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的短視頻平臺不僅僅是以搞笑搞怪的視頻為主,而是有越來越多的藝術視頻上線短視頻平臺。例如抖音平臺作為短視頻平臺的代表,也成了藝術的潮流,讓“藝術”走進了大城小鎮,走進了每個人的視線和心里。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相關從業者開始借助自媒體短視頻平臺發布藝術類短視頻,其目的不僅是希望通過短視頻對大眾進行藝術普及、審美教育工作,也希望借助短視頻平臺展示藝術家自身創作的藝術作品、發展個人藝術事業。本文概述了短視頻的全民藝術的現象和意義,分析了藝術類短視頻的運營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從內容、專業性、互動等三個方面提出了藝術類短視頻的運營優化策略。
【關鍵詞】藝術類短視頻;全民藝術;運營優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6-0068-04
一、短視頻全民藝術現象及其意義
(一)短視頻全民藝術現象
短視頻作為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下形成的一種媒介產物,充分滿足了當下大眾碎片化、移動化、視覺化的習慣,成為全民藝術普及的一種新途徑。短視頻本身具有趣味化、多樣化、精簡化的特征,運用藝術性的內容進行短視頻創作,能夠讓更多的社會群體接觸到藝術,打破了過去傳統藝術的傳播方式,同時減少了大眾理解藝術的難度。
由此可以看出,藝術類短視頻在我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打破了藝術傳播所面臨的時空限制,有效地推動了藝術文化向大眾輸送,短視頻平臺也逐漸成為藝術傳播的媒介。在大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全民藝術普及的戰略目標,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短視頻無疑是一個理想的推廣平臺。當前正值我國5G全面建設的重要契機,短視頻平臺必將借助技術紅利迎來井噴期,全民藝術普及積極耕耘短視頻勢在必行。
(二)短視頻全民藝術現象的意義
1.沉浸式互動傳播提升藝術影響力
從當前成功的短視頻平臺案例來看,平臺都非常重視用戶對于視頻的觀看體驗,同時圍繞用戶體驗和喜好,不斷地創新和研發新技術,并且非常重視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例如在抖音短視頻平臺,創作了極具藝術性的川劇變臉特效,用戶可以通過特效體驗和了解川劇臉譜,使得許多受眾轉為了創作者,開始制作關于川劇變臉的短視頻。上述創意不僅能夠滿足用戶在短視頻平臺當中的娛樂需求,同時使川劇這種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和推廣,提升了川劇的影響力。從當下的短視頻平臺來看,各種各樣的藝術通過短視頻與大眾進行近距離接觸,讓無數的觀眾參與到其中來,他們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觀眾,同時也會成為藝術的創作者,為藝術帶來更多的創新,這正是當下全民藝術所需要的。
在當下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下,單純運用傳統灌輸模式已經難以讓大眾所接受,運用短視頻進行傳播和推廣來完成全民藝術的普及,無疑能夠讓更多的年輕群體接受,對全民藝術普及、影響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具有審美教育功能
不同于理性教育,審美教育以人們非理性的情感為核心。這種非理性的審美來自我們接收到的思想觀念以及日常生產實踐生活,是對于心中某種價值和秩序的堅持。審美教育一方面希望每個人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同時又希望人們對于美的共識是相同的,可以互相感動、互相理解。藝術類短視頻在互聯網眾多的短視頻內容中應該堅持自己高質量的審美品位,不要被數量眾多的低品位審美短視頻影響自身的審美堅持,并不斷地產出更多高審美的藝術類短視頻內容,擴張其在觀眾中的審美影響力,進而對觀眾的審美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目的。
藝術類短視頻無疑已經成為觀眾獲得審美文化理論的重要途徑,這些觀眾中不僅僅有青少年、藝術相關從業者和藝術愛好者,也有很多普通觀眾以及潛在藝術受眾,涵蓋范圍囊括了大部分短視頻用戶。在他們對于藝術類短視頻內容的接受過程中,不知不覺獲得了更多的審美體驗,也豐富了其藝術文化理論。
二、藝術類短視頻的運營現狀
及問題分析
(一)藝術類短視頻的運營現狀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影響了民眾的信息獲取和瀏覽習慣,5G通信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讓信息傳播方式更加便捷,傳播效果也愈加明顯。 新技術支撐下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正在實現從單一維度向立體維度的轉變,旨在滿足用戶的多元化信息需求,獲取更多的用戶群體和市場份額。互聯網時代為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助力其在短時間內擁有數量龐大的穩定受眾群體,且信息傳播效果良好。從實際應用成果看,抖音短視頻平臺能夠利用藝術類短視頻給用戶提供極佳的藝術視覺體驗,還能滿足快節奏環境下用戶碎片化、休閑化的信息服務需求,用短視頻的沉浸式互動傳播提升了藝術的影響力,同時也為受眾帶來審美教育的意義。但是,由于抖音短視頻的技術準入門檻低,對加入者的資金和背景要求不高,且帶有趨利性等特點,導致一些藝術類抖音賬號運營或用戶使用不規范,沒有達到藝術的影響力,甚至起到了反作用,這就需要進行持續性的改進和優化。
(二)藝術類短視頻的運營機制
藝術類短視頻運營機制一般根據賬號的發展過程與平臺服務功能制定,以抖音平臺為例,運營人員首先進行抖音賬號的創建,使用時應先進行對應題材的籌備、拍攝、剪輯與制作,再通過平臺進行發布傳播,用戶通過閱讀、點贊、轉發進行成果接收與共享。一般而言,運營人員能夠根據作品的瀏覽量、轉發量、評論量等判斷作品與用戶興趣的契合點,便于后期提升傳播內容的精準性,或使用其他方法激發用戶的興趣點和討論點。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制作與轉播需要遵循趣味化、個性化等原則,吸引更廣泛的群體,擴大自身影響力和知識服務范圍。
(三)藝術類短視頻的運營問題分析
1.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
在當下短視頻平臺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視頻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在藝術短視頻當中這個問題也依然存在。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一個視頻火爆之后,隨即就會出現一系列的模仿視頻,使用相同的背景音樂、相同的拍攝手法和內容,完全沒有創新,只為了能夠博取流量和眼球,這樣便失去了短視頻的意義。
例如一些潑墨藝術作品或創意類藝術作品的短視頻火爆之后,隨即就有一些模仿者進行同質化視頻模仿。藝術本身就需要獨特性和創新性,這樣的情況違反了藝術類短視頻帶給大眾的初衷,只為博得一時的流量和眼球,是毫無意義的。
同質化嚴重的現象會影響用戶觀看短視頻的新鮮感和體驗感,降低了用戶的觀看興趣和愉悅感。
同時,如此默認同質化視頻,也打擊原創者的創作積極性。況且,作為藝術類短視頻的創造者,本身就需要激發靈感和創造力,這樣下去會造成無法激勵用戶創作更多更優質的內容。
2.視頻制作能力局限藝術表達
除去從觀眾喜好層面產生的問題,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層面也存在著自身的問題。在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之間主要出現的是視頻制作水平參差不齊、穩定性差和表達技巧生疏的問題。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產出內容的質量是否能夠保持穩定也是創作者保持粉絲留存率和吸引新用戶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個別內容的質量下滑確實只會在短期產生負面評價和粉絲流失,如果創作團隊可以及時調整,對于整體運營的影響是可以被控制的。但是從長期對于用戶的鞏固和拓展的角度來看,作品水平的不穩定性會導致優質用戶的流失,甚至在用戶心中造成平臺缺乏穩定性的形象。
而關于短視頻的表達技巧則包含了創作者在整個作品中講故事的能力和對于用戶喜好的把控能力,長期來看是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積累用戶忠誠度和好感度的最佳手段。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相應的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原本便熟悉的表達形式,例如美術、音樂、雕塑、舞蹈等形式,雖然藝術類短視頻創作者們對他們原本就已經掌握的形式和內容擁有著多年學習、練習而積累下來的熟悉度,但是對于他們來說,短視頻的制作與傳播方面的內容卻是非常陌生的。
3.急于變現導致粉絲流失
急于變現是指短視頻平臺的某些賬號在粉絲量和賬號發展不穩定的情況下,就發表帶有廣告帶貨性質的短視頻內容,急于賺錢。
這樣的情況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本身粉絲量不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粉絲量迅速流失。因為在賬號發展初期,一些粉絲可能只是因為對某一個視頻有好感便點擊了關注,但還處在觀望的狀態,這時如果常常發一些帶有廣告性質的視頻,會引起粉絲的厭惡,并且隨時會點擊取關。況且作為藝術類短視頻,更應當先把內容做好,發揮藝術的最大價值,而不是在短視頻賬號還未成熟的情況下急于變現,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所以,在粉絲量以及短視頻賬號尚未穩固的情況下,而因為一時的利益帶貨或者接廣告,會引起粉絲的反感情緒。
三、藝術類短視頻的運營優化策略
(一)明確定位,創作符合平臺特點的藝術內容
對于短視頻創作與運營來說,因地制宜是重中之重。從當下的火爆短視頻來看,抖音、快手、西瓜等平臺的核心布局都存在差異性,在受眾用戶群體之中也存在差異性。所以,在進行創作藝術短視頻時,要根據不同平臺的核心定位進行調整和優化,使得創作的內容滿足不同平臺的用戶需求。
例如當下爆火的抖音平臺,在抖音平臺創作藝術類短視頻作品時,要明確創作的藝術類別和具體內容,需要在短視頻開頭就要緊緊吸引受眾的眼球,整體節奏方面要保持緊湊,具有一個核心點。從個性層面來講,抖音平臺屬于音樂社交平臺,音樂本身是一種自帶高熱度的藝術形式,每一個藝術短視頻都需要有符合自身的獨特背景音樂,這種背景音樂統稱為“BGM”,以此來提升短視頻的流量和點擊率。
(二)規范運行,提升創造者的專業性
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產出的短視頻內容的傳播能力,讓整個賬號從長線上更持久更穩定地發展?讓觀眾被該內容所吸引、并對其做出正向的用戶反饋,促進其更廣泛地傳播出去,需要的則是關于藝術創作思維能力、攝影拍攝技巧、剪輯能力等領域的知識,具體如下:
第一,藝術創作思維能力。創作藝術類短視頻需要創意,而創意來自思維。一個好的藝術短視頻創作者需要具備良好的藝術創意思維能力,能夠從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中尋找靈感,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有趣的、具有藝術性的視頻內容。
第二,攝影技巧。短視頻是一種視覺媒介,好的畫面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因此,一個優秀的短視頻創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攝影技巧,能夠運用不同的鏡頭、角度、光線等元素來拍攝出美麗、生動的畫面。
第三,剪輯能力。短視頻的時長通常在一分鐘以內,因此,一個好的短視頻創作者需要能夠利用剪輯軟件將拍攝的素材進行精細剪輯。剪輯需要精確、流暢、有節奏感,能夠突出視頻的主題和情感。
第四,音樂能力。好的音樂能夠為短視頻增色不少,一個優秀的短視頻創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能夠選取適合視頻的背景音樂,加上藝術表達的短視頻內容,使視頻更具有感染力,能夠將藝術更好地傳播給大眾。
第五,溝通協作能力。短視頻創作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團隊合作完成。因此,一個優秀的短視頻創作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能夠與團隊成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共同完成創作。
針對這些領域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可以幫助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掌握更好的短視頻傳播、賬號運營維護技巧,并切實地使用到他們創作的短視頻中去,讓他們的視頻被喜歡、被分享、被侃侃而談甚至是瘋狂傳播。
(三)重視交流,注重與粉絲互動的有效性
與傳統媒體傳播模式相比,互動是短視頻傳播過程中的突出特點之一。傳統媒體在其傳播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程度的強制性,觀眾可選擇的范圍很小,更多的是媒體單向的決定他們要給觀眾呈現什么樣的內容。而短視頻作為一種幾乎全開放式的模式,對于內容的選擇變成了雙向的,觀眾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彈幕”“評論”等形式直接和傳播者溝通對話,參與到藝術類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對于內容產出方向的決策中去。傳播者則可以隨時根據觀眾的反饋及時地調整內容產出的方向,揚長避短。這種及時的反饋與調整,可以很大程度增加觀眾對于藝術類短視頻內容的好感度。
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創作者需要隨時留意觀眾針對其產出的內容而傳達出的實時反饋,并根據他們的反饋做出內容上的調整。這個反饋與交流的過程讓觀眾跟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可以實現共同思考,產生觀念上的碰撞,從而進一步激發生產者的靈感,完善生產者的思想認知,促進藝術領域的發展以及藝術形式的創新。當觀眾通過實時互動的方式參與到內容的生產過程中的時候,對于藝術類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來說實際上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所以作為創作者應該加強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發揮短視頻與受眾之間的連接與交流功能,拉近與用戶的距離,產生使用黏性。同時,還應積極擴大傳播效果,借助用戶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熱情,通過分享體驗或推廣介紹等形式進行二級傳播,吸引更多的群體參與到短視頻觀看和互動中,形成累計效應。
四、結語
藝術類短視頻對社會的影響力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詩歌、繪畫、舞蹈、音樂……在人人都可以進行藝術表演和藝術傳述的時代,自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是藝術家”也許不再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想象。
藝術類短視頻內容的發展也具備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朝著正確方向進行短視頻的運營優化,可以加速藝術的市場化進程,加速藝術的普及進程,起到對互聯網短視頻用戶的審美教育作用,喚醒其審美情感,增強社會責任,加速建設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趙昱,王勇澤,馬昕. 短視頻的傳播現狀分析[J]. 廣播電視信息,2015(09):53-55.
[2]黃楚新,任芳言.我國短視頻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J].新聞論壇,2017(05):26-31.
[3]王曉紅,包圓圓,呂強.移動短視頻的發展現狀及趨勢觀察[J].中國編輯,2015(03):7-12.
[4]李慧穎.抖音APP的傳播依賴研究[J].中國報業,2018(02):45-46.
[5]劉瑞一.5G賦能下網絡視頻內容生態機制的調整與升級[J].教育傳媒研究,2021(02):69-73.
[6]馬駿峰,袁樹香.短視頻創作中的藝術性挖掘與反思[J].新聞文化建設,2022(16):24-26.
作者簡介:
申藝璇(1997.5-),女,漢族,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藝術管理專業,2021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