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予彤
【摘要】在音樂課堂中采用“教—學—評”一致性進行教學,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切合新課程標準,與教學活動保持一致;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習內容與任務,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教—學—評”一體化是一種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評價活動協同的過程。具體說是師生在完成評價任務的過程,通過將評價融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全過程,依據評價證據推論教與學的成效,并不斷反思,以改進學習計劃,再以可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教—學—評”一體化本質是有效學習,體現學生中心;“教—學—評”一體化核心是學習目標體現目標導向;“教—學—評”一體化關鍵是教學評價體現質量標準。“教—學—評”一體化的基本要素是學習目標、教學任務、評價任務,學生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這都是教師應在課堂上重點關注的要素。
一、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主導并決定著學習活動與課堂評價的跟進,學習活動與課堂評價圍繞學習目標相互滲透,達成并驗證學習目標,形成“定標—達標—驗標”課堂教學轉軸,“學”與“教”圍繞學習目標雙線并行有機合作,形成師促生學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要求,主要強調了基礎音樂素養知識的掌握,例如速度、節奏、力度、旋律、演唱、音樂、和聲等內容。其中,對于樂譜的識讀也成為了音樂教學目標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作品的精神內涵有更好的理解,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在模仿與創作中積累更多的感性經驗。在教學每首歌曲時,教師首要考慮的就是解讀歌曲,明確在課上什么是學生需要學習和教師該教授的內容,選擇正確的評價方式才能確定教學的任務。
例如在教學《四季童趣》這一歌曲時,通過對歌曲分析與研究,給出三個教學目標,第一是引導學生先熟悉音樂曲目的旋律,第二是引導學生嘗試哼唱樂譜,第三是正式學習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學生應在演唱時能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有感情地演唱,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這首歌曲,并嘗試重新創編這首歌的歌詞。在設計了教學目標后,設計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就都有了依據。學生在學習了三個不同的旋律后,比較三者的異同,了解這三句的區別,為歌曲的準確詮釋奠定了基礎。教師還可以面向這一教學目標做有效的擴展,讓學生嘗試唱歌。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拓展學生的能力,安排學生開展創編歌詞的學習活動,可適當降低難度。
以《趕海的小姑娘》為例,該歌曲的教學要點一個是引導學生認識2/4節拍的節奏特點,另一個就是要將樂譜進行識讀,讓學生能夠熟練地唱出曲譜。此歌曲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利用柯爾文手勢來對學生的音準問題進行糾正、通過節拍手勢來穩定學生的節奏,從而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理解和表演樂曲。從歌曲的學習來看,歌曲本身是一首充滿了童趣的歡快樂曲,它通過音樂的方式,傳達出小姑娘在海邊趕海的美好愿望,也是對學生夢想的一種啟發。總的來說,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音樂教師還需謹慎斟酌,從而設計簡單而不膚淺的教學目標。
二、教師應合理安排學習的內容與任務
1.要正確引導學生記住歌詞并掌握旋律
在音樂課上,教師必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充分體現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音樂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也要發揮指導作用,有效控制音樂課堂的節奏和秩序,確保學生相互之間有良性的互動。
例如在《愉快的夢》這首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歡快的音樂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教學任務,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1)安排學生朗讀歌詞,并熟悉歌曲的節奏,使學生能順利記住歌詞并熟悉節奏。(2)設計表演音樂的教學任務,教會學生表演音樂劇的一些技巧。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控制好音樂的節奏和旋律。
如此通過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能促進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形成音樂思維,讓學生更好地體悟歌曲。
2.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感知的能力
教師制定的學習內容和教學任務要實現對學生藝術感知的有效培養,深入探究和挖掘音樂的教育價值,起到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讓學生的感知想象力能自由發揮,探索音樂,開拓音樂眼界和拓展思維,體驗到音樂帶給人的愉悅感受。例如教師根據音樂設計舞蹈動作,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隨音樂跳舞的學習活動,這樣就容易建立不同旋律的記憶,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對歌曲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學生也可以通過不同的舞蹈動作體會不同的歌曲旋律。學生掌握了歌曲知識后,由教師發揮引領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發現歌曲的主題和主旋律,并畫出旋律曲線。學生可以通過曲線象征性地體會歌曲旋律的跳動與變換。教師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根據舞蹈動作感受歌曲中不同音樂節點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生就能置身于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歌曲的節奏和韻律,學會歌曲的唱法,從而成功提升音樂素養,對音樂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多元評價融入音樂教學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評價要注重與整體的音樂課堂保持一定的契合度。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本就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生理階段,因此,教師要引入多樣式的評價。
1.激勵評價
從教學實踐來看,教師表揚、激勵、贊賞學生,能讓學生充滿斗志,而這也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也要積極采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并注意踐行“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活動評價學生,肯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一些好的表現,用一些贊美的語言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比如在學習《幸福你就拍拍手》時,學生學會了將兒歌中歡快的氣息轉化為肢體語言或豐富的表情,這首歌表達快樂的情感,學生的演唱能詮釋快樂的場景,歌唱時,學生搖晃著腦袋,歡快地跳著,抒發內心的喜悅之情。學生完成表演時,教師評價表演過程,描述學生在唱歌時所表達的濃厚情感。教師的點評應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使學生更加喜愛音樂。
2.多元評價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我的家在日喀則》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準備練習,提前了解有關藏族文化的相關知識,例如藏族的舞蹈、節奏、樂器等在課堂上展示,除了讓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唱,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所準備的內容進行展示。展示過后再由作為觀眾的同學來對表演進行評價。生生之間的評價更容易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自身的能力有更多的認識,促進同學之間的友情。教師可以在最后以總結的方式來從專業的角度給予指導與評價,使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兩種評價方式相輔相成。音樂教學實現多元評價,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形成良好的音樂表現力。
3.示范評價
教師采用示范評價,要注意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小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很多都是靠模仿,尤其是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表情,學生都有可能會模仿。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示范評價法,為學生示范并演示音樂課堂的學習內容,包括音樂演唱方法、舞蹈動作等。在點評時,模仿學生的做法,再做正確的示范,進而實現客觀公正的點評。教師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為學生示范唱歌技巧、音樂基礎知識,由此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總之,在音樂課堂中踐行“教—學—評”一致性的教育教學理念可使學生更有興趣學習音樂,并在音樂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與能量,從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技能,進而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杜宏斌.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音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楊向東,崔允漷.課堂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