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和合作,歷史悠久,且意義重大。人文交流合作對海南和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交融發揮重要作用。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面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的挑戰,通過政府支持、人文交流,項目合作,優惠政策等,推動與沿線國家的互利共贏。
【關鍵詞】“一帶一路”;海南;人文交流;現狀;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D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6-0072-04
【基金項目】2022年校級課題“自由貿易港背景下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和合作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njmk2022405)。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合作倡議,旨在推動沿線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加強經濟合作,并促進人文交流與合作。由于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海南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借助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開放的環境,海南大力推動與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人才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項目。
一、人文交流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性
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人文交流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人文交流不僅是文化傳統的傳承,更是各國之間互相了解、溝通和合作的橋梁。通過加強人文交流,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夠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和信任,并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和互信。
第一,人文交流是加深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不同國家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習俗傳統。通過人文交流,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文化,增進相互之間的認知和理解。這有助于消除誤解和偏見,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共處。
第二,人文交流為各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機遇。通過人文交流,人們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和信任關系。這為各國政府、企業、學術機構和民間組織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共同舉辦文化活動、學術研討會和人才培訓等交流活動,各國能夠加強合作,分享經驗,共同應對挑戰。
第三,人文交流也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文化旅游、藝術交流、語言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資,也能夠創造就業和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人文交流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經濟互補和市場拓展的機會,促進區域經濟的共同繁榮。
二、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人文交流狀況分析
(一)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歷史悠久
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絲綢之路的時期。作為中國南方的重要門戶城市,海南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過去的幾千年里,海南與東南亞、南亞以及中東等地區的人文交流非常頻繁。
第一,海南與東南亞國家的交流歷史悠久。早在漢代,海南就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進行文化、貿易交流的重要渠道。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海南與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家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系。這種交流不僅促進了貿易發展,也促進了文化傳播和人員往來。同時,海南也充當了東南亞文化的傳播者,將中國的語言、服飾、飲食等文化元素帶到東南亞地區。
第二,海南與南亞國家之間也有著密切的交流。海南與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家之間的航線相對較短,這使得海南成為中國與南亞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樞紐。歷史上,海南與南亞國家在貿易、宗教、藝術等方面有著廣泛的交流。佛教的傳入和南亞藝術的繁榮,都對海南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第三,海南與中東地區也有著緊密的人文交流。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海南與中東國家在貿易、文化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合作。數千年來,海南成為中東商品的集散地,中東人民也在海南定居、經商。這促進了中東文化在海南的傳播和融合,同時也為海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二)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項目
目前,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項目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推動。在人文交流方面,海南積極參與各類國際交流活動,包括文化藝術展覽、學術研討會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文化界人士、學者等開展深入交流,促進各國文化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同時,海南還舉辦了一系列文化節慶,如東南亞國家春節文藝晚會、海南島國際杯帆船賽等,為發展人文交流提供了平臺。在教育領域,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校之間也開展了多項人才培訓和學術合作項目,加強了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此外,海南還積極推動旅游交流合作,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游客來海南旅游,同時也鼓勵本地居民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推動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綜上所述,目前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項目正在不斷發展,為促進各國間的了解、友誼和合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人文交流合作對海南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
(一)人文交流合作對海南的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文交流合作與海南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連,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海南得以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本地的經濟發展和提升。
第一,人文交流為海南帶來了更多的旅游與文化交流活動。海南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旅游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游客,推動了海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這些游客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帶來了多樣化的文化和消費需求。這不僅促進了海南旅游業的繁榮,還為本地的餐飲、住宿、零售等相關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第二,人文交流合作產生了技術與知識流動的積極影響。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研究,海南能夠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提升本地產業的競爭力。例如,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過程中,與外國合作伙伴的經驗和技術交流幫助海南提升了旅游服務質量,推動了旅游業的升級與創新。此外,海南還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本地教育水平,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為海南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第三,人文交流合作促進了貿易與投資合作的深化。海南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貿易合作伙伴關系,擴大了對外貿易規模,拓寬了貿易市場。與此同時,通過與外國企業的合作,海南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推動了本地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外國企業的投資和參與,不僅帶動了海南工業、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的發展,還提升了本地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人文交流合作對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融的影響
人文交流合作對于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融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海南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樞紐,吸引了大量來自沿線國家的人們前來交流合作。這種人文交流合作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和貿易合作,更為重要的是加深了文化認知和理解,為雙方之間的文化交融奠定了基礎。
第一,人文交流合作為沿線國家的文化交融提供了平臺和機會。通過在文化藝術、語言教學、旅游推廣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對方國家的優秀文化。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不僅僅是單純的表演和欣賞,更是在交流中發現共同點、體驗差異性并借鑒學習,從而進一步推動文化認知和交融。
第二,人文交流合作促進了雙方人民的相互溝通和理解。通過互訪、交流活動以及文化節慶等活動,沿線國家的人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海南的獨特風情和魅力,同時海南人民也有機會深入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這種相互交流和理解的過程能夠打破陌生感和誤解,增進友誼和信任,從而為雙方的持續合作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三,人文交流合作在促進了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海南作為中國的南疆之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吸引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資者。這些游客和投資者的到來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為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構建了更為緊密的文化紐帶。通過旅游、投資等形式,人們可以更直接地接觸并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特色,促進文化交融和互學互鑒。
(三)人文交流合作對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關系的影響
人文交流合作是加強國家之間政治關系的重要途徑。對于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言,通過加強人文交流合作,不僅能夠促進雙方的相互了解與友誼,還能夠鞏固并加強雙邊政治關系。
第一,通過人文交流合作,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可以建立更為密切的友好關系。人文交流合作可以促進雙方民眾之間的相互認知與友誼,增進相互間的了解與信任,從而為政治關系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民意基礎。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使雙方在政治上更加開放與包容,能夠解決存在的分歧與矛盾,為發展更穩定的政治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人文交流合作也能夠深化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合作。通過加強人文交流合作,雙方可以更好地協調利益與政策,加強對政治議程的共識與支持。通過共同開展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雙方能夠在政治層面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實現共同的政治目標而共同努力。
第三,人文交流合作也為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人文交流合作可以拓展合作領域,加強相互間的聯系與互動,為政治合作的深入發展提供新的機遇與平臺。通過共同舉辦文化活動、學術研討會等形式,雙方可以加深政治合作的內涵,推動雙邊關系的不斷深化與發展。
四、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
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一)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
由于每個國家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導致了在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障礙。
第一,文化差異難題。不同國家的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習俗、信仰和價值觀等都存在差異。頻繁的誤解會阻礙文化間的理解和溝通。實現文化交流和合作需要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文化背景和差異,并努力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和共識。
第二,語言障礙難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許多不同的語言和方言被使用。這使得相互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困難。當地居民往往只能說本地語言,缺乏外語能力。這種語言障礙不僅限制了人們對外界信息的獲取,也限制了彼此間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基于以上的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難題,有如下應對策略:第一,促進沿線國家之間的語言教育交流,提供更多的語言學習機會,增強語言能力。第二,推動文化交流活動,包括藝術展覽、音樂會、文化節等,以增加了解和欣賞對方文化的機會。第三,建立合作研究機構和項目,促進學術交流,加強研究合作,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彼此間的差異。
(二)合作項目的策劃和推進問題
在推進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和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合作項目的策劃和推進問題是一個關鍵的議題。
第一,合作項目的策劃需要根據各國的需求和優勢進行定制化設計,以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和實施效果。海南可以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優勢,開展旅游、農業、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引進外國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人才交流與共享。
第二,推進合作項目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和合作機制。海南可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合作平臺,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通過這些機制提升項目的可見性和吸引力。同時,政府、企業、學術界和民間組織之間的多方合作也是推進項目的關鍵要素,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交流會議、展覽和研討會等方式加強互動與合作。
第三,合作項目的推進還需要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和社會環境因素。海南可以通過加強文化交流,了解對方國家的習俗和傳統,促進雙方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同時,還應考慮到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市場環境和商業文化等因素,以確保合作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并取得實際成效。
所以,合作項目的策劃和推進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平臺。海南可以發展智慧旅游、電子商務和數字創新等領域,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項目的管理效率和合作效果。同時,還應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提升海南及相關國家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能力。
(三)居民認同與合作壁壘
海南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居民認同和合作壁壘也是需要考慮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一,居民認同是人文交流和合作的基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具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因此建立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十分重要。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居民應該通過加強文化交流和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和認同,從而建立起共同的價值觀和合作基礎。
第二,合作壁壘也是需要克服的挑戰。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語言、行為方式、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成為合作的壁壘。海南應鼓勵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包括開展語言培訓和提供法律、商業文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幫助居民消除交流障礙,促進更緊密的合作關系。
基于上述所說的居民認同與合作壁壘問題的應對策略是,要建立良好的居民認同和合作,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推行措施上也起著關鍵作用。政府可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設立優惠政策、開展交流活動和促進民間組織間的合作,從而加強居民之間的認同感和合作意愿。
參考文獻:
[1]王坦,李正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7(15):66-71.
[2]史金紅.“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南參與對外交流合作研究[J].山西青年,2018(08):35-36.
[3]趙梅艷.“一帶一路”背景下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路徑選擇[J].中華文化論壇,2016(10):143-148.
[4]劉瑩晨.全方位促進出版對外交流合作,助力出版“一帶一路”建設——以絲路書香工程企業自主申報項目為例[J].出版廣角,2021(20):34-37.
[5]楊廣青.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視域下 提升廣播電視對外交流合作水平[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03):34-37.
[6]王勝.搶抓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歷史機遇 助推海南開放型經濟大繁榮大發展——2017年我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外交流合作回顧與展望[J].今日海南,2018(02):19-21.
作者簡介:
朱淑琴,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