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基因傳承需要在對紅色歷史的梳理過程中,注重對優秀典型紅色群體、故事案例進行精神話語提煉,并將其轉化為對應黨的精神譜系傳承的時代話語。新安旅行團作為革命年代全國知名的少年文藝團體,被稱為“民族的小號手”。救國報國的信仰力量是“新旅”完成“紅色文藝長征”的制勝法寶,服務群眾的奉獻宗旨是其踐行為民服務情懷的思想指引,勇于開拓的奮進精神是其實現團隊思想跨越的深層動力,“童心向黨”的忠誠之志是其完成抗戰與革命使命的終極力量。在新時代,可以通過克服歷史“失憶”、賡續“新旅”紅色血脈、傳承“新旅”育人理念等方式推動“新旅”紅色話語更新。
【關鍵詞】新安旅行團;紅色歷史;紅色基因;話語更新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6-0093-04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全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更新研究”(項目編號:2019SJB696)研究成果。
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生命密碼,是根植于中國共產黨人信仰深處的精神力量?!凹t色基因里記錄了共產黨人篳路藍縷的來時之路,蘊含著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宗旨,鑲嵌有共產黨人引以為豪的理想信仰,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擔當?!?[1]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高度重視紅色基因傳承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紅色紀念日、在紅色革命遺址強調印證、傳承、賡續紅色基因,指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對黨的紅色基因傳承,需要在對紅色歷史的梳理過程中,注重對優秀典型紅色群體、故事案例進行精神符號提煉,并將其轉化為對應黨的精神譜系傳承的時代話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對黨領導人民完成民族解放、事業奠基和改革發展的歷史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指出百年黨史進程中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成果的“制勝法寶”?!皞ゴ蠼h精神”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作為無數革命先驅前行的精神坐標,“偉大建黨精神”滋養了一代代青年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砥礪奮進,“新安旅行團”(以下簡稱新旅)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領袖回信中閃耀的紅色歷史
1935年10月,曾享譽海內外的愛國團體——新安旅行團(以下簡稱“新旅”)在江蘇淮安成立?!靶侣谩庇扇嗣窠逃姨招兄c新安小學校長汪達之共同創辦,主要由少年兒童構成。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關懷與領導下,以宣傳抗日救國、“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由淮安出發,歷經17年的戰斗與奮斗歷程;深入工農兵群眾,行程超過5萬里,用愛國行動演繹了一場“紅色文藝長征”,被稱為“中國少年兒童的一面旗幟”“民族解放的小號手”[2]67-69。1946年,毛澤東同志親筆寫信鼓勵肯定他們的成績,鼓勵他們“努力工作,繼續前進,爭取民主中國的勝利”[3]。
2021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江蘇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新旅”的歷史貢獻。“新旅”除了運用文藝武器,宣傳黨的主張,為抗日救國運動作出巨大貢獻外,其實還有在革命人才培育和統一戰線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貢獻。據不完全統計,600多名團員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比較杰出的有200多名;其中有《光明日報》總編輯姚錫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設計師錢凌白、全國婦聯副主席關建、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肖峰等[4],每一位團員的成長史,都是把個人成長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奮斗史。
二、對新安旅行團的紅色基因話語提煉
傳承“新旅”紅色基因,除了做好歷史研究和講好相關紅色故事外,還需要深度發掘展現其精神內核的關鍵性話語,并在現存黨的譜系中找到話語回應。筆者嘗試從解答“新旅”受到眾多贊譽、從1935年到1952年行走五萬里的行進動力、作為“青少年革命團體”展現強大的生命力原因等問題入手,嘗試通過信仰、奉獻、奮進和忠誠四個關鍵詞中實現對“新旅”紅色基因話語的提煉,發掘其與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度關聯。
早在新安小學成立之初,“新旅”汪達之等人以及早期中共黨員教師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就在這些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紅色火種;“新旅”成立前汪達之曾在1933年組織了7名學生赴上海游學,沿途他們見證了工農的苦難生活以及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領土上作威作福、欺辱凌弱的丑惡行徑,經受了深刻的靈魂洗禮。
(一)信仰力量——完成“紅色文藝長征”的制勝法寶
“新旅”青年所彰顯的“救國報國、勇于擔當”的愛國主義風貌是一代青少年踐行“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精神的生動實踐?!靶侣谩彼鶄鞒械膶嶋H上是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尋求真理的信仰火炬?!靶侣谩闭Q生于國家救亡圖存、危難深重時刻,“人小志氣大、愛國走天下”的救國報國意識貫穿于“新旅”整個戰斗歲月,“為國難奔走奮斗”“討飯也要宣傳抗日”是“新旅”團員們中最閃光的精神特質?!靶侣谩弊阚E是一代革命青少年踏上救國征途、完成思想改造、實踐革命理想的歷史見證??谷站韧?、為國家為民族獨立而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是“新旅”能在長達17年的研學旅行中克服經濟短缺、政治脅迫、行動刁難等各種困難,對各類斗爭毫不畏懼,披荊斬棘,最終實現行程5萬里壯舉的制勝法寶。首批14名團員中,就有靖秉鐸等病逝在修學旅行途中,張平、張杰等核心骨干犧牲于根據地“反掃蕩”戰爭中,也有不少后期團員殉職在崗位上,但從沒有人表現出軟弱或退卻,種種困難反而增強了他們對敵斗爭的堅強信心。
(二)奉獻宗旨——踐行為民服務情懷的思想指引
“新旅”所秉持的“服務群眾、勇于實踐”的求實奉獻宗旨是“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精神的最好詮釋。“新旅”17年的戰斗歷程始終不渝地奉行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靶侣谩眲摿⒄咛招兄?、汪達之以及中國共產黨所展現的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優秀品質,也在“新旅”小團員心中播撒下道德和奉獻的種子。他們以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宗旨為指導,強調團員不僅要通過社會的“大先生”教育自我,還要變成“小先生”服務社會。團員們在研學旅行中,以許多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為活生生的榜樣,逐步培養起熱愛黨、熱愛祖國、熱心服務群眾的良好品質。有了這種精神指引,團員們才能在行程中更多地投入社會實踐,接觸群眾、服務群眾,學會做群眾工作,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靶侣谩蓖ㄟ^組建“兒童慰問團”、舉辦示范兒童骨干班、發起兒童“擁軍優抗”大活動等多種方式開展勞軍慰問。1945年5月,僅在鹽阜地區就發動了超過18萬兒童參與兒童團大活動[5]。鄉村工作隊、農民夜校、工人俱樂部、子弟學校、婦女組、抗日兒童團隨著“新旅”的足跡涌現,他們每到一處,都與農民、工人、學生、傷兵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給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
(三)奮進精神—實現團隊思想跨越的深層動力
“新旅”“敢為人先、勇于奮斗”的革命進取品質是“不怕犧牲、勇于奮斗”精神的深刻展示?!靶侣谩弊哉Q生就展現了救國報國“敢為人先”,教育革新“敢于嘗試”的團隊特征?!耙蝗盒『脻h、劃分新時代”“改造世界”“要把人類一切敵人都打倒”,“新旅”逐步實現了從“研學旅行”到“抗戰服務”再到“革命宣傳”的迅速轉變?!靶侣谩痹谖乃囆麄鬟^程中注重持續學習的力量,不斷吸取新的養分。既邀請修學途中遇到的知名藝術家指導授課,又能虛心向民間藝人求教,注意融合各民族表演藝術形式。在西北,“新旅”播放《一二八戰地寫真》《民族痛史》《抗戰》等抗日影片,被著名進步電影工作者蔡楚生先生譽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流動電影放映隊”[7]。這些青少年不但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又善于創新創造;他們能夠汲取早期在蘇北演出時群眾“看不懂”“不喜歡”等教訓,迅速適應當地革命環境,結合民俗民風,創新宣傳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文藝宣傳,較好地實現了宣傳目標。如“新旅”創作的舞劇《反法西斯進行曲》,歌劇《劉桂英是朵大紅花》以及大型話劇《淮陰之戰》等廣受群眾贊譽,上演后經久不衰[8]。
(四)忠誠之志——完成抗戰與革命使命的終極力量
“新旅”“童心向黨、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是“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精神的忠實踐行?!靶侣谩弊哉Q生之日起就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積極宣傳黨的抗戰主張。團員們樂于接受革命新思想,在中共的思想教育指導和抗戰服務實踐的雙重作用下,很快成長為擁護黨的領導和推動革命運動的少年戰士。從南京到北平、天津,“新旅”少年積極投身“一二九”運動,向國民黨南京政府發出“停止內戰致抗日,收復失地,解救困難”的強烈呼吁。他們響應黨的號召,北上北平、內蒙古、蘭州、西安,在硝煙炮火中鍛造成長;南下武漢、長沙、桂林,在艱難險惡中斗爭壯大;重返蘇北、解放兩淮,在紅色雨露中奮斗成熟;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在勝利的腰鼓聲中進軍上海。僅在抗戰時期就宣傳動員超過260萬民眾,開拓了青少年學生在民族危機中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9]?!案h走、感黨恩”的集體主義精神在一批批“新旅”成員中傳承,如1942年夏,團員岳榮烈因傷寒逝世前,把僅有的積蓄、津貼全部交給了黨,一些零星物品也全交“新旅”團隊處理[10]。在17年的征程中,“新旅”沒有落下一位團員;無論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利誘、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大炮、物質生活的艱難困苦,都沒有一位團員背棄自己的誓言與初衷。
三、“新旅”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一)克服歷史“失憶”,豐富精神文化積淀
“新旅”精神既是一代革命青少年踏上救國征途、完成思想改造、實踐革命理想的歷史見證,也是黨領導青少年投身愛國運動、開展革命實踐的生動教材。“新旅”的游學旅行周期長,旅程廣,影響范圍廣。江蘇、內蒙古、湖北、湖南、廣西及上海、北平等諸多地方都留下了“新旅”的戰斗遺跡,諸如桂林等地還修繕了“新旅”巖洞教育和“新安小學”復學舊址。系統研究與發掘“新旅”精神,對于進一步梳理抗戰精神譜系和推動黨的兒童教育歷史文化研究等都頗有裨益。目前做好紅色歷史研究存續的基礎性工作尤為重要?!靶侣谩钡难芯抠Y料主要來自沿途的新聞報道記述和團員的回憶錄,還有每五到十年建團大會的一些紀念性活動。隨著存世團員的逐步減少,“新旅”歷史存續的保護性研究迫在眉睫;聯合全國“新旅”相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遺址組建新安旅行團全國研究會等學術組織也應盡快提上議程。
(二)賡續“新旅”紅色血脈,擦亮紅色基因傳承名片
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高度重視紅色基因傳承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紅色紀念日、在紅色革命遺址強調印證、傳承、賡續紅色基因,指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新安小學、“新旅”與上海、江蘇早期的中共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是中共黨員隱藏身份、照顧英烈子女、建設團結抗日統一戰線的一條隱蔽戰線。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劉少奇、陳毅等眾多領導人關心關注“新旅”的成長。研究“新旅”孕育、誕生與成長歷程,可以為研究蘇北乃至全國的革命影響與歷史貢獻提供大量研究素材。對于親自指導“新旅”建設的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而言,“新旅”研究為豐富這些領導人的生平研究和個人精神研究開辟了新的路徑。近年來的史料研究表明,汪達之是“新旅”生活的老師;而周恩來同志才是“新旅”背后的思想教父。因而,通過史料印證“新旅”精神與周恩來精神的基因關聯密碼,也可作為紅色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三)注重實踐孕育,發揚“新旅”精神
“新旅”是陶行知、汪達之“生活教育”理論的成功實踐者,他們以社會為學校,融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知識學習和實踐鍛煉,注重知行合一與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系列思想,對于今天的青少年教育而言,仍具有較強的指導與借鑒意義。
20世紀80-90年代,“新旅”游學旅行經歷過的上海、蘭州、武漢、長沙、桂林等地,都曾高度重視“新旅”育人理念對于開展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時代價值。江蘇、廣西壯族自治區還曾針對中小學生學習和傳承“新旅”精神、汲取“新旅”育人成功經驗等在全省進行調研。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五育并舉和全面發展人才培養目標使得“行知”和“達之”教育再現光輝。如新安小學借鑒“新旅”成功育人經驗,提出培養“勤快、快樂、健康、智慧”的新時期小好漢,確立“會閱讀、善思考、能自主、有擔當”的育人目標,將課程與生活、社會的需求緊密結合[11],這為中小學綜合教育提升作出了良好典范。
在新時代,黨和國家加速推進大中小學思政體系一體化。各中小學都應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江蘇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的回信精神,在學校德育實施過程中進一步融合“紅色傳人”與“生活教育”,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中小學生特色研修實踐模式,同時推動各類學校結對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新旅”精神階梯式育人實踐,在學生思政教育、勞動教育、職業啟蒙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各方面深入探索,切實打造教育發展的示范樣板。
隨著學術界和教育界對“新旅”研究的日趨關注與升溫,“新旅”歷史挖掘、“新旅”精神傳承必將綻放出新的思想光輝。“新旅”研究也必將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紅色文化基因、推動區域發展搏動中貢獻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明.烽火五萬里——回憶新安旅行團[M].北京: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1989:67-69.
[2]盧再彬.民族小號手的歷史功績—紀念“新旅”建團70周年[C]//江蘇省中共黨史學會.江蘇省中共黨史論叢.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201-202.
[3]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淮安市新安旅行團歷史陳列館.風云五萬里-新安旅行團畫冊[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88.
[4]吳蕓紅.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155.
[5]張牧.憶新安旅行團[M].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宣傳部(內部發行),1995:77.
[6]羅存康.少年兒童與抗日戰爭[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245.
[7]謝波,劉守華.檔案穿越2012[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19.
[8]中國革命博物館.民族小號手——新安旅行團史料選[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10.
[9]劉少奇.和廣大的工農兵相結合[N].人民日報,1950-12-09.
[10]左林.閃光的青春——左林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81-83.
[11]顧學讓.生活教育與新安旅行團[J].生活教育,2018(1):23-25.
作者簡介:
鄭毅,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政治學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