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士培
結腸癌是目前國內發病率第三位的惡性腫瘤,可導致患者出現消化道梗阻、出血,遠處轉移后引發功能障礙等。結腸癌的發生與結腸腸壁的生理結構密切相關,結腸的腸壁一共分有五層結構,由內到外分別是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和外膜。通常來說,結直腸癌發生的區域最先從黏膜層開始。如果病變的累積區域只局限于黏膜層和黏膜下層,稱為早期結腸癌。如果病變區域已經突破了第三層、進入到第四層,也就是固有肌層,稱為進展期結腸癌。進展期結腸癌的危害非常大,早期可能有淋巴結及遠處器官轉移,同時腫瘤組織也可能會突破外膜,引起鄰近的組織器官損傷。結直腸癌的發展比較隱蔽,在早期沒有比較特異的癥狀,一旦進入到進展期,由于腫瘤組織破潰、出血、堵塞等,可導致患者出現腹痛、血便、黑便等癥狀。如果腫瘤組織長得比較大,還可導致患者出現腸梗阻癥狀。
早期癥狀
結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很多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容易忽視,就診時多是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術的機會。一般來說,結腸癌早期常見的癥狀包括以下幾點。
(1)貧血:多由于長期慢性失血,造成機體造血功能失代償所致。
(2)腹痛:多為腹部隱痛不適,因病變浸潤到腸壁所致,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腹脹、腸鳴音亢進、便秘、排便困難等。此時,建議患者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以排除是否存在腸道疾病的可能。
發病原因
(1)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結腸癌發病原因比較復雜,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家族性比較明顯,即父母患有結腸癌,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大。
(2)不良飲食習慣。如經常吃油炸、燒烤、腌制食物,蛋白質、脂肪攝入過多,會使得結腸癌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3)結腸炎、結腸息肉如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結腸癌的發病率會比較高。
(5)心情壓抑也會增加結腸癌的發病率。
能根治嗎
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早期結腸癌,大多可以通過手術及后續治療達到根治的目的;如果結腸癌轉移部位是肝臟,且體積不大、個數不太多,也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達到治愈的目的;如果是晚期結腸癌,根治的可能性就不大。
治療方法
結腸癌分為乙狀結腸癌、橫結腸癌、升結腸癌及降結腸癌,患者可出現腹部疼痛、大便帶血、大便次數增多、腹部腫塊等癥狀。臨床主要采取腸鏡檢查,如果沒有出現轉移,可采取根治性的手術治療;如出現轉移,可采取姑息性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切除病變處的腸管或者結腸造瘺,以免結腸癌導致腸管出現梗阻,無法排便的情況。早期結腸癌術后不需要化療,中晚期結腸癌術后則需要化療,以降低復發及轉移的概率。
結腸癌術后的生存期
相比其他惡性腫瘤,如肝癌、胃癌、胰腺癌等,結腸癌的治愈率還是相對較高的。目前來說,局部進展期(沒有遠處轉移),局部又不是非常早期的結腸癌,5年生存率能到50%~60%。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結腸癌患者如果經過正規的治療,治愈的希望很大。對于早期的直腸癌,尤其是結腸系膜淋巴結沒有轉移,且沒有其他不良因素,經過根治性手術,絕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
結腸癌術后的護理
應根據手術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護理手段。如果是常規的結腸癌根治,沒有作造瘺,術后只需觀察大便情況,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不要吃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食物,少食多餐,隨時觀察有沒有腹脹、腹痛、便血的情況。另外,如果做了造瘺手術,需要進行造瘺護理,引導患者學會從人工肛門排便、排氣,并定期更換造瘺袋。
結腸癌術后根據病理情況,還需要配合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術后一般需要做4~6個療程的輔助化療,目的是為了控制病情發展,預防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
結腸癌都需要做造瘺手術嗎
需不需要造瘺口,取決于結腸癌本身,比如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對全身尤其是胃腸道的影響而定。造瘺口分為永久性造瘺口和臨時性造瘺口。
永久性造瘺口通常是因為癌腫較大,為了根治腫瘤而切除了過長的腸道,斷端吻合比較困難,評估后期也不能吻合。
臨時性造瘺口通常是癌腫切除腸道的范圍不大,可以評估后續做斷端吻合時,但為了緩解近期腸道風險才臨時做的。通常在術后半年做回納手術,恢復原本的腸道功能。
結腸癌的日常護理
(1)調整個人心態。結腸癌雖然屬于惡性腫瘤,但還是有一定治愈率,所以患者要調整好心態,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2)做好腸梗阻的預防。結腸癌患者最常見的問題是腸梗阻,建議在生活中適當對腹部進行按摩,避免腸道粘連在一起。
(3)飲食調理。結腸癌可影響食欲,加上治療的副作用,會讓患者變得更加虛弱。所以,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患者要養成多吃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的飲食習慣。
如何預防結腸癌復發
一般要求5年之內隨診。前2年隨診要頻繁,每3個月到醫院體檢,后面3年要求每6個月到醫院體檢,超過5年,每年復查1次;同時,要求每年復查腸鏡,目的是一旦發現復發或者轉移跡象,早期進行干預。另外,結腸癌術后根據病理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化療,目的是消滅在體內殘存的癌細胞,防止腫瘤復發或轉移。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腸癌患者一定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主動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術后要定期體檢,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一旦出現不適,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