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學功
(淄博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淄博 255000)
融媒時代媒體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的地位嚴重下滑,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這使得電視節目主持人既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又迎來了轉型的契機。電視節目主持人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把握自我轉型的主動權,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我修養,促進自我的多元化發展,使自身的能力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發揮融媒時代全能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最大價值,為電視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交融的時代,新媒體憑借多樣化的信息傳播平臺為受眾帶來多種形式的觀看體驗,受眾可以與平臺上的其他用戶進行互動,還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轉發和共享平臺發布的內容,這使得電視節目的受眾被新媒體快速分流,節目的收視率急劇下滑,進而導致電視節目逐漸被邊緣化。鑒于此,電視節目必須要以此為契機突破傳統的節目模式,有些電視節目為了在媒體行業的競爭中贏得生機,在節目中取消了主持人這一角色,比如娛樂節目中的真人秀,不需要主持人來主持節目,由節目嘉賓按照導演的安排進入各個環節即可,即使沒有主持人的加盟,嘉賓們自己就能夠活躍氣氛,制造節目效果。還有的電視節目直接由嘉賓來擔當主持的角色,比如《我是歌手》這一檔節目就是由著名歌手擔任主持的角色,既是歌手又是主持,拉近了嘉賓與主持人的距離,觀眾也習慣這種主持方式,不再追求主持人的主持能力是否專業。電視節目的轉型使得主持人的地位越來越邊緣化。在媒體行業競爭激烈,觀眾的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要緊跟媒體行業發展的步伐,將自己打造成為全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成為在電視節目中無法被替代的角色。
以往電視節目主持人是以功能型為職業發展的方向,功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競爭程度較小,節目順利進行即為他們的主持訴求,與受眾的距離較遠,其個性化、平民化、愉悅化程度較低。而融媒時代功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受眾更喜歡價值型和體驗型的節目主持人,即主持訴求是節目令人愉悅,主持人與受眾能夠近距離互動或者平視,其語言特征是個性化的、生活化的,具有學習型和創造型的職業狀態,這使得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發展環境發生了變化,已經逐漸趨向于提升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并形成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打造品牌化節目。因此,打造全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是適應主持人職業發展環境變化的必經之路,也是電視節目贏得收視率的必要條件。
融媒時代打造全能型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求能夠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既要具有較高的主持水平,又要讓節目個性化、愉悅化和平民化,能夠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因此,融媒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復合化和“一專多能”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獲得長遠發展,電視節目贏得收視率的必要途徑。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要在主持方式、語言水平、形體動作以及藝術風格上多下功夫。當前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媒體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主持人以往的角色比較單一,扮演著組織節目的秩序、引導觀眾觀看節目的角色,其主持訴求是節目的順利進行[1]。處于這樣的角色,電視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不允許出錯,著裝也必須得體,正襟危坐,因而與觀眾的距離較遠,或者觀眾需要“仰視”主持人,認為主持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帶有“明星”的光環。而在當前媒體融合背景下,“人人都可成為主播”,受眾在新媒體平臺上可以與主播進行實時互動,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實現了主播與受眾的平視關系,且人們更傾向于具有愉悅性和個性的節目,對主持人以往的角色也有了新的看法,不再認為主持人是高高在上、不可替代的,而是可以接近并與之互動的。主持人也可以有幽默詼諧的、個性的主持風格和合理的肢體動作,而不受節目的束縛。因此,當下全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要重視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廣大受眾呈現出“一專多能”的主持新形象。
例如,有些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一改往日坐著主持的風格,站著為觀眾主持節目,有時還邊走邊講說,有的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坐著與嘉賓面對面地對話,給觀眾一種親切感。再例如,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在語言上做到兼收并蓄、實現播報、解說、評論三者之間的相互融合,以此突出新聞節目的特色和主持人的個性化主持風格,避免同質化。白巖松之所以深受廣大受眾的喜愛,就是因為他對新聞事件的評論十分犀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于突發的事件,也能夠快速地找到問題的關鍵,通過一個個新聞事件,一組組真實詳盡的數據,讓觀眾直面事件背后的真相。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出現,信息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快,傳播渠道也更加多樣化,人們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網頁等渠道獲取信息,還可以有選擇性地關注信息發布的賬號[2]。正是由于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便捷,一些社會性的、跨國界的、隱蔽性的、蔓延性的信息撲面而來,在各大平臺上被用戶轉發、評論,進而容易形成社會輿論,這些社會輿論影響著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導致輿論引導的難度加大。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承擔著宣揚社會正能量、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任。因此,在融媒時代全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要善用融媒平臺和資源,精準地把握社會輿論引導的有利時機,讓人們了解更多的事實真相,多元化發展,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引導者的重要價值。
首先,電視節目主持人要增強大局意識、問題意識及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能夠從辯證合理性的角度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其次,要學會透過復雜的現象看本質,真正地做到審時度勢、順勢而為。例如,新聞節目主持人要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事件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響,要認識到該事件對受眾的影響,正確地引導受眾。最后,電視節目主持人應當能夠針對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創新節目的主持形式,以訪談、討論、直播等形式,引導受眾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看待問題,以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對問題進行分析,以發揮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例如,新聞節目可以利用直播平臺就某一熱點事件進行直播,通過與場外的記者連線,觀眾可以看到事件現場的實時情況,主持人可以邀請專業人士在直播間進行關于該事件的討論,觀眾還可以通過發送彈幕或者留言等方式與直播間的主持人進行互動。這樣的節目主持方式能夠實時地讓受眾了解事件的發展情況,通過與專業人士的討論,能夠引導受眾從客觀和理性的角度看待問題,能夠從更多的層面上分析問題,避免盲目跟風,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起到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
塑造主持品牌是融媒時代打造全能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必經之路。以往的電視節目中,主持人與其他節目元素之間的關系為“綠葉”,既主持人對電視節目收視率的高低影響不大,受眾主要關注節目的內容是否吸引人,很少過度地關注主持人所說的內容,大部分的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秉承節目順利播出的原則,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大多形式化、同質化[3]。而融媒時代的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急劇下滑,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與主持人呈高度的相關性,主持人已經不再僅僅是節目中的“綠葉”,而是“紅花+綠葉”,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語言特點、肢體動作等都成為受眾的關注點,人們對于節目的喜好不再僅憑節目的內容,也對主持人提出了更多樣化的需求。主持人必須要利用當前的信息資源和融媒平臺,在語言特點、肢體動作上多下功夫,形成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并與節目的其他元素相輔相成,共同打造優質的電視節目,形成電視節目的主持品牌。
主持人要通過主持傳播工作,自然而然地滲透主持品牌,有意識地積累和培養其社會影響力及威信力。例如,央視新聞節目的主播,在以往的新聞節目中,主持人大多比較嚴肅,語言中規中矩,幾乎沒有肢體動作,給觀眾以距離感。但當前融媒背景下,央視新聞主播大改之前的主持風格,在春節期間,會統一著裝紅色服裝,給觀眾拜年,為觀眾營造節日氛圍,引導觀眾重視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助于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外,主播會在語言特點上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塑造了自己的主持品牌,如說到主播朱廣權,人們就會想到他的快人快語、妙語連珠和接地氣。在主持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滲透著央視主持的品牌,讓人們一提到央視主持人,就會想到朱廣權。正是主持人充分利用了當前網絡中的信息資源,融合了媒體平臺中人們喜歡談論的話題或者熱詞、網絡用語,再加之主持人的專業素養、敏捷的判斷力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才會將自己塑造成如此有社會影響力和有威信的主持人。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打造全能型節目主持人還需主持人提高其學習能力,積極了解新媒體。一方面,如今新、舊媒體融合的深度在不斷提升,電視作為傳統的媒體,要學習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運營策略和服務策略,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上要考慮到受眾的心理特點,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受歡迎的節目品牌。電視節目與主持人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好的電視節目需要優質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這就需要主持人要多學習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和渠道,還需要了解新媒體平臺中最新、最有趣的信息,并將其合理地運用到節目中,提升節目內容的愉悅性[4]。比如,通過瀏覽新浪微博的首頁,就可以直觀地通過圖片、文字等內容了解當天的熱點,包括新聞、熱點事件等信息,點開其中的內容,就可以通過博主的文字了解到當前網絡的流行詞或者趣味的話題,主持人將其記錄下來,通過網絡搜索,弄清楚來龍去脈,合理地將其運用到節目中,能夠增強節目的愉悅性,當觀眾從主持人口中聽到這些熱詞,便會引起共鳴,觸動內心。另一方面,媒體融合背景下,信息海量出現,主持人還要學會利用現有的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以及信息平臺、媒體軟件等工具幫助自己獲取有傳遞價值、有意義的信息或者題材,拓寬信息獲取的渠道。除此之外,網絡中的信息繁多且較復雜,人人都可以發布或者轉發信息,而信息發布的人群也比較復雜,所發布的信息有待進一步確定其真實性,這就使得主持人獲取信息的工作量較大且較復雜,有時也很難辨別其中的真假,進而影響其分析、整合信息。因此,主持人要提高信息的辨別能力,做到有據可查,追根溯源。
在融媒時代背景下,打造全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不能僅僅依靠角色的轉變,還要做好理念和思想上的轉變,要摒棄陳舊的思想,用積極的心態迎接時代的變化,立足自身的情況做好轉變的準備。因而要不斷地吸取新時代媒體的精髓,不斷學習,提升自身修養,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5]。
首先,主持人要不斷地儲備知識、擴大節目信息量。不論新舊媒體融合時代,還是傳統媒體盛行的時代,節目的內容依舊是節目收視的“利器”,主持人在提高自身主持專業素養的同時,需要在內容上多下功夫,不僅要對當天播報的內容做到十分了解,尤其是一些專題性的報道或者是連續性的報道,要將之前所播報的內容與當天所要播報的進展進行銜接和做好鋪墊。同時,主持人還要具備能夠過濾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向觀眾傳遞有價值、真實的內容。
其次,主持人還應當具備靈活的把控能力,能夠為直播連線做好播報內容上的自然銜接,在合理的時機進行直播連線,還要具備處理危機的能力。比如,有時在直播連線時會遇到突發的狀況,如場外的信號連接不到或者連線的畫面突然中斷,抑或場外記者的聲音聽不清楚等等,這時如果主持人缺乏應變能力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就會降低節目的效果,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而主持人如果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則會自然而然地化解危機。因此,打造融媒時代全能型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主持人不斷地充實自己,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成為電視節目中的“紅花”。
綜上所述,融媒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發展面臨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下打造成全能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是當前電視節目主持人面臨的重大挑戰。電視節目主持人要認識到融媒時代轉型的必要性,通過角色復合化,實現“一專多能”;多元化發展,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充分利用資源,塑造主持品牌;提高學習能力,積極了解新媒體;提升自身修養,實現價值最大化等策略,促進由傳統型向全能型的轉變,為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