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婷,尹春綺



[摘 要]消費信貸是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措施之一,貴州目前金融產業機制還有待完善,消費信貸業務逐漸增長,在貴州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研究消費信貸對貴州經濟增長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文章運用線性回歸和嶺回歸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后,得知貴州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向關系。鑒于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在貴州省經濟增長中占據重要地位,未來發展應著眼于金融科技的應用,強化消費信貸風險管控、優化銀行線上平臺。
[關鍵詞]消費信貸;經濟增長;嶺回歸;貴州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51
[中圖分類號]F832.4;F1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6-0161-03
1? ? ?研究背景
消費信貸業務一般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采取信用、抵押、質押等形式為個人消費者提供貸款資金[1]。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滿足了現代人們對多元化金融產品的普遍需要,逐步完善了現代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結構,為商業銀行增加利潤提供了重要渠道,也有利于增加增強我國市場活力、拉動內需,促進重要消費品生產資料的專業化生產,形成資本生產投入 — 消費 — 資本生產回報的良性循環。
部分學者認為,消費信貸業務可以短時間內為消費者提供一定資金支持,幫助消費者實現提前消費,但其作用存在地域差異,如郝政[2]的研究論證了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消費信貸余額遠高于農村家庭,反映了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水平差距較大;李佳[3]通過建立2006—2017年近12年省際動態面板回歸模型,實證檢驗發現消費信貸對我國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確有著顯著的影響,有利于增加城鎮居民服務消費支出,對服務消費結構也有一定的影響,且不同地區、不同收入層次下城鎮居民受到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另有學者認為消費信貸促使產業結構調整,如鄧文碩[4]從中觀經濟的視角考量,認為消費信貸對產業結構存在分化作用,并結合我國經濟運行中消費信貸對各產業的影響,得出消費信貸對產業結構分化作用的形成機制。部分學者提出消費信貸發展明顯促進經濟增長,如胡冰倩、聶巧平[5]認為消費信貸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存在著非線性關系,但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2? ? ?貴州省宏觀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貴州省宏觀經濟總體平穩增長,貴州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積極改善民生,優化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優化消費結構,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貴州省宏觀經濟數據庫顯示,2011—2021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呈持續上升態勢,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平穩持續增長,各產業增加值增速較快,尤其2017年后第三產業增速明顯加快,雖然2020年增速有所放緩,但2021年仍表現出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 586.42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 211元,比2020年增長了8.5%,高于全國水平1.4個百分點。
3? ? ?貴州省消費信貸發展現狀
就信貸資金投放總額來看,貴州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貴州省貸款累計發放新增貸款額2 188.3億元,占2021年全省金融機構各項社會貸款增量指標71.4%,信貸資金投入持續增長為金融企業發展生產、穩定經營業務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住戶貸款余額合計10 995.4億元,比2021年年初時增加約876.6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消費金融貸款金額同比增長約12.9%,持續快于2020年全省同期貸款平均增長速度。
就信貸資金投放結構來看,貴州省加大了對金融重點領域融資和經濟薄弱環節的投資力度。其中,通過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發放增量規模快速擴面,信用聯保貸款投放新增占投放總額比例實現快速提升。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網站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全省新增發放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合計達到2 683.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7.8%,比同期各項貸款余額增速高了6.3個百分點;2021年年末,支持小微和實體中小企業經營主體累計達到近80.3萬戶,比2021年第一季度多約9.4萬戶,比上年累計數量增長近14.4%。金融機構發放各類普惠小微貸款及實體信用貸款余額突破1 017億元,比2021年年初累計新增239.4億元。
就銀行類金融機構消費信貸發展來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利用金融科技推動消費信貸發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根據目前各個商業銀行披露的數據,工商銀行在國有銀行中金融科技投入資金最高,招商銀行在股份制銀行中資金投入最多[6];在業務辦理流程方面,招商銀行實現了客戶交互界面和作業流程的數字化,簡化了業務辦理流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的信用卡貸款規模持續擴大,這與金融科技的推動密不可分。而貴州省地方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進步空間,如貴陽銀行和貴陽農商銀行線上平臺業務完善程度相對較弱,這兩家銀行的手機銀行暫未開發遠程銀行的功能,貴州銀行最近才推出平臺授權功能,在此之前,都是后臺人工授權。因此,在運用金融科技推動消費信貸發展方面與大型銀行相比呈現弱勢。
4? ? ?實證分析
由于消費信貸是近幾年興起的貸款方式,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只提供了2015年1月起住戶短期和中長期消費貸款的月度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連貫性,以及更好地衡量貴州省經濟增長情況,本文的被解釋變量選取2015—2021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度數據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解釋變量選取2015—2021年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與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年度數據作為衡量貴州省消費信貸發展的指標,并構建回歸模型,建立多元回歸方程:
Y=C+aS+bL(1)
式(1)中,Y為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C為常數,S代表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L代表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和b分別為S與L的回歸系數。
由表1可以看出,該模型可決系數為0.987 420,
調整可決系數為0.981 130,擬合優度較高,F檢驗值156.981 8,模型整體顯著。通過多重共線性檢驗發現(見表2),S、L的方差擴大因子遠大于10,表明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進一步將解釋變量分別與被解釋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見表3、表4),結果顯示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可決系數較高,均通過了F檢驗,模型整體顯著。系數估計值的t檢驗均高度顯著。解釋變量符號也反映出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和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分別與貴州省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為正相關關系。
鑒于一元線性回歸顯示S和L均與Y呈顯著關系,但多元回歸分析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采用嶺回歸方法進行分析。首先,將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作為自變量,將Y作為因變量進行嶺回歸分析,結合嶺跡圖和SPSSAU智能建議確認K值(嶺參數)進行估計,K值取為0.990。從表5可知,模型可決系數R2值為0.876,意味著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和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可以解釋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87.6%的變化原因。
由表6可知,P值小于0.05,說明該模型有意義。模型通過了F檢驗(F=14.108,P=0.015<0.05),說明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和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其中至少有一項會對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產生影響。
根據嶺回歸分析結果(見表7)建立模型:
Y=9 970.256+3.232×S+0.659×L(2)
其中,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的回歸系數值為3.232(t=5.195,P=0.007<0.01),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的回歸系數值為0.659(t=5.315,P=0.006<0.01)。由此可知,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和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均會對因變量GDP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即消費信貸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貴州省經濟增長。
5? ? ?促進貴州省消費信貸發展的建議
5.1? ?運用金融科技強化消費信貸風險管控
貴州省銀行類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力量。首先,在對申請個人消費貸款的客戶進行信用風險評估時,銀行運用金融科技可以更加準確地評估貸款人資信,有效緩解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根據銀行掌握的客戶評價、客戶賬戶等數據,并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方法對客戶現金流或消費情況進行深度挖掘,依靠云端資源實現大規模的數據運算和數據存儲,提升銀行在小微企業和普惠金融領域的服務效率。其次,銀行利用金融科技跟蹤、監控資金流向,加強對貸款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蹤監控,并深度分析客戶貸后的管理,以降低消費信貸風險。
5.2? ?運用金融科技促進銀行線上平臺優化
要吸取現有先進經驗,運用金融科技完善線上平臺業務,進一步簡化個人消費貸款審批流程。依靠網上銀行或者手機銀行,開展自助型服務。客戶可以先在手機銀行了解貸款申請資格、額度和期限,在線上預先審核,減少辦理業務的成本和時間。商業銀行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優化智慧服務能力,開展精準營銷,借助線上平臺,開展場景化營銷,增加客戶流量,從而擴大消費信貸規模。
主要參考文獻
[1]周煥月.互聯網金融創新在跨境電子商務中的應用[J].中國中小企業,2020(5):150-153.
[2]郝政.消費信貸對居民消費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22):62-64.
[3]李佳.消費信貸對我國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影響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9:3-5.
[4]鄧文碩.我國消費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分化作用研究[D].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19:9-11.
[5]胡冰倩,聶巧平.消費信貸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分析[J].對外經貿,2020(3):78-82.
[6]中國金融新聞網.金融科技助力 銀行服務模式加速變革[EB/OL].(2020-06-22)[2022-12-22].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yh/shd/202006/t20200622_19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