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琴
[摘 要]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革也和當前國家的經濟發展形勢有著緊密聯系。文章從實際情況出發,探究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希望可以促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質量和效率提升。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15
[中圖分類號]F276.1;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6-0046-03
1? ?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現階段,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系統的核心主體,在推動國民經濟大力發展期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即便是國有企業,在日常經濟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活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業財融合不到位、信息化建設水平不足、內部控制建設存在滯后性、財務風險管理水平不夠以及預算控制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等一系列問題。諸如此類的財務管理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國有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基于上述背景,為了切實保障國有企業綠色、健康發展,有效提高財務資金使用率、使用效果,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進行改革與優化創新便顯得極為重要。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 ?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的透明度
國有企業在全面發展期間,身為國家主導、支持和管理的企業,理當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管理原則,提高國有企業財務運營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借此增強投資者及廣大社會群體對國有企業的信心。因此,國有企業應該日漸加大財務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優化發展力度,合理提高財務運營信息的透明度,獲得投資者的認可與信賴,最終憑借對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國有企業走上新臺階、邁向新征途[1]。
1.2? ?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無論是中小型國有企業,還是大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內部核心環節,直接關系國有企業財務的安全管理與可持續發展。與其他常規模式下的企業相比較而言,國有企業擁有工作人員數量多、發展規模較大、業務涵蓋范圍廣等顯著特點,是社會經濟組織結構中的核心力量。現階段,隨著我國國有企業的不斷興起,其無論是規模、數量還是質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新時代,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理念、商務運營模式以及運行管理機制等方面都有了革新發展要求。基于此,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革與優化工作是其中的必然要求。而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既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重點內容,也是企業維持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若是想保障國有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新環境下獲得長足進步,就必須重點針對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只有制訂合理且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改革方案,才能對國有企業的業務發展及全面推進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當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企業競爭力也會隨之增強,進而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2]。
2? ?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面臨的問題
2.1? ?業財融合不到位
在傳統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融合程度不足的問題,無法全面發揮二者的作用和價值,甚至會削弱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在此期間,國有企業也缺乏相應的業財融合意識,對于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融合的意義和要求缺乏深入了解,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無法有效地進行融合,未構建出完善的配套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機制,對業財融合模式的構建也將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而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對流程的把控,業務人員對財務管理缺乏應有的認知,難以從財務的角度出發,了解財務管理對企業價值提升的作用,從而導致多種管理模式無法得到順利的落實[3]。
2.2? ?信息化建設水平不足
國有企業應該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這也是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的重點。從大部分國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強調的是業務管理,對于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缺乏應有的認知。企業往往會將信息化管理平臺作為提升業務水平的重要載體,因此會將建設重點放在優化信息化管理系統之上。然而從實際運作的角度來看,部分企業并未做好對應的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導致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嚴重阻礙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3? ?財務風險管理水平不足
在全新的經濟形勢之下,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國有企業的運作中出現了一定的財務風險,這需要財務管理人員能夠對企業的財務風險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認識,通過財務預測、財務分析等多種方式將財務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但是,有些國有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忽視財務風險的問題,對財務風險缺乏應有的關注力度,也沒有提出更加科學有效的風險規避策略。尤其是在理財與期貨投資方面,雖然這些投資項目可以幫助國有企業獲得更多經濟收益,但也存在較高的財務安全風險。部分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理效能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導致項目投資環節存在較大的漏洞與安全隱患,一旦出現失誤,將使項目資金全面崩盤,給國有企業帶來嚴重后果。
2.4? ?內部控制建設存在滯后性
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滯后的問題。首先,國有企業缺乏先進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意識,未構建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無法體現出財務內部控制機制構建的作用和價值,這會導致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建設活動無法有效開展,對企業文化建設也將造成不利影響。其次,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的保障措施,由于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建設缺乏應有的重視,將對組織結構體系的優化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內部控制出現一定的問題。
2.5? ?預算控制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國有企業在財務轉型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好預算管理工作,確保預算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加大資源協調分配的力度,優化資源管理的方式,為多種管理和運作活動提供堅實的保障。
雖然大部分國有企業設立了預算管理部門,但是其協調管理的作用依然未得到全面發揮。有些國有企業對于全面預算管理的要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無法發揮出崗位既有的職能,同時國有企業也未構建出配套的預算管理體系,在執行上缺乏應有的合理性,預算規劃也無法得到全面的貫徹和落實。對應的預算管理也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影響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難以切實有效地提升國有企業預算管理的工作質量與效率。
3? ?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改革的有效策略
3.1? ?加大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的融合力度
關于促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改革,提升經營管理與財務管理之間的整體融合度是有效的推進手段,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改革過程中,要摒棄已經無法滿足國有企業全面發展需求的傳統財務核算機制。企業應該更注重發揮管理會計的核心價值,促進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型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管理會計思維,體現出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意義和價值[4]。
其次,國有企業在做好財務報表分析工作的同時,還要彰顯財務管理的價值創造功能。而在這個過程中,國有企業應該將業務管理工作與財務管理工作有機融合,確保企業多種戰略決策得到順利的貫徹和落實,以及管理會計的分析功能和預測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在梳理業務流程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加大對財務數據信息的管理力度,確保業務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在不斷擴大財務管理范圍的過程中,要保障管理會計能夠為多種業務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確保二者的價值得到全面發揮,從而實現預期的戰略發展目標。
最后,要保障各個部門形成一體化的管理機制。財務管理人員要做好業務流程把控工作,而業務部門則應該對企業內部組織機構進行全面梳理,做好財務管理的分析工作,以此奠定業財融合的基礎。財務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和管理理念,促進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融合發展,發揮出各個部門的聯動效應,提升多種管理工作開展的全面性與系統性,及時發現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更加有效的解決辦法。
3.2? ?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國有企業在創新管理觀念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明確國有企業運營管理的需求,構建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要結合多種工作開展的本質要求,打造信息化管理模塊,以信息化運營作為依托,進一步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需要加強與第三方軟件機構的合作,不斷深化交流和溝通,優化和完善對應的信息化系統,確保系統能夠安全穩定運行,為國有企業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與保障。國有企業也應該不斷強化自身風險控制意識,確保財務工作密碼和賬號更具穩定性與安全性,防止出現國有企業財務資料外泄的問題,有效控制各種風險,從而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改革提供有效保障[5]。
國企需要積極運用計算機、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搭建信息化操作系統,同時依托信息技術來實現流程自動化、業務智能化目標。第一,流程自動化。國企在財務管理系統中構建起了一套標準的業務流程,將機器人自動化功能運用其中。這樣,財務人員只需要在系統中設置一些重要的參數,就可以代替人力進行大部分流程的操作。比如,在進行資金管理業務的辦理時,事先在系統中設置預留資金的限額,當資金中的總金額超出了預留的限額時,該系統可以對收付款進行自動化處理,并對收付款的信息進行歸納和整理,然后輸入記賬模塊,這樣就不需要財務出納單獨付款、人工審核。第二,業務智能化。國企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了財務管理系統中,幫助人力進行決策,保證了決策的客觀性和精確性。比如,在企業投資決策環節,財務人員采用了模糊邏輯推理算法,將所掌握的市場信息、企業財務數據引入算法,對不同假定條件下的投資項目運行情況進行模擬計算,并以其為依據,對項目投資總額、投資回報周期和利潤率進行預估。在此基礎上,對項目是否具備投資可行性、項目投資活動是否會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產生影響進行評估。
3.3? ?提升風險控制水平
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強化財務風險控制工作,要通過更加科學的手段和策略預測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提升財務分析質量,通過橫縱向對比的方式,明確當前各個環節和流程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
要做好全面控制工作,在提升國有企業資金管理水平的過程中,要對項目的大額資金進行充分的研討,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全面分析,要保障財務管理工作經過領導的充分討論。國有企業資金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也要有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選擇安全系數較高的運作模式,降低風險可能發生的概率,在強化國有企業人員信息安全防范意識的同時,規避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和信息泄露問題。
3.4?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國有企業應該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確保財務管理工作能夠落到實處,確保監督管理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與此同時,審計部門與財務監督管理部門也應該從全過程角度出發,對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對財務流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監督和管理,確保風險控制的應急處理方案得到有效落實,防止出現風險加劇的問題。
此外,國有企業需要不斷完善賬務處理流程,構建內部監督評價機制,以配套的內部管理和控制制度建設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提升評價工作開展的全局性。在此期間,企業員工也要對監督管理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認識,并確保獎勵和懲罰等內部管理措施得到充分的運用,以此確保財務內部控制的效果得到全面彰顯,有效防止財務舞弊問題出現。
3.5? ?確保預算工作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國有企業應該通過信息技術開展財務預算工作,這也是確保財務管理轉型的關鍵所在。在預算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考慮到后續賬務處理的根本要求,以預算指標對財務流動情況進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財務管理機制得到優化和完善。財務管理人員也應該通過信息化管理的方式,確保財務預算指標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將多種預算信息錄入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以此監督各個部門預算的執行情況,從而保障預算管理工作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6]。
4? ? ?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的今天,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改革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分析了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財務管理改革策略,希望可以對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起到促進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超.淺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財務管理[J].經貿實踐,2019(4):235,237.
[2]張清聰.新時期推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研究
[J].現代經濟信息,2023(7):86-88.
[3]胡亞媛,薛飛.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功營銷,2022(4):83-85.
[4]王萬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問題與應對策略
[J].新金融世界,2022(4):64-66.
[5]黃丹余.高質量發展時期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變革[J].全國流通經濟,2021(22):56-58.
[6]段春雨.混改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轉型和創新探討[J].財會學習,2020(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