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養旅游是健康服務和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近年來康養旅游產業初步形成板塊特色,市場初具規模,但存在著產品特色不明顯、創新不足和康養旅游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因此,應加大康養旅游新產品開發力度,完善康養旅游服務的配套設施,建立完善的康養旅游服務職業教育體系,提升康養旅游服務人員素質,完善康養旅游服務質量監管體系。
[關鍵詞]康養旅游;創新發展;職業教育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5.056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5-0186-04
0? ? ?引 言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1]??叼B旅游是健康服務和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業態,2016年發布的《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LBT051-2016)行業標準中明確指出,“康養旅游指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各種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達到自然和諧優良狀態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和?!笨叼B旅游是傳統旅游產業的升級,具有以健康為主題、停留時間長、消費多元化、專業性強等特點,能有效推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人們越發重視和珍惜健康生活,康養旅游更加深入人心,以旅游為載體的康養旅游成為行業的新風口。新形勢下康養旅游產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因而創新成為康養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1? ? ?我國康養旅游現狀及問題
1.1? ?我國康養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康養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叼B旅游可簡單分為出境游和國內游。出境游以出境醫療旅游為主;而國內則側重于養心、養肺、養胃的養生旅游,與此相關的康養產業也得到蓬勃發展。養生旅游把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在自然山水中健康體驗,愉悅心情。全國各地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康養旅游產品。有代表性的康養基地有:青島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高端醫療康養旅游示范基地,秦皇島北戴河“醫療+濱海度假”的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安徽九華山的文化修身養心養性康養旅游示范基地,遵義市桃花江的復合化、多元化、全齡化的康養旅游示范基地。
我國康養旅游產業初步形成板塊特色。從地理位置看,康養旅游業主要分布于長三角、海南、西南、山東、東北及京津冀等地區。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好,醫療資源豐富,當地居民收入水平高又注重養生,康養旅游產業發展最為成熟。海南有得天獨厚的濱海資源,再加上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迅速發展,為康養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極佳的條件。山東濱海資源豐富,醫療科技發達,康養旅游資源配套齊全。東北、西南及京津冀地區當地康養旅游資源特色明顯,尤其是康養旅游自然資源豐富。
我國康養旅游市場初具規模。新冠疫情喚醒了國民的健康意識,同時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康養旅游產業發展,使得我國康養旅游發展迅速并初具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20%,康養旅游項目成為資本投資的下一個風口。
1.2? ?我國康養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雖然在2012年就提出了康養旅游,但康養旅游未得到較多關注,國內康養旅游市場規模較小。
1.2.1? ?康養旅游產品特色不明顯,創新不足
目前,康養旅游主要以旅游為主、康養為輔,在旅游線路和產品設計上基本上是遵循傳統的觀光旅游,沒有針對不同類型康養旅游群體進行市場需求細分,針對不同康養旅游群體設計開發出不同的康養旅游產品。同時,康養旅游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沒有開發出有價值的產品,康養旅游產品的泛化和粗糙化現象嚴重,不能滿足康養旅游群體的個性化和特色化需求[2]。
1.2.2? ?康養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
康養旅游的發展對基礎設施要求較高,需要有康復醫療、醫療保健、亞健康防治、中醫養生、心理診療等相關產品及設施設備,也需要體育、健身、溫泉、休閑、營養膳食、文教等相關設施設備。而目前,大部分康養旅游景區或景點這方面的設施和設備不是很完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康養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1.2.3? ?康養旅游專業人才匱乏
一是從事康養旅游工作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服務水平不高。二是培養康養旅游服務專業人才的高校較少,康養旅游服務人才的培養無法滿足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全國開設康養旅游服務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不足20個,開設該專業的高等職業學校更是少之又少,本科院校幾乎空白。三是康養旅游所在地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難以留住康養旅游服務的人才和吸引專業復合型康養旅游服務人才集聚。
2? ? ?康養旅游創新發展的舉措
2.1? ?加大康養旅游新產品開發力度
康養旅游新產品開發堅持“娛養結合”的原則,體現旅游節奏慢、停留時間長等特征,實現修身養性、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等目的??叼B旅游產品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2.1.1? ?生態養生康養旅游
依托旅游目的地良好的生態環境,進一步進行保健設施和項目的開發,借助高山避暑、森林養生、田園養生、湖泊養生、溫泉水療等體驗、觀光、學習手段,使游客達到休養身心、增進健康的目的。
2.1.2? ?運動休閑康養旅游
堅持康養旅游與體育運動和全民健身融合發展,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目的,培育健身跑、徒步走、廣場舞、健身操、太極拳等大眾參與程度高的運動休閑項目。培育體育賽事品牌,推進體育賽事與體育旅游、健康養生、運動休閑融合發展,推廣運動處方,加強健身指導,形成“運動+健康”的生活理念。
2.1.3? ?醫療保健康養旅游
依托艾灸、針灸等中醫治療技術和健康體檢等醫療保健設施,開展醫療護理、醫療保健、體驗、按摩理療、微創整型以及溫泉浴、海水浴、冷水浴、熱水浴等一系列水療美容等活動,同時,還可以發揮東方食養“藥食同源”的特色,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開發生態健康食品。
2.1.4? ?休閑度假康養旅游
依托度假村、度假山莊、養生小鎮優美的自然環境、宜人的氣候,結合當地的休閑娛樂設施,為游客提供休閑運動體驗等服務,幫助游客通過體驗,親近自然環境,享受養神、養身、養氣、養形、養性,達到“長壽五養”的目的。
2.1.5? ?文化康養旅游
依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體現養生文化和養生觀念,發掘國學文化、中醫藥文化等文化中的康養元素,創新文化康養旅游業態,開發研學、禪修等文化康養旅游產品,科技賦能文化康養旅游產品,達到心靈康養和精神提振[3]。
2.2? ?完善康養旅游服務的配套措施
2.2.1? ?完善康養旅游服務的基礎設施
依照旅游六要素要求,統籌推進康養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生態保護設施建設,重點加強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建設,配套提升康養旅游產品形態和質量,為游客帶來身體、心智、精神上全面自然和諧的感受。
2.2.2? ?完善康養醫療基礎設施
加快建立以高等院校、三甲醫院為平臺的健康體檢中心,大力發展健康體檢、心理疏導、微整形等特色康養旅游項目。加快建設各專業類別的省級醫療中心和地市醫療中心,建設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省級公共衛生應急中心和地市公共衛生應急中心,為康養服務提供醫療技術支持。
2.2.3? ?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
鄉村型養老旅游產品,要充分利用鄉村閑置宅院,建設老年住宅,配套廚房、衛生間等生活輔助設施,依托鄉衛生院和村級診所,建設老年人醫療保健設施。景區型養老旅游產品,設老年公寓和老年住宅,配套獨立衛生間、餐廳、廚房等生活輔助設施。依托景區醫務室,建設老年人醫療保健設施[4]。
2.3? ?提升康養旅游服務人員素質,提高服務品質
利用各種途徑和方法,加強對康養旅游服務人員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康養旅游服務水平。
2.3.1? ?加強職業道德培訓
加強對康養旅游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使員工以發展“健康中國”的康養旅游事業為己任,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自覺執行康養旅游行業的各項規定和行業紀律。
2.3.2? ?強化“五心服務”
通過系統的培訓,使從業人員嚴格遵守“游客至上,服務至誠”的核心價值觀,把游客當作朋友、親人,把客人的合法權益放在首位,深入開展“稱心、安心、放心、暖心、舒心”的“五心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廣大游客的滿意度、舒心感。
2.3.3? ?掌握廣博的康養旅游知識
康養旅游從業人員應系統掌握廣博的康養旅游知識。一是旅游知識。為確??叼B旅游活動順利進行,在活動過程中幫助游客解決各種問題,從業人員必須掌握旅游交通知識、通信知識、導游業務等知識。二是康養旅游知識。主要包括健康養生、美容養顏、營養膳食、心理調適等知識。三是中醫藥基礎知識。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說、經絡學說、辨證論治等知識。四是廣博的史地文化知識。包括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歷史、民間傳說、民俗風情、風物特產、文學名著、名人逸事、紅色歷史、古典園林、建筑等知識。
2.4? ?建立完善的康養旅游服務職業教育體系
以學生為本,合理設計、規劃康養旅游服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育課程、教育教學內容、校內外實訓、實習模式、相關職業資格證的康養旅游教育體系[5]。
2.4.1? ?明確康養旅游服務專業教育教學目標
無論是開設了康養旅游服務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還是高等職業院校,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立足基層,服務一線的中級或高級的康養旅游服務技能人才。
2.4.2? ?完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
實行“雙證書制”,學生畢業在獲得學歷證書之時,要求學生通過相關考試獲得“導游人員資格證書”“康養旅游基地認定員證書”“健康管理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技能證書,增強就業能力。
2.4.3? ?融入行業標準與企業需要,制定教育教學課程
全面對接高等、中等職業教育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充分發揮康養旅游跨界融合優勢,設計該專業的基礎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選修課程。一是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旅游學概論、政策與法規法律、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禮貌禮儀;康養旅游服務基地標準、心理學、旅游安全基礎知識、營養學、中國歷史常識、中國地理、中國古建筑、中國方物特產、中國紅色革命史等課程。二是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康養旅游基礎知識、康養旅游行程服務、康養旅游住宿服務、中醫藥康養旅游、食物康養、體育運動保健等課程。三是專業拓展課程,主要包括康養休閑旅游服務基礎知識、康養休閑旅游全程服務、康養休閑旅游住宿服務、康養休閑旅游餐飲服務等課程。四是選修課程,主要包括旅行社服務與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旅游景區服務與管理、康樂服務與管理、會展服務與管理等。
2.5? ?建立多層次的康養旅游服務質量監管體系
2.5.1? ?推進法規監管
在充分考慮康養旅游行業發展及旅游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制定《康養旅游服務質量監督條例》,明確康養旅游服務各方的職責與任務,康養旅游服務質量監督范圍和程序,監督的要求與形式,以及康養旅游服務質量監督的保障條件,構建康養旅游服務監管的法律體系。
2.5.2? ?推行標準監管
完善康養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對照康養旅游服務標準,對康養旅游服務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6]。
2.5.3? ?推進信用監管
實行康養旅游服務信用承諾制度,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引導企業公開康養旅游服務質量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健全康養旅游市場信用分類分級監管機制,開展信用檢查與預警。
2.5.4? ?開展服務質量監測評價
建立康養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完善康養旅游服務質量監測機制,多方合力,共同促進康養旅游服務質量的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Z]. 2017.
[2]萬蕾.鄉村振興戰略下山東省鄉村康養旅游創新發展研究
[J].旅游與攝影,2022(16):114-116.
[3]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康養旅游發展的意見[Z]. 2021.
[4]陳雪鈞,李莉.共享經濟下康養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研究[J].企業經濟,2021,40(12):152-160.
[5]陳雪鈞,李莉.康養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企業經濟,2020,39(7):116-122.
[6]陳雪鈞,李莉.海南省康養旅游創新發展的成功經驗與啟示[J].攀枝花學院學報,2023,40(1):1-7.
[收稿日期]2023-03-20
[作者簡介]黃剛(1980— ),男,江西黎川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