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柱, 呼怡玲
(1.運城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2.運城市人民路學校,山西 運城 044000)
2022年10月24日,世界羽聯超級750級別賽事丹麥羽毛球公開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落下帷幕,中國羽毛球隊發揮出色,奪得女雙、混雙、女單和男單等4項冠軍,以4金、2銀的戰績成為此次丹麥公開賽的最大贏家。尤其在男單決賽中,中國新任領軍人物石宇奇王者歸來,戰勝世界排名第二的馬來西亞名將李梓嘉,獲得男單冠軍,這也是石宇奇解禁復出后奪得的首個冠軍,時隔3年再度稱王。本文從不同角度對石宇奇和李梓嘉的各項比賽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尋找2人技術運用的特點,發現各自的技術優勢和不足,為其訓練及比賽提供參考。
以2022年丹麥羽毛球公開賽男單決賽運動員石宇奇和李梓嘉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以“羽毛球公開賽”“羽毛球技術”“男子單打”等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查閱羽毛球技術理論知識,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優酷體育反復觀看2022年丹麥羽毛球公開賽男單決賽比賽錄像,統計發球、接發球、前中后場等技術指標的相關數據。
1.2.3 數理統計法
對錄像觀察得到的相關比賽數據,利用 Excel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1 發球方式
發球是羽毛球比賽的開始,也是唯一不受對手干擾的技術,高質量的發球可以為第3拍球創造進攻機會[1]。由表1可知:石宇奇和李梓嘉的發球方式都采用反手網前球和反手平高球,且2人都首選發反手網前球,目的在于限制對手接發球進攻。在使用率上,石宇奇略高于李梓嘉,說明石宇奇的發球相對保守一些。其次是發反手平高球,李梓嘉3局比賽共發2個,石宇奇3局比賽只發1個,說明李梓嘉更相信自己的防守能力。此外,比賽雙方各有1次發球失誤。由此可見,當今國際重大羽毛球男子單打比賽,反手網前球是運動員最常用的發球技術,其次是反手平高球,在合適的時機偷襲對手。

表1 運動員發球方式對照
2.1.2 發球區域
影響發球質量的因素除發球技術外,還有發球的落點區域,有目的性地選擇發球落點會創造得分機會[2]。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石宇奇和李梓嘉發網前球時都以1號區為主,分別占各自發球的88.14%和64%,主要是因為1號區的線路最短,球落地相對較快。第二,石宇奇第二選擇為距離相對較遠的2號區,占發球的6.78%,而李梓嘉更多地選擇5號區,占發球的28%。第三,在偷襲對方的后場球時,石宇奇選擇頭頂的3號區,而李梓嘉選擇距離相對較遠的4號區,回球時間相對較長,給自己較長的防守反應時間,2人都沒有選擇最容易被一拍致命的6號區。

表2 運動員發球區域統計

表3 運動員接發球技術統計
2.1.3 接發球技術
接發球技術是接球一方的第1拍擊球技術,往往通過高質量的接發球為下一拍擊球爭取主動,有利于戰術的執行[3]。從表 3可以看出:第一,當對手放網前小球時,石宇奇的接發球首選搓放,占30%,然后是推球、挑球和勾對角,分別占24%、22%和20%。李梓嘉接發球也以搓放為主,占40.68%, 然后是挑球、推球和勾對角,分別占28.81%、15.25%和13.56%。2人接發球的第一選擇都是搓放球,說明高水平男單運動員誰也不想從接發球就開始起球,讓自己處于防守狀態。第二,男單運動員的接發球技術都很全面,在搓、挑、推、勾等4項技術的使用率上相差不大。第三,當對手發平高球時,2人都會選擇一步蹬跳殺球,說明雙方的進攻能力都很強。
2.2.1 前場技術
前場技術是羽毛球比賽中必不可少的,運動員通過控制網前技術為自己創造更多主動進攻的機會[4]。由表4可知:石宇奇和李梓嘉前場技術使用最多的都是挑球,分別占42.63%和41.62%,使球最大限度地遠離球網,盡可能多地消耗對方體能,從而達到戰術目的。其次是搓放球,分別占到各自前場技術的28.42%和34.01%,說明雙方都希望通過高質量的搓放球為自己創造進攻機會。石宇奇使用勾球和推球技術相差不大,分別使用24次和26次。李梓嘉則更多地選擇推球,使用30次,勾球僅為12次,說明李梓嘉的搏殺心理更重,前場技術整體不如石宇奇全面和細致。最后,從推撲球來看,雙方分別是5次和6次,說明2人在被動、球不到位或質量不高時,給對方以撲球的機會。

表4 運動員前場技術統計
2.2.2 中場技術

中場技術通常運用在防守中,如防守對手的殺球、吊球等,以擋網、挑球、勾球、抽球作為回球技術來緩解被動局面[5]。從表5可以看出:在中場接球總次數上,石宇奇和李梓嘉分別為64次和 69次,說明2人后場進攻次數相差不大,石宇奇略多于李梓嘉,李梓嘉中場被動接球比石宇奇多5次。接殺擋網是2位選手運用次數最多的中場技術,石宇奇和李梓嘉分別是 40次和 55 次,占各自中場技術的62.50%和79.71%。比賽過程中殺球速度快、突然性強,接殺擋網技術距離短、穩定性好、質量高、不易失誤。李梓嘉比石宇奇多運用15次,說明整場比賽石宇奇的進攻機會多于李梓嘉,整體上石宇奇占據主動。石宇奇通過更多的抽球擺脫被動,比對手多14次,而李梓嘉更多選擇挑球擺脫,結果失分。這反映石宇奇的整體進攻優于李梓嘉,石宇奇中場技術的運用優于李梓嘉,技術更全面,擺脫能力更強,效果更好。

表5 運動員中場技術統計
2.2.3 后場技術
在羽毛球比賽中,誰在后場占據主動,誰就能控制場上局面[6]。如今的男子單打比賽,雙方攻防能力都很強,都采用多拍戰術,消耗對手體能,在對手被動時以重殺、劈殺、劈吊等技術突擊。從表6可以看出,石宇奇和李梓嘉使用最多的后場技術都是殺球, 而在吊球、高遠和抽球的使用上2人略有區別,李梓嘉選擇高遠球多于石宇奇,說明李梓嘉通過高遠球把進攻機會讓給石宇奇,由攻轉守,導致失分多一些。殺球方面,石宇奇明顯多于李梓嘉,說明石宇奇比賽中進攻能力遠高于李梓嘉,這是其獲勝的原因所在。后場抽球次數李梓嘉多于石宇奇,說明石宇奇的球速更快,擊球質量更高,迫使李梓嘉更多地被動抽球,導致其回球不到位而失分。

表6 運動員后場技術統計
2.3.1 得分技術
從表7可以看出:石宇奇和李梓嘉的第一得分手段都是殺球,分別得到18分和17分,因為殺球速度快、力度大、威脅性強,既可直接得分,也可通過殺球為下一拍創造主動擊球的機會。第二得分手段都是挑球,分別得到12分和10分。第三得分手段都是搓球,分別得到9分和8分。此外,石宇奇的得分手段還有撲球、推球、勾球和吊球,分別得到5分、5分、3分和3分,得分技術相對均衡。李梓嘉的得分手段另有撲球、推球、勾球和吊球,分別得到6分、4分、2分和1分。2人的得分技術相對均衡,但在每一個技術手段上石宇奇都比李梓嘉多,2人都屬于進攻型打法選手,石宇奇技術更全面、更細膩,李梓嘉的技術相對粗糙。

表7 運動員得分技術統計 次
2.3.2 失分技術
從表8可以看出,2人失分最多的都是被動接殺技術,石宇奇失19分,李梓嘉失16分,說明李梓嘉的進攻殺球能力強于石宇奇。縱觀整體失分技術,李梓嘉更多,依失分多少依次為接殺、高遠球、挑球、殺球、搓球、推球、吊球和勾球,分別失掉16分、10分、10分、10分、5分、2分、2分、1分,而石宇奇的失分技術依次為接殺、殺球、高遠球、挑球、推球、搓球、吊球和勾球,分別失掉19分、9分、5分、5分、4分、2分、2分、2分。石宇奇的失分主要集中在被動接殺球,說明李梓嘉的進攻殺球能力更強。主動失誤方面,李梓嘉多于石宇奇,說明李梓嘉技術相對粗糙,主動失誤多,尤其在決勝局,石宇奇更加積極主動,進攻防守能力都優于李梓嘉,失誤少,最終取得冠軍。

表8 運動員失分技術統計 次
發接發技術:發球方式方面,石宇奇和李梓嘉都是反手網前球和反手平高球,且都以反手網前球為主;發球區域方面,2人都以1 號區為主、5號區為輔,李梓嘉相對變化較多;在接發球方面,石宇奇和李梓嘉都以搓放為主,但石宇奇挑、推、勾等3項技術的使用更平均,接發球更加多樣,李梓嘉則以挑球為輔,接發球主要集中在搓放和挑球2項技術。
不同區域技術:前場技術方面,石宇奇和李梓嘉使用最多的都是挑球,其次是搓放球,在第三選擇上,石宇奇為勾球和推球,李梓嘉為推球;中場技術方面,石宇奇以擋網為主、抽球為輔,李梓嘉主要是擋網;后場技術方面,2人使用最多的都是殺球,但石宇奇殺球次數明顯高于李梓嘉,而李梓嘉的高遠球和抽球次數多于石宇奇。
得失分技術:得分方面,2人的得分技術都較均衡,殺、挑、搓是主要得分手段,但石宇奇得分技術更全面;失分方面,2人的失分都集中在被動接殺球上,在主動失誤(殺球、挑球、高遠球等)方面,李梓嘉多于石宇奇。
訓練中,加強不同區域發球練習, 尤其是偷發后場球訓練。訓練多種方式的接發球技術,根據不同對手有針對性地選擇接發球。
加強前、中、后場各區域的多球基礎訓練、細化訓練和全面訓練,提高控球的穩定性。加強后場殺球、吊球的穩定性。多參加比賽,增加比賽經驗。
加強體能訓練,提高多拍能力。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增強自信和耐心,集中注意力打好每一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