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普及,微課逐漸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教師應在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和課后復習階段引導學生應用微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創新初中數學教學形式,在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同時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微課對于一線教師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以交互式視頻、聲音等為主要載體,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針對某門課程、某一個具體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所精心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微型教學資源;在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運用這一教學資源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更好地幫助教師在教學中達成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習能力的這一目標;微課教學視頻要包含某個具體的教學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熱點等),在制作微課視頻時要突出“微:化繁為簡”“?。喝萘啃?、時間短”“精:精細緊湊、不拖泥帶水”的特點,這樣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
一、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都不同,同樣的教學內容每個學生的難點也不同,教師在有限的課堂容量下,難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加上課余時間有限,有時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后問題也不能做出及時的解答,這樣就會阻礙學生學習,導致學生難以跟上班級教學的步伐,探究意識得不到充分地發揮,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可將提前錄制好的微課發給學生供學生提前預習,將上課的課件以及課后練習錄制成微課供學生參考和復習,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想聽哪一部分內容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做決定;在需要思考時,學生還可以循環播放或暫停學習進度,可有充足的時間對知識進行理解以及深化,這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微課視頻材料進行自學,也能有效彌補教學中“一遍過”存在的弊端,解決不同學生由于接受快慢不同而造成學習困難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創新初中數學教學形式推動新課程教學改革
自義務教育新課標正式頒布以來,各學科立足于核心素養,對教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各地的中小學校也都在為如何把新課標的理念落實到常規課堂教學中而探索和實踐。新課標明確提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這就需要教師強化對“怎么教”的思考,但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所以對初中數學教學形式進行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它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將微課應用于教學中也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之一,它不僅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自由地穿插于課堂當中,降低知識的“高冷度”,增加知識的親和力,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興趣;也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獨立地思考,建立完善的邏輯思維,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利用微課教學的課堂,教師的教學形式可以是: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學生的學習形式可以是:獨學,對學,群學,跟自己對話,跟課本對話,跟同伴對話,因此微課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創新了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彌補了課堂學習的不足,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和現代教學的需要,有效地推動了新課程教學改革。
3.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有促進作用。一方面,教師設計微課內容時,需要將微課教學和課堂教學科學地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心理規律,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這個過程相當于一次完整的備課和縝密的授課。另一方面,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通過觀看自己制作的微課,不斷模擬學生對微課視頻中學科知識的理解,及時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修改,這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備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成長,使得教師整合信息技術的能力得以提升,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教學技能的運用也將再上一個臺階。此外,微課視頻有助于優秀教師先進教學思想和經驗的傳播,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提升教師的認識和眼界,使得教師的學科知識和教學資源變得豐富多了,也有趣多了。
4.強化教學各環節,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能夠發揮其獨有的價值,一線教師可以使用微課對學生實施個性化輔導。微課資源相比于傳統的圖文,能給予學生更深的印象,能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它可以通過視頻解說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對其所要講授的知識內容有必要的理解與把握,增加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樂趣,拓寬數學學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增強學生對新知識內涵的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解決重難點問題的技巧更好地展現給學生,其形象的描述可以強化學生記憶,進而對教學難點實現有效的突破。如教師講解勾股定理的時候,可采用視頻動畫的方式將課本中趙爽證法的變換過程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加直觀理解勾股定理的證法。
在課后復習或單元階段性復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分享教學視頻,為學生提供二次學習的機會,解決復習課經常面臨的內容多、課時少的問題;學生利用微視頻學習時,可以感受到教師是在給他一個人講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平等感,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認真,降低了課堂上學生因為座位遠近和個人內斂性格等因素給學習帶來的影響。而且課后利用微課可以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延伸,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個性化地學習,優秀的學生利用微課資源可以進行深度學習和超前學習,基礎相對薄弱或者接受相對較慢的學生,利用微課資源可以將知識慢慢消化吸收、查漏補缺,使教師做到了“隨時隨地、一對一、無限重復”的教學輔導,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二、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1.課前預習中使用微課教學
想要達到高效課堂,學生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的學生課前想先預習,但由于知識點的儲備量和自學能力薄弱,自主學習教材時會遇到許多阻礙,從而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在課前預習時,教師可針對所教的內容,親自為學生制作相應學習內容的背景材料與需儲備的知識點的課件,然后錄制成微課視頻,通過觀看微課視頻的方式,使學生的預習不再拘泥于書本,將書本上復雜難懂的內容可視化,降低書本知識的“高冷度”,增加知識的活潑度和親和力,有利于知識的生成,減小預習障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生動的圖文信息和活潑的動畫元素也能夠吸引學生注意,活躍學生思維,分散學習難度,緩解學習疲勞,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提高預習的效果。比如“勾股定理”第一課時課前預習的微課視頻(可掃描圖1二維碼觀看)。
2.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教學
課堂教學時間只有40分鐘,初中數學有些概念學生一時半會兒很難理解,尤其到了初二,幾何板塊的教學占了很大的比例,學生開始接觸邏輯推理幾何證明,它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和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很高,但由于很多學生圖形感官能力不強,數學抽象思維和直觀想象能力很弱,導致他們在課堂上很難把知識吃進去,跟不上課堂教學進度,所以有很多學生初二會出現數學成績下滑的現象,甚至放棄數學。另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所占用的課時容量大,它要涉及很多數學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留給學生更多合作探索、實踐操作的機會和時間,導致課時緊張,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重難點,提高課時的容量和利用率,教師可將一部分內容錄制成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利用微課視頻動畫、圖片等形式直觀地呈現教學情境,再配以教師的輔助和解說,就能夠將一些晦澀難懂且抽象的知識點,復雜又費時費力的演示和操作以及受時空和條件限制無法展示的教學內容等問題解決了,從而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直接性,實現知識的拓展,由于感觀作用,學生會更有興趣地去看視頻,這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內容,就算一時半會還不懂,課后也可以上網自行反復觀看,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合作討論直到掌握為止。教師使用微課還節省了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做課堂練習,以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比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課堂教學的微課視頻資源(可掃描圖2二維碼觀看)。
3.課后使用微課教學
一堂課結束后,學生要真正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點,課后還需要及時復習和做課后習題,這是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認真做好這個環節,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會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現實狀況是每個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性,很多學習困難的學生對課堂傳授的知識理解不到位,課后復習時無從下手。在做作業時也顯得力不從心,再加上教師并不是隨時在學生身邊,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出現問題時很難及時獲得幫助和解答,就很容易養成拖拉作業或著抄作業的壞習慣,問題的積累也會給學生造成學習上的負擔,使學生漸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有了微課視頻,這個問題就能夠得到較好地解決,教師無需時刻在學生身邊,只需將提前錄制好的微課提供給學生觀看,學生就可自行解決課后所遇到的問題。為提高課后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將一些易錯點和易混點匯總整合,甚至可以適當地插入檢測習題,引導學生總結答題方法和技巧,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知識掌握得更加準確和牢固,學生課后學習會更加地輕松,可謂是一舉多得。比如“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課后學習的微課視頻(可掃描圖3二維碼觀看)。
總而言之,微課教學的作用可以兼顧到每一個學生,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消除課堂學習帶來的束縛感和疲勞感,給學生營造較為輕松的學習大環境,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達成新課標下“培養人”的目標。微課課堂實現了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滿足學生個性化和深度學習的需求,能夠帶給學生更多不一樣的體會,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以此來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
【參考文獻】
[1]趙宇,陶淑真.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