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鋒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就業為導向,致力于培養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兼具的職業型人才,在近年來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大多數學校在教育上都偏重專業技能課的教學,而輕視文化課程教育,導致學生在文化課上成績平平.數學是中職學校一門必備的文化課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輔助課程,對學生未來掌握專業知識及適應未來工作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以《三角函數》這一單元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效率、教學手段、教學評價幾方面淺述數學教學與專業結合的實踐與探索,希望給中職數學教學工作者一點參考.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三角函數
目前,中職學校數學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數學教師大多出身師范學校,只熟悉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難以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使學生認識不到數學的實用性,從而對數學學習不夠重視.第二,學生生源質量復雜,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第三,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單一,無法引起學生共鳴,課堂枯燥,學生的學習效率低、效果差.第四,評價方法陳舊單一,通常采用閉卷考試,通過分數來評價學生的能力.《三角函數》這一單元是中職數學教育中重要程度與難度兼具的內容,下面筆者以這一單元為例,全方位展示在教學中如何與專業結合,克服上述四種問題,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一、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
中職教育特別強調知識的實用性,而中職教師大多是在普通教育中培養出來的,在教學中也偏向于使用普通高中教育模式,即單純地傳授知識、鍛煉思維、培養運算能力,強調在基礎概念上進行加深擴展,無法建立數學與專業應用的聯系,這極大地影響了中職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熱情.為了克服這一問題,中職學校不同專業的數學教師都應該先進行相關專業課知識的學習,將數學教學與專業需求緊密相連,挖掘專業內的數學知識,這樣在教學過程才能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用嚴謹縝密的數學邏輯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及專業課知識學習中的問題.比如,金融類專業對函數、邏輯要求較高,機械、建筑類專業對立體幾何、向量更為重視.這就對教師的知識層面提出了較高要求,所以教師要主動探尋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為機電專業的學生進行“正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小節授課時,教師先以實驗導入課程,利用裝滿細沙的漏斗做單擺運動過程中沙子在運動的木板上留下的軌跡引入正弦函數模型,然后拋出問題:“你以前見過這種曲線嗎?該曲線的特點是什么?木板的速度對曲線形狀有什么影響?怎樣準確地畫出該曲線?”通過實驗展示和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發現函數圖像的形狀及圖像的一些規律.隨后教師引導學生用列表法繪制圖像,共同確定正弦函數的關鍵點,最后使用“五點法”畫簡圖,并用例題鞏固.在學生建立起知識結構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將正弦曲線與專業和生活相結合,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并淺顯地講解正弦交流電及其來源和特點,還可以展示生活中的正弦函數,如音樂的波形就是不同正弦波的復合,還可以將其留為一個趣味作業:使用“正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相關知識分析自己喜歡的一首歌的波形.這樣將數學知識與電學專業和生活方面的緊密結合與應用,能充分體現中職數學的服務性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利用信息技術,將數學與專業深度融合,提高教學效率
在中職教學安排中,學校更加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為數學課程安排的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效率.目前,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的課堂壓力減輕了很多.進行中職數學教學時,由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動手能力較強,如果直接給出抽象的概念給學生思考,學生的接受理解效果甚微,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顯著性優勢,實現數學科目與專業知識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機器零部件中參數的計算與三角函數密不可分,所以在為機械專業的學生教學“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燕尾形機械零部件加工的實例.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大體介紹這兩個定理在機械中的應用,增加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度,再簡單地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計算方法進行講解.在學生了解了基本方法之后,教師使用微課引入燕尾形工件,使用3D可視化平臺展示燕尾形狀工件,引導學生思考:“哪些數據是我們可以測量的?哪些數據需要我們進行計算?”在學生積極投入探討后,教師揭曉答案:“槽距之間的距離在實踐操作中不易測量.”緊接著,教師使用動畫展示鋼柱測量法,直觀講解在實踐中如何操作:先引入例題“如圖1,圓柱直徑為10mm,∠1=50°,CD為多少時,才能滿足AB=60mm的要求?”再講解具體方法,通過這樣的形式把數學知識和機械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同時快速引導學生把握這二者之間的聯系.
三、優化教學手段,借助“翻轉課堂”進行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指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師的教學視頻,先進行自主學習,課堂則是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互動的場所.翻轉課堂模式是借助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模式的突破與變革,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在翻轉課堂開始前,教師首先需要精心設計翻轉課堂前的教學視頻,因為好的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成功的關鍵;其次需要借助QQ群、微信群、學習通等平臺發布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及需要學生預習的內容,便于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準備和復習觀看;再次,把學生分成合理的小組,并分配學習任務,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如一小組負責新課程導入部分,講述課程的主要任務和學習重難點,為后面的小組匯報做鋪墊,另一小組負責概念、計算的講解,其他小組負責和專業結合內容的講解,等等;最后,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專門的講解和糾正,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水平,設置問題,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探究.
以測繪專業學生“角的概念和推廣”這一節教學為例,這一節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任意角的定義,掌握正角、負角、零角的相關概念;理解和表達象限角;能夠動手操作,寫出與任一已知角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自己制作角的集合.在翻轉課堂開始前,教師先進行學情分析,進行教學設計.由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師在開始之前需要制作復習PPT,進行知識點的回顧和練習,再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教師制作微課教學視頻時要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利用思維導圖,將不同角之間的關系表達出來,用動畫直觀表達正角、負角、零角的定義,還可以用Flash動畫、采用PPT特殊效果以動態形式演示生活中不同的角,在動態的直角坐標系下展示不同的角的特征,對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進行表達.在一小節內容講解完畢后,平臺進入小測試界面,學生若有疑問或沒有完全掌握,可以再進行點擊學習,這樣既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安排學習進度,也可以對知識有一個大體的掌握.學生完成微課學習后需完成自測練習.教師可以通過擴大題庫,采用從100道題中隨機抽取30道的方法進行檢測,有效防止學生間相互模仿的行為.以上工作都需要在正式課堂開始的前一天完成.在正式課堂中,教師再次對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進行梳理.之后,教師展示自測題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發言,引導學生自我糾正.對于普遍存在的困惑,教師可詳細、反復講解;對于個別有困惑的學生,教師可進行單獨交流.實現“單獨講解”和“集中講解”并存的課堂教學.因為將概念定義的講授放在了課前,所以課堂可利用時間增多,學生有了更多應用知識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讓學生對角有更深的認識,如在鐘表上標注相應角度及角的集合、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上畫角,同時可以增加專業實踐操作,將課堂搬出教室,運用測繪工具在校園中進行關于角的測繪實驗.
四、多元評價,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目前中職數學課堂多是只對學生的邏輯—數理智能進行培養和評價,且重視終結性評價,但中職生不同于普通中學的學生群體,他們數學基礎比較薄弱,如果中職數學教師繼續使用這種評價方式,學生很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會進一步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由此說明,中職數學評價體系急需改變.
首先,數學考核要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的特點,從知識、能力、態度三個方面出發,發揮教學評價的診斷、指導、激勵作用.中職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主體進行評價,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家長的評價四個方面入手,全方位地衡量一個人的能力與發展.要實現這種評價,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課前準備、課中探究、課后拓展的整個學習過程都記錄下來,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組成員評價及學生的階段性自我評價,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進行總結打分.在《三角函數》這一章節的學生學習評價中,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課程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果進行基礎評估,以考核和問卷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問卷內容見表1:
在學生填寫問卷之后,教師要搜集問卷對教學進行總結,對學生能力進行評估,幫助學生進行反思,同時看到學生的進步,以欣賞和發現的眼光看待學生.
其次,教師要在卷面考核外增加實踐考核,即將數學知識與專業應用結合起來進行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進行建筑專業學生的考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給定的條件下設計施工圖,并從結構設計說明、結構計算、構造三方面對設計進行闡述.之后,教師評價設計圖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優秀設計展出,供學生參考學習.這種實踐考核既考驗了學生數學和專業的基本功,也考驗了學生的應用能力,一舉兩得.
結 語
綜上所述,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課教學與專業課知識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利用翻轉課堂,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對于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數學知識可以為專業課服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以及專業水平;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學習融媒體技術,與時俱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實驗和動畫結合,高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學習并采用多元評價方法,從專業和數學科目入手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小春.新形勢下中職數學教學與專業課的融合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1(27):17-18.
[2]雷綺華.機械類中職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20.
[3]唐華文.創客文化與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合探究[J].成才之路,2022(02):64-66.
[4]王娟芳.關于中職數學教學中三角函數最值問題解題方式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8):140-141.
[5]劉海寧,李鳳俠.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三角函數概念及運算》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03):208-209.
[6]邱靜捷.核心素養下中職數學“三角函數”解題的有效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3):56-57.
[7]劉書林.中職數學課堂多元評價探究及實踐———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以課堂教學《弧度制》為例[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2(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