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真
2022 年,EVT 國際嗓音訓練協會舉辦了中國首屆EVT 嗓音訓練工作坊,我有幸成為工作坊成員,跟隨Estill 國際嗓音主席Kimberly Steinhauer(USA)博士以及EVT 最高級別導師Patrik Thurner (Austria) 博士系統學習了Level1 和Level2 的課程。
EVT 是Estill Voice Training 的縮寫,稱為Estill 嗓音訓練體系。EVT 體系是基于生理解剖學、聲學、言語視聽科學的嗓音訓練體系,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科學的嗓音訓練體系之一。將EVT 嗓音訓練體系的理念和方法用于聲樂教學中,可以有效解決聲樂教學中的問題,提高聲樂教學的效率。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發聲過程“看不見、摸不著、掌控難”,學生有時會感覺聲樂學習很“玄”,無從著手。
聲樂課堂上存在大量的抽象化用詞,比如“打開”“保持”“往前送”,等等。雖然這些詞語在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發聲觀念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抽象化詞語的使用有很強的即時性,當發聲狀態改變了,這些抽象化的詞就會給學生帶來理解和操作上的誤區。
對于學生而言,在聲樂課堂上經常會聽到學生說,“今天感覺好”“今天沒狀態”,等等?!案杏X”是學生在發聲練習時的真實感受,會因人而異,從而給反饋帶來偏差。感覺化的描述不利于發聲狀態的精準表述和發聲問題的針對性解決。
聲音品質局限化是指學生在學習聲樂后往往僅能使用一種音質來演唱,比如學習美聲的學生在演唱流行歌曲時,也往往帶著大腔體和圓潤的咬字,導致演唱不夠貼切;學習通俗演唱的學生也往往不能駕馭歌劇中的詠嘆調。
聲音品質的局限性源自于不同唱法審美上的不同偏好。比如,美聲唱法要求音質飽滿圓潤,民族唱法要求明亮高亢等。每一種唱法之間的音質要求都各有偏向。
鑒于以上的問題,聲樂教學需要使用明確、具體的指導用語去引導學生發聲;需要引入生理解剖學上的概念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嗓音的工作原理后指導演唱;除了主觀評價,還需要探索科學客觀的聲音評判方式。
EVT 嗓音訓練體系的創始人Jo Estill 女士是美國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語音研究員。EVT 嗓音訓練體系的形成就是Jo Estill 不斷探索嗓音發聲、聲樂教學規律的產物。當她還是一名美聲唱法的學生時,她就常常思考——為什么“正確”的聲音只有一種。1953 年,Jo Estill 成功舉辦歐洲個人巡回音樂會。
歐洲之行后,Jo Estill 開始了在科羅拉多大學的教學生涯, 她思考到底怎樣做才能讓學生跟自己唱的一樣好。Jo Estill 觀察到,在嗓音研究領域,審美取向偏向于古典唱法,對嗓音工作原理的解釋很有限。Jo Estill 意識到,在嗓音研究方面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工作。于是,50 歲的Jo Estill 決定重返大學研究嗓音。1971 年,Jo Estill 獲得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的音樂教育碩士學位,期間她學習了解剖學和生理學、聲學、言語聽覺科學等課程。
1972 年,Jo Estill 加入了紐約市立大學下屬的上州醫學中心研究團隊,這個研究團隊集結了醫學、言語科學等各領域的精英,他們通過使用肌電圖,喉鏡,語音信號分析,X 射線,喉內窺鏡等設備,從聲學感知和生理學方面著手研究音質問題。并使用聲學測量儀器來測量人體在發出不同聲音品質(以下簡稱:音質)時的聲音參數,將不可見的聲音轉化成可以測量的數據。
1984 年,Jo Estill 在紐約市立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Jo Estill 不斷學習的幾十年是EVT 的核心理念逐漸確立的時期。1982 年Jo Estill 在美國聲學學會上發言:每個人用于發聲的生理結構都是一樣的,且該生理結構里的每一個器官和肌肉能被每個人獨立運用。這一發言標志著Estill 發聲訓練體系初步創立。
嗓音科學理論是嗓音訓練的基礎,EVT 體系認為應從基本功(craft)、藝術性(Atistry)、表演魔法(performance magic)三個角度入手進行訓練。首先學習發聲的生理學知識,學習發聲的生理結構,掌握聲樂技巧,這是基本功。在進行表演之前要分析作品,做到表演具有藝術性。將基本功和藝術性相結合,才能創造出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這就是表演魔法。
基本功是藝術表演的力量之源。Jo Estill 和她的團隊將發聲的生理構造、運動規律,用大量的生理解剖圖肌肉布局圖和喉鏡影像展現出來,來幫助我們直觀清楚地看到嗓音是如何“制造”出來的。通過觀察這些解剖圖和喉鏡影像我們可以清晰了解到人體發聲器官的運動規律。Jo Estill 將這些發聲器官設計成了13 種圖譜,每一個發聲器官對應一種圖譜。
正如Jo Estill 所說:“每個人都有動聽的嗓音,你只是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它”①“Everybody has a beautiful voice.You just have to learn how to use it!”-Jo Estill https://vocalpedagogy.com/vocal-pedagogue/jo-estill/。而EVT 就是一套教會我們如何正確使用發聲器官的嚴密科學體系。
除了利用生理解剖學對嗓音工作原理進行解構之外,EVT 體系中將人聲劃分為六種品類,分別是:speech、belt、fasettol、twang、sob、opera。如此一來,“正確”的聲音就不只是一種,通過把發聲通道內的空間塑造成不同的形狀,就能制造出特定的音質。任何人通過EVT訓練都可以發出不同品質的聲音。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有人可以同時駕馭美聲、民歌、通俗等多種唱法。
如此,采用EVT 嗓音訓練體系可以大大豐富聲樂教學的風格樣式,增強學生的聲音可塑性。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的聲音品質來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實現音色自由,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在工作坊學習期間,Estill 嗓音國際主席Kimberly Steinhauer 曾經說過:“我們在表演前訓練嗓音,就像運動員在比賽前訓練身體一樣?!睂Υ诵枰獜膬煞矫鎭砝斫猓阂皇俏覀冃枰诎l聲之前做好“準備活動”,充分活動聲帶、會厭等各個發聲器官,以便準確地為發聲服務;二是發聲如同球類運動,球投出去之后就沒法再改變運動方向,發聲也一樣。我們需要在發聲之前就準備好發聲的“姿勢”,以確保發出想要的聲音。并學會在發聲前感知發聲器官的運動方向和力量,在發聲中建立對自己聲音的感知。這一理念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意識、可預測的聲音控制練習。當聲音變得可控,就可以有效消除演唱中的怯場心理。
與傳統的聲樂教學中強調氣息相反,EVT 體系中認為呼出的氣息會自然地適配它呼出時遇到的呼吸道結構。EVT 嗓音訓練體系認為,發聲的三個要素分別為“動力”“聲源”和“濾波器”?!皠恿Α敝阜尾康暮粑?;“聲源”指真聲帶的音色;“濾波器”是指發聲通道空間的共鳴腔。
動力、聲源和濾波器活躍地互動著,氣息可以影響聲源,腔體的大小也可以反作用于動力。聲音的產生不是從氣息到聲音再到共鳴的線性流程,而是多種發聲部位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的非線性運動。
氣息的使用取決于演唱者所需要的聲音品質,同樣多的氣息并不適合全部音質的風格。比如,美聲唱法需要全共鳴,這樣大號的“濾波器”自然需要更多的氣息來填充。而音樂劇演唱中的Twang 唱法②Twang唱法,中文翻譯為“咽音唱法”。則是建立在高喉位、小腔體的基礎之上的,這時就要避免涌入大量氣息。
EVT 中“氣息自動適配腔體”的觀念改變了傳統聲樂教學中以訓練氣息為基礎的教學思路。實踐證明,該理念也為聲樂教學開辟了一條更為高效的訓練道路。
在EVT 嗓音訓練中所使用的聲譜圖技術(Voice print)是一種聲音攝譜技術,它可以在電子計算機控制下,將人們發出的聲音記錄成像。在聲譜圖上(見圖1),
可以呈現出聲音的明暗、虛實、功率、頻率等各項參數。如此,我們可以“看到”聲音,讓聲樂學習更加直觀、科學、有據可依。
圖1 顯示是聲帶和氣息的三種搭配方式,最左側聲音有大量的氣聲,體現為圖中的雪花樣噪點;最右側圖的線條出現了規律性的波紋,說明這時甲狀軟骨在做前傾的動作時產生的顫音。圖中更為明亮的線條,說明這個音質的頻率在2000-4000Hz 時容易被人耳捕捉到。使用聲譜圖可以直觀地鑒別出發聲器官的運動形態,增加聲音評價的客觀路徑,并能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也為基于解剖學、聲學的EVT 體系提供了依據。

圖1:聲譜圖
Estil 嗓音模型是 Jo Estill 與世界各地頂尖科學家的合作研究中產生的科學發聲訓練,影響了全球許多聲樂教師和專業人士。著名百老匯聲樂指導 Joan Lader 女士在接受EVT 系統訓練之后說:“很慶幸我接觸了Estill,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一直以來對Estill 的運用和學習......”
Estill 嗓音訓練課程還在不斷發展演變,不僅適用于演講、演唱的培訓,還能幫助語言障礙患者進行語言發音矯正。這套基于解剖學、聲學等學科的科學嗓音訓練像一把鑰匙,開啟了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嗓音訓練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