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花 張軍 方超
摘? 要:文章從生命周期視角就高校圖書館“紙電一體化”建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探求解決對策,對電子書在采選、入庫、編目、流通、剔除各個環節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剖析,探索了解決方案,并提出了“紙電一體化”建設的九大原則,即求新原則、互補原則、合理分布原則、高流通率原則、高性價比原則、數據分析原則、元數據規范原則、版權保護原則以及館讀共建原則。
關鍵詞:生命周期;紙電一體化;電子書單本采購;館藏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5-0018-04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健康醫學院2021年(管理類)師資人才百人庫項目(項目編號:A3-0200-21-311007-2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柳麗花(1976—),女,碩士,上海健康醫學院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張軍(1976—),男,博士,上海健康醫學院編輯,研究方向為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方超(1983—),男,學士,上海健康醫學院館員,研究方向為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
近年來,我國圖書館迫于經費、物理存儲空間、入館人數下降等方面的壓力,正積極探索資源建設的轉型。同時,館配供應商在電子書單種零售方面也進行了嘗試,如“暢想之星”“可知”“云田智慧平臺”等均提供單本電子書零售服務。圖書館“紙電一體化”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一系列問題,本文主要從生命周期視角就“紙電一體化”建設遇到的問題探求解決對策,為館藏“紙電一體化”建設的發展提出建議。
一、高校圖書館 “紙電一體化” 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一)采選環節
在電子書單本采購業務的發展中,無統一采購平臺是長期困擾圖書館的一大難題,圖書館不僅要同時面對多個采購平臺,還要面對因為中標商的更換而帶來的采購平臺更改的問題。雖然已經有多位業內人士提出了建立一體化采購平臺的建議,但不同館配商之間的競爭使這一愿望難以實現。
對比前幾年學術類電子圖書逐漸增多的喜人之勢,近3年館配商采購平臺上提供的電子書的新書數量則較為有限。“可知”平臺上近3年的圖書占21%,“暢想之星”達到25.7%,均未超過30%,超星旗下有 “匯雅”和“書世界”兩個品牌的電子書平臺,收錄電子書140萬種,但年更新圖書僅8萬種左右[1]。而對于圖書館來說,保障新書采購率是采書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是,目前可供單本采選的電子書種類并不樂觀。
圖書館的圖書采購工作主要依靠館配商,單本采購的電子圖書也不例外,各館配商平臺之間的兼容性較低,打造統一的采購平臺是圖書館的迫切需求。2020 年,CALIS 推出“高校圖書館質量工程”計劃,設定了包括“全面促進紙電同采協同服務新模態”在內的7大發展目標,逐步形成紙電同步發行、紙電同價采選、紙電協同服務的先進采購服務體系[2]。此外,“國家出版發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阿法購紙電一體采選平臺”“蕓臺購平臺”等也都為打造統一的館配平臺提供了思路,卻仍舊未能從本質上消除利益平衡所造成的阻礙[3],彼此之間的競爭使得各館配商依舊處于各自為政的階段,圖書館依然需要在不同的平臺進行采購,統一館配平臺的建設任重道遠。從高校圖書館的角度來看,可由CALIS牽頭,強化政府職能部門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加速推進“高校圖書館質量工程”。
豐富“紙電一體化”圖書的種類是出版社、館配商及圖書館共同的目標,據《2020年中國圖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用戶對電子書和有聲書的需求變多,圖書市場上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并駕齊驅。對于出版商及圖書公司而言,“紙電同步”出版意味著豐厚的利潤,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4]。
(二)資產入庫環節
對于傳統的紙質圖書,圖書館在完成采購環節后,就擁有其所有權,并被納入學校固定資產管理。而對于電子圖書而言,圖書館采購的是使用權,其所有權屬于書商,電子書的使用范圍、使用方式皆受到限制。此外,電子圖書的驗收難度大,尤其是電子書的新書往往采用預出版形式,而最終的正式出版有可能與預出版存在差異,因此,在“紙電一體化”建設中,圖書館對于電子圖書的資產化管理尚有難度。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普遍做法是將本地鏡像的電子圖書做固定資產認定,圖書館在電子書采購過程中可與提供商達成本地鏡像協議,一方面能確保電子書的永久使用權和所有權,同時也為電子書的資產化管理提供便利。而對于不提供本地鏡像卻可以一次購買永久使用的電子書,建議按照無形資產認定和管理[5]。對于納入資產管理的電子書需遵循資產管理規范、流程及資產抽查和盤點制度[6]。
(三)編目環節
與包庫購買電子圖書不同,單本采選的電子書需要在圖書館的OPAC系統中進行展示,以便讀者發現并利用該電子書。目前,外文電子書元數據相對規范、質量較好,而國內電子圖書的著錄尚未有統一的標準和做法,造成MARC數據中的信息多樣化[7]。自《國圖電子圖書著錄規則》出版后,電子圖書的著錄出現了兩種形式:一是將電子圖書作為獨立的資源進行著錄;二是按照電子資源進行著錄。兩種著錄形式遵循了不同的著錄標準,不同的館配平臺提供的元數據也有不同,且都存在一定的出錯率[8],在進入OPAC之前需要進行人工干預。另一方面編目數據中856字段網址的穩定性難以得到保障。
標準規范的元數據是資源揭示的基礎,也是文獻被充分利用的前提。單本購買的電子圖書建議作為單獨的資源進行著錄,可采用《國圖電子圖書著錄規則》對電子書進行編目,通過專用字段135(電子資源編碼數據)字段、230(資料特殊細節項)字段、336(電子資源類型附注)字段、337(系統需求附注)字段以及856(電子文件資源地址與檢索)字段來充分揭示電子圖書資源[9]。
對單本采選的電子書進行數據著錄不僅可以充分展示資源,還可以避免由于在不同平臺上采選有可能產生的重復建設問題。
(四)利用環節
當前,圖書館界對于“紙電一體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資源建設視角,對電子圖書的利用、流通以及讀者服務視角的研究尚不多見。然而,紙質圖書的借閱率連續走低已是圖書館界不爭的事實,尤其是2020年以來,傳統的紙質本圖書借閱服務已無法滿足讀者的需要,電子書借閱服務的作用凸顯出來。劉斌提出以現有館藏的紙本圖書作為基礎生產電子書,并通過加密形式進行流通服務[10]。張文竹提出構建“紙電一體化”電子資源服務體系[11]。另一方面,電子圖書借閱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如圖書種類少、大多數電子圖書陳舊、電子圖書格式不統一、同時借閱的復本受并發數限制、借閱數據統計不方便、校外訪問需要依賴于學校的VPN等。
相較于以往的包庫采購模式,單本采購的電子圖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精品”,單獨編目使其能夠通過OPAC系統使讀者對其有所了解,避免了讀者需要在不同的電子書平臺間切換檢索帶來的困擾。單本采購過程中與館配商達成鏡像協議或者約定不設置并發數,以滿足讀者同時借閱的需求。通過OPAC系統訪問電子圖書還能更加方便地統計使用數據,指導資源建設工作。然而如果讀者直接從館配商的平臺訪問電子書,則仍需要從各平臺獲得相關的使用數據。
在克服電子圖書借閱不便的困難時不能忽視對版權的保護,當前的普遍做法是讀者通過指定的網頁或客戶端閱讀電子書,閱讀完畢后,通過網頁或客戶端向服務器發出還書請求,讀者還書后,電子書內容將從讀者賬戶中刪除,網頁和客戶端將不再向讀者開放該電子書。
隨著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電子圖書的借閱數據統計困難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讀者在使用OPAC時登錄個人賬號,通過OPAC檢索、訪問電子圖書即被記錄在個人賬戶中,圖書館員在后臺可獲取此數據,進而了解電子圖書的借閱使用情況。
(五)剔除環節
剔除是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的完成標志著資源在圖書館生命周期的結束。隨著電子圖書館藏的快速增長,也會面臨著和紙質圖書一樣的剔除問題。目前,我國尚未有圖書館開展電子書剔除工作,一方面是因為我國電子書市場尚不成熟,不僅缺少同步出版的電子書,優質電子書產品更是鳳毛麟角;另一方面,圖書館的電子書建設尚在起步階段,又因為面臨著教學評估等壓力,因此,多數圖書館尚未開展電子書的剔除工作。但是,加強電子書的建設和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電子圖書的剔除是圖書館資源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不僅是對圖書館資源的及時清點和有效組織,更有利于圖書館信息服務質量的提升[12]。因此,圖書館電子圖書的剔除工作必須未雨綢繆,以此使電子圖書的建設保持長久的活力。
對于圖書館來說,剔除電子圖書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制訂剔除政策和將電子書從館藏中移除。前者為后者提供行動指南,后者則是對前者的貫徹實施[13]。圖書館應制訂可操作的剔除政策和標準,雖然載體形態不同,但從資源內容角度而言,電子圖書的剔除標準與紙質圖書相似[14],出版時間、流通率以及內容質量是主要考慮的三個因素。
二、高校圖書館 “紙電一體化” 建設的原則
(一)求新原則
通常而言,圖書館在資源建設中以新書為主,但新書的折扣率往往要低于舊書,價格較高。“紙電一體化”過程中單本采購的電子圖書應盡可能選購最近三年內最新出版的圖書,以此來彌補圖書館由于經費匱乏而導致近年來新書采購不足的缺陷。
(二)互補性原則
圖書館的館藏體系是根據自身的性質、任務和特點,經過長期的館藏建設不斷積累、不斷完善而發展起來的。電子圖書作為一種新型的館藏文獻類型,與傳統印刷型館藏圖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為補充、互為依托、互為支持的關系。本館流通量大,但是復本量少而不能滿足讀者需求的圖書;某些價格昂貴,本館購買量少的圖書;卷帙浩繁、檢索查閱不方便的圖書;某些古代文獻、善本、手稿等具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的圖書資料等等,都可以由電子圖書來作為補充[15]。
(三)合理分布原則
在“紙電一體化”的建設初期,一方面要探索紙電分布的規律,另一方面須注意培養各學科讀者的借閱習慣。所采購的電子圖書的學科專業分布應均衡,既要考慮到學科專業的全面性,又要照顧到重點和深度,還可適當照顧本校的重點學科、重點專業、重點課題。
(四)高流通率原則
電子圖書的選購可以參考紙質圖書的流通率開展,重點采購流通率高、讀者需求量大的圖書,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公共課教學參考書、英語等級考試用書、考研參考書、計算機等級考試類等讀者急需和需求量大的圖書,還有因復本量少供不應求的問題,可借助電子圖書的優勢得以解決。
(五)高性價比原則
可充分發揮電子圖書性價比高的優勢,如印刷型價格昂貴的原版圖書可選購電子版,尤其是一些外文原版圖書。對于開本較大的、或裝幀異形不易上架的圖書也可選購電子書,例如藝術類圖書、畫冊畫集、古籍、手稿、圖片、相冊等。
(六)數據分析原則
在“紙電一體化”建設過程中,須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尤其要對采購數據和利用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挖掘讀者的閱讀規律,摸索出哪些圖書適合電子館藏、哪些圖書適合紙質館藏、哪些讀者傾向于電子閱讀、哪些讀者更鐘愛紙質閱讀等。對數據的綜合分析有助于逐步完善“紙電一體化”的館藏體系。同時這一原則也使上述互補性原則、合理分布原則、高流通率原則、高性價比原則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是使四項原則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
(七)元數據規范原則
單本采購的電子圖書元數據全部進入圖書館OPAC系統,統一采用《國圖電子圖書著錄規則》對電子書進行編目,通過專用字段,如電子資源編碼數據字段、資料特殊細節項字段、電子資源類型附注以及電子文件資源地址與檢索字段來充分展示電子圖書資源。同時通過設立“電子書庫”來實現館藏呈現,方便讀者利用。
(八)版權保護原則
電子書在流通環節需要做好版權保護。除加強宣傳外,圖書館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版權保護。讀者在網頁上閱讀電子書時會將當前設備的Mac地址作為唯一標識記錄在數據庫中,讀者只能在當前設備閱讀。在客戶端上閱讀電子書時,加密的電子書會被推送到客戶端,然后將電子書與該手機綁定。借閱到期或讀者歸還圖書后,電子書內容從讀者賬號中刪除,網頁和客戶端不再向讀者開放該書目。
(九)館讀共建原則
讀者通過智慧圖書館進入相應的電子書閱讀平臺,對有興趣的電子書進行薦購,圖書館員后臺可接收到相應的推薦,并對圖書作采購/不采購的處理,實現資源建設直接為讀者提供服務。館讀共建原則確保了資源建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適度的館讀共建能夠幫助圖書館第一時間了解讀者需求,及時調整建設策略,同時能夠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引導讀者融入館藏體系,實現館讀雙方的共贏。
三、結語
“紙電一體化”建設是圖書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經之路[16],它能促進圖書館館藏結構合理化,更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17]。圖書館正在力爭通過“紙電一體化”建設優化配置圖書經費、館藏空間,甚至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等。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仍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從資源采購到資產入庫、編目、流通再到剔除,每個工作環節都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限制。因此,在開展“紙電一體化”建設的過程需制訂相應的策略和建設原則,才能保障其長久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張會田. 紙電融合模式下的中文電子書館配應用平臺建設[J] .圖書館學研究,2021(07):51-58.
[2] CALIS高校圖書館質量工程[EB/OL]. (2022-10-17). http://www.calis.edu.cn/.
[3] 張會田. 紙電融合模式下的中文電子書館配應用平臺建設[J]. 圖書館學研究,2021(07):51-58.
[4] 李斯. “紙電同步”趨勢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探究[J]. 圖書館研究,2022,52(01):41-45.
[5] 李斌,王寧,張赟玥. 高校圖書館電子書資產化管理策略探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06):69-73+88.
[6] 《數字圖書館資源管理指南》正式發布[J]. 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01):10.
[7] 李斯. “紙電同步”趨勢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探究[J]. 圖書館研究,2022,52(01):41-45.
[8] 詹麗華. 我國中文電子圖書書目數據揭示研究[J]. 圖書館雜志,2021,40(10):64-71.
[9] 金華. 基于BIBFRAME 2.0的中文電子圖書編目研究[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12):45-49.
[10] 劉斌. 新冠疫情下高校圖書館基于紙電一體化的圖書館流通服務方法[J]. 圖書館建設,2020(S1):200-202.
[11] 張文竹,邵波. 紙電一體化的電子資源服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圖書館學研究,2019(16):43-50.
[12] 葉秀明,傅文奇. 圖書館電子書剔除問題探微[J]. 圖書館學研究,2017(05):15-19.
[13] Larson J. Crew:A weeding manual for modern libraries[M/OL]. Austin,Tex:Texas State Library and Archives Commission. https://www.tsl.texas.gov/ld/pubs/crew/index.html.
[14] Georgas H. The case of the disappearing e-book:academic libraries and subscription packages[J].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2015(07):883-898.
[15] 齊荃. 略論電子圖書采購應遵循的原則[J]. 山東圖書館季刊,2004(02):63-65.
[16] 蔡迎春. 智能選書:圖書館精準采購實現策略[J]. 數字圖書館論壇,2021(06):50-55.
[17] 林麗娟. “紙電同步”趨勢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困惑與思考[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01):84-87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