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潤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沙灘排球被譽為“21世紀最杰出的運動”[1]。我國沙灘排球運動起步較晚,1994年才開始舉辦全國性沙灘排球比賽[2],但發展迅速,特別是女子沙灘排球隊,相繼站上世錦賽與奧運會的領獎臺,并在2005—2015年10年間保持較高的競技水平,但在近幾年世界大賽中逐漸退出前8名的爭奪。本文對2019年廈門四星賽女子前8名與并列第9名的王凡/夏欣怡、薛晨/王鑫鑫2對中國組合的所有比賽進行分析,發現其與國外高水平隊伍在主動得分技術環節的差距,了解國外高水平隊伍主動得分技術的運用現狀,解析其技術運用特點和規律,探尋縮短與國外高水平運動隊差距的途徑,對進一步提高我國女子沙灘排球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2019年國際排聯沙灘排球世界巡回賽廈門四星賽女子前8名與并列第9名的2對中國組合為研究對象(表1),共計比賽36場(81局)。為便于統計與排序,根據國際排聯公布的廈門站比賽名次,依次記錄的球隊為巴西一隊、捷克隊、澳大利亞隊、美國一隊、巴西二隊、加拿大一隊、加拿大二隊、美國二隊及王凡/夏欣怡、薛晨/王鑫鑫組合。除第4名美國組合與薛晨/王鑫鑫組合外,所研究對象的世界排名均在世界前16名(截至2020年3月10日國際排聯排名)。第4名美國組合因2019年只參加了8場世界大賽,導致積分不高,但其在2019年世錦賽中獲得第5名,因此,選取對象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詢世界排球聯合會官網、中國排球協會官網、中國知網等獲取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篩選、分析與總結。
1.2.2 現場觀察法
對參加2019年國際排聯沙灘排球世界巡回賽廈門四星賽的女子前8名與并列第9名的2對中國組合的比賽進行現場觀察,了解和掌握運動員的參賽情況、技戰術特點、體能及綜合實力。
1.2.3 錄像分析法
從國際排聯官網下載相關比賽錄像,運用“BVSS”系統(沙灘排球技戰術統計軟件)對10對組合比賽中各種技術運用情況進行統計。
1.2.4 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SPSS21.0等統計軟件對36場(81局)比賽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多得分,少失分”是排球比賽取得勝利的永恒規律[3]。在競技比賽尤其是世界大賽中,減少自身失誤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4]。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沙灘排球比賽得失分結構和各項技術的得失分占比及其基本規律,對科學、合理地指導沙灘排球訓練和比賽具有重要意義。
從表2可知,整體而言局均得分大于18分,局均失分在18分以下。在得分結構上,2對中國組合中只有王凡/夏欣怡在發球得分占比上與澳大利亞隊有顯著性差異,與其他隊伍均無顯著性差異。在失分結構上,王凡/夏欣怡組合的發球失分占比較低,與部分高水平隊伍有顯著性差異:扣球失分占比較高,與部分高水平隊伍有顯著性差異;在攔網失分占比上,中國2對組合除與攔網失分占比較大的加拿大二隊有顯著性差異外,與其余各隊無差異;在接發球與防守失分占比上,2對中國組合與國外各高水平隊伍均無顯著性差異。

表2 中外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比賽得失分結構
得失分結構不僅能反映隊伍技術的運用效果,也能通過整體數據反映出當今世界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的打法風格。現階段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的得分結構依次是扣球、對方失誤、發球與攔網得分,且主動得分占總得分的70%以上,對方失誤送分占總得分的30%,說明更多的主動得分依然是當今世界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比賽取得勝利的關鍵。失分結構并無一致性的排序結果,可以分為3個層次:首先是防守失分,其次是發球與扣球失分,再次是攔網與接發球失分。從2對中國組合的得失分結構可以看出:王凡/夏欣怡組合發球過于保守,雖然能有效控制發球失分,但直接影響發球得分效果;扣球失分占比較大,是其與國外高水平隊伍在得失分結構上最顯著的差異。薛晨/王鑫鑫組合的得失分結構與國外高水平隊伍一致,但從所占比重上也能看出薛晨/王鑫鑫組合防守失分占比較大,直接影響其防反數量與得分。薛晨/王鑫鑫的身高均達到189cm,怎樣發揮其在網上的壓制作用、減輕防守隊員的防守壓力成為降低防守失分比重、獲得比賽勝利的關鍵。
得分能力的強弱是衡量一支球隊進攻能力的主要標準[5]。發球、扣球和攔網3項技術是排球比賽中主動得分的重要手段[6]。因此,這3項主動得分技術的運用與發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比賽的勝負。
2.2.1 發球效果對比
發球是比賽的開始,也是進攻的開始[7]。沙灘排球發球可以充分利用天氣的自然變化,給對方造成接球困難[8]。發球成功率和失誤率是球隊發球技術強弱的重要表現[4]。
沙灘排球規則規定每隊只有2名運動員參與比賽,所以,發球選擇主要有2種,一是采取找點找人,二是采用高性能的發球方式,爭取直接得分或破攻。在發球效果(表3)方面,由于研究對象的比賽數量不相同,導致技術運用數量的差異,為能直觀反映各隊技術運用效果,用局均效果進行對比(下同)分析。經檢驗,王凡/夏欣怡組合在“發球得分”與“較好”上與單一隊伍有顯著差異;在破攻上與國外隊伍的綜合數據有顯著差異;在“一般”上與捷克和加拿大一隊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在失誤上與3支高水平隊伍有顯著性差異,與加拿大一隊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薛晨/王鑫鑫組合與世界高水平隊伍在發球效果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發球較好”上。在發球方式上,中國4名運動員除夏欣怡采用以跳飄球為主的發球方式外,其余3名運動員均以原地飄球為主,而國外8對組合中有6名運動員的發球方式以大力跳發球為主,9名運動員以跳飄球為主,只有本次比賽第8名的美國二隊2號運動員以原地飄球為主。從發球效果可以看出:王凡/夏欣怡發球得分率、失誤率較低,一般率較高,說明王凡/夏欣怡的發球穩定性較高,但給對手在接發球環節造成的威脅較小;薛晨/王鑫鑫組合發球失誤率控制較好,一般率較高。

表3 中外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局均發球效果對比 (X±S)
通過技術統計與觀察比賽發現,中國隊4名運動員發球穩定性高、破攻率低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發球方式與發球戰術的選擇較為保守,多采用失誤率較低、速度較慢的原地飄球,戰術選擇為找點找人或對方2人接發球的接合部,而世界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運動員多采用大力跳發球戰術。其次,賽程較為緊密,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較高,薛晨/王鑫鑫一天一賽,王凡/夏欣怡曾出現過一天兩賽,特別是在1/8淘汰賽中,王凡/夏欣怡發球得分皆在第1局,第2局發球失誤是第1局的2倍,可見運動員體能下降會極大降低發球性能。發球戰術的選擇本身就是一場博弈,采用保守的發球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發球的失誤率,而采取大力發球方式雖能取得較好的發球效果,但會增加失誤風險,而中國女子沙灘排球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發球速度明顯高于世界強隊[9],說明中國女子沙灘排球運動員具備大力發球能力,且采用大力發球取得過較好的成績。因此,中國組合可以針對不同的隊伍采取不同的發球戰術與發球方式,需具備大力發球能力,面對整體實力較強或進攻能力較強的隊伍時,適時提高發球速度與力量,采用大力發球方式,訓練中加強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體能訓練。
2.2.2 扣球方式及效果對比
進攻是球類比賽得分的最主要手段[10],扣球是排球比賽最主要的進攻手段之一,是三大得分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環[11]。
從表4可知:王凡/夏欣怡組合在得分上與世界高水平隊伍無顯著性差異,在破攻上與巴西一隊有顯著性差異,在一般上與加拿大二隊有顯著性差異,與美國一隊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在扣球失分上與部分高水平隊伍有顯著性差異。從擊球效果來看,王凡/夏欣在重扣失分上與國外高水平隊伍皆存在差異;在輕拍得分方面與巴西一隊、捷克隊、美國二隊有顯著性差異,均好于上述各隊。薛晨/王鑫鑫組合在扣球得分與失分上與國外高水平隊伍均無顯著性差異;在破攻上僅與美國一隊有顯著性差異,美國一隊的破攻數高于其他隊伍;在局均扣球“一般”上數量較少,與澳大利亞隊、巴西二隊、加拿大一隊的綜合數據有顯著性差異,與美國一隊和加拿大二隊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薛晨/王鑫鑫組合頂球與輕拍效果較好,一般球數量較少,因此,在頂球與輕拍“一般”方面與國外高水平隊伍有顯著性差異。

表4 中外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伍局均扣球效果對比 (X±S)
通過技術統計與觀察比賽發現,王凡/夏欣怡組合的扣球技術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提升。首先,控制失分,其扣球失分主要集中在扣球出界與扣球被攔死,整個系列賽4場比賽共出現21次扣球出界、19次扣球被攔死,重扣出現14次扣球出界、15次被攔死,因此,在對手高攔網或二傳球不到位時,可適時轉換扣球方式,采用輕拍或搓球,避免出現直接失分情況。其次,豐富進攻手段,增加二次進攻的數量,在接發球到位或防守到位的情況下,二傳隊員主動二次進攻扣球,能有效牽扯對方攔網。整個系列賽王凡/夏欣怡組合只有3次二次進攻,均為直接得分,而國外高水平隊伍如澳大利亞隊,二次進攻已成為其主要得分手段之一。再次,豐富扣球戰術,通過觀察比賽發現,王凡/夏欣怡組合的進攻位置主要取決于接發球與防守隊員的接球位置,如在左側接球則在左側進攻,在一定程度上會節省上步起跳的時間與路程,但對手也容易進行有針對性的攔防,因此,比賽中可以在扣球戰術中適時采用跑動進攻、背飛或利用網長拉開進攻,減小攔網壓力。最后,主動求變,做好多次來回球的準備。在扣球位置或扣球時機不佳時,轉換扣球方式,避免失分,可采取過渡性的扣球方式如輕拍等,做好防守反擊的準備。雖然在扣球方面與世界高水平隊伍有明顯不足,但王凡/夏欣怡組合也有自身獨特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一般率低于國外高水平隊伍,破攻率高于國外大部分隊伍,說明在避免失誤的前提下,王凡/夏欣怡的扣球會給對方造成極大的威脅,使對手很難組織有效的防守反擊。
薛晨/王鑫鑫組合利用高度優勢扣球技術運用效果較好,得分率較高,整體一般率和失分率較低,整個系列賽只出現4次直接被攔死,說明其進攻給對手的攔防造成極大威脅,但仍有需改進之處。第一,局均扣球數量較少,在接發球數量及效果方面與世界高水平隊伍無顯著性差異的前提下,局均扣球數明顯低于世界高水平隊伍,說明薛晨/王鑫鑫的防守反擊機會較少。第二,優化進攻結構,搓球的使用比例大于頂球與輕拍總和,但搓球直接得分率卻不如頂球與輕拍,一般率卻較高。因此,薛晨/王鑫鑫組合選擇效果較好的扣球方式,盡可能直接得分,避免與對手打僵持球,比賽中可以利用網上高度增加高壓頂球的使用次數。第三,采用一定的進攻戰術。薛晨/王鑫鑫組合扣球效果已進入世界高水平行列,但扣球多采用單一強攻打法,對擁有高度優勢的隊伍是一種較好的進攻選擇,而如果能適時采用一定的進攻戰術,更有利于瓦解對手的攔防體系,增加對手的攔防難度。
2.2.3 攔網效果對比
攔網能干擾和破壞對方進攻戰術的組織[12-14],攔網不但是一項運動員網前運用的個人技術,也是一項集體戰術[11]。
由表5可知,2對中國組合的整體攔網效果與大部分高水平隊伍無顯著性差異,攔網得分率較高,特別是薛晨/王鑫鑫組合,攔網得分率達9.9%。2對中國組合的攔網空跳率也相對較高,分別比國外優秀運動隊高出5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王凡/夏欣怡組合的局均攔網總數較高,排名第2,攔網失分控制較好,說明2對中國組合的整體攔網效果較好。

表5 中外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攔網效果對比
通過技術統計與觀察比賽發現,2對中國組合攔網效果較好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網上高度優勢明顯,2名攔網隊員王凡、薛晨身高分別達到188cm和189cm,具有絕對的身高優勢;其次,攔網技術運用較好,極少出現攔網觸網等失誤;再次,攔網起跳時機較合理,避免起跳太早給予對方扣球“借手”的機會。2對中國組合在攔網技戰術上還有不足之處:第一,局均攔網總數較多,對攔網隊員的體能要求較高,比賽中攔網后迅速下撤防守組織反攻;第二,攔網戰術選擇較少,在攔網給予對手進攻壓力的同時,采用“虛晃攔網”等戰術給予同伴防守支持,增加防守反擊的效率。因此,2對中國組合還需提升攔網技戰術,從取位、判斷、移動、配合、攔網手型等方面加強練習,特別是針對不同對手布置的不同攔網體系和攔網戰術,從而提升攔網與攔防效果[15-16]。
王凡/夏欣怡組合在得分結構方面與世界高水平隊伍無顯著性差異,發球失分低于大部分高水平隊伍,扣球失分高于大部分高水平隊伍;發球較為保守,在追求穩定性的同時得分率較低;扣球失分較多,特別是重扣球直接失分多;局均攔網總數與空跳率較高。
薛晨/王鑫鑫組合在得失分結構方面與世界高水平隊伍無顯著性差異,但防守失分占比較大;發球以原地飄球為主,一般率較高,失誤與得分率較低;局均扣球總數較低,頂球與輕拍使用率較低,整體扣球效果較好,得分率較高,一般與失誤率較低;攔網威懾力較強,但空跳率較高。
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得分方式依次是扣球、對方失誤、發球與攔網得分;失分結構可分為3個層次,首先是防守失分,其次是發球與扣球失分,再次是攔網與接發球失分。國外高水平女子沙灘排球隊發球以大力跳發球與跳飄球為主,進攻方式多樣,以重扣為主,整體得分率較高,攔網得分占比較少。
王凡/夏欣怡組合在保持現有攻防體系下,減少主動失誤,加強體能訓練,在細節之處對主動得分能力進行完善。適時提高發球攻擊性,對不同隊伍采取不同的發球戰術。控制扣球失分,特別是重扣失分,適時轉換扣球方式,避免強打造成無謂失誤,豐富進攻手段。在攔網方面,選取最佳攔網時機,避免無謂空跳,合理分配體能,采取合適的攔網戰術。
薛晨/王鑫鑫組合需最大限度地展現自身優勢,強化主動得分能力。以發球帶動攔防,降低防守難度。在扣球方面,增加防反數量,優化進攻結構和戰術。在攔網方面,發揮網上優勢,提高攔網后的防守能力。