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王琳
[摘 要]在當前各階層各階段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適應社會各行業需求的職業型技術人才的重心,其發展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此為基礎,高職院校在轉變自身發展形勢的同時,擴大了自身的招生規模。由于面向招生的群體不同,其學生生源結構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的特征,這對高職院校的教育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高職院校需要結合院校的教學方向和教育特色,有目的地去探索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嘗試以當前高職院校遭受多元化生源結構沖擊的現狀作為文章的切入點,進而探索高職院校如何在保持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建立一個更為完善、更為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根據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一批符合就業市場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質職業型技術人才。
[關鍵詞]生源多樣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5.06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5-0228-04
0? ? ?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帶領下邁入新的征程。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上,為適應國家新時期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以及迎合社會新階段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職業型技術人才成為了發展的重心,高等職業教育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迎來了新的機遇。為實現新時期全面深化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的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大規模擴招高職院校學生100萬人的相關要求,并出臺了《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2020年5月22日,時任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了職業教育擴招的新目標[1]。這一目標的提出,不僅是我們黨中央和國務院在抓“六穩”、促“六?!狈矫娴闹匾e措,同時也在實現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方面具有決定性的重大意義。在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開展高職院校擴招工作,完成職業技能能力水平提升更是成為我們國家在未來數年需要長期堅持落實的發展目標。在這樣的發展目標影響之下,高等職業院校的招生范圍不斷擴大,對其教育模式的變革產生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1? ? ?高職院校生源多樣化結構形成的基本特征及其優勢
在《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的影響下,高職院校的招生工作不再只是單純地局限于高中、中專、技校等學校的應往屆生,而是面向社會各階層的不同群體,使其招生的范圍得到了目前形勢下規模最大化的提升。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不少高中畢業或是具備高中階段同等學力的退役軍人、下崗失業待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都有了提升自身技術能力的機會,甚至各種行業、企業、事業單位的在崗在職員工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參與到高職院校的招生范圍中去。這些人員的報考極大地豐富了高職院校的生源,為其形成生源多樣化的結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高職院校在其發展的進程中形成的生源多樣化結構,不但是基于國家發展目標要求所開展的有力實踐,同時也是院校提升自身實力的一個重大舉措。多樣化生源的補充,不僅能夠助推各類高等院校在教學中實現轉型升級,建設具備現代化意義的高級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還能在有效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教育出一批掌握高精技能知識的專業型技術人才,以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于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
2? ? ?生源多樣化結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帶來的影響和沖擊
在高職院?,F階段的教育實踐進程中,將社會人員納入生源擴招范圍無疑是一個對高職院校具有極大意義的舉措。它既強化了高職院校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又使得高職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學資源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建立了院校與社會之間的多元化聯系。但在某一些方面,多并不意味著好。生源多樣化的結構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但與之伴隨而來的一些問題也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帶來了不少的挑戰和沖擊。
2.1? ?院校辦學目標與學生學習目標存在差異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招收生源的時候,主要是面向應屆的高中或是中職院校的學生,極少考慮其他。這一部分的學生由于之前學習經歷的影響,其對于技能知識的掌握基本上都匯集于一個區間之內。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高職院校在制定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時,基本上都是以這一類型學生在現階段所能夠達到的極限作為一個范圍,具備一定的匹配性和普適性。
但在高職院校擴招背景之下,這一具備普適性的辦學目標對于目前多樣化的生源結構,其產生的作用相對于之前單一化的教學而言影響力不夠。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通過擴招進入高職院校的社會人員已邁入職場多年,促使其重返校園的最大因素在于他們對某一類別的知識有著極大的需求,掌握這一部分的知識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在職場上站穩腳跟、走得更遠。因此高職院校普適性的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對于這一部分擴招的學生而言,不僅沒有吸引力,更是缺乏相應的實用性。
2.2? ?院校師資隊伍素養與學生學習需求存在分歧
在連續擴招的基礎上,高職院校雖然招收到大批的社會人員作為學生,擴大了自身的辦學規模,但隨之而來的則是院校師資隊伍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與擴招的學生數量相比,現有的師資隊伍完全無法滿足所有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院校在一些課程開展上只能采取讓學生自學的形式。雖然部分高職院校緊急招錄了新老師作為補充,但完全是杯水車薪。
此外,高職院?,F有的師資隊伍素養難以完全適應生源多樣化結構之下的教學活動。大部分教師由于過往經驗的桎梏,對于課堂教學的理解仍停留于未擴招前的傳統教育時期,未能考慮到新階段以社會人員為主的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與傳統教育階段的學生相比,這一階段的學生因為實際參與工作的原因,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對于學習的理解和需求也大相徑庭。因此這一實際存在的情況就對師資隊伍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院校課程開設情況與學生學習預期存在差距
在擴招階段的高職院校教學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生源情況千差萬別。學生年齡跨度較大,總體上所掌握的知識和基礎技能有一定的積累,且由于長時間脫離學習狀態,對于學校的學習氛圍存在明顯的疏離感。因此,這一類型的學生需要的課程類型與由全日制教育應屆生所組成的學生群體有著本質的區別,其更傾向于以基礎知識為鋪墊后開展實踐活動類型的課程。而高職院校傳統的循序漸進的課程對于這一類型的學生而言節奏過于緩慢,與學生所預設的學習節奏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太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開設新的課程,進而把握不同生源的學習需求,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2.4? ?院校教學開展情況與學生日常活動存在沖突
在高職院校實際教學活動中,經擴招進來的社會生源由于其步入社會工作時間較長,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職業,或是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家庭。對于這一類生源而言,他們不僅要學習相關的技能知識,更是需要對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承擔一定的責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院校在對課程進行安排時,有時候會出現與學生個人實際存在沖突的情況。雖然從道理上而言,學生一旦選擇進入學校,就要一切以學習為中心。但從情理上看,高職院校也要對這一類生源所存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考慮,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2],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也能很好地兼顧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因此,高職院校如何針對不同的生源靈活地優化教學模式,也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3? ? ?多樣化生源結構下高職院校如何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3.1? ?重視生源差異性,更新院校辦學目標
隨著高職院校多樣化生源結構的不斷發展,大量新生源的涌入顯然對高職院校辦學的定位和目標產生了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高職院校應當肩負起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重視不同生源之間的差異性,并以一定的教育情懷作為基礎,對不同生源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從自身的課程體系、技能傳授等方面的改進作為出發點,更新自身的辦學目標。這一目標的確立,不僅是高職教育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高職院校在擴招時代向專業化類型教育轉變的重要保障。
3.2? ?強化教師素養,建設全能型師資隊伍
現階段高職院校由于自身師資隊伍的不健全以及教學實力上的差距,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完全達到學生對于教學所需的要求,并且就目前而言,很多院校對于教師教學的要求往往都停留在技能教學上,但事實上對于現階段多樣化的生源而言,高職教師所需要扮演的不僅僅是技術技能的傳授者,他們還需要具備其他的專業能力,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進行提升、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對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引導,同時還要做好新型課程的研發、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班級學習氛圍的營造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就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在完善師資隊伍力量這一方面,應當圍繞多樣化生源結構的核心,強化對教師的培訓,并督促教師通過自主學習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以此打造一批全能型的師資隊伍,針對多樣化的生源結構開展相對應的教學工作。
3.3? ?努力研發多元課程,做好分層分類教學工作
隨著擴招生源的多樣化,學生在年齡、學習時間、學習訴求上有很大差異[3]。高職院校應做好分層分類教學工作。對于那些選擇進入高職院校就讀的社會生源而言,他們所需要的教育是能夠在他們已有知識基礎之上的深入學習,因此比較講究知識的實用性,能夠做到讓他們“一學就能用”的課程自然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在保留常規教學課程的基礎之上,根據不同生源的需求研發新課程。例如,在文化基礎類課程方面,以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需要為核心開放課程,減少理論知識的占比,打破傳統課程體系設置的束縛。在技能培訓課程方面,采用模塊化設置的方式,精簡教學單元的內容和時長,在實現課程差異化的同時,方便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靈活選擇相應的課程。同時,在大數據飛速發展的當下,高職院校還應結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推出相應的網絡課程,并組建教學資源庫,將教材、教案等素材進行電子化儲存,倡導整合面授和線上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在適應學生碎片化學習模式的同時,方便學生平衡自己的學習、工作和家庭生活。
3.4? ?做好生源管理工作,減少院校教學壓力
在高職院校擴招的背景之下,由于社會生源自身素質、水平、層次不一,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院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要盡快探索出新的學生管理思路和對策,促進多樣化生源結構下的招生改革,做好復合型人才培育服務工作。在這樣的基礎上,院校要創新自身的管理方式,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多維度自媒體學生管理工作平臺,形成“互聯網+”學生管理模式,以便針對不同層次群體開展教學管理工作[4]。在制定嚴格規范的規章制度前提下,豐富工作手段和方式,嘗試探索班級管理新模式,并開展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不同生源的道德思想水平[5],以此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4? ? ?結束語
在當前國家提倡高職擴招的大背景之下,多樣化生源結構的形成無疑給當前的高職院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挑戰的背后也是機遇,高職院校應當靈活分析,在重視生源差異性的同時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通過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做好教學工作,在培育出一批適應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型技術人才的同時,實現院校的轉型升級。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晶晶,和震.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挑戰與優化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22,42(1):28-35.
[2]歐陽杰,羅煜星.生源多樣化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沖擊及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20,37(3):115-118.
[3]羅惜靜.高職擴招下分層分類教育教學管理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1(51):5-8.
[4]穆元彬,張瀚文,吳龍,等.高職院?!按箢愓猩?,分流培養”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1):13-16.
[5]徐華.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提高高職人才綜合素質的策略探析[J].文教資料,2017(23):112-114.
[收稿日期]2023-03-05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2022YB0680);2022年河南省終身教育專項課題(豫教[2022]45813)。
[作者簡介]王文生(1975— ),男,河南濮陽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王琳(1989— ),女,河南安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基礎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