準被頒布;中醫藥納入多個政府間人文交流合作機制,傳統醫學教育合作邁出堅實步伐,中醫藥的國際認可度持續提升;中醫藥對外援助趨勢大好,中國積極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并派出中醫專家協助抗疫,為全球合作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藥國際化勢頭強勁。
3?提高新時代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困境
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提高已具有良好的基礎,但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1?中醫藥對外傳播內容薄弱
當前,中醫藥對外傳播內容主要包含中醫藥基本理論、針灸推拿等中醫特色技術。其中,中醫針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認可度較高,是中醫走向世界的先鋒。而中藥則僅僅以食品添加劑和營養保健品的身份進入海外市場。中醫藥在很多國家仍然處于補充或替代醫學的地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遠遠未得到體現。中醫藥對外傳播的內容涉及范圍小,傳播的中醫基礎理論也比較淺顯,相對于中醫藥自身的深度和厚度來說,其國際傳播影響力和話語權仍然相去甚遠。
3.2?中醫藥跨文化翻譯障礙
中醫藥翻譯是溝通中西醫話語體系的橋頭堡。但當前中醫藥跨文化翻譯卻成為中醫藥對外傳播交流的“攔路虎”??偟膩碚f有以下原因:一是中醫藥文化及其理論源于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其自身的表達形式,翻譯難度大、要求高,基本無法做到完整表達內涵和精髓;二是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中西醫學理上的差異,西方民眾對中醫藥的理解和認知難度大。中醫藥國際翻譯仍缺乏統一的翻譯標準、中醫專業術語也缺乏相對應的譯文詞匯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探索。
3.3?中醫藥國際傳播人才不足
當前優秀的中醫國際傳播人才嚴重不足,要么缺乏對中醫藥的了解,要么只有中醫專業知識而語言功底不扎實。據統計,全國24所中醫藥高校僅有13所開設了中醫英語本科專業,其中設立中醫英語碩士點的高校僅6所,無高校設立中醫英語相關方向的博士點。以湖南省某中醫藥高校為例,其開設的本科英語專業一方面依然以培養普通語言人才為主,并未開設專業中醫英語方向;培養計劃中雖然開設中醫相關課程,但是存在學習周期短、回報效果差,學生對中醫一知半解等問題;最后,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傾向于教育行業或是跨專業考研,幾乎不再接觸中醫行業。
3.4?中醫藥科技創新研究國際競爭形勢嚴峻
中醫藥的獨特優勢被國際社會重新認識,許多國家為爭奪世界醫藥衛生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爭相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以日韓為代表的東方國家在中醫藥產品研發上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歐美發達國家正在搶占中醫藥科研的制高點;一些發達國家和大型制藥公司紛紛加入了中醫藥研發的隊列,試圖以青蒿素等為范例,挖掘中醫藥資源、注冊中醫藥國家專利,搶先占領市場。國際社會正在爭相探索中醫藥潛在優勢和特色,中醫藥科研國際競爭形勢嚴峻。
4?提高新時代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實踐路徑
提高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是新時代中醫藥國際化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和新要求,中醫藥只有形成完善的傳播體系、擁有強勢的話語權,才能為民眾更多的健康選擇,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4.1?挖掘中醫精髓,以中醫藥療效為對外傳播重點
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已受到許多國家民眾認可。因此必須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挖掘中醫藥文化精髓,運用現代化、大眾化的方式闡釋中醫藥文化、理論等,從而擴展中醫藥對外傳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中醫藥在重大公共衛生事務中的優勢作用為傳播契機,以中醫藥醫療療效為傳播重點,借助傳播平臺廣泛宣傳中醫藥“三藥三方”的重要療效和作用,增強民眾對中醫藥療效的認知和認同感。同時,加快完善中醫藥國際傳播數據庫和智庫建設,健全各國中醫藥傳播現狀數據,立足受眾需求,將中醫藥傳播與各地醫療需求實際相結合,設計特定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以達到最大化的傳播效果。
4.2?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
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必須增強民族自信。中醫藥受中國古代文化和傳統哲學影響,有著其獨特的語言方式和文化特性。中醫藥對外傳播者在注重中醫藥傳播效果的同時,要擺脫西方話語框架,構建中醫藥傳播話語權。這就要求不斷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堅守中醫藥立場不變,在中醫藥對外翻譯中“以我為主”,探索形成自身的一套翻譯標準體系,牢牢掌握中醫藥對外傳播中的話語主動權。理清思路,弄清楚“怎么說”這一問題,在中醫藥實踐中探索中醫藥對外傳播話語內容的創新,向世界講好中醫藥故事,構建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藥對外傳播話語體系。
4.3?拓寬話語平臺,形成中醫藥國際傳播合力
《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出建設中醫藥開放發展平臺。拓寬中醫藥國際話語平臺,一是要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增加中醫藥對全球衛生公共產品供給份額,推動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發展;二是要發揮中醫孔子學院和中醫藥海外中心的重要作用,繼續推進高質量的中醫藥海外中心和中醫孔子學院建設,拓展建設高質量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同時依托相關國際組織開展中醫藥研究、教育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形成中醫藥對外傳播合力,提升中醫藥對外傳播實效。
4.4?落實人才為先,提高中醫藥國際化人才水平
當前,要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中醫藥國際化人才水平:一是要發揮中醫藥院校重要平臺作用,推動中醫藥對內和對外教育雙管齊下,一方面,推動中醫專業與外語專業聯合協作,培養既懂中醫又擅長外語的全面型人才,同時完善就業機制,推薦優秀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從事中醫翻譯或中醫藥國際傳播工作,提高工作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進一步發展中醫國際教育,增強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二是培育中醫藥對外傳播專業團隊,對中醫藥從業人員開展中醫藥國際化傳播相關培訓,提高其傳播自覺性和傳播能力。三是引導各中醫藥學術機構組織和專家學者等積極參與中醫藥文化傳播工作。
4.5?把握競爭主動,推動中醫藥科研創新
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力爭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在當前國際醫藥衛生領域話語權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應充分發揮主動性,加大對能有所突破的中醫藥研究支持力度和投入,完善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模式。鼓勵和支持國內中醫藥研究機構和個人參與中醫藥專利申報,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積極與國際知識產權組織接軌,遏制外國搶先注冊申報中醫藥相關知識專利的現象。加強中醫藥標準體系和標準化建設,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構建我國主導、國際認可的中醫藥循證醫學方法學體系,保障中醫藥在標準化話語權之爭中獲得更多主動權。
參考文獻
[1]蔣繼彪.中醫藥話語體系建設的三維模式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05):289293.
[2]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2016022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中醫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劉婭.用英語講好中醫藥故事[N].中國中醫藥報,20220701(3).
[6]司高麗,司富春.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22,33(08):19631965.
[7]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81026(1).
[8]習近平.習近平致中國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N].人民日報,20151223(1).
[9]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J].中醫健康養生,2021,7(04).
[10]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發表講話[N].人民日報,20160820(1).
[11]王晨.全面貫徹實施中醫藥法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N].人民日報,20210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