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慶福 陳家福 李梅青 韋華祥 凌遠紅



摘 要:為了解來賓市不同蔗區甘蔗品種引進情況,明確不同地區適合種植的甘蔗品種,確保蔗區獲得更高的甘蔗種植經濟效益。分別在來賓市象州縣(A蔗區)和武宣縣(B蔗區)選擇當地3個有潛力的甘蔗品種進行種植試驗,其中A蔗區品種為桂糖44號、桂糖55號和桂糖46號;B蔗區品種為桂糖44號、桂糖46號和桂糖57號,桂柳05136作為對照(CK),測定出苗率、分蘗率、宿根蔗發株率、砍收前甘蔗莖數、產量、蔗糖及枯心率、黑穗病率、梢腐病率等指標。結果表明,A蔗區桂糖55號在4個品種中產量和蔗糖分含量最高,分別為116.28 t/hm2和14.89%,枯心率和梢腐病率最低,分別為0.7%和0.1%;B蔗區桂糖46號在4個品種中蔗糖分含量最高為15.38%,枯心率最低為0.5%,應對這2個品種重點關注并加大推廣力度。
關鍵詞:蔗區;甘蔗品種;引進;比較試驗;來賓市
中圖分類號:S566.1?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20X(2023)03-0010-04
0 引言
甘蔗是我國重要的糖料作物,其品種改良在甘蔗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在甘蔗種植中逐漸加大甘蔗品種選擇工作[1]。甘蔗品種存在較強的區域適應性,不同地區種植相同品種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新品種引進前需實施區域試驗,因地制宜推廣新品種[2]。引種屬于農作物選種研究的關鍵內容,甘蔗育種亦是如此,通過甘蔗品種的良好引入,不僅能促進優質甘蔗品種的推廣應用,還能培育出新品種。為提升蔗區甘蔗種植產量與品質,文章重點針對不同蔗區實施甘蔗品種引進比較試驗,為不同品種在不同蔗區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來賓市象州縣(A蔗區)與武宣縣(B蔗區)開展試驗,結合當地甘蔗實際生產情況,選擇有種植潛力的7個品種開展種植對比試驗,A蔗區引入的品種為桂糖44號、桂糖55號和桂糖46號;B蔗區引入的品種為桂糖44號、桂糖46號和桂糖57號,以桂柳05136為對照(CK)。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2蔗區甘蔗種植區,試驗行距1.2 m,行長7.0 m,5行區,小區面積為68 m2,1個品種種植1個小區,重復3次,共12個小區,進行隨機區組排列,下種量為10.5萬芽/hm2。
甘蔗種植前,用大馬力拖拉機進行犁耙及開行,溝深為0.4 m左右,行距1.2 m。施入1500 kg/hm2堆廄肥、漚熟的淤泥等有機肥作底肥,按750 kg/hm2施入量施入脲甲醛復混肥(16-16-16)。將蔗種砍成雙芽段,按照“品”字形進行擺種。隨后用30%度銳懸浮劑稀釋1500~2000倍液淋施蔗種,蓋土并進行全膜覆蓋,5月下旬將地膜揭開,追施750 kg/hm2脲甲醛復混肥,施加300 kg/hm2尿素與度銳(10%氯蟲苯甲酰胺+20%阿克泰懸浮劑)混合肥,尿素與度銳質量比為700∶125。用中型拖拉機培土。種植1年后的3月初進行砍收,3月中下旬開展宿根管理工作,施入750 kg/hm2脲甲醛復混肥,用225 kg/hm2尿素與杜銳懸浮劑拌勻,中型拖拉機開展松蔸蓋肥工作;4月下旬,噴施硝磺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懸浮劑防治雜草;5月中旬,施用750 kg/hm2脲甲醛復混肥,再次將225 kg/hm2尿素與杜銳懸浮劑拌勻,中型拖拉機開展松蔸蓋肥工作[3]。
1.2.2 調查內容及方法
于甘蔗下種出苗至分蘗初期,調查甘蔗出苗率。萌芽后期至分蘗盛期,調查甘蔗苗分蘗率,每隔15 d調查1次,直到分蘗結束,了解種植區域的出苗總數與全部分蘗數[4]。砍收甘蔗前,調查甘蔗莖數及蔗頭數,發株率(%)=發株數/蔗頭數×100。病蟲害調查方面,在甘蔗萌芽率和分蘗率調查過程中開展枯心苗調查;在苗期和分蘗期開展黑穗病調查,在甘蔗拔節期開展梢腐病調查[5]。蔗莖產量構成因素分析基于調查種植小區所有有效莖數:各小區隨機選出30株,測量莖徑及株高,計算單莖重;對種植區中甘蔗蔗莖進行砍收并稱重獲得實際產量。通過小區混合采樣法對甘蔗蔗糖分進行檢測[6]。
1.3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0進行統計分析[7]。
2 結果分析
2.1 A蔗區品種出苗率、分蘗率和宿根發株率對比結果
由表1可知,A蔗區種植的桂糖44號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67.4%、49.6%、346.0%和527.5%;桂糖55號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72.5%、113.0%、871.0%和457.0%;桂糖46號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65.7%、107.5%、455.0%和753.7%;桂柳05136(CK)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65.6%、72.0%、305.7%和453.8%。出苗率排序為:桂糖55號>桂糖44號>桂糖46號>桂柳05136(CK);分蘗率排序為:桂糖55號>桂糖46號>桂柳05136(CK)>桂糖44號;1年宿根發株率排序為:桂糖55號>桂糖46號>桂糖44號>桂柳05136(CK);2年宿根發株率排序為:桂糖46號>桂糖44號>桂糖55號>桂柳05136(CK)。
2.2 A蔗區品種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對比結果
由表2可知,桂糖44號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分別為246.9 cm、2.37 cm和11.341萬條/hm2;桂糖55號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分別為243.8 cm、2.85 cm和7.494萬條/hm2;桂糖46號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分別為251.7 cm、2.49 cm和8.475萬條/hm2;桂柳05136(CK)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分別為274.6 cm、2.45 cm和8.665萬條/hm2。株高排序為:桂柳05136(CK)>桂糖46號>桂糖44號>桂糖55號;莖徑排序為:桂糖55號>桂糖46號>桂柳05136(CK)>桂糖44號;有效莖數排序為:桂糖44號>桂柳05136(CK)>桂糖46號>桂糖55號。
2.3 A蔗區品種產量和蔗糖分對比結果
由表3可知,桂糖44號、桂糖55號、桂糖46號和桂柳05136(CK)的產量排序為:桂糖55號>桂糖46號>桂柳05136(CK)>桂糖44號;蔗糖分含量排序為:桂糖55號>桂糖44號>桂柳05136(CK)>桂糖46號。
2.4 A蔗區品種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對比
由表4可知,桂糖44號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1.2%、3.9%和0.5%;桂糖55號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0.7%、2.4%和0.1%;桂糖46號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2.3%、0.8%和0.2%;桂柳05136(CK)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1.3%、2.6%和2.1%。
2.5 B蔗區品種出苗率、分蘗率和宿根發株率對比結果
B蔗區品種引進比較試驗中,由表5可知桂糖44號的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72.3%、51.2%、339.4%和503.7%;桂糖46號的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79.8%、109.8%、799.4%和439.1%;桂糖57號的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73.2%、99.7%、447.2%和703.7%;桂柳05136(CK)的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和2年宿根發株率分別為69.5%、70.1%、315.8%和439.4%。出苗率排序為:桂糖46號>桂糖57號>桂糖44號>桂柳05136(CK);分蘗率排序為:桂糖46號>桂糖57號>桂柳05136(CK)>桂糖44號;1年宿根發株率排序為:桂糖46號>桂糖57號>桂糖44號>桂柳05136(CK);2年宿根發株率排序為:桂糖57號>桂糖44號>桂柳05136(CK)>桂糖46號。
2.6 B蔗區品種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對比結果
由表6可知,B蔗區桂糖44號株高、莖徑、有效莖數分別為277.4 cm、2.55 cm和6.587萬條/hm2;桂糖46號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分別為315.0 cm、2.67 cm和6.234萬條/hm2;桂糖57號株高、莖徑、有效莖數分別為287.6 cm、2.68 cm和6.503萬條/h㎡;桂柳05136(CK)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分別為276.8 cm、2.78 cm和5.874萬條/hm2。株高排序為:桂糖46號>桂糖57號>桂糖44號>桂柳05136(CK);莖徑排序為:桂柳05136(CK)>桂糖57號>桂糖46號>桂糖44號;有效莖數排序為:桂糖44號>桂糖57號>桂糖46號>桂柳05136(CK)。
2.7 B蔗區品種產量和蔗糖分對比結果
從表7中可看出,桂糖44號產量和蔗糖分含量分別為102.73 t/hm2和12.47%;桂糖46號分別為107.64 t/hm2和15.38%;桂糖57號分別為108.27 t/hm2和13.75%;桂柳05136(CK)分別為108.77 t/hm2和14.34%。產量排序為桂柳05136(CK)>桂糖57號>桂糖46號>桂糖44號;蔗糖分含量排序為桂糖46號>桂柳05136(CK)>桂糖57號>桂糖44號。
2.8 B蔗區品種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對比結果
由表8可知,桂糖44號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1.4%、2.4%和0.3%;桂糖46號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0.5%、1.8%和0.2%;桂糖57號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1.9%、0.5%和0.2%;桂柳05136(CK)枯心率、黑穗病率和梢腐病率分別為0.9%、2.5%和1.7%。
3 討論
本研究中,A蔗區引入的品種中桂糖55號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莖徑、產量和蔗糖分含量最高,枯心率和梢腐病率最低;B蔗區引入的品種中桂糖46號出苗率、分蘗率、1年宿根發株率、株高和蔗糖分含量最高,枯心病率最低,應重點進行推廣種植。為實現蔗區種植品種結構的不斷優化,應注重甘蔗育種及品種配置方面的工作[8]。具有多樣化的甘蔗品種,使蔗區有計劃地根據相應比例進行不同品種的種植,可防止由于品種單一造成的病蟲害加重情況,重點選育出優質的甘蔗新品種[9-11]。甘蔗育種人員應選育出某些性狀突出的新品種,如糖分和產量與桂柳05136相當,具有較強宿根性和抗倒能力解決連作障礙,有效優化甘蔗品種結構。甘蔗種植地區應積極開展甘蔗新品種引進工作,如桂糖44號、桂糖55號等,并重點實施品種篩選試驗,選出與當地相適應的新品種,同時加大示范應用推廣。由于不同甘蔗品種,在特性上存在較大差異,比如一些甘蔗品種存在較高的成莖率和分蘗率,應適當減少下種量;而一些甘蔗品種分蘗率相對較少,應適當增加下種量,通過栽培技術培訓使種植人員了解甘蔗品種特性,科學應用高產栽培技術,從而將品種特性充分發揮出來[12-14],實現高產穩產。
參考文獻
[1] 張躍彬,毛鈞,李如丹,等. 基于APSIM模型的低緯高原蔗區甘蔗生產潛力[J]. 農業工程學報,2023,39(3):123-133.
[2] 朱景煥,王士龍,王小明. 基于Logit模型的農戶參與甘蔗合作社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以來賓蔗區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2023,51(5):223-226.
[3] 楊祖麗,陳家福,鐘德發,等. 桂糖57號在來賓蔗區的表現及其高產穩產性分析[J]. 甘蔗糖業,2022,51(6):17-22.
[4] 鄧宇馳,劉曉婷,黃瑩,等. 廣西崇左蔗區2022年糖料蔗生產調查[J]. 中國種業,2022(10):48-51.
[5] 樊仙,全怡吉,楊紹林,等. 甘蔗苗期抗旱性鑒定評價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22,38(3):17-24.
[6] 李佳慧,程琴,歐克緯,等. 不同蔗區甘蔗品種(系)分蘗性狀比較及其對產量和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21(5):79-86.
[7] 郭強,馬文清,秦昌鮮,等. 基于DTOPSIS法的廣西崇左市引進甘蔗新品種(系)綜合評價及優良品(系)篩選[J]. 南方農業學報,2021,52(2):341-347.
[8] 沈林波,吳楠楠,馮小艷,等. 52個甘蔗品種在廣西受病毒侵染情況[J]. 熱帶作物學報,2020,41(1):116-126.
[9] 黃瑩,李燕嬌,蘇振,等. 不同蔗區甘蔗品種引進比較試驗及評價[J]. 廣西糖業,2023,43(2):10-13.
[10] 李浪,周連芳,張壽君,等. 甘蔗新品種在百色蔗區表現探討[J]. 綠色科技,2022,24(19):68-72.
[11] 唐慧芬. 幾個甘蔗品種(系)在扶綏縣新寧鎮蔗區的種植表現[J]. 現代農機,2022(3):109-110.
[12] 農永前,黃梅燕,韋小蓮,等. 10個甘蔗新品種在崇左蔗區的比較試驗[J]. 農業研究與應用,2022,35(3):15-20.
[13] 紀新時,楊遠江,李加群,等. 甘蔗品種桂糖35號在云南勐海蔗區育種潛力分析[J]. 中國糖料,2022,44(1):9-14.
[14] 李佳慧,程琴,歐克緯,等. 不同蔗區甘蔗品種(系)分蘗性狀比較及其對產量和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21(5):79-86.
(責任編輯 李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