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
[摘 要]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信息數據量呈現井噴式增長趨勢,人們逐漸進入大數據時代。而大數據在為高校校園管理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較大沖擊。原有管理模式無法適用時代變化,高校需要借助大數據技術優勢,推動校園管理工作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鑒于此,文章以大數據概述為切入點,闡述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建設原則,然后提出具體發展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71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6-0223-03
0? ? ?引 言
大數據時代,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已取得較好成效,但在校園管理方面依舊存在不足,這就要求高校加強校園管理信息化建設,切實提高校園管理質量。由此,高校管理部門應立足既有校園管理體制,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創新校園管理模式,優化管理流程,穩步提升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水平。
1? ? ?核心概述
大數據屬于一種體量大、便捷性高、種類多的信息資產,傳統處理工具無法及時準確收集并管理,需要借助超越時空界限的信息技術和云計算等手段實現。立足大數據本質特點,簡單利用計算機很難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處理,應以云計算為基礎深入挖掘,才能發揮大數據隱藏價值,輔助個體決策[1]。大數據時代最直觀的特征就是通過處理數據信息,探索數據背后隱藏的價值與意義。換句話來講,若是將大數據比作規模龐大、結構復雜的“項目”,那么該項目核心就是分析數據、處理信息,依靠云計算手段高效處理數據,保證數據價值得以全面發揮。數據是高校發展的核心資源,隨著時代變化、社會進步,學生掌握的數據信息不斷增多,這就意味著高校要提供與其相對應的硬件條件,優化學生信息獲取途徑。由此,校園管理者不僅能了解學生所想、所需、所獲,還能以此為基準調整校園管理方案,優化管理環節,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
2? ?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建設原則
2.1? ?統一規劃原則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首要原則就是“統一規劃”,即在校園信息化建設中,全面考量資金的合理投入與科學分配,不僅要防止出現“重視硬件、輕視軟件”的情況,也要避免出現“雷電大、雨點小”的建設布局。同時,高校在與其他組織合作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時,也要重視信息化管理容易出現的信息孤島問題。通常來講,我國多數高校在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方面投入的資金有限,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匹配性不足,也會浪費資源,這就要求高校在推進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前,需要與其他組織有效協商,借助社會機構與政府資金支持,共同開展校園信息化管理工作,保證信息化資源價值得以充分發揮[2]。與此同時,高校校園管理層也要考慮主校區和分校區的差異,有針對性地調整校園信息化管理方案,立足校區發展實際情況創新管理模式,提高各區管理質量。另外,還需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信息化校園管理團隊,引導管理者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開展各項校園管理工作,切實提高校園管理效率,努力構筑信息化、智慧化、現代化的高校校園環境。
2.2? ?分步實施原則
分步實施原則是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必須考慮的部分,符合現代院校管理工作開展需求。伴隨大數據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大多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建設均無法一步到位,需要分步實施,按部就班,如此才能獲得較好成效。首先,健全網絡基礎設施。高校要立足長遠角度,規劃校園管理信息化建設,為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提供基本助力。其次,創建信息處理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作用是聯絡并處理學校各部門運行生成的信息化數據,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實現辦公自動化與教學信息化。高校辦公自動化、日常管理信息化功能的實現,代表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趨于成熟,這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獲得的初步成果[3]。
2.3? ?全程管理原則
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處在不斷變化的狀態,因此高校要以應用作為導向,按照“邊建設、邊應用、邊評價、邊完善”的發展流程,實施校園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化整體應用水平。另外,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需要同其他學校、社會企業、政府合作,共同推進。與其他學校合作,除了可以少走彎路,還能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經驗,創建教育資源平臺,減少成本開支;與社會企業、政府合作,依托政府政策幫扶、借助企業技術支持,加強校園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校園管理質量。
3? ?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路徑
3.1? ?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打造數字校園
隨著國內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校教育規模日漸擴大,為更好應對不斷增長的新生規模,各大院校開始擴建校區。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多校區管理工作的開展難點在于——空間阻隔造成資源分散、成本提高,而信息化發展能夠實現多校區教學資源和管理信息共享,確保各校區教育管理工作正常運行[4]。比如,行政辦公、教學管理、圖書信息和遠程視頻系統的創建,可以大大縮短各校區空間距離,便于不同校區師生聯系、互動,如此既能幫助師生快速搜索自身所需信息,又能提升校園管理工作效率。同樣,公文傳遞、跨校區視頻會議等均可借助資源在線共享實現。在此基礎上,高校也要靈活應用網絡平臺,引進國內外優質教師資源,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為高校各校區辦學水平提升奠定扎實基礎。另外,走在科技最前沿的教育單位要合理運用科技、人才及平臺優勢,積極開展大數據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打造數字校園。以無紙化辦公為例,該辦公模式的推行對多校區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促使校園行政工作開展更加高效、暢通。與此同時,高校也要明確大數據技術的互動性、實時性與雙向性特征,結合各校區辦學方向與特點創建新管理模式。為進一步提高各校區教育教學水平,高校必須大力推行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將網絡課堂作為教改重點,讓教師教學煥發全新生機。如此,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多校區教育資源分配失衡帶來的各種消極反應,切實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另外,通過建立穩定、可靠的教學管理系統,作為資源共享的平臺,鼓勵教師通過該平臺上傳優秀課件、整合優質教育資源,供校內其他教師共享應用,切實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優化。
3.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凈化管理環境
大數據時代,高校若想提升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質量,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精神文化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關鍵,精神文化建設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打造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塑造完善人格與高尚道德情操。但是,大數據時代,學生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極易受到錯誤信息數據的干擾,進而阻礙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進程。因此,高校應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借助大數據創建監控機制與防控機制,及時掌握學生思想變化,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合理性與針對性。譬如,現代網絡空間格局復雜,海量數據快速傳播,如果不加以控制便容易引發軒然大波,加大校園輿論監控難度。鑒于此,高校可借助數據監控和反饋機制,實時監控學生網絡行為,剖析學生言論傾向,以便高效控制輿論發展趨勢,減少輿論對學生和校園管理產生的不利影響[5]。第一,應用大數據技術追蹤消極信息來源,徹底清除不良信息,凈化校園環境;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師生訴求,結合師生真實想法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師生自主參與,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最大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由多校區組成,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時,還要考慮不同校區辦學方向與特點,利用大數據技術整理相關信息,有針對性制訂建設方案,這樣才能保證滿足各校區管理工作的開展需求。第二,現代學生的思想發展尚未成熟,極易受到各方面影響。面對此種情況,高校還可利用大數據創建預警機制,通過全面采集并分析學生活動數據,掌握學生思想變化與行為舉止,預測思想發展趨向,而后校園文化建設者與管理者便要提出可行性措施正面引導學生,終結消極思想,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其次,制度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制度文化可以為高校校園管理提供扎實的制度依據,推動校園管理工作有序開展。通常來講,制度可以約束學生思想及行為,為學生行為舉止落實提供正向依據。倘若制度具備學校特色,便能有效管理并約束學生。為使制度文化更具校園特色,高校應借助大數據了解學生想法,以此為基準創建校園文化。比如,高校要利用大數據了解學生是否對校規校紀、教學理念、辦學方向存有意見,而后收集整理,將結果呈現給管理者,要求管理者根據學生反饋意見修改并完善制度,增強制度的可行性。同時,在修改制度前,高校要利用信息平臺收集師生看法,取其精華,制定出師生高度認可的制度文化,從而使其自覺遵守制度,構建和諧校園。
3.3? ?完善校園組織結構,規范相關部門
在追求競爭與高效率的大數據時代,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起到了完善管理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和輔助決策等積極作用,使高校在日益嚴峻的競爭中占據不敗之地。事實上,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與國家推行的“雙一流”高等院校建設理念完美契合,這也是新管理理念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實踐。然而,通過調查可知,國內校園管理組織結構安排缺少合理性,不利于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因此,高校應通過有效整合信息化部門來提升校園管理的協調性,借助扁平化管理模式打破影響管理信息化發展進程的科層制度,建設數字校園。第一,整合信息化部門。信息化部門是大數據時代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的組織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創新的核心就是組織創新,所以高校要以歸口管理業務為基準,設立多個管理信息化部門,如信息中心、現代技術教育中心等。但是,上述部門基本上都聽從不同主管領導安排,校園管理信息化決策、建設“多頭”問題明顯。如此,高校在校園管理工作開展或服務師生時出現問題,很難找到歸口責任部門,以至于無法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質量。同樣,有些高校未能真正認識到校園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價值,受傳統管理觀念及人員編制桎梏,校園管理信息化部門依托二級學院存在,組織能力與協調能力有限,無法獨立擔負起推進校園管理信息化高速發展的重任。為此,高校要想保證校園管理信息化實現最大作用,必須積極整合信息化部門,引導校園管理信息化工作正向開展,增強該部門影響力和感染力,促進教育事業穩定發展[6]。第二,打破科層制。大數據時代,高校校園管理工作開展面臨更大挑戰,改革創新逐漸成為各級領導與管理者關注的話題。以組織結構為例,從特定角度來講,扁平化組織結構在各管理領域發揮較大作用,利用減少層級與分散決策權的方式下發權力,可以激發基層管理者的工作自主性,強化管理者服務意識。雖然,科層制的校園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校園管理工作開展效率、穩定校園秩序,但隨著學校事務日益增多,科層制信息失真、數據傳遞層次多等不足之處愈發凸顯,阻礙了學校高速發展。因此,以大數據為依托,落實組織革新,探究快捷精準、完善有效的組織結構,逐漸成為我國各高等院校校園管理工作改革的重點。而精簡組織結構,明確核心任務,是高校革新組織結構的首要構想。同傳統組織結構相比,新組織結構追求動態化發展,提出扁平化組織結構,而管理信息化是扁平化理論落實的技術前提。校園管理信息化更加重視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追求簡潔高效,這同扁平化管理將工作流程作為中心、強調層次簡化的特點高度一致。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通過推動管理實現扁平化,不僅提升了校園信息數據流通效率,也強化了教職工協作意識,能夠有效解決以往科層制管理模式下信息失真、整理困難等問題,為高校正確決策奠定扎實的組織基礎。
4? ? ?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推動高校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有利于校園管理工作質量大幅提升。因此,高校應給予校園管理充分重視,更新傳統管理觀念,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人才信息化管理水平,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校園管理各環節,基于自身實際作出正確預測,助力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同時,校園管理信息化發展并非為了“信息化”而進行“信息化”,而是要以校園發展戰略為依托,將校園核心工作當作服務重點,實現信息數據共享,構建智能化管理服務體系,繼而讓高校逐漸向“一流大學”靠近。
主要參考文獻
[1]叢磊,胡新宇.數字校園環境下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體系構建[J].中國農業會計,2022(2):58-60.
[2]祝世彬,高娃.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校園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10):54-55.
[3]朱德政.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校園一卡通資金管理研究[J].西部財會,2021(3):24-26.
[4]游俊紅.數字校園視角下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20(11):169-171.
[5]張凌燕.基于數字校園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14):229-230.
[6]梁偉雄.智慧校園管理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新發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