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濤
(上海體育大學,上海 200438)

2019年4月14日,在德國科隆舉辦的國際拳擊邀請賽上,貴州省體工大隊運動員楊成宇力克各路高手,為中國隊奪得女子64 kg級金牌。賽后她激動地抱住教練劉濤,正是劉教練嚴苛要求她同時訓練正反架技術,才使她在比賽中熟練換架,最終贏得冠軍。這場比賽令劉濤教練記憶猶新,也是對他秉承多年的執教理念的最好詮釋。
劉濤1977年出生于貴州省畢節市海子街鎮。1992年開始走上拳擊之路,他的執教理念深受運動員時期拳擊風格的影響,扎扎實實,追求全面。運動員期間,劉濤多次獲得洲際和全國冠軍:2000年獲非洲聯洲賽男子拳擊51 kg級冠軍;2001年獲亞洲聯洲賽男子54 kg級亞軍;2002年獲得全國男子拳王爭霸賽51 kg級“拳王”稱號;2003年獲全國男子拳擊錦標賽54 kg級冠軍 ;等等。
2006年,劉濤退役,之后便執起教鞭,轉型初期工作并不順利,但他的堅持和付出最終換來光閃閃的獎牌。2007年底,劉濤意外受傷,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需要拄雙拐才能走路。醫生建議他長期休養,但劉濤心系運動員,堅持拄拐前往訓練場。運動員被劉濤兢兢業業的精神所感動,訓練時更加投入與刻苦。“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濤陸續培養出多位全國拳擊冠軍,如楊成宇、常勇、李倩、谷紅等。
運動選材是挑選具有良好運動天賦和巨大發展潛能的少年兒童參加運動訓練,目的是提高運動員的成才率。作為中國傳統拳擊強省,貴州培養出了鄒市明、楊成宇等拳擊世界冠軍,對拳擊運動員選材,貴州拳擊隊形成一套包括運動員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指標在內的較為成熟、科學的評價體系。
就選材而言,劉濤一方面看重選手的“硬件”,另一方面則重視選手的“軟件”。在觀摩貴州省拳擊錦標賽時,他更看重選手臨場展現的精神狀態和判斷能力,而不是一場比賽的勝負,如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做出的反擊、退步出拳或假動作等。如果運動員臨場效果不錯,待調到省隊集訓時進一步對其靈敏、協調、速度、力量、反應及意志品質等進行綜合評測。
張果是劉濤的得意門生,起初張果身材瘦小,很多人不看好他,但劉濤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高矮胖瘦都有對應的打法。張果在賽場上表現出來的敏捷和靈性吸引了劉濤,也成為劉濤選中他的主要原因。后者不負眾望,在2019年第7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獲得男子拳擊52 kg級金牌,實現貴州拳擊在世界軍人運動會上金牌零的突破。劉濤表示,如果將身體硬件作為決定標準去選拔,張果很可能會落選,從而錯失這位有潛力的好苗子。世界冠軍楊成宇也是如此,選拔她時,劉濤看中的正是楊成宇站在賽場上眼神透露出的堅強和果敢。“當楊成宇說她想成為世界冠軍、奧運冠軍時,眼睛里面在發光。這是運動員最珍貴的一種品質,即對勝利的渴望。”
拳擊是一項注重步法和身法的運動,對運動員的力量、耐力和有氧能力等多項素質要求較高。運動員在打磨身體素質之余,還要強化技戰術訓練,確保技術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劉濤認為訓練運動員最重要的是全面,素質訓練和技戰術訓練“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拳擊動作以離心力量為主,有些運動員因而忽視了對向心力量的訓練。提升離心力量訓練的比重會增加手部受傷的風險, 故需要向心力量的保護,離心力量訓練和向心力量訓練是相輔相成的。運動員不應只會單腳走路,只有雙腳兼顧,才能走得更遠。”劉濤對隊員的技戰術要求是進攻和反擊必須兼備,二者缺一,都會限制運動員的發展。拳擊比賽是持久戰,遇到的對手各樣各色,不同拳手的身高、打法、肌肉質量和思維模式截然不同,只會一種打法,即使拿到1次好成績,也只是曇花一現。“要想穩住冠軍,走得更遠,技戰術必須全面。”
在全面的基礎上,補齊技術短板。拳擊運動員李明艷獲得2022年全國拳擊錦標賽女子51 kg級銅牌。在選拔初期,她就展現出了拳擊天賦,爆發力驚人,能與男選手對練,但有氧儲備能力是相對弱勢。于是,劉濤著重加強李明艷的有氧能力訓練,提升她的整體實力。
劉濤在國家隊和貴州省隊之間來回執教,分別帶過男運動員和女運動員。由于運動員性別和性格的差異,劉濤與其日常相處時注重“看碟下菜”,因人施策。男選手性格比較粗獷,大大咧咧,因此他在執教上開門見山,直接點出訓練的不足之處,要求運動員加以改正。女運動員總體上性格較男運動員靦腆羞澀,與女運動員相處時,劉濤注重鼓勵式教育,即“打一巴掌,再給一個棗”。尤其是女運動員訓練中還會面臨生理期的困擾,這個時候需要把控訓練的量和說話的度。
隊員楊成宇身體素質好,屬于重拳型選手,但只練進攻不能成為頂尖運動員。為此,劉濤對楊成宇訓練嚴苛,要求她正反架都要練習。起初,楊成宇有些反感,認為主打進攻的拳擊手并不需要將精力放在移動腳步練習上。劉濤則循循善誘,悉心疏導,楊成宇才堅持下來,并在大拇指骨折的情況下,比賽中及時做出應對調整,拿下冠軍。
貴州省拳擊隊大部分運動員都是從各地市體校選拔而來的,省隊注重運動員的文化學習,確保運動員都能進入大學校園。日常訓練中,劉濤要求運動員進行自我總結和思考。每次階段性訓練結束,都要求運動員寫訓練總結和心得體會。平時也會安排他們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感悟和不足。
此外,劉濤鼓勵隊員至少培養一種興趣愛好,如書法、繪畫、唱歌、跳舞等。這樣既能全面發展自己,也能調節訓練壓力。隊里有個小隊員喜歡編織娃娃,曾送給劉濤一個親手編織的洋娃娃,劉濤很開心。“培養興趣愛好既能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也能學到許多東西。”目前,貴州省拳擊隊每周組織一至二次學習活動來拓展運動員的眼界和能力。
劉濤非常注重與隊員家長溝通。當隊員放假回家時,劉濤會第一時間確認隊員是否安全到家,提醒家長多鼓勵教育,同時也會囑咐隊員的日常作息和飲食要保持規律。
拳擊比賽根據運動員的體重劃分成不同級別,因此賽前對運動員的體重管理非常嚴格。“首先管住嘴,然后控制體重。體重超標后的訓練都是無效訓練,打比賽也不能發揮出正常實力。一般情況下,要求運動員體重差值控制在4 kg以內,最多5 kg,然后再根據比賽量級進行增減。”

第19屆杭州亞運會拳擊比賽,貴州籍選手張家茂和呂平分別出戰男子51 kg級和男子57 kg級比賽,他們都是劉濤的弟子。“貴州拳擊梯隊建設很不錯,優秀運動員只要肯努力總會有展示的機會。呂平心態比較好,扎扎實實,慢慢就練上來了。運動員新老交替平穩,年輕運動員的目標是超過老運動員。張家茂能打進國家隊,參加亞運會,也是離不開堅韌不拔的心態。”
亞洲拳擊比賽小級別前3名水平很高,在國家隊集訓的兩人感到很大壓力。對此,劉濤時常打電話與他們溝通交流,幫助張家茂和呂平調整備賽心態,了解他們在國家隊的集訓情況,解除其所面臨的疑惑。兩人都是首次站上亞運賽場,劉濤與其溝通時多鼓勵和關心,幫助他們降低心理負擔。談到兩名弟子,劉濤希望他們能夠調整到最好的競技狀態, 打出最好成績。
有擔當,有目標,然后腳踏實地去干,17年來,劉濤潛心基層,兢兢業業,發掘和培養優秀拳擊運動員,為貴州拳擊和中國拳擊不斷輸送新鮮血液,腳踏實地書寫自己的執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