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旅游”可以讓人們快速了解民族文化。目前“文化旅游”逐漸成為旅游市場的主流,然而部分旅游市場缺乏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文化內涵低,缺乏創意,這不利于旅游市場的發展,不能滿足旅客的需要。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是當前文化旅游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本文在闡釋民族文化元素基礎上,深入分析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中的應用,通過文化創意優化地區文化旅游產品設計,基于大眾審美觀念,精心設計旅游文化創意產品,最終形成完善的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方案,促進文化旅游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文化;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6-0089-04
【基金項目】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2022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南丹白褲瑤族文創旅游產品設計研究》(課題編號:YZS2226)階段性成果。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繁榮進步,科技、資金等關鍵生產要素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此過程中,科技創新特別是產品設計領域的創新日益成為企業和民族保持競爭力、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同時,文化旅游市場的不斷擴大,人民對旅游觀念和認識的深刻變化,使“文化旅游”這一新型旅游方式應運而生。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方式,以實地體驗的方式,讓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和體會民族文化的魅力。這一旅游方式不僅讓人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了解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更讓人們對自己的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目前,文化旅游市場已逐步發展成為旅游業的主流市場。然而,在這個市場中,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其中,缺乏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導致文化內涵的缺失和創意的缺乏,已成為影響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中。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實現文化價值、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融合,賦予產品更加強勁的生命力,并賦予全新的文化底蘊,豐富產品設計理念。因此,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已成為市場當前關注的焦點,并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一、民族文化元素的界定
(一)民族文化元素的定義
民族文化元素是指一種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民族的經濟環境在不斷地變化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和集合了民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飲食、服飾、建筑、音樂、舞蹈、戲劇等細節,經過一代代人不斷地傳承、演變、發展而留存于社會中的各種實體性和具象性的文化現象[1]。這些文化元素跨越了時間和空間,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財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民族文化元素猶如璀璨的星河,熠熠生輝,不斷地在傳播中煥發新的生機。
(二)民族文化元素的分類
民族文化元素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思想教育文化,中華民族思想教育文化有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等;二是音樂文化,中國傳統樂器有琴箏、二胡、嗩吶等;三是書畫文化,中國畫和書法是人類獨一無二的藝術,且書畫風格多樣,獨具韻味;四是陶器文化,在國際貿易中,陶器是我國貿易的代表,陶器體現了中國文化特征;五是節日文化,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節日文化豐富,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如不同節日會吃有特定象征意義的食物,如元宵、粽子、月餅等;六是各地各派戲曲,戲曲乃是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結晶,各領域相互交融,彼此間形成共性,亦彰顯出各自獨特的特性。
二、民族文化旅游文創產品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文化發展,采取各項措施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我國國土廣闊,蘊含悠久的歷史文化,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此外,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特點。在經濟轉型發展時期,淘汰了高耗能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2]。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成立,我國傳統技藝文化得到保護,進一步刺激了文創產業的發展。文創產品涉及生活各方面,文化和藝術融合到產品中,提升生活美感。民族文化反映了民族開始到現在的全過程,體現了民族文化和精神,經過歷史的洗滌和沉淀,在數千年的發展中,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在文創產品設計融入民族文化,提高產品創意,增加文化特征,加強自身競爭力,能帶動地方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民族文化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價值
(一)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文化價值
首先,文創產品設計時,要選取可辨別、可接受的民族文化元素,憑借運用在旅游文創產品的視覺符號,達到解讀民族文化內涵的目的[3]。此外,設計師還要把民族文化內涵體現出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其次,文創產品設計要體現情感價值。旅游文化產品對情感的傳遞影響人們對文創產品的滿意度,選取合適的民族文化元素,提高文化元素的“亮點”,體現了消費者的情感訴求,促使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產生情感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促使消費者采取購買行動。此外,在旅游業產品的策劃中,保證消費者需求的滿足仍然是主要目標。與此同時,文化體驗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有必要逐步提升消費者對文化的自覺認知。這種文化自覺的實現,實際上來源于文化自信的力量。當消費者的文化自覺得到持續增強,文化自信也將隨之增強。這一做法不僅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文化素養,也為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最終為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提供強大支持。
(二)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審美價值
第一,文創產品應確保其功能的實用性,突顯在旅游領域的實際價值,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第二,設計應充分考慮產品的便捷性,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旨在滿足消費者對實質性需求的追求,旅游文創產品的便利性將為消費者提供便利體驗。第三,旅游文創產品要能體現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人民對中國民族文化有認同感,促使中國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地。第四,豐富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意境美價值,對民族文化元素進行藝術化處理,使其產品設計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
(三)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經濟價值
首先,根據旅游產品品牌定位及理念,通過深入解讀民族文化元素,設立文化元素數據庫,豐富民族文化內容,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其次,對旅游文創產品進行系統化設計,基于品牌理念,結合文化特質,提升品牌形象和辨識度。最后,提高產品及消費者的黏度,加大宣傳力度,傳遞品牌內涵,提高品牌價值,提高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鑒賞價值。這需要基于現代消費者的審美基礎上,民族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的融合,給消費者創造震撼的視覺感,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四)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教育價值
旅游產品與民族文化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系[4]。因此,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教學中,將民族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學課程,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廣大學子的民族自豪感,突顯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提升了教學的魅力與內涵。首先,學習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有利于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從音樂戲曲文化、書畫文化、陶器文化及地方特色語言文化,加強青少年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完善廣大青少年知識結構。其次,學習民族文化能夠激發學生對文化的保護熱情,加強其文化傳承責任感,提高其文化素養。不同的文化元素體現了不同的文化思想,比如通過學習地花鼓舞蹈,分析民族舞蹈蘊含的文化思想,有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從而對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因此,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具有較高的文化教學價值。
四、民族文化元素融入
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路徑的思考
(一)構建民族文化傳承體系,保持民族文化的活力
構建民族文化教育培訓體系,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非常重要[5]。民族文化的傳承并非單獨個人就能完成,離不開家庭、社會及學校的配合。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鄉鎮、政府、學校及社會團體的配合和監督,促使形成完善的文化傳承體系。首先,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的地區,要從家庭教育方面開始。當地人從小就要教孩童們說家鄉話、唱民歌,確保民族文化能傳承。除了語言外,還要把老一輩的傳統手工藝技能、美食制作技巧及民風民俗和節日活動等灌輸給少年兒童,讓孩子們從小認同自身的文化,從而保護自身的民族文化。其次,當地學校教育方面,要貫徹落實中小學踐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建議,把民族歌舞、工藝品等引入課堂中,開展趣味教學活動,吸引少年兒童對民族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并主動傳承文化。接著,就是民族文化集體教育方面。相關民族文化村落的村干部可以組織開展保護建筑物的活動,加強對非遺文化傳承的宣傳活動,在村內張貼相關海報,設置文物介紹牌,鼓勵村民去了解傳統文化并加以學習,促使村民對民族文化形成共識,提高文化自信,村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宣揚,游客也會受到影響,從而主動學習和體驗。最后,通過高科技技術,建立民族文化數據庫,拍攝數字化專題片,建立非遺教學網站,在數字化建檔技術的保護下,民族文化以虛擬形式得以延續,這對于民族文化保護來說至關重要。文化建檔把口傳身教的民族文化通過科學技術進行記載,以確保民族文化記憶的留存,也便于旅游文化產品在設計時對元素的運用。
(二)推動民族文化創新轉型,樹立產品品牌形象
第一,加強對民族文化的利用。根據社會需求,為傳統旅游注入新機能,加大民族手工制品、民族服飾、民族圖騰等商品的設計,從而豐富旅游文創產品種類,發揮文化宣傳功能。比如民族文化博物館、手工藝作坊等,可以在售賣自身設計產品的同時,加大互動性,讓游客用設計好的民族元素來DIY打造屬于自己的扎染手帕、手印團扇等,以吸引前來旅游的游客參與到文化教育活動中。第二,提煉傳統建筑構件,結合文化元素特點,加以利用。比如通過提煉古瑤寨的紅磚、青瓦、門窗等局部建筑的特征,并通過具體符號應用在旅游產品開發設計上,實現對民族文化符號的創新應用,保留和傳承民族文化精髓。通過結合民族文化元素,催生文創旅游產品。在文化旅游產業鏈中,旅游業已不再是單純的為游客提供旅游服務,文化產業也不單是具備文化功能,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創意產品的協同催生了文化創意產品。而傳統的民族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實用性低,大眾對其認可度不高,而文創旅游產品具有獨特性,深受消費者喜愛。對于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區而言,完全可以通過挖掘文化元素,開發高層次的文化旅游產品,實施商標戰略,促進品牌文化建設,樹立文化品牌形象,把文化特色商標應用在旅游紀念品、旅游宣傳冊、旅游設施標牌等,加大曝光力度,提升游客對品牌對認可度,游客到當地旅游必定會購買標有特色商標的商品,形成品牌記憶和品牌效應。
(三)重塑民族文化底蘊,豐富文創產品文化內涵
強化民族對民族文化的認同。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強化民族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生活中形成民族文化理念,對本民族基本價值有共同的認可。少數民族基于其生活的地方,需要民族精神支撐。對于少數民族村寨也是如此,民族村寨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本寨村民有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不斷增加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古建筑的修復是建立在“不改變原狀”的基礎上,并與村寨原始面貌保持一致,保存村寨肌理韻味和人文風貌等。
節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傳達情感及溝通交流的方式,是識別民族的身份和文化認同的形式。民族文化在傳承中與時俱進,融入現代元素,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內涵,提高民族文化品味,提高時代適應性。民族文化分類多,很多都是值得流傳的,能夠彰顯民族文化魅力的傳統節日,通過挖掘民族文化節日的記憶,提高文化價值,并把這些元素和內涵加入游客日常所會用到的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去,比如歌舞、祈福、體育集會等元素,設計到茶杯、臺歷、充電寶等物中,賦予文創產品新的民族文化內涵,為民族文化造血,促使文化節日歷久彌新,從而提升傳統節日的體驗感和趣味性,有助于豐富旅游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提高旅游吸引力。
(四)創新設計技能,提高文創產品質量
針對相關藝術類院校的教師的民族文化培訓力度,我們應進一步強化。教師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熟悉度,對于我國青少年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宣傳和民族自豪感都有著直接關聯。在文化旅游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除了日常教學,設計師們還需保持對我國民族文化學習的熱情,增進民族文化發展背景的理解,深入了解地方風俗習慣與環境特點,結合產品來進行創意設計。相關設計類教師們要將民族文化精髓融入課堂,采用多種形式展示民族文化的藝術美和文化美,從而提升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第一,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示各類文化元素,并搜索與民族文化相關的紀錄片和視頻資料,使青少年們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及特性。第二,生活實踐融入教學設計。文化元素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在設計旅游文創產品時,生活實踐環節必不可少。設計類師生可一起參加鄉村、民族文化博物館的采風活動,感受生活的鮮活氣息,感受自然及民族文化的溫度,發掘民族元素體會游客需求,提高認識深度,從而設計出更好更合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創產品。
五、結語
旅游文創產品有其獨特的屬性,即地域性、文化性和創新性,不同于普通的旅游紀念品,把民族文化和旅游產品相結合可以設計出令人震撼的新穎產品,彰顯地區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內涵,提高民眾的審美水平,設計出更符合時代特點的旅游文創產品,從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彰顯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鄧春雷,趙潔,楊薇.民族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大觀,2022(21):52-54.
[2]李婧妍.基于長白山地域的文創產品設計[D].長春:吉林大學,2022.
[3]崔鑫龍,鐘婷,孫婉儒.文旅視域下侗族傳統聚落的文創產品設計探究——以程陽八寨為例[J].中國包裝,2022,42(05):63-65.
[4]李明.淺析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產品設計中的運用[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2(09):49-51.
[5]梁巍.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以甘肅馬家窯文化彩陶為例[J].美術文獻,2022(05):118-120.
作者簡介:
趙忠勤(1985.9-),男,侗族,廣西南寧人,碩士,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美術、旅游文創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