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彬 王嘉 盧成枚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特有的審計模式。為了更好地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本文從六個方面對煙草商業領導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了經濟責任審計的五個原則,提出了相應解決問題的策略,以發揮審計監督服務職能,加強黨對企業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企業領導層面和企業經營層面問題,更好地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價值,并為其他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改進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策略;問題歸類;煙草商業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47
0?引言
經濟責任審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監督制度特有的審計模式,黨領導下的對企業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能夠起到監督履職盡責和緊急責任的作用。我國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越來越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擔當精神,斗爭本領不強,實干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較突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19年印發了新修訂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審計規定》),以進一步加強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全方位落實;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署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在2021年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這些規定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既強調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又要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要求。這些政策性文件對于加強領導干部監督管理,促進領導干部盡職盡責、擔當作為,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具有指導性意義,為進一步拓展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深度和廣度指明了方向。
煙草商業是我國央企重要成員,隨著煙草商業規模和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企業業務領域日益擴大,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對企業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如何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選擇合理的企業管理運營模式、保證企業管理層的純潔性等問題的提出,經濟責任審計重要性逐步體現出來。國家煙草總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落實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對煙草商業經濟責任審計提出了進一步要求。通過對經濟責任審計追責與整改的現實考察,梳理和提煉煙草商業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審計評價,發揮審計監督服務職能,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強化審計整改落實和問責制度,及時發現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更好地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價值。
1?經濟責任審計問題
雖然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煙草商業經濟責任審計已經逐步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如下問題。
1.1?雙重“隸屬身份”缺乏獨立性,審計效能不足
經濟責任審計以受托責任制為基礎,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是其存在的基礎,缺乏獨立性的審計業務失去了其公正性與公信力。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不僅作為審計部門存在,同時也是企業內部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企業領導班子領導下的一個職能部門,而這種行政傾向明顯的雙重“隸屬身份”,導致經濟責任審計獨立性受到影響,公信力和執行力受到質疑,降低了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
1.2?被審計對象認識深度不夠,影響審計準確性
有公信力的經濟責任審計是建立在完備資料與政策制度基礎上的,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企業個別被審計對象對經濟責任審計認識深度不夠,沒有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是國家加強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的有力保障,出現思想和行動不配合的情況,甚至錯誤地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就是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借黨和國家的相關規定故意為難自己,出現故意延誤材料提交或者藏匿銷毀相關資料的行為,用各種方式阻撓經濟責任的實施。同時,由于審計過程收集的資料不夠完備,審計出的問題不夠全面,審計評價的準確合理性受到影響。
1.3?審計標準和內容不統一,缺乏公信力
審計過程是由審計人員按照一定的程序直接操作,審計評價結果與審計人員直接相關,而審計評價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關注的側重點有所區別,這種行為直接影響了審計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大多數審計評價僅將被審計人員履職盡責方面和經濟責任方面的問題,簡單地歸結兩類責任,即: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而并沒有嚴格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要求,沒有將主觀因素、客觀影響、外部因素等綜合考量,實施過程中,出現審計評價結果往往是由審計人員主觀進行判斷的情況,而在后續追責和整改中,又依賴于審計負責人掌握的片面信息自我判斷,導致同一個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出現力度不足或者矯枉過正的結果,嚴重影響審計評價以及追責定責的公信力和客觀公正性。同時,因煙草商業獨有的行業特征和領導干部本身執政理念不同,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經常出現當前領導與前任領導定責不明確和企業與個人經濟責任區分不明確等問題,針對發現的經濟責任問題,如何以統一標準定責、歸責和追責是研究的重點。
1.4?審計評價方式機械化,“紙面式”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的一般流程是在根據相關的政策性文件收集資料,再與相應的部門和領導談話,最后進行審計評價和責任認定。煙草商業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實施過程中審計人員入駐企業,對領導干部履職盡責和經濟責任情況根據已有資料進行分析判斷,缺乏對企業運作機制、企業內部事務的了解,僅根據已有片面材料進行“紙面式”數據材料進行機械化審計評價。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導致某項決策沒有執行,機械的經濟責任審計有可能會界定為企業領導責任,嚴重影響管理決策人員的積極性,導致害怕承擔責任,不敢作決定,影響企業的發展。
1.5?審計評價信息片面,“蜻蜓點水”式審計
對企業領導整體評價,僅僅是“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級,領導履職盡責和經濟責任審計的整體評價,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產生問題的原因則沒有針對性的分析。如企業經營產生虧損,是成本方面還是質量、管理方面的原因,具體原因披露程度很低。同時,經濟責任審計現在普遍關注點在財務收支材料方面,而對其他生產經營性材料、項目決策材料、經營方針材料等資料“蜻蜓點水”式審計,導致評價信息不夠全面,審計證據收集不充分,忽視實質性問題,不能正確反映經濟責任審計的整體評價,造成經濟責任審計質量下降、審計流于形式,導致審計評價信息不全面,缺乏完整性。
1.6?審計信息公開程度受限,整改情況缺乏持續跟進
對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信息披露往往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相應的追責與整改公開機制并未建立。首先,審計機關對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整改情況并無公開化的管理要求;其次,各級政府信息公開渠道未規劃相應的板塊刊登審計信息;最后,煙草商業內部對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追責與整改情況公開的范圍有限。另外,各類信息披露平臺對于經濟責任審計問題通常是針對“吸引眼球”的問題進行報道,缺乏持續跟蹤以及改進效果披露機制,缺少固定的披露程序,更新整改結果和持續跟進不及時。這種受限的信息公開機制,不能實現社會全員參與整改情況,不利于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整改及問責長效機制。
2?經濟責任審計原則
為堅定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發揮經濟責任審計效能,應遵循以下原則。
2.1?全面性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是企業領導干部履職期間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情況。因此在審計之前應該按照一定的程序,依法依規全面搜集經濟責任審計的相關材料,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應能全面體現出領導干部履職期間的主要業績、發生的主要問題以及應當承擔的責任,而不是片面地進行財務審計。
2.2?重要性原則
不同單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領導工作重點有明顯的區別。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之前應該對被審計對象的工作重點進行充分了解,著重審計崗位職責相關的重要問題,以重要相關問題作為主攻方向,最終審計評價時應結合重要問題和次要問題考慮,將主要責任和重要問題作為審計評價的主要考慮方向。
2.3?客觀性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以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責任目標等為依據,結合單位實際情況以及特定歷史背景、宏觀經濟環境、國家方針政策等外部因素進行客觀評價,避免因缺乏支撐材料導致主觀判斷的情況發生。
2.4?相關性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應圍繞被審計對象開展工作,關注的重點應該是與其履職盡責和經濟責任相關的內容,做到“審計什么就評價什么”,而不是關注與被審計領導干部不相關或者超出審計范圍的內容。
2.5?審慎性原則
煙草商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往往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做出的評價判斷應該客觀準確,有充分的材料依據。對于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出現的證據不充分、不明確、未核實的審計事項,應當遵循審慎性的原則不予評價,確需評價的,應持審慎態度,并如實表述。
3?提升經濟責任審計效能策略
3.1?加強審計評價體系建設,清晰界定責任
完善的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與合法合規的審計程序構成了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是煙草商業合理合規進行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進行清晰的責任界定,才能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效能。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應該將常規性指標與臨時性指標相結合,常規性指標是體現領導或企業特征的重要性指標,一般不進行更換,臨時性指標是可以根據領導或企業性質要求選擇性替換,常規性指標和臨時性指標的區分,更能體現經濟責任審計的特征,切實解決企業審計人員“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的問題。同時還要將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二者共同促進找出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問題,定量指標可以清晰直觀地反映出被審計對象的財務支出、經營情況、國有資產的凈資產增減情況,定性指標可以對領導干部的決策管理等情況進行總體體現,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輔相成,為最終審計評價提供了明確的依據。根據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反映出的問題,清晰界定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為后期整改提供基礎。
3.2?優化審計資源,推進審計手段現代化
經濟責任審計資源優化從人才隊伍建設和強化科技手段運用兩方面著手。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應著力于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升審計效率,實現審計隊伍人力資源的優化。強化科技手段運用方面應該借助現代化審計平臺,通過運用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提升審計效能,如智能賦權、智能分析等功能,結合被審計領導的實際情況,實現審計科技手段方面資源的優化,提升審計效率。
3.3?優化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推廣報告覆蓋性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被審計企業領導履職情況和經濟責任的整體反映,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有重要的作用。為優化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應從以下三方面改進:一是根據被審計領導的實際問題靈活應用審計模板。在出具審計報告時,審計人員應當結合被審計企業領導實際情況,分層分類分析匯總,保證審計報告客觀準確。二是揭露問題應當全面準確,審計報告應真實反映出被審計企業領導履職情況和經濟責任,審計人員應當秉持公正客觀的原則,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效能。同時,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應針對發現的審計問題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在審計報告中單獨列出,保證審計報告的完整性和適用性。三是審計報告措辭應嚴謹。經濟責任審計是專業化比較強的審計活動,而閱讀審計報告的人不一定具有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審計報告不僅應清晰地涵蓋相應的專業領域和專業知識,也要保證非審計專業人員看得明讀得懂。優化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不僅能夠體現了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同時也能體現審計工作的嚴謹性。
3.4?優化審計結果運用方式,強化問題整改
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對企業領導干部履職情況和經濟責任進行評價監督。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應該優化審計結果運用,強化問題整改,真正做到“以審促改”。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應做到有錯必懲。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最終目的是找出問題,在企業層面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針對出現問題的領導個人進行問責,根據被審計對象在企業出現問題的經營決策中的作用將企業領導的責任定義為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對于經濟責任審計中遇到的問題,應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要求的同時,根據審計結果,進行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定責。針對問題,應該做到賞罰分明,加大懲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切實起到警示作用。二是強化問題整改與后期跟進機制。審計部門在出具審計評價報告,發出審計線索移送單之后,應及時建立審計問題整改臺賬。整改過程中,嚴格落實已整改問題“銷號”制度,未整改問題或延誤整改期限的問題實施“回頭看”,對拒絕和拖延整改、違紀違規行為嚴重的責任人員,移交相應的紀檢監察部門,審計問題整改應確保整改工作落實到位。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提升、國有資產總值增加、管理水平提高,因此強化問題整改和持續跟進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經濟責任審計中優化審計結果運用方式,強化問題整改,對于督促企業領導改進自身問題,促進煙草商業發展,提升整體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1030.
[2]李曉慧,章哲翔.經濟責任審計追責與整改中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6(05):3850.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N].人民日報,20190716.
[4]賈云潔,胡銳強,孫鏡軒,等.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創新發展研究[J].商業會計,2021,(15):3235.
[5]崔瑩.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視角下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研究[J].現代商業,2022,(18):130132.
[6]范欽.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研究——以R企業為例[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4):712.
[7]郭敏.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3):136+139.
[8]高莎莎,馮春鵬,徐宏光,等.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常見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內部審計,2021,(08):2934.
[9]徐婷.深化國企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難點及對策[J].上海商業,2022,(05):98100.
[10]王繼德.助力打造“五個中心”為建設現代化大武漢保駕護航[J].審計觀察,2021,(1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