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月,袁娟


[摘 要]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及云計算的迅速發展,如何快速實現財務數智化成為企業發展與變革的關鍵,加之新版《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及專業簡介》的出版,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相繼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和“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各大高職院校順應行業及專業變化,開始在課程體系中融入財務數智化課程。相較于傳統財會專業課程,財務數智化課程教學內容新穎、教學形式多變,對任課教師的備課、建課和磨課提出了較高要求。如何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崗課賽證需求建設和重構數智化課程,成為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教師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文章主要以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財務共享課程為例,探究“大智移云”背景下新商科數智化課程的建設與重構,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智移云”;數智化課程;財務共享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33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6-0103-03
0? ? ?引 言
在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及云計算的影響下,絕大多數企業都在進行財務轉型,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成為推動企業財務轉型的重要途徑[1]。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使用與可視化的知識表達方式被大量引入高校的課堂教學,對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方式與途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為了更好地迎接“大智移云”背景下產業轉型對高校課程建設與實施的挑戰、適應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會計人才市場需求,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作為全國“雙高”建設單位,積極進行“互聯網+”時代高等教育發展及教育部倡導的“金課”建設,率先在財會類專業課程體系中開設“財務共享”課程。該課程教學團隊歷時3年,已將課程實現從無到有、從零到整、從普到金的跨越式建設,課程團隊多次根據專業人才需求變化探索課程優化策略,力求通過該課程體現本專業的前沿性和時代性。同時,課程團隊還將知識、能力、素質三維目標有機融合,以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課程教學團隊從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和教學環節等多方面著手,打造出了一門省內一流、國內領先,教學理念先進、教學資源豐富、教學設計上乘、教學成果突出,能夠代表“雙高”院校一流專業群的“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
1? ? ?課程設計基本情況
財務共享課程是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開設的校企合作特色課程,課程一般開設在第二學年,共48課時,計3學分,是財經商貿專業群中財會類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教學團隊圍繞企業財務共享業務需求,基于共享平臺運營要求,構建了“FSSC管控數據設置—費用報銷共享—采購應付共享—銷售應收共享—資金結算共享—資產管理”六大教學模塊,創新探索了“校企共育”雙循環教學模式,著力解決了大數據時代人才培養“抽象難理解、技能復合難提升”的問題,堅定了學生“愛崗敬業,提高服務”的職業道德,為培養精通財務數智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作出了積極努力和探索。
2? ? ?教學實施具體過程
財務共享課程以制造業企業經濟業務為項目載體,以構建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案例為任務主線,全程滲透“強道德—樹精神—立意識—促發展”的思政元素。課程團隊針對教學實施過程構建了流程圖,具體如圖1所示:課前學生試做初階任務,繪制共享前流程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課中通過“導析—構建—運行—診改—評價”5個教學環節,學生實做高階任務,鍛造學生核心技能;課后研做進階任務,開展方案策劃、架構設計、系統開發及方案優化等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2.1? ?循環助力學習目標達成
(1)課前試做。教師利用超星教學平臺推送預習資料,通過發布主題調研、進行主題討論、觀看微課視頻等方式明確教學目標。學生登錄學習通學習平臺,自學基礎知識、視頻、案例等資料,完成課前預習,匯總疑難問題。教師根據課前學生討論的結果和調研的情況進行查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實現“教師、學生、平臺”三位融通、交互學習[3]。
(2)課中實做。課中主要圍繞學習任務設定,“導析—構建—運行—診改—評價”5個環節來突破重難點。導析——案例導入:導入企業真實案例,找出案例企業不同業務場景下的痛點,分析企業實際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規劃設計:針對案例企業痛點及需求,構建不同業務場景下具體共享服務的業務流、審批流和信息流,明確不同共享服務的角色或崗位、動作或職責、單據或憑證。運行——建行合一:學生在教師的知識點撥和示范操作下,針對構建后的共享流程用例測試,驗證結果。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任務,交叉輪崗,提升學生協作能力和合作意識,打造“協作共享、共同成長”的學習文化。診改——診斷改進:學生追溯構建與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部溝通交流,協商解決,改進構建和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評價——評價總結:采用多樣化、多維度的考核體系,提高過程考核占比,通過教師點評和組間互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強化學生運營管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課后研做。教師利用學習通開展實時師生互動答疑,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課后拓展作業,開闊視野;使“學習后進”的學生利用教學平臺進行持續學習,解決學生課堂學習不到位的情況。
2.2? ?多手段攻克學習重難點
課程團隊積極開發財務共享活頁式教材,實現了教學內容與行業新標準、新工藝、新規范及時對接;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學生數據采集系統分析學生橫縱向增值成長情況,精確掌握學情;利用智慧講臺微錄儀實現5G實時操作示范,ARE虛擬仿真教學平臺與用友NCC平臺實現了虛實結合,解決了“理論抽象難理解”的問題,有效解決教學重點;借助財務共享中心、數智企業教學體驗中心、財經商貿產業學院實現了理實結合,解決了“技能復合難提升”的問題,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2.3? ?系統開展課程思政育人
課程團隊充分挖掘工作任務蘊含的思政元素,形成“強道德、樹精神、立意識、促發展”的思政主線(見圖2)。“強道德”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堅持準則和強化服務等會計職業道德;“樹精神”主要包括敬畏精神、工匠精神、嚴謹求實和契約精神等內容;“立意識”主要包括質量意識、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前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等內容;“促發展”主要包括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協調發展和創新發展等內容。課程團隊將各思政點深度融入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3? ? ?課程重構主要成效
3.1? ?新知掌握,“試做—實做—研做”效果顯著提升
在“試做—實做—研做”3個環節,通過學生完成“初階任務—高階任務—進階任務”,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學習動力。教學平臺數據顯示,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明顯提升,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成績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3.2? ?匠心升華,任務完成與思政育人效果凸顯
校企融合、企業入校、拓學研做,采用情景還原及角色扮演,實現了學生角色的轉變,提升了職業認同感。調研數據表明,學生對共享財務崗位工作認知度提升至94.3%,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明顯增強。課后組織學生在數智企業教學體驗中心為參觀人員進行宣講,學生服務企業并參與企業財務共享流程設計,獲得了社會和企業的一致認同。
3.3? ?技能提升,引證引賽入課效果提升
依據合作學習式教學,在課中環節,根據學生學習狀態進行“構建—運行—診改”循環,反復錘煉學生的操作技能,與上一個項目相比,大部分學生的核心能力得到了提升。引證入課,本課程高度對接“1+X”(財務數字化中級)證書,證書獲取率達95%以上。學生在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會計技能和智能財稅賽項中表現優秀,成績斐然。
4? ? ?課程建設特色創新
4.1? ?四維融入,提升職業素養
采用“四維度”策略開展課堂思政,全面融入“強道德、樹精神、立意識、促發展”,增強學生質量、法律、風險、前瞻、主人翁意識;樹立學生敬畏、工匠、契約精神及嚴謹求實的作風;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堅持準則、強化服務的職業道德;彰顯學生綠色、開放、協調、創新發展。
4.2? ?課后研做,構筑進階課堂
課后融入研做等進階任務,以研促學、以學助研。依托數智企業教學體驗中心,校企共同合作開發的用友財務共享服務平臺(V2.0)得到了廣泛應用,提高了財務人員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獲得了企業和同類院校的廣泛好評。
4.3? ?增值評價,實現成長評價
基于能力模型構建增值性評價體系,根據學生個體增值變化,分析學情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選取的5項維度指標真實可行,創建增值評價運行范式,將不同項目間具有相同工作流程的任務進行縱向對比,落實增值性評價,以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實現學生的可持續性評價。
4.4? ?教學研討,培養崗位能力
本課程教學團隊依托校企合作企業用友新道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南省財經商貿專業群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財務共享教學資源,同時融入行業新技術、新標準,以滿足教學、考證、競賽及社會服務需求。此外,本課程教學團隊積極與企業實踐導師簽訂“學徒制”合同,從企業獲取更多課后研究指導和學生社會服務崗位,提升學生研做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5? ? ?結束語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進行財務數智化轉型的趨勢日漸明顯,高等院校也逐步開始在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課程建設中進行變革,以“財務共享”“財務大數據”“智能財稅”“Python在財務中的應用”等課程為代表的數智化課程已陸續被納入財會類專業課程體系[4]。值得注意的是,財務數智化課程的開設不應該是各高校凸顯辦學特色或打造專業名片的“噱頭”,不能一味地將數智化課程的數量、課時占比或智慧實訓室面積與造價作為表層的量化標準,來評判各院校財會類專業數智化課程建設的改革進程與成效。同時,各院校也不能盲目跟風,在未考慮本校實際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的情況下,且未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出遞進式戰略規劃的情況下,盲目追隨一流院校或兄弟院校一同開設相關課程[5]。“大智移云”背景下,新商科課程教學改革之路崎嶇且漫長,作為奮斗在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一線教師,應該持續進行課程改革,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努力豐富教學資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主線,在數智化課程的變革之路上積極前行。
主要參考文獻
[1]程平,范洵.“金課”建設背景下基于知識圖譜的MPAcc課程教學研究:以重慶理工大學《云會計與智能財務共享》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19(28):35-38.
[2]王純杰.財務轉型背景下高校財務共享課程建設研究[J].商業會計,2020(1):124-126.
[3]馬佳佳.高職會計專業“課證融合”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以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20(9):70-71.
[4]鄭方方.基于“OBE理念+PAD模式”的財務共享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商業會計,2021(24):111-115.
[5]劉璇.基于財務共享背景的高職財務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2(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