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梅,陶景聰,張文斌,孫偉,劉揚波


[摘 要]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文章首先介紹山東省區域經濟、職業教育發展概況以及產教融合現狀,其次分析山東省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后從踐行新發展理念、優化專業布局、加大產教融合力度、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提出山東省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區域經濟發展;山東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76
[中圖分類號]G719.2;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6-0239-03
0? ? ?引 言
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之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各高職院校要牢固樹立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確保人才供給滿足社會發展的新需求,促進經濟發展。“職教20條”提出,高職院校要注重結合自身特點和所在區域產業優勢,與企業開展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大力推廣產教融合“雙元”育人模式,形成多元化辦學格局。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高級技工人才缺口高達2 000多萬人,而這也是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職業教育要深化改革,不斷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1? ? ?山東省區域經濟、職業教育發展概況以及產教融合現狀
1.1? ?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概況
近幾年,山東省通過政策調整、產業升級優化等措施,經濟發展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狀態,2021年生產總值較2020年增長8.3%,達到了83 095.90億元。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 029.03億元,同比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33 187.16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43 879.71億元,同比增長9.2%;三大產業結構由2020年的7.4∶39.1∶53.5調整為7.3∶39.9∶52.8。近幾年,隨著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山東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全省經濟呈現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占比大幅上升的態勢[1](見圖1),全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平穩。
當前,山東省依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參與到“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中,對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預計將打造43條產業鏈,培育143個“雁陣形”產業集群,著重匯聚山東省的高端裝備、信息技術、現代高效農業等優勢以及潛力產業集群,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經濟發展水平。
1.2? ?山東省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山東省作為教育大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正在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根據最新發布的2022年全國高等院校名單,山東共有153所,普通本科院校67所,高職院校86所,占比56.21%。2021年,山東省普通本科畢業生27.71萬人,專科畢業生34.08萬人,共計61.79萬人,專科畢業生占比達55.15%;本科、專科招生分別為34.24萬人和43.85萬人,專科招生占比56.15%[2]。可見,高等職業教育在山東省高等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2021年山東省86所高職院校開設專業450種,全面覆蓋了高職專業分類體系的19個專業大類,涉及88個專業二類,專業布點數1 519個,基本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專業體系(見圖2)。當前,山東省的經濟正逐步依托第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實現增長,原有的產業結構、產業特色和布局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促使職業教育進行系列調整與變革。
1.3? ?山東省產教融合現狀
山東省扎實開展產教融合試點工作,濟南市入選第一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煙臺、濰坊、威海等5市入選山東省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中國重汽、山東文旅等168家企業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入庫名單。這些企業在金融、項目審批以及用地等方面均可享受國家的相關政策扶持和優惠。濟南市將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納入全市“十四五”規劃,全方位打造國家產教融合基地,以此促進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發展,力求推動教育、人才、產業及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協同,助力山東省更好地融入新發展格局。
2? ? ?山東省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對社會服務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山東省“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大量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這給山東省高職院校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和空間。但因傳統觀念的限制,很多高職院校對社會服務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當地經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都不高,校企合作沒有落到實處,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導致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3]。
2.2? ?學科設置與地方產業結構發展不一致,人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不匹配
目前,山東省很多高職院校學科設置趨同現象嚴重,存在與區域支柱產業的關聯度較低,專業布點與產業結構不協調,專業設置不能跟隨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進行動態調整等問題[4]。第一產業對應的專科專業布點數相對較少,覆蓋面不全,這與山東省農業大省現狀和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不符。另外,很多高職院校在課程內容、實踐教學方面都滯后于產業體系的轉型升級,出現人才結構性過剩和短缺并存、畢業生素質能力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等方面的問題,亟待進行改革。
2.3? ?產教融合機制不健全,企業、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程度不深
目前,山東省高職院校在與本區域內的企業、行業協會等開展合作時,合作層次不高,偏向于幫扶共建和短期分散合作,產教融合機制不健全。校企多元治理主體間的內在融合力度較小,常出現利益訴求沖突、權責不清、分工邊界模糊等問題,導致科技創新合作力度不足、深度合作的項目較少等,影響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功效。
2.4? ?社會服務形式單一,社會服務能力不足
從高職院校的科研成果來看,山東省的高職院校更多是為企業提供一些社會化的培訓服務,而在協助企業進行產品技術改進方面提供的服務和合作較少,社會服務不夠深化。高職院校搭建社會服務平臺的工作不夠深入,缺乏長期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大部分教師沒有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服務,研究課題的實際應用性、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不高,社會服務能力不足。
3? ? ?山東省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策略
3.1? ?轉變傳統觀念,精準對接區域產業人才需求
山東省高職院校應轉變傳統觀念,主動參與山東省“一群兩心三圈”和新舊動能轉換區建設,密切關注當地經濟、業態和科技的新變化,挖掘產業結構升級對人才的技能和素質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精準對接區域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促進校企多元師資及資源的有效整合,推進地方產業與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促使人才培養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4]。
3.2? ?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優化專業布局,打造優勢專業群
山東省政府部門應繼續加強高職專科專業設置的統籌管理,合理調整全省的專業結構,鼓勵高職院校開設面向三大產業的緊缺專業。高職院校也應做好頂層設計,結合學校辦學條件和區域產業發展情況設置專業,積極對接山東省十強產業,使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相匹配,促進人才供需有效對接,優化專業布局,建立起與社會需求匹配度較高的優勢專業群,助推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3.3? ?加大產教融合力度,強化實踐教學,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適應性
山東省政府部門應立足于當地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甄選優秀集群企業與高職院校開展合作,通過組建產業學院、設立職教集團等多種方式開展產教融合,并用各項激勵政策進行監管,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優惠,推動集群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要根據產業集群的工藝流程、生產過程,完善現有的課程及教材體系,強化實踐教學,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適應性整體提升,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5]。
3.4? ?搭建社會服務平臺,鼓勵師生積極開展產學研項目
高職院校應準確把握區域產業的發展方向,聯合眾多企業共同為公共技術平臺、科研協同平臺以及社會培訓平臺的搭建而努力,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鼓勵教師結合地方發展戰略申報各級各類產學研項目,促進項目申報和成果轉化,探索建立更完善的協同創新機制、激勵機制和目標考核機制,提高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和積極性[6]。
4? ? ?結束語
職業教育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而區域經濟增長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源。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以及各個行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為高職院校調整辦學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機遇和條件。山東省高職院校應該努力解決服務現存的各種問題,深化產教融合,優化專業布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助力山東省經濟穩中向好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朱宏雁,畢麗萍.高職院校專科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山西青年,2022(15):1-3.
[2]山東省教育廳.2021年山東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04-27)[2022-12-27].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2/4/27/art_11982_10299967.html.
[3]張海娟.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24):39-43.
[4]孫愛武.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策略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6):78-80.
[5]郭志立.多元視域下現代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聯動邏輯和立體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7(7):18-24.
[6]王英春.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1(7):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